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用化学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7646发布日期:2022-09-20 23:5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余热锅炉用化学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化学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余热锅炉用化学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余热锅炉,是指利用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废气、废料或废液中的余热及其可燃物质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的锅炉。具有烟箱、烟道余热回收利用的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燃煤锅炉也称为余热锅炉,余热锅炉通过余热回收可以生产热水或蒸汽来供给其它工段使用。在余热锅炉利用废弃、废料或废液燃烧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化学水,为了避免化学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所以在排放前通常需要对化学水进行处理。
3.相关技术中,对化学水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三步,首先,通过原水箱、原水泵、多介质过滤器、过滤器反洗系统进行预处理;其次,再利用过滤器、高压水泵、反渗透膜组等设备,对化学水进行除盐;最后,利用二级高压泵、edi装置、edi产水箱、除盐水泵对除盐后的化学水进行精脱盐,精脱盐主要是保障出水水质指标,产出合格的除盐水。
4.其中,反渗透膜组是利用反渗透膜对化学水进行处理,将化学水中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从化学水中分离,将化学水分离为除盐水和浓水,除盐水直接进行精脱盐操作,随后即可进行排放;浓水通常采用利用蓄水池自然蒸发的方式进行进一步处理。
5.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反渗透膜组对化学水进行处理时,通常采用多级处理的方式,即一组去盐处理装置后得到的浓水,会进入第二组去盐处理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渗透,再次分离出除盐水和浓水,减小浓水的水量,以便排放至蓄水池进行自然蒸发;在天气炎热或蓄水池剩余容量充足时,不需要对化学水进行多级处理后再排放至蓄水池中,可经过一组或两组去盐处理装置后直接排放至蓄水池中,以减小对去盐处理装置的损耗,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便于对浓水排放至蓄水池或继续处理进行控制,本技术提供一种余热锅炉用化学水处理系统。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余热锅炉用化学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余热锅炉用化学水处理系统,包括多组去盐处理装置,每组去盐处理装置上均设置有进水管、浓水管以及除盐水管,其中,一组去盐处理装置的浓水管与相邻去盐处理装置的进水管连接;还包括第一开关组件、第二开关组件、驱动装置以及传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同时连接于第一开关组件以及第二开关组件,并用于同时带动第一开关组件以及第二开关组件切换开关状态,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用于控制进水管的连通与关闭,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用于控制与进水管相连通的浓水管的连通与关闭;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和第二开关组件的开关状态始终相反。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化学水经过一组去盐处理装置处理后,产生浓水和除盐水,若在蒸发浓水用的蓄水池剩余容量充足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装置控
制第一开关组件关闭,第二开关组件开启,使得经过一组去盐处理装置产生的浓水运输至蓄水池中进行自然蒸发,从而节省了多次渗透产生的成本;若在蒸发浓水用的蓄水池剩余容量不足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装置控制第一开关组件开启,第二开关组件关闭,使得浓水经过进水管进入下一组去盐处理装置中进行再次处理,以减少浓水的水量,便于充分利用蓄水池资源;从而便于实现对浓水排放至蓄水池或继续处理进行控制。
10.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传动装置,用于带动传动装置运转。
11.通过采用上述实施方式,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更加省力,便于带动传动装置对第一开关组件以及第二开关组件进行控制。
12.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把手,所述把手的一端连接于传动装置,用于带动传动装置运转。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工作人员手动转动把手的方式驱动,结构简单,节约成本,且能够实现通过把手带动传动装置以控制第一开关组件以及第二开关内组件的效果。
14.可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侧连接于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锥齿轮同轴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同轴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组件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浓水排放至蓄水池中时,驱动装置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由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一连接杆转动,从而带动进水管关闭,同时,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杆转动,从而带动浓水管开启;同理,在需要对浓水进行再次处理时,反向转动驱动装置,使进水管开启、浓水管关闭,实现了浓水流向下一组去盐处理装置中进行进一步处理。
16.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第一球阀,所述第二开关组件包括第二球阀,所述第一球阀转动设置在进水管内,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一球阀连接,且用于带动第一球阀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球阀转动设置浓水管中,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二球阀连接,且用于带动第二球阀开启或关闭。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一球阀在进水管内转动,从而控制进水管开启或关闭,利用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二球阀在浓水管内转动,从而控制浓水管开启或关闭。
18.可选的,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支架,所述多组去盐处理装置均设置在支架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去盐处理装置设置在支架上,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化学水、浓水发生泄漏至地面时,进水管、除盐水管以及浓水管不易被腐蚀。
20.可选的,所述去盐处理装置包括多个卷式反渗透膜,每组去盐处理装置中卷式反渗透膜的数量按对化学水的处理顺序依次递减。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经过一次去盐处理装置的处理后,一部分化学水被过滤为除盐水进行下一步处理,所以需要处理的浓水水量减少,即每组去盐处理装置中的卷式反渗透膜数量根据需要处理的水量依次递减,达到了对卷式反渗透膜进行充分利用的效果。
22.可选的,处理系统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设置在浓水管与进水管之间,用于对于所述电机进行保护。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保护罩对电机进行保护,将电机与内部环境隔开,阻止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在将浓水排放至蓄水池中时,利用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装置运转,使传动装置带动第一开关组件关闭的同时带动第二开关组件的开启,使得进水管关闭、浓水管开启,从而实现了将浓水排放至蓄水池中的效果,以便在蓄水池容量充足时,利用自然蒸发的方式对浓水进行处理,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化学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8.图3是本技术隐藏保护罩并用于展示第一开关组件以及第二开关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驱动装置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去盐处理装置;11、进水管;12、浓水管;13、除盐水管;14、卷式反渗透膜;2、第一球阀;21、第一通孔;3、第二球阀;31、第二通孔;41、电机;42、把手;5、传动装置;51、第一锥齿轮;52、第二锥齿轮;53、第一连接杆;54、第二连接杆;6、支架;7、固定轴;71、密封垫;8、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余热锅炉用化学水处理系统。参照图1、2,余热锅炉用化学水处理系统包括多组去盐处理装置1,每组去盐处理装置1上均设置有进水管11、浓水管12以及除盐水管13,其中,一组去盐处理装置1的浓水管12与相邻去盐处理装置1的进水管11连接;还包括第一开关组件、第二开关组件、驱动装置以及传动装置5,驱动装置连接于传动装置5,传动装置5同时连接于第一开关组件以及第二开关组件,并用于同时带动第一开关组件以及第二开关组件切换开关状态,第一开关组件用于控制进水管11的连通与关闭,第二开关组件用于控制与进水管11相连通的浓水管12的连通与关闭;第一开关组件和第二开关组件的开关状态始终相反。
33.在本实施例中,去盐处理装置1设置有三组,第一开关组件、第二开关组件、驱动装置以及传动装置5在相邻两组去盐处理装置1之间各有一组,即仅设置在浓水管12和相邻去盐处理装置1进水管11的连接处。第一组去盐处理装置1用于接入化学水,并将化学水处理为除盐处以及浓水,除盐水可直接排放至自然环境中或进入下一处理设备进行精脱盐处理,浓水可排放至蓄水池中进行自然蒸发或流向第二组去盐处理装置1的进水口,进行第二次除盐处理,以此类推。
34.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在蒸发浓水用的蓄水池剩余容量充足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装置5控制第一开关组件关闭、第二开关组件开启,使得经过一组去盐处理装
置1产生的浓水运输至蓄水池中进行自然蒸发,从而节省了多次渗透产生的成本;当在蒸发浓水用的蓄水池剩余容量不足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装置5控制第一开关组件开启、第二开关组件关闭,使得浓水经过进水管11进入下一组去盐处理装置1中进行再次处理,以减少浓水的水量,便于充分利用蓄水池资源;从而便于实现对浓水排放至蓄水池或继续处理进行控制。
35.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蓄水池的剩余容量决定浓水是否直接排放至蓄水池中,由工作人员根据历史经验而判断。例如,在高温天气下,浓水蒸发快,蓄水池剩余容量充足;或需要处理的化学水水量小时,蓄水池剩余容量也较为充足。
36.参照图3,作为驱动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驱动装置包括电机41,电机41可采用步进电机,便于控制电机41的转动角度,电机41的输出轴连接于传动装置5,用于带动传动装置5运转。
37.参照图2,为了便于对电机41进行保护,处理系统还包括保护罩8,保护罩8设置在浓水管12与进水管11之间,电机41位于保护罩8内。
38.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电机41对传动装置5进行驱动更加省力,且对控制更为准确;由于去盐处理装置1对化学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水漏出的可能性,利用保护罩8对电机41进行遮盖,阻止水进入电机41,从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电机41进水引起故障的可能性。
39.参照图4,作为驱动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驱动装置包括把手42,把手42采用圆盘式把手,把手42的一端连接于传动装置5,用于带动传动装置5运转。
40.上述实施方式中,与采用电机41驱动的方式相比,采用把手42利用工作人员手动控制,节约了成本,且把手42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更小。
41.参照图3、4,作为传动装置5的一种实施方式,传动装置5包括第一锥齿轮51、第二锥齿轮52第一连接杆53以及第二连接杆54,第一锥齿轮51的一侧连接于驱动装置,第一连接杆53的一端与第一锥齿轮51同轴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组件连接;第二锥齿轮52与第一锥齿轮51啮合,第二连接杆54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52同轴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组件连接。
42.参照图3,作为第一开关装置以及第二开关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开关组件包括第一球阀2,第二开关组件包括第二球阀3,第一球阀2转动设置在进水管11内,且第一球阀2的直径与进水管11的内径一致,第一连接杆53与第一球阀2连接,且用于带动第一球阀2开启或关闭;具体地,第一球阀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第一通孔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接杆53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球阀2远离第一连接杆53的一侧还设置有固定轴7,固定轴7固定穿设在进水管11上,且第一球阀2与固定轴7之间转动设置,第一连接杆53穿过进水管11后与第一球阀2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杆53与进水管11转动设置;第一连接杆53、固定轴7与进水管1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垫71,用于保持进水管11的密闭性;
43.第二球阀3转动设置浓水管12中,且第二球阀3的直径与浓水管12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连接杆54与第二球阀3连接,且用于带动第二球阀3开启或关闭;第二球阀3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54垂直的第二通孔31,与第一球阀2的原理相同:第二球阀3远离第二连接杆5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轴7,固定轴7固定穿过浓水管12与第二球阀3转动设置,第二连接杆54转动设置在浓水管12上且延伸至浓水管12内的一端与第二球阀3固定连接。
44.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需要将浓水排放至蓄水池中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第一锥齿轮51转动,第一锥齿轮51带动第一连接杆53转动,再由第一连接杆53带动第一球阀2在进水管11内转动,使第一球阀2上的第一通孔21的长度方向与进水管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此时进水管11被第二球阀3封堵,处于关闭状态;同时,第一锥齿轮51带动第二锥齿轮52转动,第一锥齿轮51带动第二连接杆54转动,再由第二连接杆54带动第二球阀3在浓水管12内转动,使第二球阀3上的第二通孔31的长度方向与浓水管12的长度方向一致,此时浓水管12中的浓水可有第二通孔31进行排放,即浓水管12处于开启状态。从而实现了启动驱动装置带动浓水管12开启的同时,与浓水管12相连通的进水管11关闭的效果。同理,反向转动驱动装置,即可以实现控制浓水管12关闭的同时,与浓水管12相连通的进水管11开启的效果。
45.参照图1,作为处理系统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处理系统还包括支架6,多组去盐处理装置1均设置在支架6上。
46.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去盐处理装置1设置在支架6上,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化学水、浓水发生泄漏至地面时,进水管11、除盐水管13以及浓水管12不易被腐蚀。
47.参照图1,作为去盐处理装置1的一种实施方式,去盐处理装置1包括多个卷式反渗透膜14,每组去盐处理装置1中卷式反渗透膜14的数量按对化学水的处理顺序依次递减;第一组去盐处理装置1的进水管11接入化学水,即第一组去盐处理装置1中的卷式反渗透膜14数量相较于其他去盐处理装置1中的卷式反渗透膜14;由于每次处理化学水或浓水都会过滤出除盐水,即每经过一次处理化学水或浓水的水量都会减小,而卷式反渗透膜14又属于消耗品,根据处理的水量减少卷式反渗透膜14的数量既能够满足处理需求,又节约了成本。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余热锅炉用化学水处理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利用把手42或电机41驱动第一锥齿轮51,使第一锥齿轮51带动进水管11关闭,同时,第一锥齿轮51带动第二锥齿轮52控制浓水管12开启,即可将浓水排放至蓄水池中;同理,电机41和把手42反转时,可同时带动进水管11开启,浓水管12关闭,使浓水进入下一组去盐处理装置1进行再次处理。实现了根据实际情控制浓水排放至蓄水池或进入下一组去盐处理装置1继续处理。
49.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