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花园景观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2964发布日期:2022-07-20 00:08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花园景观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景观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花园景观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景观水通常指用于视觉观赏的水体,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水景,像天然的湖泊、河流等;另一类是人工水景,像喷泉、人工湖、城市小型河道等,都是露天地表水,自净能力非常低,并且非常容易受到污染,以较低的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改善和保持景观水质、使其达到规定标准的工程措施。
3.景观水污染的原因大致有下列几个,一个是景观水本身没有流动性,复氧能力差,生物氧化有机物的能力较弱,故水体自净能力较差。二是外来污染,如扬尘、雨水、树叶带入的污染物及其它废水的排入等。现有的处理方式主要通过抽水泵将景观池内部的水进行抽排,然后需要工作人员对杂物进行清理,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清理效率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花园景观水处理设备,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将原有的推流式气浮机改造成圆形的絮凝、沉淀、气浮、刮渣池结合为一体,减少了制作成本以及空间。同时利用重力流或水泵提升等方式实现将水循环使用,从而以节约水资源、减少费用以及保持水体清澈的目的。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一种用于花园景观水处理设备,包括取水石笼、加药桶、气浮池、清水箱和溶气罐,所述取水石笼内安装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提升管路的一端,所述提升管路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气浮池的入口端,所述加药桶的进水端通过管路连接自清水池,所述加药桶的出口端连接加药管路的一端,所述加药管路的另一端与提升管路相连通;
7.所述气浮池上表面设置有刮渣机,所述气浮池上方侧表面设置有浮渣出口,所述浮渣出口连接浮渣管路的一端,所述浮渣管路的另一端与集污池相连通,所述气浮池的清水出口端通过管路与清水箱相连接;
8.所述清水箱内固定安装有出水泵,所述出水泵的输出端通过输出管路与景观湖出水端相连接,所述清水箱底部通过管路与溶气泵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溶气泵的输出端通过溶气输入管路与溶气罐的液体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溶气罐的气体输入端通过管路与空压机相连接,所述溶气罐的输出端通过溶气输出管路与气浮池内腔相连通。
9.优选地,所述提升管路靠近气浮池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管道混合器,所述加药管路与提升管路合并后经过管道混合器后进入气浮池内。
10.优选地,所述加药管路上固定安装有计量泵。
11.优选地,所述集污池内固定安装有排污泵,所述排污泵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污水管网相连接。
12.优选地,所述提升管路、加药管路、浮渣管路、溶气输入管路和溶气输出管路上均各自设置有蝶阀和止回阀。
13.优选地,所述气浮池的清水出口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水板和第二隔水板,所述第一隔水板固定安装在气浮池的清水出口端上方,所述第二隔水板固定安装在气浮池的清水出口端下方,所述第一隔水板和第二隔水板交错设置,所述第一隔水板和第二隔水板之间留有供清水流过的间隙。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花园景观水处理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空压机将空气带入溶气罐中,空气中的氧气在溶气罐的高压环境下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气水,再通过溶气输出管路输入到气浮池中,在突然释放的情况下,溶解在水中的空气析出,形成大量的微气泡群,加药后正在絮凝的污水中的悬浮物充分接触并在缓慢上升过程中吸附在絮集好的悬浮物中,使其密度下降而浮至水面,达到去除ss和codcr。利用重力流或水泵提升等方式实现将水循环使用,从而以节约水资源、减少费用以及保持水体清澈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6.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本实用新型中气浮池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说明:
19.1、取水石笼;2、加药桶;3、气浮池;4、清水箱;5、溶气罐;6、潜水泵;7、提升管路;8、加药管路;9、集污池;10、出水泵;11、溶气泵;12、溶气输入管路;13、溶气输出管路;14、空压机;15、管道混合器;16、计量泵;17、排污泵;18、浮渣管路;31、刮渣机;32、浮渣出口;33、第一隔水板;34、第二隔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1.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花园景观水处理设备,包括取水石笼1、加药桶2、气浮池3、清水箱4和溶气罐5,取水石笼1内安装有潜水泵6,潜水泵6的输出端连接提升管路7的一端,提升管路7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气浮池3的入口端,加药桶2的进水端通过管路连接自清水池,加药桶2的出口端连接加药管路8的一端,加药管路8的另一端与提升管路7相连通;
22.气浮池3上表面设置有刮渣机31,气浮池3上方侧表面设置有浮渣出口32,浮渣出口32连接浮渣管路18的一端,浮渣管路18的另一端与集污池9相连通,气浮池3的清水出口端通过管路与清水箱4相连接;
23.清水箱4内固定安装有出水泵10,出水泵10的输出端通过输出管路与景观湖出水端相连接,清水箱4底部通过管路与溶气泵11的输入端相连接,溶气泵11的输出端通过溶气输入管路12与溶气罐5的液体输入端相连接,溶气罐5的气体输入端通过管路与空压机14相连接,溶气罐5的输出端通过溶气输出管路13与气浮池3内腔相连通。
24.工作原理:
25.在使用时,将取水石笼1放置在景观湖边,通过取水石笼1内的潜水泵6将湖水提升至提升管路7中,同时在加药桶2中加入清水和絮凝剂,并通过加药管路8输送至提升管路7中,与湖水进行混合之后进入到气浮池3中,使气浮池3中的悬浮物及胶体物质形成较大的矾花,这些矾花在气浮池3中与溶气罐5所释放的微细气泡接触粘浮,并在气浮池3上浮至水面被刮渣机31刮除,并通过浮渣出口32被排放至集污池9中;处理后的清水则通过管路进入到清水箱中,大部分清水由出水泵10加压提升至景观湖的出水端;而少部分清水则通过溶气泵11加压输入到溶气罐5中,同时用空压机14将空气通过射流装置被带入溶气罐5中,空气中的氧气在溶气罐5的高压环境下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气水,再通过溶气输出管路13输入到气浮池3中,在突然释放的情况下,溶解在水中的空气析出,形成大量的微气泡群,加药后正在絮凝的污水中的悬浮物充分接触并在缓慢上升过程中吸附在絮集好的悬浮物中,使其密度下降而浮至水面,达到去除ss和codcr。本技术将原有的推流式气浮机改造成圆形的絮凝、沉淀、气浮、刮渣池结合为一体,将原有的4个水池集中为一个水池,减少了制作成本以及空间。同时利用重力流或水泵提升等方式实现将水循环使用,从而以节约水资源、减少费用以及保持水体清澈的目的。
26.实施例二,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提升管路7靠近气浮池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管道混合器15,加药管路8与提升管路7合并后经过管道混合器15后进入气浮池3内。通过设置管道混合器15,从而使提升管路7中的湖水与加药管路8中药水能够在管道混合器15中充分混合,以便于后续在气浮池3中进行絮凝。
27.实施例三,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加药管路8上固定安装有计量泵16。通过设置计量泵16可通过对污水浊度以及污染物的检测确定絮凝、沉淀、气浮以及处理量控制所加的絮凝剂的用量。
28.实施例四,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选方案,集污池9内固定安装有排污泵17,排污泵17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污水管网相连接。通过排污泵17可将本技术中产生的污泥通过排污泵17排入污水管网中。
29.实施例五,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提升管路7、加药管路8、浮渣管路18、溶气输入管路12和溶气输出管路13上均各自设置有蝶阀和止回阀。通过各个蝶阀和止回阀以控制在气浮池3中污水的处理时间,并通过止回阀可防止整个系统在运行时发生回流。
30.实施例六,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气浮池3的清水出口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水板33和第二隔水板34,第一隔水板33固定安装在气浮池3的清水出口端上方,第二隔水板34固定安装在气浮池3的清水出口端下方,第一隔水板33和第二隔水板34交错设置,第一隔水板33和第二隔水板34之间留有供清水流过的间隙。通过交错设置的第一隔水板33和第二隔水板34可以进一步的对气浮池3中的清水进行过滤,以防止悬浮物从气浮池3的清水出口端流出。
3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