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43744发布日期:2022-07-13 06:5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


背景技术:

2.河涌清淤底泥的预处理主要使用于去除其中的垃圾、沙石等杂物,并使底泥形成一定浓度泥浆并于后续的处理。
3.在实际清淤过程中,通常根据淤泥的状态进行垃圾分离,根据将淤泥泵送进入清砂机进行砂石分离,或者调节淤泥的含水量,各部分处理工序之间不连续,且不同的淤泥的状态不同导致流动性不同,很容易在处理过程中使机械故障,淤泥的处理效率低,且降低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解决了传统施工中工序复杂且处理机械容易故障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并列的第一处理槽和第二处理槽,且第一处理槽的顶部设置筛网,以实现对垃圾过滤处理,通过设置在第一处理槽和第二处理槽之间的筛网以及搅拌泵以实现对淤泥的进一步过滤和搅拌,方便去除大体积的石块等,提高淤泥的流动性,通过清砂机进行砂石的分离,从而使得淤泥剩余匀浆状的泥浆,提高了淤泥的分离效率,节约了施工时间。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包括:
7.设置于地面的第一处理槽,该第一处理槽的顶面开设有供该淤泥导入的第一开口且侧部开设有供淤泥流出的第二开口;
8.覆盖于该第一开口且供过滤该淤泥的筛网;
9.围挡于该第二开口且供过滤该淤泥的格栅网;
10.设置于该第一处理槽的侧部且与该第一处理槽的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处理槽,第二处理槽远离第二开口的侧部开设有出口;以及
11.设置于该第二处理槽的清砂机,以对第二处理槽中的淤泥进行泥水分离。
12.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开设于该第一处理槽的侧部的泵送口以及连通于该泵送口且供输送淤泥进入第一处理槽的输送管。
13.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该输送管的绞吸泵。
14.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若干间隔固定于该第一处理槽内的立柱以及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立柱的顶部的若干横梁,该筛网固定于立柱的顶面。
15.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第一处理槽的底面自远离该第二开口的位置向靠近该第二开口的位置倾斜以形成斜面。
16.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定于该第一处理槽内且靠近该第二开口设置的搅拌泵。
17.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清砂机的底部靠近该第二处理槽的底面。
18.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出口位于第二处理槽靠近顶部的位置且清砂机的底部标高低于出口的底部标高。
19.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清砂机具有排沙口,该清理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地面且对应该排沙口的收集槽。
20.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清砂机间隔设置有若干个。
21.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通过车载运输的淤泥直接倾倒在筛网的顶面,经筛网初步过滤垃圾后进入第一处理槽,且淤泥不易流动或者含水量较高时,可以通过绞吸泵将淤泥抽取进入第一处理槽,进而通过第一处理槽的斜面经搅拌泵搅拌后呈匀浆状,且该淤泥进一步经过格栅网过滤掉较大的石块后进入第二处理槽,淤泥在第二处理槽经过清砂机过滤泥沙后自出口排出,清砂机清理的泥沙接收进入收集槽,从而方便了淤泥的清理和分离,增加了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的侧视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的俯视图。
24.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第一处理槽1,泵送口11,立柱12,横梁13,第二处理槽2,出口21,筛网3,搅拌泵4,搅拌叶41,格栅网5,清砂机6。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26.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包括:
27.设置于地面的第一处理槽1,该第一处理槽1的顶面开设有供淤泥导入的第一开口且侧部开设有供淤泥流出的第二开口;
28.覆盖于第一开口且供过滤淤泥的筛网3;
29.围挡于第二开口且供过滤淤泥的格栅网5;
30.设置于第一处理槽1的侧部且与第一处理槽1的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处理槽2,第二处理槽2远离第二开口的侧部开设有出口;以及
31.设置于第二处理槽2的清砂机6,以对第二处理槽2中的淤泥进行泥水分离。
32.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通过车载运输的淤泥直接倾倒在筛网5的顶面,经筛网5初步过滤垃圾后进入第一处理槽1,进而通淤泥进一步经过格栅网5过滤掉较大的石块后进入第二处理槽2,淤泥在第二处理槽2经过清砂机6过滤泥沙后自出口排出,清砂机6清理的泥沙接收进入收集槽,从而方便了淤泥的清理和分离,增加了处理效率。
33.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案例为,还包括开设于第一处理槽1的侧部的泵送口11以及连通于泵送口11且供输送淤泥进入第一处理槽1的输送管。
34.具体的,还包括设置于输送管的绞吸泵,以方便处理车辆未滑落的淤泥或者含水量过大的淤泥。
35.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间隔固定于第一处理槽1的立柱以及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立柱12顶部的若干横梁13,筛网3固定于立柱12的顶面,且若干横梁13交叉连接,横梁13高度与第一处理槽1的顶部平齐,第一处理槽1四周设置围护栏杆,能够提高第一处理槽1的强度。
36.较佳地,在横梁13上铺筛网3,筛网3的网孔尺寸10*10cm,可根据运输底泥流动性适当调整,该筛网可对淤泥里面包含的一些大型垃圾或石块等杂物进行筛分,淤泥通过筛网3网孔进入池体,垃圾等留着筛网3上面予以人工清除。
37.具体的,第一处理槽1的底面自远离第二开口的位置向靠近第二开口的位置倾斜以形成斜面。
38.较佳地,该斜面上可以开设滑槽,以方便淤泥沿滑槽滑至第二开口,斜坡的坡度大于千分之三,滑槽具有一定高度设置于立柱12之间,第一处理槽1靠近第二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凹槽便于泥浆的集中。
39.较佳地,第一处理槽1通常设置成长方形,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成若干车道以上,方便车辆在第一处理槽1的顶部进出及转弯需求,第一处理槽1的侧部设置有斜坡,车辆通过斜坡进入第一处理槽1顶部进行卸泥。
40.具体的,还包括固定于第一处理槽1内且靠近第二开口的位置的搅拌泵4,搅拌泵4的搅拌叶41对应第二开口,搅拌泵4根据池体宽度间隔设置,根据工况自动启闭,在第一处理槽1的凹槽部位的淤泥设置的搅拌泵4进一步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泥浆。
41.较佳地,格栅网5网孔为30mm,对淤泥中的杂物予以分离。
42.具体的,清砂机6的底部靠近第二处理槽2的底面,出口位于第二处理槽2靠近顶部的位置且清砂机6的底部标高低于出口的底部标高,以使得清砂机6的底部标高始终低于第二处理槽2中淤泥的液面标高,从而清砂机6能够吸取淤泥。
43.进一步的,清砂机6具有排沙口,该清理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地面且对应清砂机6的排沙口的收集槽,以便于收集分离处的泥沙,方便资源的回收利用。
44.具体的,如图2所示,清砂机6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第二处理槽2的两侧。
45.较佳地,第二处理槽2设置成长渠型,清砂机6至于靠近第二处理槽2的尾端部,淤泥通过重力自然沉降及清砂机6作用,对淤泥中存在的细小沙石进一步分离处理。
46.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淤泥的清理系统的具体实施案例为,以淤泥通过第一开口卸载为例,车载的淤泥倾倒到筛网3的顶面,淤泥将筛网3过滤垃圾以及较大的石块后落入第一处理槽1,经第一处理槽1的斜面和滑槽滑落进入第二出口处的凹槽,淤泥经过搅拌泵4的搅拌叶41搅拌后经格栅网5进一步过滤,以取出较大尺寸的杂质,进而进入第二处理槽2,进入第二处理槽2的淤泥经清砂机6进行泥沙分离,并进行含水量调节后自出口21排出。
47.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