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沼渣污泥制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2663发布日期:2022-08-06 02:2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沼渣污泥制肥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沼渣污泥制肥系统,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碳中和碳达峰”与“垃圾分类”双重国策催化下,传统环保板块边际被进一步打开,固废处置行业迎来新机遇新挑战。目前大型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多采用厌氧-产沼-发电工艺路线,通过沼气发电机组发电上网,实现资源再生与经济效益高效融合。但是,厌氧发酵工艺也会产生一部分5~6%固体残余物——沼渣污泥。尽管沼渣中富含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腐殖质,但由于沼渣中存在病原微生物、恶臭、高含水率等特点,并不适用于土地的直接利用,通常直接焚烧处理,但其含水率较高,热值相对较低,焚烧成本高,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该处理方式不仅没有将沼渣合理利用,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已不符合我国当前生态发展的需求。
3.因此,针对现有工艺瓶颈,对厌氧沼渣开展资源化重塑,在解决餐厨垃圾综合处置的同时,开发一种全新沼渣污泥资源化利用新工艺,制备高附加值园林有机肥料,为餐厨垃圾末端产物资源化利用寻求新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沼渣污泥制肥系统,针对现有工艺瓶颈,对厌氧沼渣开展资源化重塑,开发一种全新沼渣污泥资源化利用新工艺,制备高附加值园林有机肥料,为餐厨垃圾末端产物资源化利用寻求新途径。
5.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沼渣污泥制肥系统,包括沼渣污泥接收系统、秸秆辅料存储系统、混合设备和生物质干化仓;
7.所述混合设备顶部设有沼渣污泥入口以及秸秆辅料入口,底部设有混合物出料口;
8.所述沼渣污泥接收系统由沼渣转移容器、螺杆泵、输送管道组成,所述沼渣转移容器底部预留出料口,通过螺杆泵及输送管道将沼渣污泥输送至混合设备顶部沼渣污泥入口;
9.所述秸秆辅料存储系统包括秸秆接料斗、斗提机、秸秆辅料储仓、皮带输送机,所述秸秆接料斗底部连接斗提机入口,秸秆通过斗提机输送至秸秆辅料储仓暂存,所述秸秆辅料储仓底部连接皮带输送机入口端,所述皮带输送机出口端连接混合设备顶部秸秆辅料入口;
10.所述混合设备内充分搅拌后的沼渣污泥与秸秆,由底部混合物出料口通过出料螺旋输送至生物质干化仓。
11.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混合设备中间转动机构设有正反双螺旋螺带,并且螺带间设有若干桨叶。
12.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混合设备本体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实现自动计量称重。
13.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混合设备顶部沼渣污泥入口与秸秆辅料入口之间留有除臭风管接口。
14.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秸秆接料斗入口设置有破碎装置。
15.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秸秆辅料储仓底部出口设置有第一电动插板阀,所述混合设备顶部沼渣污泥入口设置有第二电动闸板阀。
16.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混合设备底部混合物出料口采用气动闸阀控制出料。
17.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生物质干化仓配置有曝气系统、抓吊及顶部密封盖板,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风机、分布式曝气风管、管式换热器,所述曝气风机的出口风管安装有管式换热器,并通过分布式曝气风管向生物质干化仓 底部曝气。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餐厨沼渣处置单一、资源利用率低的行业现状,同时有机肥还田也是实现生态循环体系的重要一环,为餐厨垃圾末端产物资源化利用寻求一种新途径,减轻环保压力,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符合当今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理念。
20.2.混合设备采用正反双螺旋螺带设计并且螺带间设有若干桨叶,形成对流混合,同时保证底部物料充分抄起,全面提升混合效果,确保混合物混合均匀度。
21.3.通过工艺逻辑设计,利用同一个混合设备本体底部压力传感器,准确计量称重,简化称重系统,满足调节物料配比需求。
22.4.通过秸秆辅料储仓底部出口以及混合设备顶部沼渣污泥入口2个电动插板阀控制混合工艺自动程序进程。
23.5.秸秆接料斗入口设置破碎装置,可以破碎、松散秸秆压块,进一步降低破碎秸秆采购成本,控制后期生产成本。
24.6.为保证发酵温度以及所需氧气,曝气风机进风管道设有管式换热器,在保证供氧的同时提高热风温度从而增加发酵效率。
25.7.生物质干化仓采用密封盖板设计,能有有效控制沼渣污泥在存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臭气外溢现象,避免气味扩散,便于除臭风管连接,从而确保厂区整体环境。
26.8.沼渣作为厌氧堆肥发酵残留物,将其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对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积极意义,沼渣污泥通过与谷糠、秸秆等园林、农业垃圾混合堆肥工艺,变废为宝,制备的有机肥可用作园林绿化、农业利用、土壤改良的营养土,从而实现沼渣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再生利用。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布置立面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布置俯视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混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沼渣污泥接收系统、2-秸秆辅料存储系统、3-混合设备、4-生物质干化仓、5-沼渣污泥入口、6-秸秆辅料入口、7-混合物出料口、8-沼渣转移容器、9-螺杆泵、10-输送管道、11-出料口、12-秸秆接料斗、13-斗提机、14-秸秆辅料储仓、15-皮带输送机、16-出料
螺旋、17-除臭风管接口、18-破碎装置、19-第一电动插板阀、20-第二电动闸板阀、21-气动闸阀、22-曝气系统、23-抓吊、24-密封盖板、25-曝气风机、26-分布式曝气风管、27-管式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33.如图1-4所示,一种沼渣污泥制肥系统,包括括沼渣污泥接收系统1、秸秆辅料存储系统2、混合设备3、生物质干化仓4。混合设备3顶部设有沼渣污泥入口5以及秸秆辅料入口6,底部设有混合物出料口7。沼渣污泥接收系统1由沼渣转移容器8、螺杆泵9、输送管道10组成。沼渣转移容器8底部预留出料口11,通过螺杆泵9及输送管道10将沼渣污泥输送至混合设备3顶部沼渣污泥入口5。
34.秸秆辅料存储2系统包括秸秆接料斗12、斗提机13、秸秆辅料储仓14、皮带输送机15。秸秆接料斗12底部连接斗提机13入口,秸秆通过斗提机13输送至秸秆辅料储仓14暂存。秸秆辅料储14仓底部连接皮带输送机15入口端,皮带输送机15出口端连接混合设备3顶部秸秆辅料入口6。混合设备3充分搅拌沼渣污泥与秸秆,由底部混合物出料口7通过出料螺旋16输送至生物至干化仓4。
35.混合设备3中间转动机构设有正反双螺旋螺带,并螺带间设有若干桨叶。混合设备3本体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可实现自动计量称重。混合设备3顶部沼渣污泥入口5与秸秆辅料入口6之间留有除臭风管接口17。沼渣污泥接收系统1可采用柱塞泵直接将沼渣污泥输送至混合设备3。秸秆接料斗12入口设置破碎装置18。秸秆辅料储仓14底部出口设置第一电动插板阀19;混合设备3顶部沼渣污泥入口5设置第二电动闸板阀20。混合设备3底部混合物出料口7采用气动闸阀21控制出料。生物质干化仓4配置曝气系统22、抓吊23及顶部密封盖板24。曝气系统22包括曝气风机25、分布式曝气风管26、管式换热器27。曝气风机25出口风管安装管式换热器28,并通过分布式曝气风管26向生物质干化仓4底部曝气。
36.该沼渣污泥制肥系统配套有相应的沼渣污泥制肥生产工艺,沼渣污泥制肥的生产工艺包括沼渣秸秆混合阶段s1和堆肥发酵阶段s2;
37.沼渣秸秆混合阶段s1包括以下步骤:
38.s1-1、秸秆辅料通过秸秆接料斗12处的破碎装置18松散,由斗提机13输送至秸秆辅料储仓14暂存;
39.s1-2、混合设备3启动后,打开混合设备3顶部沼渣污泥入口5的第二电动闸板阀20,沼渣污泥通过沼渣转移容器8或者柱塞泵输送至混合设备3顶部沼渣污泥入口5,直至混合设备3底部压力传感器达到设定重量t1即一次称重,关闭第二电动闸板阀20;
40.s1-3、打开秸秆辅料储仓14底部出口设置的第一电动插板阀19并启动皮带输送机15,秸秆辅料由皮带输送机15输送至混合设备3顶部秸秆辅料入口6,直至混合设备3底部压力传感器达到设定重量t2即二次称重,关闭第一电动插板阀19以及皮带输送机15;
41.s1-4、混合设备3按照预设混合时间打开混合设备3底部的气动闸阀21并启动出料螺旋16,沼渣秸秆混合物通过出料螺旋16输送至生物质干化仓4;
42.s1-5、待混合设备3底部压力传感器长时间低于设定重量t3,关闭混合设备3底部
气动闸阀21以及出料螺旋16,开始第二批次沼渣秸秆混合流程;
43.堆肥发酵阶段s2包括以下步骤:
44.s2-1、打开生物质干化仓4顶部密封盖板24,利用抓吊23将堆积在生物质干化仓4一侧的沼渣秸秆混合物均匀铺平;
45.s2-2、关闭生物质干化仓4顶部密封盖板24,开始为期7~10天的一次发酵期;
46.s2-3、一次发酵期结束后,通过抓吊23搅拌、翻库,开始为期30天的二次发酵期,一次、二次发酵期间,通过曝气风机25供氧并维持堆体反应温度;
47.s2-4、二次发酵完成后最终可制得含水率≤30%园林有机肥料。
48.其中,沼渣污泥与秸秆辅料混合比例为质量比5:1,混合后含水率为60%~65%。
4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