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溶气增氧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2587发布日期:2022-07-08 23:4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纳米溶气增氧船的制作方法

1.本专利申请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纳米溶气增氧船。


背景技术:

2.现在对面域水体曝气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认为只要水是流动的,水体通过自净能力就能保持相对好的水质。这种理论在美国的曝气技术产品中得到了好的应用。如美国的曝气机solarbee。另一种认为自然水体每层都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如根据氧的不同,在水体中有不同的藻类、微生物、鱼类等,不能因为治理水环境而破坏自然环境。这种理论在日本的曝气技术产品中得到了应用。如日本nanomaizu超微气泡技术,仅是通过物理技术对底层富氧,而不改变水体中层及上层的状态。
3.曝气不仅可直接为水体补充溶解氧,其产生的扰动也加快了水体间的交换能力,是消除水体黑臭的较有效的措施。可用于河道的曝气增氧技术包括跌水曝气复氧和人工曝气增氧。其中跌水曝气主要利用水体在下落的过程中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以及水流以一定速度进入跌水液面造成的水体扰动而实现复氧,跌水曝气的复氧能力有限,且其对水质的改善效果不明显,一般仅用于水体污染较轻的河道复氧。目前大面积水域使用曝气充氧设备均采用人工曝气增氧技术,且设备相对固定,处理水域范围有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微纳米溶气增氧船。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纳米溶气增氧船,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微纳米溶气增氧船,包括船体以及安装在船体内用于产生微纳米气泡的溶气气浮机,所述船体的甲板上安装有若干个一端延伸至船体外的支臂组件,支臂组件位于船体外部的一侧下端连接有伸入水面以下的溶气释放器,溶气释放器通过管道与溶气气浮机的出口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支臂组件包括l形支架,l形支架向外的一端连接有竖向布设的矩形套筒,矩形套筒内贯穿插接有支臂,溶气释放器安装在支臂的下端,支臂的沿竖直方向的一侧连接有齿条,矩形套筒位于齿条一侧的外壁设有矩形孔,矩形孔内设有与齿条啮合且向外延伸的齿轮,齿轮的中部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电机固定在矩形套筒的外侧壁上。
8.进一步的,所述溶气释放器与支臂之间还安装有调节溶气释放器水平方位的回转驱动装置。
9.进一步的,所述回转驱动装置包括上下端面分别与支臂和溶气释放器通过法兰盘固定的回转盘,回转盘的侧壁安装有启动带动溶气释放器旋转的回转电机。
10.进一步的,所述支臂与溶气释放器之间还安装有用于限制溶气释放器旋转角度的
限位装置。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支臂法兰盘上的固定限位板,还包括有固定安装在溶气释放器法兰盘上的移动限位板。
12.进一步的,所述溶气释放器为h形结构,h形结构的溶气释放器的内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释放喷嘴口。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船体在水面行走,通过在船体的四周均布四个溶气释放器,水处理作用面广,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15.2、通过设置可调节的支臂组件,方便调节溶气释放器入水深度,从而增大处理范围,提升工作效率;
16.3、通过在支臂组件与溶气释放器之间布设回转驱动装置,调节水面处理的范围,提升工作效率;
17.4、在支臂组件与溶气释放器上安装限位装置,有效限制溶气释放器的旋转角度,用以防止溶气释放器旋转时较长端与船体碰撞,安全有保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溶气释放器与支臂组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回转驱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号说明:船体1、明轮2、溶气释放器3、移动限位板31、支臂组件4、l形支架41、矩形套筒42、支臂43、齿条44、齿轮45、驱动电机46、固定限位板47、回转驱动装置5、回转盘51、回转电机52。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4.一种微纳米溶气增氧船,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船体1、明轮2、溶气释放器3、支臂组件4、回转驱动装置5和溶气气浮机,溶气气浮机安装在船体1的舱内,船体1全身由不锈钢材质组成,单底、单甲板、横骨架式全焊接钢制整体结构,船身长20-25米,宽7米,可实现无级调速、前进、后退和360
°
原地调头。明轮2的数量为六个,平均分布在船体1的两侧,明轮2的驱动方式为全液压推进,由液压马达驱动行星减速器,再通过行星减速器驱动明轮2,操作者通过操纵控制台上操作手柄来改变明轮2运转方向,明轮2及驱动明轮2的动力系统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公知常识,这里不仅限于采用明轮2的驱动方式,还可以使用螺旋桨驱动,在此不一一赘述。
25.其中,如图1所示,支臂组件4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安装在船体1前后端的两侧,溶气
释放器3安装在支臂组件4伸向水面一侧的下端上,如图2所示,支臂组件4包括l形支架41,l形支架41向外的一端连接有竖向布设的矩形套筒42,矩形套筒42内贯穿插接有支臂43,溶气释放器3安装在支臂43的下端,支臂43的沿竖直方向的一侧连接有齿条44,矩形套筒42位于齿条44一侧的外壁设有矩形孔,矩形孔内设有与齿条44啮合且向外延伸的齿轮45,齿轮45的中部连接驱动电机46的输出轴,驱动电机46固定在矩形套筒42的外侧壁上。通过驱动电机46启动,在齿轮45与齿条44的啮合作用下,带动支臂43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溶气释放器3伸入水面的深度,从而增大处理范围,提升工作效率。
26.另外,溶气释放器3与支臂43之间还安装有调节溶气释放器3水平方位的回转驱动装置5,如图3所示,回转驱动装置5包括上下端面分别与支臂43和溶气释放器3通过法兰盘固定的回转盘51,回转盘51的侧壁安装有启动带动溶气释放器3旋转的回转电机52,调节水面处理的范围,提升工作效率。
27.溶气释放器3通过管道与溶气气浮机的出口连通,溶气释放器3为h形结构,h形结构的溶气释放器3的内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释放喷嘴口。气泡从多个释放喷嘴口排出,使气泡直径变小,气液传质的比表面积大、效率高,气泡上升速度慢,水中停留时间长,有利于增加水中溶解氧的浓度,解决现有释放器只有一个喷嘴造成气泡粒径不均匀的问题,有效保证气泡的细密度与弥散度,降低出口水流速度,从而降低对水体的冲击。在水面以下释放微纳米气泡,既可以快速改善水体缺氧状态,有效减少水体黑臭,同时曝气对水体产生强大的搅拌作用,使表层和底层的水质快速达到均匀状态,逐步恢复湖体自然净化能力,为水体生态系统恢复创造条件,消解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使蓝藻失去生长暴发的温床,通过有效的曝气富氧方式可以使得蓝藻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清除。
28.作为本案优选的,如图3所示,支臂43与溶气释放器3之间还安装有用于限制溶气释放器3旋转角度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支臂43法兰盘上的固定限位板47,还包括有固定安装在溶气释放器3法兰盘上的移动限位板31,限制溶气释放器3的旋转角度,用以防止溶气释放器3旋转时较长端与船体1碰撞。
29.另外,溶气气浮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为现有技术,其安装在船体1的舱内,其工作原理在此不一一赘述。
30.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