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41742发布日期:2022-11-26 10:00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设备除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灰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工业生产中,设备的表面经常积聚大量的灰尘,其会对设备的工作效率产生严重影响,例如锅炉内部受热面上的积灰会严重降低受热面的导热效果,因此需要经常对设备表面进行除灰。
3.常见的除灰方式有燃气脉冲除灰、空气激波除灰、蒸汽除灰。燃气脉冲除灰是利用空气与可燃气体在特殊的容器中以适当比例混合,经点火后爆燃产生的冲击波撞击和冲刷换热面进行除灰。空气激波除灰是将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导入激波发生器,当压力达到一定预定值后启动激波发生器,高压气体与锅炉内的低压气体瞬间接触产生激波,激波经过喷口管进入炉内,产生的振动使锅炉受热面上的灰垢脱落。蒸汽吹灰是利用高压蒸汽的射流冲击力清除受热面上的结焦积灰。声波除灰器是将压缩空气转换成大功率声波送入锅炉中,声波与换热面的积灰产生共振,积灰受振动脱落而实现除灰功能。燃气脉冲除灰、空气激波除灰、蒸汽除灰产生的气流都是冲刷设备表面达到除灰的作用,除灰功能越强对设备表面的冲刷越严重。而且燃气脉冲除灰和空气激波除灰均设有高压储罐,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灰装置,其能够在减小对设备表面的冲刷力的前提下保证除灰效果,不仅安全性高,同时还能避免对设备表面造成损伤。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除灰装置,包括:内壳体、支撑部件、静环和动环;
7.所述内壳体具有允许外部气体进入到所述内壳体内部的第一进气口和用以将气体从所述内壳体内部排出的第一排气口,所述支撑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之内;
8.所述静环包括进气段和排气段,所述进气段为中空的圆筒体,并且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通孔,所述排气段位于所述内壳体之外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对应的位置,所述进气段穿设在所述第一排气口中,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排气段固定连接,所述排气段上具有能够与所述进气段的内腔连通的排气通孔;
9.所述动环为中空的圆筒体,并且在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通孔,所述动环位于所述内壳体中,并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所述动环套设在所述进气段上,并且二者的轴线重合,在所述静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线圈,在所述动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通过调频装置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使外部电源对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供电时,能够通过电磁力的作用驱动所述动环旋转,进入所述内壳体中的气体能够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进气通孔和所述第一进气通孔,并在所述第二进气通孔和所述第一进气通孔的剪切作用下形成含有声波的气体后通过所述排气通孔排出到所述内壳体之外。
10.较优地,还包括过滤装置;
11.所述过滤装置为圆筒体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所述过滤装置套设在所述动环上并且轴线与所述动环的轴线重合,以使进入所述内壳体中的气体能够流经所述过滤装置,并经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后在通过所述第二进气通孔进入到所述动环的内腔中。
12.较优地,所述第一进气通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进气通孔沿所述进气段的周向均匀布设;
13.和/或,所述第二进气通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进气通孔沿所述动环的周向均匀布设。
14.较优地,还包括第一导流部件;
15.所述第一导流部件位于所述进气段之内,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所述第一导流部件的形状为朝向远离所述支撑部件方向渐缩的圆锥形,并且该圆锥形的轴线与所述进气段的轴线重合。
16.较优地,还包括第一连接环;
17.所述第一连接环套设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外壁上,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壳体的内壁上,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支撑部件共同将所述内壳体的内部分隔成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对应的第一空间和与所述第一排气口对应的第二空间,所述动环位于所述第二空间之内;
18.在所述第一连接环上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空间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19.较优地,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一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道沿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周向均匀布设。
20.较优地,还包括第二导流部件;
21.所述第二导流部件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所述第二导流部件的形状为朝向远离所述支撑部件方向渐缩的圆锥形,并且该圆锥形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环的轴线重合。
22.较优地,还包括外壳体;
23.所述外壳体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内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之内,并且所述内壳体的外壁和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连接的第二通道,外部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进入所述第二通道,并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
24.所述静环位于所述外壳体之内,并且所述排气段上的排气通孔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对应,以使从所述排气通孔排出的含有声波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到所述外壳体的外部。
25.较优地,还包括第二连接环;
26.所述第二连接环套设在所述支内壳体的外壁上,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环上。
27.较优地,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二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道沿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周向均匀布设。
28.本发明的除灰装置通过采用进入所述内壳体中的气体能够依次换过所述第二进气通孔和所述第一进气通孔,并在所述第二进气通孔和所述第一进气通孔的剪切作用下形
成含有声波的气体后通过所述排气通孔排出到所述内壳体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减小对设备表面的冲刷力的前提下保证除灰效果,不仅安全性高,同时还能避免对设备表面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的除灰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的静环示意图;
31.图3为图2的剖面示意图;
32.图4为图1中的动环示意图;
33.图5为图1中的过滤装置示意图;
34.图6为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
35.图中:1-内壳体;2-支撑部件;3-静环;4-动环;5-第一进气口;6-第一排气口;7-进气段;8-排气段;9-第一进气通孔;10-排气通孔;11-第二进气通孔;12-过滤装置;13-过滤孔;14-第一导流部件;15-第一空间;16-第二空间;17-第一通道;18-第一连接环;19-第二导流部件;20-外壳体;21-第二进气口;22-第二排气口;23-第二通道;24-第二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除灰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7.实施例一
38.如图1、2、3、4所示,一种除灰装置,包括:内壳体1、支撑部件2、静环3和动环4。内壳体1具有允许外部气体进入到内壳体1内部的第一进气口5 和用以将气体从内壳体1内部排出的第一排气口6,支撑部件2固定设置在内壳体1之内。静环3包括进气段7和排气段8,进气段7为中空的圆筒体,并且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通孔9,排气段8位于内壳体1之外与第一排气口6相对应的位置,进气段7穿设在第一排气口6中,并且两端分别与支撑部件2和排气段8固定连接,排气段8上具有能够与进气段7的内腔连通的排气通孔10。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制作中,排气段8和进气段7可以一体成型制作。动环4为中空的圆筒体,并且在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通孔11,动环4位于内壳体1中,并可转动连接在支撑部件2上,动环4套设在进气段7上,并且二者的轴线重合,在静环3上设置有第一电磁线圈(图未示出),在动环4上设置有第二电磁线圈(图未示出),第一电磁线圈通过调频装置(图未示出)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使外部电源对第一电磁线圈供电时,能够通过电磁力的作用驱动动环4旋转,进入内壳体1中的气体能够依次经过第二进气通孔11和第一进气通孔9,并在第二进气通孔11和第一进气通孔9的剪切作用下形成含有声波的气体后通过排气通孔10排出到内壳体1之外。
39.在实际使用中,只需将排气通孔10对准目标设备,使从排气通孔10中排出的含有声波的气体对目标设备进行除灰,进而实现了通过声波对目标设备进行除灰的目的,相对于现有技术,不需要设置高压储罐,也就是说从排气通孔 10排出的含有声波的气体不需要对设备表面形成较大的冲击力就能够保证除灰效果,不仅安全性高,同时还能避免对设备表面造成损伤。其中动环4的转动原理与电机转子的转动原理相同,由于第一电磁线圈通过
调频装置(图未示出) 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调频装置调整外部电源向第一电磁线圈的供电电流,实现对动环4转速的调整,进而调整声波的频率。
40.在实际制作中,如图2、3所示,第一进气通孔9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进气通孔9沿进气段7的周向均匀布设。和/或,如图4所示,第二进气通孔1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进气通孔11沿动环4的周向均匀布设。其中第一进气通孔9和第二进气通孔11可以是长孔,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发明目的的任意形状。
4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过滤装置12;过滤装置12为圆筒体并可拆卸连接在支撑部件2上,过滤装置12套设在动环4上并且轴线与动环4的轴线重合,以使进入内壳体1中的气体能够流经过滤装置12,并经过滤装置12过滤后在通过第二进气通孔11进入到动环4的内腔中。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避免气体在含有杂质的情况下穿过第一进气通孔9和第二进气通孔11,进而防止对第一进气通孔9和第二进气通孔11造成堵塞。在实际制作中如图5所示,过滤装置12上设置若干过滤孔13,使过滤装置12通过过滤孔13对气体进行过滤。
42.优选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导流部件14。第一导流部件14位于进气段7之内,并固定连接在支撑部件2上,第一导流部件14的形状为朝向远离支撑部件2方向渐缩的圆锥形,并且该圆锥形的轴线与进气段7的轴线重合。在实际制作中,排气通孔10的轴线可如图中所示与进气段7的轴线重合,这样第一导流部件14的形状为朝向远离支撑部件2方向渐缩是指第一导流部件14的形状为朝向排气通孔10的方向减缩,进而使在进气段7内的含有声波的气体能够在第一导流部件14的导向作用下流入排气通孔10。
43.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还包括第一连接环18。第一连接环 18套设在支撑部件2(可以是磁钢)的外壁上,并固定连接在内壳体1的内壁上,以使第一连接环18和支撑部件2共同将内壳体1的内部分隔成与第一进气口5对应的第一空间15和与第一排气口6对应的第二空间16,动环4位于第二空间16之内,。在第一连接环18上设置有第一通道17,第一空间15通过第一通道17与第二空间16连通。这样既能够保证支撑部件2在内壳体1中的稳定性同时又能够保证气体在内壳体1内的流动的顺畅。具体制作时,第一连接环 18可以通过铸造的方式与内壳体1一体成型制作。
44.具体地,第一连接环18的形状为圆环形,第一通道17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通道17沿第一连接环18的周向均匀布设。这样能够保证进入气体能够在环绕动环4的多方向进入到第二空间16内,进而使气体能够从环绕动环4的多个方向均匀地穿过第二进气通孔1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二导流部件19。第二导流部件19位于第一空间15内,并固定连接在支撑部件2上,第二导流部件19的形状为朝向远离支撑部件2方向渐缩的圆锥形,并且该圆锥形的轴线与第一连接环18的轴线重合。这样进入第一空间15内的气体能够在第二导流部件19的导向作用下均匀地进入到多个第一通道17中。
45.实施例二
46.基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还包括外壳体20。外壳体20具有第二进气口 21和第二排气口22,内壳体1固定设置在外壳体20之内,并且内壳体1的外壁和外壳体20的内壁之间形成两端分别与第二进气口21和第二排气口22连接的第二通道23,外部气体能够通过第二进气口21进入第二通道23,并通过第二排气口22排出。静环3位于外壳体20之内,并且排气段8上的排气通孔10 与第二排气口22相对应,以使从排气通孔10排出的含有声波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二排气口22排出到外壳体20的外部。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防止外部气体的压强大
于排气通孔10排出的含有声波的气体的压强,进而对排气通孔10中含有声波的气体的排出形成阻挡。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第二排气口22对准目标设备,此时从排气通孔10排出的含有声波的气体能够从第二排气口22排出,并冲击目标设备的表面,以实现除灰目的。
47.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还包括第二连接环23。第二连接环23套设在支内壳体1的外壁上,并固定连接在外壳体20的内壁上,第二通道23设置在第二连接环23上。这样能够实现内壳体1和外壳体20之间的稳定连接,同时还能够保证气体在内壳体1的外壁和外壳体20的内壁之间顺畅流通。在实际制作中,第二连接环23和外壳体20和内壳体1可以通过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制作。具体地,第二连接环23的形状为圆环形,第二通道2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通道23沿第二连接环23的周向均匀布设。
4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