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少故障的清洗机用回篮线翻转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96142发布日期:2022-12-27 21:05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减少故障的清洗机用回篮线翻转台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硅片清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减少故障的清洗机用回篮线翻转台。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逐渐普及,我国也在逐步推进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其中太阳能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目前也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其中,在最为关键的太阳能板制造时需要用到的主要原料为晶体硅片,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清洗,清洗时需要将硅片放置在晶篮中统一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将硅片从晶篮中倒出,进行翻转回篮进行下一次的装填,现有技术中翻转台直接设置为摇杆滑块结构,由于其结构本身存在死点,因此在使用时易发生故障卡篮的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减少故障的清洗机用回篮线翻转台,解决翻转台因驱动结构存在死点导致的故障卡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减少故障的清洗机用回篮线翻转台,解决翻转台因驱动结构存在死点导致的故障卡篮的问题。
4.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可减少故障的清洗机用回篮线翻转台,包括:基台、翻转板、翻转主轴和主液压缸,翻转板水平设置在基台边缘处,翻转主轴设置在翻转板下方且与基台转动连接,翻转主轴与翻转板固定连接,翻转主轴端部固定连接有垂直于翻转主轴的第一连杆,主液压缸设置在基台侧部且主液压缸输出轴斜向上设置,主液压缸输出轴与第一连杆固定连接。
5.优选的,还包括传送带,两个所述传送带对称设置在所述翻转板两侧,传送带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台上,所述传送带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翻转主轴,且传送带上表面与所述翻转板上表面平齐。
6.优选的,所述翻转板朝向所述基台边缘处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翻转板上表面,且限位板垂直于所述翻转板。
7.优选的,所述翻转板上设置有多个导流孔。
8.优选的,所述基台上固定设置有承托块,所述承托块设置为u形结构,且u形结构开口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承托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下方。
9.优选的,所述翻转板下方还设置有卡夹组件,所述卡夹组件包括:
10.导向滑道,所述翻转板底面上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滑道,两个所述导向滑道呈八字型结构设置,且八字型结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基台边缘的一侧,所述导向滑道内滑动设置有导向滑块;
11.第二连杆,所述导向滑块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水平设置且第二连杆平行于所述翻转主轴;
12.夹块,所述第二连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夹块,所述夹块设置为u型结构,
且两夹块u型结构开口相互靠近,所述翻转板位于两夹块之间,所述夹块内壁下表面与所述翻转板底壁贴合;
13.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杆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穿过所述连接块且与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
14.第四连杆,所述翻转板下方所述基台上固定设置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平行于所述翻转主轴,且第四连杆位于第二连杆靠近基台边缘的一侧;
15.第五连杆,所述第四连杆与第三连杆之间通过第五连杆连接,所述第五连杆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铰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铰接。
16.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杆两端固定设置有卡位块,所述卡位块与所述连接块之间固定设置有复位弹簧。
17.优选的,所述基台上还设置有防锈组件,所述防锈组件包括:
18.安装主板,所述安装主板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台上且位于所述翻转板侧部,所述安装主板上通过连杆固定设置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水平设置;
19.第一凸柱,所述安装条上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凸柱垂直于所述安装主板,所述第一凸柱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安装主板与安装条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
20.驱动套筒,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凸柱上固定设置有驱动套筒,所述驱动套筒与所述第一凸柱同轴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套筒外壁上设置有啮合齿,所述安装条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平行于所述第一凸柱,且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驱动套筒啮合;
21.排风扇,所述第一凸柱远离所述安装主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排风扇;
22.第二凸柱,所述第一齿轮靠近所述安装主板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凸柱偏心设置且第二凸柱垂直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凸柱上铰接连接有第一曲柄;
23.第二曲柄,所述安装条斜下方设置有第二曲柄,所述第二曲柄水平设置且平行于所述安装主板,所述第二曲柄端部与所述第一曲柄铰接;
24.第三曲柄,所述第二曲柄上固定设置有第三曲柄,所述第三曲柄竖直设置,且第三曲柄与所述安装主板滑动连接;
25.活塞筒,所述第三曲柄下端设置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竖直设置且与所述安装主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筒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三曲柄下端插入至所述活塞筒内且与所述活塞板固定连接;
26.导流口,所述活塞板上开设有导流口,所述活塞板上表面所述导流口处设置有第一封闭板,所述第一封闭板与所述活塞板铰接;
27.储液箱,所述活塞筒下方设置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与所述安装主板固定连接,且储液箱与所述活塞筒下端连通,所述活塞筒下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封闭板,所述第二封闭板水平设置且与所述活塞筒内壁铰接,所述第二封闭板只能向上打开;
28.润滑管,所述活塞筒上连通有润滑管,所述润滑管与活塞筒连接口位于活塞筒顶壁与活塞板之间,所述润滑管另一端连接至翻转主轴处。
29.优选的,所述安装主板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轴线竖直向下设置,
所述第三曲柄穿过所述限位套筒且与限位套筒滑动连接。
30.优选的,所述活塞筒下端设置为窄口结构,即活塞筒下端直径小于上部直径,所述第二封闭板位于窄口结构上方。
31.本实用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如下:翻转台使用时,主液压缸启动带动第一连杆以翻转主轴为中心转动,翻转主轴转动时带动翻转板一同转动,从而避免死点的出现,进而避免发生卡篮,减少了故障的发生,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32.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3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3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3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减少故障的清洗机用回篮线翻转台结构示意图一;
3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减少故障的清洗机用回篮线翻转台结构示意图二;
3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减少故障的清洗机用回篮线翻转台中卡夹组件结构示意图一;
38.图4为图3中a-a方向截面示意图;
3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减少故障的清洗机用回篮线翻转台中卡夹组件结构示意图二;
4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减少故障的清洗机用回篮线翻转台中防锈组件结构示意图一;
4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减少故障的清洗机用回篮线翻转台中防锈组件结构示意图二。
42.附图中的标记如下:1、基台;11、承托块;2、翻转板;21、限位板;22、导流孔;3、翻转主轴;4、主液压缸;5、第一连杆;6、传送带;7、卡夹组件;701、导向滑道;702、导向滑块;703、第二连杆;704、夹块;705、连接块;706、第三连杆;707、第四连杆;708、第五连杆;709、卡位块;710、复位弹簧;8、防锈组件;801、安装主板;802、安装条;803、第一凸柱;804、第一齿轮;805、驱动套筒;806、驱动电机;807、第二齿轮;808、排风扇;809、第二凸柱;810、第一曲柄;811、第二曲柄;812、第三曲柄;813、活塞筒;814、活塞板;815、导流口;816、第一封闭板;817、储液箱;818、第二封闭板;819、润滑管;820、限位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减少故障的清洗机用回篮线翻转台,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基台1、翻转板2、翻转主轴3和主液压缸4,翻转板2水平设置在基台1边缘处,翻转主轴3设置在翻转板2下方且与基台1转动连接,翻转主轴3与翻转板2固定连接,翻转主轴3
端部固定连接有垂直于翻转主轴3的第一连杆5,主液压缸4设置在基台1侧部且主液压缸4输出轴斜向上设置,主液压缸4输出轴与第一连杆5固定连接。
4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翻转台使用时,主液压缸4启动带动第一连杆5以翻转主轴3为中心转动,翻转主轴3转动时带动翻转板2一同转动,从而避免死点的出现,进而避免发生卡篮,减少了故障的发生,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46.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传送带6,两个所述传送带6对称设置在所述翻转板2两侧,传送带6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台1上,所述传送带6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翻转主轴3,且传送带6上表面与所述翻转板2上表面平齐。
4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传送带6,同时传送带6上表面与翻转板2上表面平齐,从而通过传送带6直接将晶篮运送至翻转板2上,随后翻转板2转动实现回篮,提升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和稳定性。
4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板2朝向所述基台1边缘处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21,所述限位板21固定设置在所述翻转板2上表面,且限位板21垂直于所述翻转板2。
4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限位板21,限位板21与翻转板2之间构成直角结构,在翻转时能够对晶篮的位置进行卡位,避免晶篮发生滑落,从而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板2上设置有多个导流孔22。
5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由于硅片是装载在晶篮内进行清洗的,因此晶篮上难免会残留有清洁液及水渍等,通过在翻转板2的表面设置导流孔22,能够使得大部分残留的清洁液和水渍从导流孔22留下,避免清洁液残留在翻转板2上影响使用。
5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台1上固定设置有承托块11,所述承托块11设置为u形结构,且u形结构开口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承托块1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5下方。
5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承托块11,对第一连杆5从下方进行承托,使得第一连杆5在初始位置时处于水平状态,进而使得翻转板2在初始位置时处于水平状态,使得晶篮能够更好地放置在翻转板2上,从而提升装置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5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板2下方还设置有卡夹组件7,如图3-5所示,所述卡夹组件7包括:
55.导向滑道701,所述翻转板2底面上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滑道701,两个所述导向滑道701呈八字型结构设置,且八字型结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基台1边缘的一侧,所述导向滑道701内滑动设置有导向滑块702;
56.第二连杆703,所述导向滑块702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杆703,所述第二连杆703水平设置且第二连杆703平行于所述翻转主轴3;
57.夹块704,所述第二连杆703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夹块704,所述夹块704设置为u型结构,且两夹块704u型结构开口相互靠近,所述翻转板2位于两夹块704之间,所述夹块704内壁下表面与所述翻转板2底壁贴合;
58.连接块705,所述第二连杆703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块705,所述连接块705上设置有第三连杆706,所述第三连杆706穿过所述连接块705且与所述连接块705滑动连接;
59.第四连杆707,所述翻转板2下方所述基台1上固定设置有第四连杆707,所述第四连杆707平行于所述翻转主轴3,且第四连杆707位于第二连杆703靠近基台1边缘的一侧;
60.第五连杆708,所述第四连杆707与第三连杆706之间通过第五连杆708连接,所述第五连杆708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707铰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706铰接。
6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卡接组件使用时,当翻转板2处于水平位置时,第五连杆708推动第三连杆706处于远离第四连杆707的位置,由于导向滑道701设置为八字型结构,因此此时两导向滑块702处于最靠近的位置,当晶篮随传送带6传送到翻转板2上时,两夹块704对晶篮进行夹持,当翻转板2开始翻转时,第三连杆706与第四连杆707逐渐相互靠近,此时导向滑块702沿导向滑道701滑动,由于导向滑道701设置为八字型结构,因此在此过程中两导向滑块702相互远离,从而带动两夹块704相互远离,直至翻转板2处于竖直位置时,夹块704与晶篮脱离,从而在翻转过程中对晶篮进行夹持,避免其发生侧翻。
6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杆706两端固定设置有卡位块709,所述卡位块709与所述连接块705之间固定设置有复位弹簧710。
6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卡位块709和复位弹簧710,使得两夹块704始终保持相互靠近的趋势,进而使得两夹块704能够保持由足够的夹持力,从而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6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台1上还设置有防锈组件8,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防锈组件8包括:
65.安装主板801,所述安装主板801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台1上且位于所述翻转板2侧部,所述安装主板801上通过连杆固定设置有安装条802,所述安装条802水平设置;
66.第一凸柱803,所述安装条802上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凸柱803,所述第一凸柱803垂直于所述安装主板801,所述第一凸柱803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804,所述第一齿轮804位于所述安装主板801与安装条802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一齿轮804相互啮合;
67.驱动套筒805,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凸柱803上固定设置有驱动套筒805,所述驱动套筒805与所述第一凸柱803同轴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套筒805外壁上设置有啮合齿,所述安装条802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806,所述驱动电机806输出轴平行于所述第一凸柱803,且驱动电机806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807,所述第二齿轮807与所述驱动套筒805啮合;
68.排风扇808,所述第一凸柱803远离所述安装主板80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排风扇808;
69.第二凸柱809,所述第一齿轮804靠近所述安装主板801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凸柱809,所述第二凸柱809偏心设置且第二凸柱809垂直于所述第一齿轮804,所述第二凸柱809上铰接连接有第一曲柄810;
70.第二曲柄811,所述安装条802斜下方设置有第二曲柄811,所述第二曲柄811水平设置且平行于所述安装主板801,所述第二曲柄811端部与所述第一曲柄810铰接;
71.第三曲柄812,所述第二曲柄811上固定设置有第三曲柄812,所述第三曲柄812竖直设置,且第三曲柄812与所述安装主板801滑动连接;
72.活塞筒813,所述第三曲柄812下端设置有活塞筒813,所述活塞筒813竖直设置且与所述安装主板801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筒813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板814,所述活塞板814水平设置,所述第三曲柄812下端插入至所述活塞筒813内且与所述活塞板814固定连接;
73.导流口815,所述活塞板814上开设有导流口815,所述活塞板814上表面所述导流口815处设置有第一封闭板816,所述第一封闭板816与所述活塞板814铰接;
74.储液箱817,所述活塞筒813下方设置有储液箱817,所述储液箱817与所述安装主板801固定连接,且储液箱817与所述活塞筒813下端连通,所述活塞筒813下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封闭板818,所述第二封闭板818水平设置且与所述活塞筒813内壁铰接,所述第二封闭板818只能向上打开;
75.润滑管819,所述活塞筒813上连通有润滑管819,所述润滑管819与活塞筒813连接口位于活塞筒813顶壁与活塞板814之间,所述润滑管819另一端连接至翻转主轴3处。
7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防锈组件8使用时,驱动电机806带动第二齿轮807转动,第二齿轮807通过与驱动套筒805的啮合带动驱动套筒805与第一凸柱803转动,第一凸柱803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804转动,通过两第一齿轮804的啮合带动另一第一凸柱803转动,从而带动排风扇808转动,通过空气流动对翻转板2表面的水流进行风干,避免长期积水发生锈蚀;同时,第一齿轮804转动带动第二凸柱809公转,由于第二凸柱809偏心设置,因此第二凸柱809公转时通过第一曲柄810带动第二曲柄811及第三曲柄812上下滑动,第三曲柄812上下滑动带动活塞板814沿活塞筒813内部上下滑动,当活塞板814向上运动时,第一封闭板816闭合第二封闭板818打开,此时通过气压将储液箱817内的润滑油抽取到第二封闭板818上方,随后活塞板814向下运动,第一封闭板816打开而第二封闭板818闭合,从而通过气压作用将润滑油从润滑管819挤出,最终喷洒至翻转主轴3处进行润滑,避免其锈蚀影响使用。
7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主板801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套筒820,所述限位套筒820轴线竖直向下设置,所述第三曲柄812穿过所述限位套筒820且与限位套筒820滑动连接。
7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限位套筒820,使得第三曲柄812的运动轨迹保持在竖直方向,进而使得第三曲柄812在推动活塞板814运动时活塞板814能够始终与活塞筒813内壁贴合,从而保持良好的气密性。
7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筒813下端设置为窄口结构,即活塞筒813下端直径小于上部直径,所述第二封闭板818位于窄口结构上方。
8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窄口结构,使得活塞筒813在抽油时能够具有更大的抽力,从而提升装置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8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