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海水膜法淡化设备。
背景技术:2.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就是海水淡化,目前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主要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以及碳酸铵离子交换法,应用反渗透膜法和蒸馏法是淡化技术中的主流方法;蒸馏法需要有较大的罐体储存海水,然后使用大容量的蒸馏罐对一定量的海水集中进行蒸馏,这就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而且蒸馏过程需要持续且较高的能耗,因此也逐渐被淘汰;反渗透膜法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设备均是单进单出形式,即只有一个海水进口和一个淡水出口,所以无法根据淡水质量和流量的要求而分类输出,因此实用性欠佳、适用范围较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淡水输出质量和输出流量大小的不同要求来有针对性的选择淡水出口,进而显著提升了实用性以有效扩大了适用范围的低压海水膜法淡化设备。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压海水膜法淡化设备,包括托架以及设于托架上的流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系统包括固定在托架顶部的框架以及固定在框架中并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的第一纳滤组件、第二纳滤组件、第三纳滤组件、第四纳滤组件、第五纳滤组件和第六纳滤组件,所述第一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一纳滤膜管,所述第二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二纳滤膜管,所述第三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三纳滤膜管,所述第四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四纳滤膜管,所述第五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五纳滤膜管,所述第六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六纳滤膜管,所述流通系统还包括第一海水管、第二海水管、第一淡水管、第二淡水管、第三淡水管、第四淡水管、第一淡水支管和第二淡水支管,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一纳滤膜管、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二纳滤膜管、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三纳滤膜管、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四纳滤膜管和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五纳滤膜管的进液口均并联在第一海水管上,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一纳滤膜管和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二纳滤膜管的右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一淡水管上,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三纳滤膜管、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四纳滤膜管和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五纳滤膜管的右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二淡水管上,其余的每个所述第一纳滤膜管和其余的每个所述第二纳滤膜管的右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三淡水管上,所述第一淡水支管和所述第二淡水支管的一端均并联在第四淡水管上,所述第一淡水支管和所述第二淡水支管的另一端均封闭,其余的每个所述第三纳滤膜管和其余的每个所述第四纳滤膜管的右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一淡水支管上,其余的每个
所述第五纳滤膜管和每个所述第六纳滤膜管的右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二淡水支管上,最后侧的一个所述第一纳滤膜管、最后侧的一个所述第二纳滤膜管、最后侧的一个所述第三纳滤膜管、最后侧的一个所述第四纳滤膜管、最后侧的一个所述第五纳滤膜管和最后侧的一个所述第六纳滤膜管的进液口均并联在第二海水管上,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一个所述第一纳滤膜管、一个所述第二纳滤膜管、一个所述第三纳滤膜管、一个所述第四纳滤膜管、一个所述第五纳滤膜管和一个所述第六纳滤膜管之间还均设有一个海水支管,每个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所述第一纳滤膜管、所述第二纳滤膜管、所述第三纳滤膜管、所述第四纳滤膜管、所述第五纳滤膜管和所述第六纳滤膜管的进液口均并联在对应的一个海水支管上,每个所述海水支管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二海水管上并均位于最后侧的一个第一纳滤膜管、最后侧的一个第二纳滤膜管、最后侧的一个第三纳滤膜管、最后侧的一个第四纳滤膜管、最后侧的一个第五纳滤膜管和最后侧的一个第六纳滤膜管的进液口的上游侧,每个所述海水支管的另一端均封闭,所述第一海水管、所述第二海水管、所述第一淡水管、所述第二淡水管、所述第三淡水管和所述第四淡水管的一端均封闭,所述第一海水管、所述第二海水管、所述第一淡水管、所述第二淡水管、所述第三淡水管和所述第四淡水管的另一端均开口。
5.优选地,所述第一淡水管上还插接有沿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短接管、第一取样管和测压管,所述第一短接管、所述第一取样管和所述测压管均设于最前侧的一个第一纳滤膜管以及最前侧的一个第二纳滤膜管的出液口的下游侧,所述第一取样管上还设有第一阀门。
6.优选地,所述流通系统还包括第三淡水支管,所述第三淡水支管的一端插接在第三淡水管上并位于其余的每个第一纳滤膜管以及其余的每个第二纳滤膜管的出液口的下游侧,所述第三淡水支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三淡水支管上还插接有第二取样管和第二短接管,所述第二取样管上还设有第二阀门。
7.优选地,所述流通系统还包括第一旁接管,所述第一旁接管的一端插接在第二海水管上并位于每个海水支管的上游侧。
8.优选地,所述流通系统还包括第二旁接管和第三旁接管,所述第二旁接管的一端插接在第一海水管上并位于最前侧的一个第一纳滤膜管、最前侧的一个第二纳滤膜管、最前侧的一个第三纳滤膜管、最前侧的一个第四纳滤膜管和最前侧的一个第五纳滤膜管的进液口的上游侧;所述第三旁接管的一端插接在第二旁接管上。
9.优选地,所述流通系统还包括第一均压管,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一纳滤膜管、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二纳滤膜管、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三纳滤膜管、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四纳滤膜管和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五纳滤膜管的左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一均压管上,所述第一均压管的两端均封闭。
10.优选地,所述第一纳滤组件与所述第二纳滤组件之间还均设有第一均压支管,所述第三纳滤组件与所述第四纳滤组件之间还均设有第二均压支管,所述第五纳滤组件与所述第六纳滤组件之间还均设有第三均压支管,其余的每个所述第一纳滤膜管以及其余的每个所述第二纳滤膜管的左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一均压支管上,其余的每个所述第三纳滤膜管以及其余的每个所述第四纳滤膜管的左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二均压支管上,其余的每个所述第五纳滤膜管以及其余的每个所述第六纳滤膜管的左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三均压支管上。
11.优选地,所述流通系统还包括第二均压管,所述第一均压支管、所述第二均压支管和所述第三均压支管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二均压管上,所述第一均压支管、所述第二均压支管和所述第三均压支管的另一端均封闭,所述第二均压管的两端均封闭。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具备两个海水进口和四个淡水出口以实现了多进多出的形式,从而能够根据淡水输出质量和输出流量大小的不同要求来有针对性的选择淡水出口,进而显著提升了实用性以有效扩大了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前侧结构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后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16.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17.如图1~2所示,一种低压海水膜法淡化设备,包括托架1以及设于托架1上的流通系统,流通系统包括固定在托架1顶部的框架2以及固定在框架2中并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的第一纳滤组件、第二纳滤组件、第三纳滤组件、第四纳滤组件、第五纳滤组件和第六纳滤组件,第一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一纳滤膜管3,第二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二纳滤膜管23,第三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三纳滤膜管15,第四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四纳滤膜管25,第五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五纳滤膜管26,第六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六纳滤膜管27,流通系统还包括第一海水管12、第二海水管18、第一淡水管4、第二淡水管14、第三淡水管5、第四淡水管16、第一淡水支管17和第二淡水支管28,最前侧的一个第一纳滤膜管3、最前侧的一个第二纳滤膜管23、最前侧的一个第三纳滤膜管15、最前侧的一个第四纳滤膜管25和最前侧的一个第五纳滤膜管26的进液口均并联在第一海水管12上,最前侧的一个第一纳滤膜管3和最前侧的一个第二纳滤膜管23的右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一淡水管4上,最前侧的一个第三纳滤膜管15、最前侧的一个第四纳滤膜管25和最前侧的一个第五纳滤膜管26的右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二淡水管14上,其余的每个第一纳滤膜管3和其余的每个第二纳滤膜管23的右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三淡水管5上,第一淡水支管17和第二淡水支管28的一端均并联在第四淡水管16上,第一淡水支管17和第二淡水支管28的另一端均封闭,其余的每个第三纳
滤膜管15和其余的每个第四纳滤膜管25的右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一淡水支管17上,其余的每个第五纳滤膜管26和每个第六纳滤膜管27的右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二淡水支管28上,最后侧的一个第一纳滤膜管3、最后侧的一个第二纳滤膜管23、最后侧的一个第三纳滤膜管15、最后侧的一个第四纳滤膜管25、最后侧的一个第五纳滤膜管26和最后侧的一个第六纳滤膜管27的进液口均并联在第二海水管18上,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一个第一纳滤膜管3、一个第二纳滤膜管23、一个第三纳滤膜管15、一个第四纳滤膜管25、一个第五纳滤膜管26和一个第六纳滤膜管27之间还均设有一个海水支管19,每个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第一纳滤膜管3、第二纳滤膜管23、第三纳滤膜管15、第四纳滤膜管25、第五纳滤膜管26和第六纳滤膜管27的进液口均并联在对应的一个海水支管19上,每个海水支管19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二海水管18上并均位于最后侧的一个第一纳滤膜管3、最后侧的一个第二纳滤膜管23、最后侧的一个第三纳滤膜管15、最后侧的一个第四纳滤膜管25、最后侧的一个第五纳滤膜管26和最后侧的一个第六纳滤膜管27的进液口的上游侧,每个海水支管19的另一端均封闭,第一海水管12、第二海水管18、第一淡水管4、第二淡水管14、第三淡水管5和第四淡水管16的一端均封闭,第一海水管12、第二海水管18、第一淡水管4、第二淡水管14、第三淡水管5和第四淡水管16的另一端均开口。
18.第一淡水管4上还插接有沿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短接管29、第一取样管9和测压管30,第一短接管29、第一取样管9和测压管30均设于最前侧的一个第一纳滤膜管3以及最前侧的一个第二纳滤膜管23的出液口的下游侧,第一取样管9上还设有第一阀门10。
19.流通系统还包括第三淡水支管6,第三淡水支管6的一端插接在第三淡水管5上并位于其余的每个第一纳滤膜管3以及其余的每个第二纳滤膜管23的出液口的下游侧,第三淡水支管6的另一端封闭,第三淡水支管6上还插接有第二取样管7和第二短接管31,第二取样管7上还设有第二阀门8。
20.流通系统还包括第一旁接管20,第一旁接管20的一端插接在第二海水管18上并位于每个海水支管19的上游侧。
21.流通系统还包括第二旁接管21和第三旁接管22,第二旁接管21的一端插接在第一海水管12上并位于最前侧的一个第一纳滤膜管3、最前侧的一个第二纳滤膜管23、最前侧的一个第三纳滤膜管15、最前侧的一个第四纳滤膜管25和最前侧的一个第五纳滤膜管26的进液口的上游侧;第三旁接管22的一端插接在第二旁接管21上。
22.流通系统还包括第一均压管24,最前侧的一个第一纳滤膜管3、最前侧的一个第二纳滤膜管23、最前侧的一个第三纳滤膜管15、最前侧的一个第四纳滤膜管25和最前侧的一个第五纳滤膜管26的左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一均压管24上,第一均压管24的两端均封闭。
23.第一纳滤组件与第二纳滤组件之间还均设有第一均压支管11,第三纳滤组件与第四纳滤组件之间还均设有第二均压支管32,第五纳滤组件与第六纳滤组件之间还均设有第三均压支管33,其余的每个第一纳滤膜管3以及其余的每个第二纳滤膜管23的左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一均压支管11上,其余的每个第三纳滤膜管15以及其余的每个第四纳滤膜管25的左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二均压支管32上,其余的每个第五纳滤膜管26以及其余的每个第六纳滤膜管27的左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三均压支管33上。
24.流通系统还包括第二均压管13,第一均压支管11、第二均压支管32和第三均压支管33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二均压管13上,第一均压支管11、第二均压支管32和第三均压支管
33的另一端均封闭,第二均压管13的两端均封闭。
25.工作原理:
26.将低压海水通入到第一海水管12的开口端,进而进入到最前侧的一个第一纳滤膜管3、最前侧的一个第二纳滤膜管23、最前侧的一个第三纳滤膜管15、最前侧的一个第四纳滤膜管25和最前侧的一个第五纳滤膜管26中进行淡化,从最前侧的一个第一纳滤膜管3和最前侧的一个第二纳滤膜管23中出来的淡水进入到第一淡水管4中并经由第一淡水管4的开口端向外排出以实现第一路的淡化,测压管30的端部可以安装压力表以监测第一淡水管4中的压力值,打开第一阀门10后,第一淡水管4中的淡水可以经由第一取样管9向外排出一定的量以用于取样,当第一淡水管4的开口端发生堵塞时,第一淡水管4中的淡水可以经由第一短接管29向外排出;若第一海水管12的开口端发生堵塞时,低压海水可以经由第二旁接管21或第三旁接管22的另一端进入到第一海水管12中。
27.将低压海水通入到第二海水管18的开口端,进而进入到最后侧的一个第一纳滤膜管3、最后侧的一个第二纳滤膜管23、最后侧的一个第三纳滤膜管15、最后侧的一个第四纳滤膜管25、最后侧的一个第五纳滤膜管26和最后侧的一个第六纳滤膜管27中以进行淡化,同时经由每个海水支管19进入到其余的每个第一纳滤膜管3、第二纳滤膜管23、第三纳滤膜管15、第四纳滤膜管25、第五纳滤膜管26和第六纳滤膜管27中以进行淡化。
28.从最前侧的一个第三纳滤膜管15、最前侧的一个第四纳滤膜管25和最前侧的一个第五纳滤膜管26中出来的淡水进入到第二淡水管14中并经由的开口端向外排出以实现第二路的淡化。、第一淡水支管17和第二淡水支管28
29.从其余的每个第一纳滤膜管3和其余的每个第二纳滤膜管23中出来的淡水进入到第三淡水管5中并经由第三淡水管5的开口端向外排出以实现第三路的淡化;打开第二阀门8后,第三淡水管5中的淡水可以经由第二取样管7向外排出一定的量以用于取样;若第三淡水管5的开口端发生堵塞时,第三淡水管5中的淡水可以经由第三淡水支管6和第二短接管31向外排出。
30.从其余的每个第三纳滤膜管15和其余的每个第四纳滤膜管25中出来的淡水先进入到第一淡水支管17中,再进入到第四淡水管16中;从其余的每个第五纳滤膜管26和每个第六纳滤膜管27中出来的淡水先进入到第二淡水支管28中,再进入到第四淡水管16中;第四淡水管16中的淡水经由第四淡水管16的开口端向外排出以实现第四路的淡化。
31.最前侧的一个第一纳滤膜管3、最前侧的一个第二纳滤膜管23、最前侧的一个第三纳滤膜管15、最前侧的一个第四纳滤膜管25和最前侧的一个第五纳滤膜管26内的淡水压力值通过第一均压管24相互平衡以利于淡水的顺利排出;其余的每个第一纳滤膜管3和其余的每个第二纳滤膜管23内的淡水压力值通过第一均压支管11相互平衡,其余的每个第三纳滤膜管15和其余的每个第四纳滤膜管25内的淡水压力值通过第二均压支管32相互平衡,其余的每个第五纳滤膜管26和其余的每个第六纳滤膜管27内的淡水压力值通过第三均压支管33相互平衡;而第一均压支管11、第二均压支管32和第三均压支管33内的淡水压力值又通过第二均压管13相互平衡以利于淡水的顺利排出。
32.本实用新型具备两个海水进口和四个淡水出口以实现了多进多出的形式,从而能够根据淡水输出质量和输出流量大小的不同要求来有针对性的选择淡水出口,进而显著提升了实用性以有效扩大了适用范围。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