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制件清洗装置的废气收集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88392发布日期:2022-08-19 22:57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制件清洗装置的废气收集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危废气体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锈钢制件清洗装置的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不锈钢制件经过切削加工后,表面通常会残留铁屑、钢末及冷却乳化液等污染物,需要通过清洗装置清洗。不锈钢制件清洗装置包括多个清洗槽、储存酸液的酸储罐以及对酸性废液进行危废处理的污水处理站,各个清洗槽、酸储罐放置室、以及污水处理站均会产生危废气体,需要对危废气体进行处理,以免严重污染环境。
3.然而,在工业集中区,微小型不锈钢制件生产企业的危废处理能力较弱,需要的成本较高,“跑冒滴漏”和偷排等问题时有发生。有鉴于此,“工业绿岛”模式应运而生,建设多条不锈钢制件清洗线,以共享的形式供企业使用,产生的废气废水统一集中处理,能够减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方便。因此,如何有效地对清洗装置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和处理,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制件清洗装置的废气收集处理系统,解决“工业绿岛”模式下建立的不锈钢制件清洗装置产生的危废气体的收集处理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锈钢制件清洗装置的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包括与清洗装置的浸泡槽连通的第一支管道、与清洗装置的酸洗槽连通的第二支管道、与清洗装置的漂洗槽连通的第三支管道、与各个酸储罐的阀门所在空间连通的第四支管道以及与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池上部空间连通的第五支管道,还包括主管道和设置在所述主管道端部的废气处理塔,所述第一支管道、所述第二支管道、所述第三支管道、所述第四支管道以及所述第五支管道均与所述主管道相连通,所述废气处理塔包括塔体和泵体,所述塔体内设有碱性溶液,所述塔体的上部设有与所述泵体相连接的喷淋装置,所述泵体将所述碱性溶液输送至所述喷淋装置,所述塔体还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喷淋装置的下方,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喷淋装置的上方。
7.优选地,所述浸泡槽的上端设有盖体,所述浸泡槽的内侧壁设有多个吸气口,所述浸泡槽的侧壁内部设有与各个所述吸气口连通的废气通道,所述废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支管道相连。
8.优选地,所述第四支管道上设有多个与所述阀门一一对应设置的气罩,所述气罩罩设在相对应的所述阀门上。
9.优选地,所述处理池设有多个、且均设有盖体,所述第五支管道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处理池一一对应的抽风口。
10.优选地,所述塔体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塔体和第二塔体,所述第一塔体的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塔体的所述进气口相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塔体和所述第二塔体的中部均设有填料层,危废气体由下至上流经所述填料层以均布气体。
12.优选地,在所述喷淋装置的上方还设有除雾器,危废气体与所述碱性溶液反应后由下至上流经所述除雾器除去水雾。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含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各个支管道收集清洗装置的浸泡槽、酸洗槽、漂洗槽、酸储罐的阀门所在空间以及污水处理站的危废气体,然后将危废气体经主管道输送至废气处理塔处理,由于产生的危废气体为酸性废气,废气处理塔采用碱洗的方法,通过碱性溶液来中和危废气体中的酸性成分,达到酸碱中和的目的,喷淋装置喷淋碱性液体,使得危废气体与碱性溶液更充分地接触并发生反应,提高危废气体的处理效果。该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将不锈钢制件清洗装置每部分产生的危废气体均进行了收集处理,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废气处理塔包括两个塔体,每个塔体均对危废气体进行一次碱洗操作,使得危废气体中的酸性成分与碱性溶液充分反应,确保危废气体处理达标。进一步地,塔体内设有填料层,填料层内部存在孔隙,其有效表面积大,质能传送效率高,延长了碱性溶液与危废气体的接触时间,接触去除效果强,还能够减少压力降以达到节省马达动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锈钢制件清洗装置的废气收集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废气处理塔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浸泡槽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酸储罐,2-污水处理站,3-废气处理塔,301-第一塔体,302-进气口,303-排气口,304-碱性溶液,305-泵体,306-喷淋装置,307-填料层,308-除雾器,309-第二塔体,4-浸泡槽,5-酸洗槽,6-漂洗槽,7-第一支管道,8-第二支管道,9-第三支管道,10-第四支管道,11-第五支管道,12-主管道,13-抽风口,14-盖体,15-吸气口,16-废气通道,17-密封隧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制件清洗装置的废气收集处理系统,解决“工业绿岛”模式下建立的不锈钢制件清洗装置产生的危废气体的收集处理问题。
22.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23.请参阅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制件清洗装置的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包括废气处理塔3、主管道12、均与主管道12相连通的第一支管道7、第二支管道8、第三支管道9、第四支管道10以及第五支管道11,主管道12的端部与废气处理塔3相连。其中,第一支管道7与清洗装置的浸泡槽4连通、以收集浸泡槽4产生的酸性废气,第二支管道8与清洗装置的酸洗槽5连通、以收集酸洗槽5产生的酸性废气,第三支管道9与清洗装置的漂洗槽6连通、以收集漂洗槽6产生的酸性废气,第四支管道10与各个酸储罐1的阀门所在的空间连通、阀门泄漏的酸性气体通过第四支管道10输送至主管道12,第五支管道11与污水处理站2的处理池上部空间连通、以收集各个处理池产生的酸性废气,处理池内处理的是浸泡槽4、酸洗槽5、漂洗槽6等产生的酸性废液。废气处理塔3包括塔体和泵体305,塔体内部下端盛放碱性溶液304,塔体内上部设有与泵体305相连接的喷淋装置306,泵体305将碱性溶液304输送至喷淋装置306,塔体还设有进气口302和排气口303,进气口302设置在喷淋装置306的下方,排气口303设置在喷淋装置306的上方。危废气体在塔体内由下向上流动,与喷淋装置306向下喷淋的碱性溶液304接触反应,通过泵体305实现碱性溶液304的循环使用。
24.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浸泡槽4的上端设有盖体14,浸泡槽4的内壁面设有多个吸气口15,浸泡槽4的侧壁内部设有与各个吸气口15连通的废气通道16,废气通道16与第一支管道7相连。浸泡槽4内产生的酸性废气经吸气口15进入废气通道16,然后进入第一支管道7内,再经由主管道12流入废气处理塔3处理。
25.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酸洗槽5和漂洗槽6的外周设置罩体,其产生的酸性废气被罩体17罩住,以免扩散入大气环境中。第二支管道8的端部伸至酸洗槽5的上方,第三支管道9的端部伸至漂洗槽6的上方。第二支管道8、第三支管道9共同将酸性废气输送至主管道12,然后由废气处理塔3处理。
26.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四支管道10上设有多个与酸储罐1的阀门一一对应设置的气罩,气罩罩设在相对应的阀门上。酸储罐1向外扩散酸性气体的部位为阀门处,气罩将阀门处的酸性废气收集输送至第四支管道10内。
27.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污水处理站2包括多个处理池,每个处理池均设有盖体、以免酸性废气扩散,第五支管道11上设有多个与处理池一一对应的抽风口13,抽风口13与相对应的处理池一一对应连通。对于污水处理站2的污泥干化间,在抽风口13处设置吸风机,负压收集污泥干化间内的酸性气体。
28.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废气处理塔3的塔体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塔体301和第二塔体309,第一塔体301的结构与第二塔体309的结构相同,第一塔体301的排气口303与第二塔体309的进气口302相连接。主管道12与第一塔体301的进气口302连接,第二塔体309的排气口303将处理完成的气体排入大气。酸性废气经过两级碱洗,确保废气处理达标。
29.进一步地,第一塔体301和第二塔体309的中部均设有填料层307,危废气体由下至上流经填料层307以均布气体。填料层307内部存在孔隙,其有效表面积大,质能传送效率
高,延长了碱性溶液304在填料层307内与危废气体接触的时间,接触去除效果强,还能够减少压力降以达到节省马达动力的目的。
30.更进一步地,喷淋装置306的上方还设有除雾器308,危废气体与碱性溶液304反应后由下至上流经除雾器308除去水雾。除雾器308可以但不限于为折流板除雾器308。
31.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