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干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6875发布日期:2022-08-17 08:4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污泥干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污泥干化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绝大多数的污水处理厂中只能对污水进行处理,但对污泥的处理处置一直被忽视,而污泥处置最大的瓶颈是干化减量,且污泥中又含有较多水分。
3.在处理容器中的污泥通过加热,可以将内部剩余的水分一点点的蒸发掉,进而完成对污泥的干化作业。
4.现有技术中污泥中含有较多水分,由于缺少过滤机构,无法将污泥与水进行较快分离,进而在对含水量较大的污泥进行干化时,使其干化效率会变慢,进而降低了污泥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污泥中含有较多水分,由于缺少过滤机构,无法将污泥与水进行较快分离,进而在对含水量较大的污泥进行干化时,使其干化效率会变慢,进而降低了污泥处理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污泥干化装置。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包括筒体、进料箱、滤网和过滤机构;所述进料箱设置在筒体顶端一侧;所述进料箱一侧内壁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与筒体内部连通;所述滤网设置在进料箱内部,且一端铰接在进料箱内壁通槽下方位置;所述过滤机构设置在进料箱内壁,且与滤网一端底部连接;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固定环、l形杆、弹簧和转动块;所述第一电机固接在进料箱外壁;所述第一转轴一端贯穿进料箱内壁与第一电机输出端固接,另一端设置在进料箱内部;所述固定环端部固接在进料箱内壁,且位于第一转轴上方位置;所述l形杆顶部固接在滤网一端底部;所述l形杆与固定环滑动配合;所述弹簧套接在l形杆顶端外壁;所述弹簧一端固接在滤网底部,另一端固接在固定环顶部;所述转动块固接在第一转轴外壁;所述转动块端部与l形杆底部接触;通过设置过滤机构,有助于将污泥中的水分快速分离出,从而有助于提高对污泥的干化效率。
7.优选的,所述进料箱顶部固接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与进料箱内部连通;所述进料箱内部对称设置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位于滤网顶部上方;所述进料箱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筒体内部连通;通过设置导料板,对在进料箱内部下落的污泥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从而避免污泥堆积在一起,有利于提高过滤效率。
8.优选的,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转轴、加工台、搅碎叶片和搅拌片;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筒体顶部;所述第二转轴顶端贯穿筒体顶部内壁与第二电机输出端固接;所述加工台设置在筒体内部;所述加工台中间处位置设置有下料孔;所述搅碎叶片固接在第二转轴外壁,且位于下料孔内部;所述搅拌片对称固接在第二转轴底端外壁;所述搅拌片位于加工台下方位置;通过设置搅拌机构,对经由过滤脱水
后的污泥进行加热搅拌,从而有助于提高污泥的干化效率。
9.优选的,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顶部固接在加工台底部;所述套筒底部固接在筒体底部内壁;所述套筒外壁与筒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加热丝;利用套筒和加热丝配合搅拌机构,使得污泥均匀受热,从而提高了污泥干化效率。
10.优选的,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下料口;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支撑腿;利用下料口,便于干化后的污泥下料。
11.优选的,所述滤网为倾斜角度设置;所述加工台轮廓形状为漏斗形状;利用倾斜角度设置的滤网,便于污泥从进料箱内部滑落至筒体内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滤机构,在滤网细网眼的作用下,使得污泥中的水可以从网眼中下坠,进而实现将水与污泥分离的目的,为了防止滤网网眼被堵塞,通过启动第一电机,使得第一电机带着第一转轴和转动块转动,又由于l形杆顶部固接在滤网一端底部,且l形杆与固定环滑动配合,进而使得转动块每转动一圈就会与l形杆底部接触并产生挤压,当l形杆受到挤压后,使得l形杆顶端在固定环内部向上滑动,进而使得滤网的一端在进料箱内部向上移动,同时对弹簧进行拉伸,又当转动块不与l形杆底部接触,在弹簧回复作用下,使得l形杆带着滤网复位,此过程循环往复,进而使得滤网产生上下震动,有利于加快水与污泥分离,从而提高了对污泥的干化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搅拌机构,当经由初步过滤后的污泥进入到筒体内部后,首先落在加工台内部,随后启动第二电机,使得第二电机带着第二转轴和搅碎叶片转动,当污泥从下料孔处下落至套筒内部时,通过旋转的搅碎叶片可以将污泥进行打散,从而使得结块的污泥可以分散开,便于受热和干化,配合搅拌片的转动,可以对污泥进行搅拌,使得污泥可以均匀受热,从而提高了污泥干化效率。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进料箱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施例一主结构正视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施例一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施例一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
20.图5为本实施例二的进料斗立体图。
21.图中:1、筒体;2、进料箱;3、滤网;41、第一电机;42、第一转轴;43、固定环;44、l形杆;45、弹簧;46、转动块;5、进料斗;51、导料板;52、出水管;61、第二电机;62、第二转轴;63、加工台;64、搅碎叶片;65、搅拌片;7、套筒;8、加热丝;9、下料口;10、支撑腿;20、防尘盖。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包括筒体1、进料箱2、滤网3和过滤机构;所述进料箱2设置在筒体1顶端一侧;所述进料箱2一侧内壁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与筒体1内部连通;所述滤网3设置在进料箱2内部,且一端铰接在进料箱2内壁通槽下方位置;所述过滤机构设置在进料箱2内壁,且与滤网3一端底部连接;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第一电机41、第一转轴42、固定环43、l形杆44、弹簧45和转动块46;所述第一电机41固接在进料箱2外壁;所述第一转轴42一端贯穿进料箱2内壁与第一电机41输出端固接,另一端设置在进料箱2内部;所述固定环43端部固接在进料箱2内壁,且位于第一转轴42上方位置;所述l形杆44顶部固接在滤网3一端底部;所述l形杆44与固定环43滑动配合;所述弹簧45套接在l形杆44顶端外壁;所述弹簧45一端固接在滤网3底部,另一端固接在固定环43顶部;所述转动块46固接在第一转轴42外壁;所述转动块46端部与l形杆44底部接触;工作时,当含有水分的污泥落在滤网3表面时,在滤网3细网眼的作用下,使得污泥中的水可以从网眼中下坠,进而实现将水与污泥分离的目的,由于污泥源源不断加入进料箱2内部,为了防止滤网3网眼被堵塞,通过启动第一电机41,使得第一电机41带着第一转轴42和转动块46转动,又由于l形杆44顶部固接在滤网3一端底部,且l形杆44与固定环43滑动配合,进而使得转动块46每转动一圈就会与l形杆44底部接触并产生挤压,当l形杆44受到挤压后,使得l形杆44顶端在固定环43内部向上滑动,进而使得滤网3的一端在进料箱2内部向上移动,同时对弹簧45进行拉伸,又当转动块46不与l形杆44底部接触,在弹簧45回复作用下,使得l形杆44带着滤网3复位,此过程循环往复,进而使得滤网3产生上下震动,有利于加快水与污泥分离,且不会造成污泥堵塞网眼的情况发生,经由过滤后的污泥利用通槽进入到筒体1内部,有助于将污泥中的水分快速分离出的同时,提高了对污泥的干化效率。
25.所述进料箱2顶部固接有进料斗5;所述进料斗5与进料箱2内部连通;所述进料箱2内部对称设置有导料板51;所述导料板51位于滤网3顶部上方;所述进料箱2底部设置有出水管52;所述出水管52与筒体1内部连通;工作时,通过设置进料斗5,便于工作人员将含水污泥加入到进料箱2内部,利用导料板51,对在进料箱2内部下落的污泥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从而避免污泥堆积在一起,有利于提高过滤效率,经由滤网3过滤下来的废水可以通过出水管52排出,进而方便对废水进行收集,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26.所述筒体1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二电机61、第二转轴62、加工台63、搅碎叶片64和搅拌片65;所述第二电机61设置在筒体1顶部;所述第二转轴62顶端贯穿筒体1顶部内壁与第二电机61输出端固接;所述加工台63设置在筒体1内部;所述加工台63中间处位置设置有下料孔;所述搅碎叶片64固接在第二转轴62外壁,且位于下料孔内部;所述搅拌片65对称固接在第二转轴62底端外壁;所述搅拌片65位于加工台63下方位置;工作时,当经由初步过滤后的污泥进入到筒体1内部后,首先落在加工台63内部,随后启动第二电机61,使得第二电机61带着第二转轴62转动,而第二转轴62又会带着搅碎叶片64转动,当污泥从下料孔处下落至套筒7内部时,通过旋转的搅碎叶片64可以将污泥进行打散,从而使得结块的污泥可以分散开,便于受热和干化,利用搅拌片65转动,可以对污泥进行搅拌,使得污泥可以均匀受热,从而提高了污泥干化效率。
27.所述筒体1内部设置有套筒7;所述套筒7顶部固接在加工台63底部;所述套筒7底部固接在筒体1底部内壁;所述套筒7外壁与筒体1内壁之间设置有加热丝8;所述筒体1底部
设置有下料口9;所述筒体1底部设置有支撑腿10;所述滤网3为倾斜角度设置;所述加工台63轮廓形状为漏斗形状;工作时,通过设置套筒7和加热丝8配合,使得套筒7内部的污泥可以均匀受热,利用下料口9,便于干化后的污泥进行下料,通过设置支撑腿10,对筒体1起到了支撑固定的作用。
28.实施例二
29.请参阅图5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料斗5顶部设置有防尘盖20;工作时,通过设置防尘盖20,当装置在不使用时,可以避免灰尘落入进料箱2以及筒体1内部,从而起到了防尘的作用。
30.工作原理:该装置使用时,通过设置进料斗5,便于工作人员将含水污泥加入到进料箱2内部,当含有水分的污泥落在滤网3表面时,在滤网3细网眼的作用下,使得污泥中的水可以从网眼中下坠,进而实现将水与污泥分离的目的,由于污泥源源不断加入进料箱2内部,为了防止滤网3网眼被堵塞,通过启动第一电机41,使得第一电机41带着第一转轴42和转动块46转动,又由于l形杆44顶部固接在滤网3一端底部,且l形杆44与固定环43滑动配合,进而使得转动块46每转动一圈就会与l形杆44底部接触并产生挤压,当l形杆44受到挤压后,使得l形杆44顶端在固定环43内部向上滑动,进而使得滤网3的一端在进料箱2内部向上移动,同时对弹簧45进行拉伸,又当转动块46不与l形杆44底部接触,在弹簧45回复作用下,使得l形杆44带着滤网3复位,此过程循环往复,进而使得滤网3产生上下震动,有利于加快水与污泥分离,且不会造成污泥堵塞网眼的情况发生,经由过滤后的污泥利用通槽进入到筒体1内部,有助于将污泥中的水分快速分离出的同时,提高了对污泥的干化效率,利用导料板51,对在进料箱2内部下落的污泥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从而避免污泥堆积在一起,有利于提高过滤效率,经由滤网3过滤下来的废水可以通过出水管52排出,进而方便对废水进行收集,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当经由初步过滤后的污泥进入到筒体1内部后,首先落在加工台63内部,随后启动第二电机61,使得第二电机61带着第二转轴62转动,而第二转轴62又会带着搅碎叶片64转动,当污泥从下料孔处下落至套筒7内部时,通过旋转的搅碎叶片64可以将污泥进行打散,从而使得结块的污泥可以分散开,便于受热和干化,利用搅拌片65转动,可以对污泥进行搅拌,使得污泥可以均匀受热,从而提高了污泥干化效率。
3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