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物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05296发布日期:2022-07-01 22:24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生物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河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生物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城市快速发展历程中,城市人口增多导致生活用水排放量增大,生产加工企业的增多导致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大,无论是生活用水还是工业废水都会造成城市内河污染问题突出。大量垃圾、工业沉积物堆积河道,污染严重的城镇河段甚至出现季节性或终年黑臭,严重污染空气、造成对城镇居住环境的恶化。
3.目前还没有对应的技术方案既可以使垃圾自动排出又能够净化污水,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处理设备将垃圾处理装置与净化装置分开使用。其中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是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但是河道中具有的垃圾、工业沉积物等较大污染物无法进入并通过人工湿地,较大污染物极易在人工湿地上游积存、回荡,如不及时清理,积攒的垃圾将堵塞河道,并且较大的污染物随着河水不断冲刷人工湿地,会对人工湿地造成破坏。目前,现有技术大多使用垃圾清理船或垃圾清理器在河道内巡回收集垃圾,这种方式不仅收集范围小、对人工依赖性极强,并且在收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具有一定危险性。
4.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生物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河道生物净化装置,包括回收组件和设置于河道的生态平台;生态平台包括分别设置于生态平台上方的生物净化区和垃圾收集区,以及设置于生物净化区下方的非生物净化区,且生态平台具有拦截面;回收组件设置于拦截面,并具有工作状态和回收状态,回收组件由工作状态向回收状态切换,以将述河道中的垃圾输送至所述垃圾收集区。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回收组件包括拦截部和过滤部,拦截部和过滤部围合形成有存储腔。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拦截部包括翻转件、窗框和设置于窗框内的多个窗叶;多个窗叶具有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翻转件与多个窗叶相连接,以使多个窗叶在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回收组件还包括框体和设置于框体的回收网,以及设置于框体的导向部;生态平台的拦截面上还设置有连接部,导向部与连接部相配合,以实现回收组件与生态平台之间的相对运动。
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回收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导
向部相连接。
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回收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与翻转件相连接,以驱动多个窗叶在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回收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回收网的检测件,河道生物净化装置还包括控制件,控制件分别与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以及检测件相连接。
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生物净化区设置有挺水植物。
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挺水植物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菖蒲、鸢尾和美人蕉。
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非生物净化区包括依次连接的陶粒层、石英砂层和活性炭层。
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8.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生物净化装置,在生态平台中设置生物净化区和非生物净化区,生物净化区与非生物净化区可以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吸附、分解,达到控制水质污染、降解有害物质的效果。并且生物净化区与非生物净化区能够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促进污水中污染物形成良性循环,防止环境再污染。另外,具有工作状态和回收状态的回收组件设置于生态平台的拦截面;该种设置方式一方面当回收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对垃圾进行拦截,减少垃圾对生态平台的冲撞,保护生态平台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当回收组件处于回收状态时,能够将河道中的垃圾输送至垃圾收集区,有效减少垃圾堆积,进而减小垃圾对水源的持续污染,且无需依靠人力,节约成本。
19.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回收组件包括拦截部和过滤部,拦截部和过滤部围合形成存储腔,以将垃圾汇聚到一处,便于回收组件处于回收状态时对垃圾进行输送;且拦截部包括翻转件、窗框和设置于所述窗框内的多个窗叶,多个窗叶可以通过翻转件在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进行切换,以配合回收组件对垃圾进行拦截和收集;具体地,当回收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多个窗叶位于开启位置,以使垃圾通过拦截部进入存储腔,当回收组件处于回收状态时,多个窗叶位于闭合位置,以防止存储腔内的垃圾掉落,保证存储腔内的垃圾全部被输送至垃圾收集区。
20.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回收组件还包括框体和回收网,框体设置有导向部,同时生态平台拦截面设置有与导向部相配合的连接部,以实现回收组件和生态平台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而实现将垃圾输送至垃圾收集区的效果,使河道生物净化装置实现对垃圾的自动收集,提高了河道生物净化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2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回收组件还包括与导向部相连接的第一驱动件、与翻转件相连接的第二驱动件和检测件,以及与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检测件相连接的控制件,以实现对回收组件在工作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的自动切换。
22.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2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河道生物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拦截部的主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拦截部的局部放大图。
28.附图标记:
29.1生态平台,11生物净化区,12非生物净化区,13拦截面,14垃圾收集区,15挺水植物;
30.2回收组件,21拦截部,211翻转件,212窗框,213窗叶,22过滤部,23框体,24导向部,25连接部,26第二驱动件,27检测件,28控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3.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6.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生物净化装置,如图1-3所示,所述河道生物净化装置包括回收组件2和设置于河道的生态平台1;所述生态平台1的上方设置有生物净化区11和垃圾收集区14,所述生态平台1还包括位于生物净化区11下方的非生物净化区12,且所述生态平台1具有位于所述河道中的拦截面13;所述回收组件2设置于所述拦截面13,并具有工作状态和回收状态,所述回收组件由所述工作状态向所述回收状态切换,以使所述河道中的垃圾
输送至所述垃圾收集区14。
37.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所述生态平台1可以形成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所述非生物净化区12可以为具有一定深度的生物膜填料或土壤等基质颗粒,所述生物净化区11可以为水生植物。具体地,污水进入所述生态平台1,污水中的颗粒迁移到基质颗粒表面时,会被粘附在基质颗粒上,从而起到吸附作用。此外所述生物净化区11具有分解和转化有机物和其他物质的能力,所述生物净化区11通过吸收同化作用,能直接从污水中吸收可利用的营养物质,最后离开水体,所述生物净化区11的根系还能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此外,所述生物净化区11为微生物的吸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微生物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对所述生态平台1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应用的实施例中选用了与河道相配合的形状,以提高河水的净化率。
38.其次,所述生态平台1具有位于河道中的拦截面13,具体地,所述拦截面13位于相对于其他面的上游,即在所述生态平台1上,水流首先流过所述拦截面13。所述回收组件2位于所述拦截面13,所述回收组件2具有收集垃圾并将垃圾送出河道的功能,具体地,当所述回收组件2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回收组件2位于所述拦截面13,进行垃圾收集;当所述回收组件2处于回收状态时,所述回收组件2将所收集的垃圾向所述垃圾收集区14进行输送。所述回收组件2可以利用工作状态拦截垃圾,减少垃圾对生态平台1的冲撞,保护生态平台1的完整性;同时所述回收组件2也能够将河道中的垃圾输送至垃圾收集区14,有效减少垃圾堆积,进而减小垃圾对水源的持续污染,节省人力,节约成本。
39.此外,所述回收组件2可以体现为多种形式,例如,可以为簸箕型,即具有阻挡位和存储位,阻挡位用于阻止垃圾跟随水流冲击、进入所述生态平台1,存储位用于收集垃圾;也可以为箱子型等。优选地,本技术选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即箱子型。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收组件2包括拦截部21和过滤部22,所述拦截部21和所述过滤部22围合形成有存储腔(图中未标出)。具体地,当包含垃圾的污水流至回收组件2时,垃圾跟随水流通过拦截部21,进入存储腔,水流继续通过过滤部22进入生态平台1,垃圾则无法通过过滤部22,从而留在存储腔。所述存储腔用于存储、收集垃圾,增大垃圾储存率,提高垃圾清理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存储腔的形状可以为多种,优选地,本实施例选用方体,且所述存储腔的大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拦截部21可以包括翻转件211、窗框212和设置于所述窗框212内的多个窗叶213,多个所述窗叶213具有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所述翻转件211与多个所述窗叶213相连接,以使多个所述窗叶213在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具体地,当回收组件2处于工作状态时,多个所述窗叶213位于开启位置,多个所述窗叶213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垃圾可以顺利进入存储腔;当回收组件2由工作状态即将向回收状态切换时,驱动翻转件211,使得多个所述窗叶213由开启位置切换至闭合位置,即多个所述窗叶213通过旋转角度的方式形成一个没有间隙的平面,以防止垃圾在输送中途掉落。所述拦截部21的动态设置,使得回收组件2能够达到高效回收水体垃圾,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垃圾回收效率的效果,同时也能保护所述生态平台1,防止所述生态平台1收到大块垃圾的冲撞,提高所述生态平台1的寿命。
41.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多个所述窗叶213的大小、数量、设置方式,本技术均不
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河道中存在的垃圾大小、类型来自行选择。
42.另外,优选地,如图1-3所示,所述回收组件2还包括框体23和设置于所述框体23的回收网(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于所述框体23的导向部24;所述生态平台1的拦截面13上还设置有连接部25,所述导向部24与所述连接部25相配合,以实现所述回收组件2与所述生态平台1之间的相对运动。具体地,所述导向部24与连接部25可以为链条与链轮的配合,或者滑块与滑轨的配合等。
43.优选地,本实施例选用如图1所示的滑块与滑轨相配合的方式,且将滑块固定在所述框体23,以使滑块更加牢固,不易撕破回收网。此外,本实施例将拦截部21除所述窗叶213之外的面均设置为所述回收网,从而减小回收组件2的重量,进而减小所述导向部24与所述所述连接部25所需的驱动力,且更易使水流通过,减小水流对回收组件2的冲击,进而增加所述回收组件2的寿命。
44.作为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为使所述回收组件2实现进一步的自动化,进一步减少人力,所述回收组件2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导向部24相连接;所述回收组件2还包括第二驱动件26,所述第二驱动件26与所述翻转件211相连接,以驱动多个所述窗叶213在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且回收组件2还设置有设置于所述回收网的检测件27,所述河道生物净化装置还包括控制件28,所述控制件28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26以及所述检测件27相连接。该种设置使所述回收组件2能够实现全自动化的效果。具体地,所述检测件27用于检测所述存储腔中垃圾的重量,若所述检测件27检测到所述存储腔内的垃圾达到预设重量,所述检测件27则发送信号至所述控制件28,此后,所述控制件28则先发送命令至所述第二驱动件26,以使多个所述窗叶213由开启位置移动至闭合位置,所述控制件28再发送命令至所述第一驱动件,使所述回收组件2由工作状态转换至回收状态,进行垃圾倾倒,完成回收动作。
45.同时,优选地,所述生物净化区11设置有挺水植物15,且优先选用菖蒲、鸢尾、美人蕉等花卉,既能够吸附、分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还能够使所述生态平台1看起来更美观;所述生物净化区12选用依次连接的陶粒层、石英砂层和活性炭层,使吸附效果更佳。
46.本技术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47.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4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