1.本发明涉及一种升流式污水处理工艺及污水处理设备,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2.目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随着市场的发展已逐渐成熟,目前市面上关于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工艺种类繁多,但大部分均采用了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工艺,能同时去除cod、bod、tn、氨氮、ss等多种污染物,在市场上较为普遍。现有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2770334u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通常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等多个池子单独占地串联而成,逐级处理;虽然,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较高,但是,存在增大了整个设备占地面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污水处理设备完成的升流式污水处理工艺。
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升流式污水处理工艺,使用了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如下步骤:
7.使污水以0.3~1m/h的上升流速通过进水管进入设备主体中的厌氧区;向进气管通入气体经曝气管在与污泥留置器b间隔排出,控制污水以上升流速为0.6~2.5m/h垂直向上进入好氧区;混合液回流泵以上升流速为0.6~2m/h垂直上升打回至缺氧区。
8.本技术的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
9.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内部;
10.污泥留置器a、污泥留置器b,污泥留置器a、污泥留置器b间隔分布安装在设备主体上,污泥留置器a位于污泥留置器b的下方;污泥留置器a至设备主体底部的设备主体空间形成厌氧区,污泥留置器a至污泥留置器b的设备主体空间形成缺氧区,污泥留置器b至设备主体顶部的设备主体空间形成好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及好氧区在设备主体内从下至上依次分布。
11.还包括一端安装在位于厌氧区段所述设备主体内部的进水管,进水管另一端外置于设备主体外部,进水管与厌氧区连通。
12.还包括一端安装在位于缺氧区段所述设备主体内部的进气管,进气管另一端外置于设备主体外部与风机出气口连通,进气管上连通有垂直于设备主体截面的曝气管,曝气管底部与污泥留置器b有间隔。
13.还包括安装在位于好氧区顶部处的所述设备主体上的出水堰;还包括安装出水堰上挡住泡沫的隔泡挡板。
14.还包括一端与出水堰连通的出水管,出水管另一端下延至厌氧区外部后上升连通缺氧区段的所述设备主体内,出水管另一端与缺氧区连通,出水管上连通有混合液回流管,
混合液回流管与设备主体截面垂直在污泥留置器a上,混合液回流管与污泥留置器a有间隔。
15.还包括与位于厌氧区外部的出水管连通的排水阀门;还包括安装在位于厌氧区外部的所述出水管上并且与排水阀门并联的控制阀门,控制阀门后端的出水管上安装有混合液回流泵。
16.位于排水阀门上段的所述出水管上安装有排气的排气装置,通过排气装置将出水管内的空气排出。
17.所述污泥留置器a和污泥留置器b均为三个,位于中间个的所述污泥留置器a高于两侧的所述污泥留置器a,使得污泥留置器a之间存在间隙;位于中间个的所述污泥留置器b高于两侧的所述污泥留置器b,使得污泥留置器b之间存在间隙。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污水在设备主体内垂直构成的厌氧区、缺氧区及好氧区易产生颗粒污泥,厌氧区、缺氧区及好氧区在设备主体内垂直构成,只有设备主体底部占用地面面积,降低了整个设备占地面积,解决了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等多个池子单独占地串联而成增大了整个设备占地面积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设备主体;11-污泥留置器a;12-污泥留置器b;2-厌氧区;21-进水管;3-缺氧区;31-进气管;32-曝气管;4-好氧区;41-出水堰;42-隔泡挡板;43-出水管;44-混合液回流管;45-排水阀门;46-控制阀门;47-混合液回流泵;48-排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22.如图1所示。
23.本技术的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
24.内部中空提供安装基础的设备主体1;
25.间隔分布安装在设备主体1上的污泥留置器a11、污泥留置器b12,污泥留置器a11位于污泥留置器b12的下方;污泥留置器a11至设备主体1底部的设备主体1空间形成厌氧区2,污泥留置器a11至污泥留置器b12的设备主体1空间形成缺氧区3,污泥留置器b12至设备主体1顶部的设备主体1空间形成好氧区4,厌氧区2、缺氧区3及好氧区4在设备主体1内从下至上依次分布。
26.污水在厌氧区2内进行水解酸化,降解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提高污水可生化性,随后污水经过污泥留置器a11进入缺氧区3,随后污水经过污泥留置器b12进入好氧区4,在好氧区4中充分曝气条件下,污水中的有机物与好氧区4中的有机污泥充分混合,此间去除污水中大量的cod,同时将水中的大部分氨氮硝化为硝态氮;由于污泥留置器a11、污泥留置器b12间隔分布安装在设备主体1上,构成的厌氧区2、缺氧区3及好氧区4在设备主体1内从下至上依次分布,只有设备主体1底部占用地面面积,降低了整个设备占地面积,解决了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等多个池子单独占地串联而成增大了整个设备占地面积的问题。
27.还包括一端安装在位于厌氧区2段所述设备主体1内部的进水管21,进水管21另一
端外置于设备主体1外部,进水管21与厌氧区2连通,进水管21上的管口段与设备主体1截面平行;污水通过外置于设备主体1外部进水管21另一端通入厌氧区2内。
28.还包括一端安装在位于缺氧区3段所述设备主体1内部的进气管31,进气管31另一端外置于设备主体1外部与风机出气口连通,进气管31上连通有垂直于设备主体1截面的曝气管32,曝气管32底部与污泥留置器b12有间隔,外置于设备主体1外部的进气管31另一端与风机出气口连通,风机通入气体时,曝气管32底部与污泥留置器b12有间隔能将污泥留置器b12内絮凝污泥吹起悬浮,起到污水与絮凝污泥进行搅拌的作用,加大了污泥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脱氮速率,防止絮凝污泥沉淀在污泥留置器b12上。
29.还包括安装在位于好氧区4顶部处的所述设备主体1上的出水堰41,出水堰41对好氧区4处理后的水进行汇集。
30.还包括安装出水堰41上挡住泡沫的隔泡挡板42,隔泡挡板42避免泡沫从好氧区4顶部进入出水堰41内。
31.还包括一端与出水堰41连通的出水管43,出水管43另一端下延至厌氧区2外部后上升连通缺氧区3段的所述设备主体1内,使得出水管43另一端与缺氧区3连通,出水管43上连通有混合液回流管44,混合液回流管44与设备主体1截面垂直在污泥留置器a11上,混合液回流管44与污泥留置器a11有间隔,混合液经混合液回流管44回流至污泥留置器a11后,将污泥留置器a11内絮凝污泥吹起悬浮,起到污水与絮凝污泥进行搅拌的作用,加大了污泥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脱氮速率,防止絮凝污泥沉淀在污泥留置器a11上。
32.还包括与位于厌氧区2外部的出水管43连通的排水阀门45,通过排水阀门45将处理好后的污水进行排出。
33.还包括安装在位于厌氧区2外部的所述出水管43上并且与排水阀门45并联的控制阀门46,控制阀门46后端的出水管43上安装有混合液回流泵47,混合液回流泵47将污水从好氧区4泵入缺氧区3内。
34.位于排水阀门45上段的所述出水管43上安装有排气的排气装置48,通过排气装置48将出水管43内的空气排出。
35.所述污泥留置器a11和污泥留置器b12均为三个,位于中间个的所述污泥留置器a11高于两侧的所述污泥留置器a11,使得污泥留置器a11之间存在间隙;位于中间个的所述污泥留置器b12高于两侧的所述污泥留置器b12,使得污泥留置器b12之间存在间隙。
36.本技术的一种使用污水处理设备完成的升流式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37.使污水以0.3~1m/h的上升流速通过进水管21进入设备主体1中的厌氧区2,污水在厌氧区2内进行水解酸化,降解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提高污水可生化性,随后污水经过污泥留置器a11垂直向上进入缺氧区3,向进气管31通入气体经曝气管32在与污泥留置器b12间隔排出,将污泥留置器b12内絮凝污泥吹起悬浮,控制污水以上升流速为0.6~2.5m/h垂直向上进入好氧区4,在好氧区4内充分曝气条件下,污水中的有机物与好氧区中的有机污泥充分混合,此间去除污水中大量的cod,同时将水中的大部分氨氮硝化为硝态氮,随后污水通过出水堰41和出水管43后,由混合液回流泵47以上升流速为0.6~2m/h垂直上升打回至缺氧区2,将污泥留置器a11内絮凝污泥吹起悬浮进行反硝化反应,将污水中大量硝态氮转为氮气向上排出,污水再次上升经过好氧区4,由出水堰41和出水管43排出,关闭控制阀门46,打开排水阀门45将处理好的污水排放。
38.污水在设备主体1内垂直构成的厌氧区2、缺氧区3及好氧区4易产生颗粒污泥,反应速率更快,且产生的过量污泥将于污泥留置器a11三个本身之间以及三个污泥留置器b12本身之间旁溢流沉降至厌氧区,在厌氧区内得到消化,设备对于cod、bod、tn、氨氮等污染物均有较高的去除率,厌氧区2、缺氧区3及好氧区4在设备主体1内垂直构成,只有设备主体1底部占用地面面积,降低了整个设备占地面积,解决了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等多个池子单独占地串联而成增大了整个设备占地面积的问题。
39.每层污泥留置器的垂直投影面积应大于设备横截面积,旨在当设备停运时可截留自重下沉的污泥,保证各个反应区内微生物环境的相对稳定,若污泥留置器的垂直投影面积小于设备横截面积,设备运行时将存在水的短流现象,并在设备停止时各个反应区的污泥将无法得到有效保留。
40.进一步的,设备主体1的设备内部可填充悬浮填料,增大污泥与污水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处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