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收集黑臭水体渠道淤泥的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15183发布日期:2022-07-12 17:5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收集黑臭水体渠道淤泥的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淤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收集黑臭水体渠道淤泥的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吸泥装置通常采用真空泵吸泥,由于真空泵的吸力过大,会吸取大量水分进入收集系统,淤泥进入系统后含水量高达99.8%,导致空间利用率低,含水量过高也不利于后续的浓缩、压滤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收集黑臭水体渠道淤泥的预处理系统。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用于收集黑臭水体渠道淤泥的预处理系统,包括高效吸泥装置,所述高效吸泥装置为箱体结构;
6.所述高效吸泥装置的内部设有滤布安装板;所述滤布安装板中部开设有通过口,所述滤布安装板的边沿左端上可拆卸设有滤布一;所述滤布安装板的边沿右端上固定设有滤布安装框;所述滤布安装框的中部开设有通过口,所述滤布安装框的边沿左端可拆卸设有滤布二;所述滤布安装板的左端、滤布安装板与滤布安装框之间、滤布安装框的右端分别依次形成初级过滤污泥空间、次级过滤污泥空间、排水空间;所述滤布一的滤孔孔径大于所述滤布二的滤孔孔径;
7.所述初级过滤污泥空间的顶端一侧设有吸泥管和加料口,所述初级过滤污泥空间的另一侧设有真空泵;所述初级过滤污泥空间、次级过滤污泥空间、排水空间的底端分别设有排泥组件一、排泥组件二和排水组件。
8.优选的,所述吸泥管内进泥水,所述加料口内添加絮凝剂。
9.优选的,所述排泥组件一包括排泥管一、排泥阀一,所述排泥管一连通设于所述初级过滤污泥空间的底端,所述排泥管一上设有排泥阀一;所述排泥组件二包括排泥管二、排泥阀二,所述排泥管二连通设于所述次级过滤污泥空间的底端,所述排泥管二上设有排泥阀二;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排水管、排水阀,所述排水管连通设于所述排水空间的底端,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
10.优选的,所述高效吸泥装置的内顶壁上设有液位传感器。
11.优选的,还包括滤布清洗组件;所述滤布清洗组件包括进水管和若干个水喷头;所述进水管依次穿入所述初级过滤污泥空间、次级过滤污泥空间、排水空间的上端,所述初级过滤污泥空间、次级过滤污泥空间、排水空间的上端进水管上均设有水喷头;所述初级过滤污泥空间、次级过滤污泥空间内的水喷头呈由上至下纵向设置,所述排水空间内的水喷头呈由右至左横向设置。
12.优选的,所述滤布一和滤布二均采用纤维材质。
13.优选的,所述初级过滤污泥空间、次级过滤污泥空间内的水喷头的出水孔端开设在侧端;所述排水空间内的水喷头的出水孔端开设在底端。
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解决了传统真空泵抽泥机吸力过大,吸取的淤泥含水率过高的问题,淤泥含水率可从99.8%降至90%以下;
16.(2)改进后的空间利用率较之前增加几十倍,极大的提高了吸取效率;
17.(3)改善了污泥结构,减少了后续污泥处理工序和有利于污泥进一步脱水处理,节约了成本和能源。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仰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未安装滤布一时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了真空泵的主视剖视图。
25.图中:1、高效吸泥装置;2、滤布安装板;3、滤布一;4、滤布安装框;5、滤布二;6、初级过滤污泥空间;7、次级过滤污泥空间;8、排水空间;9、吸泥管;10、加料口;11、排泥管一;12、排泥管二;13、排水管;14、液位传感器;15、进水管;16、水喷头;17、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实施例:
30.如图1-7所示,一种用于收集黑臭水体渠道淤泥的预处理系统,包括高效吸泥装置1,高效吸泥装置1为箱体结构。
31.高效吸泥装置1的内部设有滤布安装板2;滤布安装板2中部开设有通过口,滤布安
装板2的边沿左端上螺纹连接有滤布一3;滤布安装板2的边沿右端上固定设有滤布安装框4;滤布安装框4的中部开设有通过口,滤布安装框4的边沿左端螺纹连接有滤布二5;滤布安装板2的左端、滤布安装板2与滤布安装框4之间、滤布安装框4的右端分别依次形成初级过滤污泥空间6、次级过滤污泥空间7、排水空间8;滤布一3的滤孔孔径大于滤布二5的滤孔孔径。
32.初级过滤污泥空间6的顶端一侧设有吸泥管9和加料口10,吸泥管9内进泥水,加料口10内添加特制的絮凝剂,使得水泥进行有效分离;初级过滤污泥空间6的另一侧设有真空泵17;初级过滤污泥空间6、次级过滤污泥空间7、排水空间8的底端分别设有排泥组件一、排泥组件二和排水组件。
33.排泥组件一包括排泥管一11、排泥阀一,排泥管一11连通设于初级过滤污泥空间6的底端,排泥管一11上设有排泥阀一;排泥组件二包括排泥管二12、排泥阀二,排泥管二12连通设于次级过滤污泥空间7的底端,排泥管二12上设有排泥阀二;排水组件包括排水管13、排水阀,排水管13连通设于排水空间8的底端,排水管13上设有排水阀(排泥阀一、排泥阀二、排水阀图中未显示,采用常规安装方式和结构即可)。排泥管一11、排泥管二12、排水管13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置驱动泵。
34.高效吸泥装置1的内顶壁上设有液位传感器14。
35.滤布清洗组件包括进水管15和若干个水喷头16;进水管15依次穿入所述初级过滤污泥空间6、次级过滤污泥空间7、排水空间8的上端,初级过滤污泥空间6、次级过滤污泥空间7、排水空间8的上端进水管15上均设有水喷头16;初级过滤污泥空间6、次级过滤污泥空间7内的水喷头16呈由上至下纵向设置,排水空间8内的水喷头16呈由右至左横向设置。
36.初级过滤污泥空间6、次级过滤污泥空间7内的水喷头16的出水孔端开设在侧端;排水空间8内的水喷头16的出水孔端开设在底端。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8.在高效吸泥装置1的内部先安装滤布二5,再安装滤布一3;高效吸泥装置1的顶部盖板是可拆卸的,安装好两滤布后,盖上顶部盖板,高效吸泥装置1的侧板上还可以开观察视窗并装好钢化玻璃;
39.图7中安装了真空泵17,真空泵17靠着抽吸空气把高效吸泥装置1内部右侧先形成负压,然后吸泥管9把泥水吸入左侧箱体,由于压差,泥水会往右侧箱体流入;滤布一3、滤布二5一般选用纤维材质的,滤孔几微米,绝大部分泥被阻挡,水可以通过,实现泥水分离;
40.由吸泥管9向高效吸泥装置1的内部进泥水,液位传感器14实时检测高效吸泥装置1内的液面,保证高效吸泥装置1内的液面低于水喷头16;
41.由加料口10向高效吸泥装置1的内部添加絮凝剂,使得水与泥进行有效分离;
42.粗污泥经过滤布一3的初级过滤,留在初级过滤污泥空间6内,粗污泥由排泥管一11、排泥阀一排出;细污泥经过滤布二5的次级过滤,留在次级过滤污泥空间7内,细污泥由排泥管二12、排泥阀二排出;较干净的水留在排水空间8内,由排水管13、排水阀排出;
43.本装置解决了淤泥中含水率过高的问题,有利于污泥进一步脱水处理,节约了成本和能源;
44.采用滤布一3、滤布二5进行两级过滤的原因在于,尽可能减轻由单层滤布过滤污泥造成的污泥容易堵塞滤布的现象;
45.部分污泥依然会不可避免地附着在滤布一3、滤布二5上,本装置淤泥预处理工作完成后,由进水管15进水,初级过滤污泥空间6、次级过滤污泥空间7内的水喷头16会从侧方喷水至滤布一3、滤布二5中,对滤布一3、滤布二5进行清洗;同时排水空间8内的水喷头16会从右至左喷水,对滤布一3、滤布二5进行反方向冲洗。
4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