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铜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方法,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2.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重金属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而络合剂的使用又使得重金属废水的成分更加复杂,因此又产生一种络合重金属废水。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能给予弧对电子的配位体(离子或分子)与具有适当空轨道的中央离子(或原子)结合而成的复杂离子叫络离子,而络离子与带有异电荷的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作络合物。络合重金属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不可生物降解,具有很强的毒性,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的累积而致癌。含铜废水也属于络合重金属废水的一种,主要是因为重金属铜离子容易与各种有机酸结合形成不易降解的络合物,与游离态的重金属离子相比,络合态的重金属离子的去除难度更大,普通的加碱中和沉淀法难以获得满意的处理效果,而目前的一些处理含铜废水的装置结构过于复杂,导致价格过于昂贵,性价比不高。
3.因此,如果含铜废水任意排放,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含铜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方法。
5.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铜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1、在反应池内的废水中加入硫化物溶液,控制反应池内的ph值,完成回流分离,得到预处理废水和硫化铜沉淀;
7.步骤2、将步骤1中的预处理废水引入破络池继续加入固体硫化物,控制破络池内ph值;
8.步骤3、将步骤2中处理后的废水引入混凝沉淀池,加入絮凝剂溶液搅拌反应,控制ph值,固液分离;
9.步骤4、将步骤3中处理后的废水引入膜过滤池,依次进入uf膜系统、预处理系统和ro膜系统,充分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细菌等微生物、小分子有机物和余氯等杂质,再由高压泵抽入单级反渗透循环浓缩系统,进一步去除更微小的有机物杂质,上述的渗透液进行交换树脂深度处理;
10.步骤5、将步骤4中的废水引入出水池作为车间回用水使用。
11.优选的是,废水在进入反应池之前先进入调节池进行收集,用于将水量、水质调节均匀,停留时间为4h。
12.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的反应池内的ph值范围2~2.5,停留时间为3h。
13.优选的是,所述步骤2破络池内ph值范围7~8,停留时间为4h。
14.优选的是,所述步骤3再加入聚丙烯酰胺助凝。
15.优选的是,所述步骤3的混凝沉淀池包括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废水依次经过混凝池、絮凝池进入沉淀池。
16.优选的是,所述步骤4的uf膜系统包括uf膜、加阴垢剂装置、活性炭滤器,所述uf膜产水通量为1.5~4.0m3/h,膜材质为pvdf。
17.优选的是,所述步骤4的ro膜系统包括ro膜、反渗透循环浓缩系统和交换树脂系统,所述ro膜材料为聚酰胺复合膜,通量为10.5m3/d
·
支,脱盐率≥99.5%。
18.优选的是,所述交换树脂系统采用离子交换树脂系统。
19.优选的是,所述废水在混凝池停留时间为0.5h,废水在絮凝池的停留时间为0.5h,废水在沉淀池的停留时间为5h。
20.有益效果:本发明既解决了含铜废水处理问题,又将废水净化为回用水供生产线使用,做到节约用水,水资源循环利用;
21.一体化装置占比空间小,处理效率高,公辅间与处理单元一体化,装配方便,池体间内部通过导流单元隔断引流,优化水力水头损失,增加有效停留时间,提高反应处理效率。
22.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23.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
24.附图中:
25.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8.一种含铜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9.步骤1、在反应池内的废水中加入硫化物溶液,控制反应池内的ph值范围2~2.5,停留时间为3h,完成回流分离,得到预处理废水和硫化铜沉淀;
30.步骤2、将步骤1中处理后的废水引入破络池加入固体硫化物,控制破络池内ph值范围7~8;
31.步骤3、将步骤2中处理后的废水引入混凝沉淀池,继续加入固体硫化物,加入絮凝剂溶液搅拌反应,控制ph值,固液分离;
32.步骤4、将步骤3中处理后的废水引入膜过滤池,依次进入uf膜系统、预处理系统和
ro膜系统,充分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细菌等微生物、小分子有机物和余氯等杂质,再由高压泵抽入单级反渗透循环浓缩系统,进一步去除更微小的有机物杂质,上述的渗透液进行交换树脂深度处理;
33.步骤5、将步骤4中的废水引入出水池作为车间回用水使用。
34.优选的是,废水在进入反应池之前先进入调节池进行收集。
35.优选的是,所述步骤3加入聚丙烯酰胺助凝。
36.优选的是,所述步骤3的混凝沉淀池包括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废水依次经过混凝池、絮凝池进入沉淀池。
37.优选的是,所述步骤4的uf膜系统包括uf膜、加阴垢剂装置、活性炭滤器,所述uf膜产水通量为1.5~4.0m3/h,膜材质为pvdf。
38.优选的是,所述步骤4的ro膜系统包括ro膜、反渗透循环浓缩系统和交换树脂系统,所述ro膜材料为聚酰胺复合膜,通量为10.5m3/d
·
支,脱盐率≥99.5%。
39.优选的是,所述交换树脂系统采用离子交换树脂系统。
40.优选的是,所述废水在混凝池停留时间为0.5h,废水在絮凝池的停留时间为0.5h,废水在沉淀池的停留时间为5h。
41.请参阅图1、图2,一种含铜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一体化装置,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平行设置的处理回收单元2和功能单元3,含铜电镀废水通过处理回收单元,功能单元对处理回收单元添加药物进行处理后,作为车间回用水使用。
42.优选的是,所述处理回收单元2和所述功能单元3采用一体化成型设置。
43.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一体化设置的处理回收单元和功能单元,占比空间小,处理效率高,公辅间与处理单元一体化,装配方便。本发明具有较好的环保治理能力、较为创新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经济效益。
44.所述处理回收单元2包括针对废水依次处理的调节池21、反应池22、破络池23、混凝沉淀池、中间水池27、膜过滤池28和出水池29,所述功能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加药间31、胶水机房32、配电室33和自控室34,所述调节池21、反应池22、破络池23、混凝沉淀池、中间水池27、膜过滤池28和出水池29之间设置有相通的水路,所述调节池21、反应池22和破络池23内分别设置多个导流单元210。
45.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调节池用于收集含铜废水,设置调节池的目的在于水量、水质的调节均匀,保证后续废水的水量与水质的均化,提升了系统的处理效率;
46.设计尺寸:l*b*h=6*4*2.5(m)
47.停留时间:4h。
48.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反应池的设计尺寸:l*b*h=6*4*2.5(m)。
49.优选的是,所述混凝沉淀池包括依次处理废水的混凝池24、絮凝池25和沉淀池26,所述混凝池24、所述絮凝池25和所述沉淀池26之间设置有相通的水路。
50.优选的是,所述反应池22、破络池23、混凝池24和絮凝池25内均设置有搅拌器。
51.优选的是,所述沉淀池采用回字下沉式。
52.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破络池设计尺寸:l*b*h=6*4*2.5(m)
53.停留时间:4h。
54.优选的是,所述膜过滤池内设置依次处理废水的uf膜系统、预处理系统和ro系统。
55.优选的是,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加阴垢剂装置、活性炭滤器和保安过滤器,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细菌等微生物、小分子有机物和余氯杂质。
56.优选的是,所述ro膜系统包括循环浓缩装置、深度处理装置,由高压泵抽入至所述循环浓缩装置,去除微小有机物杂质后进入所述深度处理装置。
57.优选的是,所述uf膜系统的产水通量为1.5~4.0m3/h,所述uf膜系统内的uf膜材质为聚偏二氟乙烯制成。
58.优选的是,所述ro膜系统的通量:10.5m3/d
·
支,脱盐率:≥99.5%,所述ro膜系统内的ro膜采用聚酰胺复合膜。
59.优选的是,所述循环浓缩装置采用单级反渗透循环浓缩装置,所述深度处理装置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深度处理。
60.优选的是,所述处理回收单元和所述功能单元采用一体化成型设置。
61.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膜过滤池具体工作方法如下:
62.依次进入uf膜系统、加阻垢剂装置、活性炭滤器和保安过滤器组成的预处理系统,充分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细菌等微生物、小分子有机物和余氯等杂质,使预处理产水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防止膜污染和浓水在ro膜的一侧结垢,再由高压泵抽入单级反渗透循环浓缩系统,进一步去除更微小的有机物杂质。渗透液通过后续离子交换树脂继续深度处理后作为车间回用水使用。
63.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一种含铜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一体化装置的工艺流程为:进水
→
调节池
→
反应池
→
破络池
→
混凝、絮凝
→
沉淀池
→
中间水池
→
膜过滤池(uf
→
保安过滤器
→
ro)
→
出水池,出水池的水作为车间回用水使用。既解决了含铜废水处理问题,又将废水净化为回用水供生产线使用,做到节约用水,水资源循环利用。功能单元与回收处理单元一体化成型,装配方便,池体间内部通过导流墙隔断引流,优化水力水头损失,增加有效停留时间,提高反应处理效率。
64.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65.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