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菌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3038发布日期:2022-05-16 14:4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抑菌滤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用净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菌滤芯。


背景技术:

2.随着太空科技的快速发展,宇航员在太空中能够使用一些厨电器具,提升太空生活品质。因太空环境的特殊性,厨电器具的使用安全卫生极为重要,这对宇航员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近年来,由病毒、细菌传播的疾病频发,更多的人更加关注厨电器具的使用安全卫生,因此,无论太空生活,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厨电器具的使用安全卫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3.申请人基于参与研发的太空厨房项目,发明了用于太空仓的供水装置,解决航天员在太空仓中的供水需求,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将其应用于家用净水产品,尤其针对后置活性炭滤芯中活性炭的细菌滋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产生了本技术的抑菌净水机,提升用户的使用卫生。
4.在目前市场上家用净水机中,经过反渗透滤芯过滤后的纯水大多采用后置活性炭滤芯来进一步改善口感。但是,活性炭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滋生细菌。这就会导致经过反渗透滤芯过滤后的纯水本身菌落数量较低的情况下,由于经过滋生细菌的后置活性炭后,反而出现菌落过高的情况,换言之,是产生细菌的活性炭污染了反渗透滤芯过滤的纯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抑菌滤芯,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包括进水端、出水端和中空的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延伸,所述出水端位于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所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填设于所述过流通道内;所述抑菌滤芯工作时,水流自所述进水端进入所述过流通道,并流经所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并自所述出水端流出。
6.在活性炭中含有氧化锌抑菌成分,能够有效抑制中心管内的活性炭颗粒在长期使用后滋生细菌,达到除菌效果。在活性炭颗粒改善口感的同时,保证活性炭颗粒的纯净,防止出现活性炭污染纯水的情况发生。
7.进一步的,所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填充容积小于所述过流通道的容积,使所述过流通道内形成填充区与扰流区,所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位于所述填充区,水流流经所述过流通道,所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随水流自所述填充区向所述扰流区扰流翻滚,使所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在所述过流通道内游离浮动。
8.活性炭固定成型压实的情况下,颗粒物间隙很小,则水流进入活性炭的初端的压力就会比较高,也会导致反渗透滤膜单元的压力差较小,则如果纯水沾染到细菌,细菌就会附着在反渗透膜的纯水侧,反而产生反渗透膜的纯水侧有机物附着,进而污染反渗透膜。本技术采用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游离活动于中心管中,这样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随着水流持续性的杀菌,这种持续性杀菌能够带来更好的抗菌效果,保证经过氧化锌抑菌活性炭
颗粒后的水抗菌性能强、菌落数量更低。另外,这种颗粒状的抑菌物质呈松散状填充在中心管内,颗粒间的间隙更大,能够避免出现过滤初端压力过高的现象,这样就能反渗透膜单元的压力差过大,就算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出现少量细菌滋生,也不会对反渗透膜造成影响。
9.更进一步的,所述扰流区位于所述填充区的上方,所述填充区与所述扰流区的体积比为1:9~4:1。
10.更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远离所述出水端的一侧形成径向横截面积s,所述过流通道的最小径向尺寸为d,所述过流通道具有轴向长度l,s:l范围为0.0125πd~0.125πd。
11.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形成所述进水端,所述通孔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形成孔列,所述孔列中至少一个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填充区内。
12.更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轴向排布有多排孔列,多排孔列于所述中心管的径向对称,所述水流自所述通孔周向进入所述过流通道内。
13.进一步的,反渗透滤膜,卷设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周,所述反渗透滤膜的卷膜一端形成轴流的原水进水区,另一端形成轴流的浓水排水区,所述原水进水区位于远离所述中心管的出水端的一侧。
14.更进一步的,所述抑菌滤芯还包括中心过滤架,所述中心过滤架连通所述中心管的出水端,所述中心过滤架内形成连通所述扰流区的纯水通道,所述中心过滤架外形成连通所述浓水排水区的浓水通道;所述纯水通道上设有隔离所述扰流区的过滤部。
15.更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过滤架外设有分流架,所述分流架与所述滤瓶壳体间形成有原水通道,所述分流架与所述中心过滤架之间形成所述浓水通道。
16.进一步的,所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为混合四针状氧化锌的活性炭颗粒。
17.有益效果:
18.1、在活性炭中添加氧化锌抑菌材料,能够有效抑制中心管内的活性炭颗粒在长期使用后滋生细菌,达到除菌效果。在活性炭颗粒改善口感的同时,保证活性炭颗粒的纯净,防止出现活性炭污染纯水的情况发生。
19.2、后置活性炭滤芯基本上采用固定成型的方式进行单根外设或者是复合在反渗透滤芯的过滤后端。在活性炭压实的情况下,颗粒物间隙很小,则水流进入活性炭的初端的压力就会比较高,也会导致反渗透滤膜单元的压力差较小,则如果纯水沾染到细菌,细菌就会附着在反渗透膜的纯水侧,反而产生反渗透膜的纯水侧有机物附着,进而污染反渗透膜。本技术采用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游离活动于中心管中,这样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随着水流持续性的杀菌,这种持续性杀菌能够带来更好的抗菌效果,保证经过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后的水抗菌性能强、菌落数量更低。另外,这种颗粒状的抑菌物质呈松散状填充在中心管内,颗粒间的间隙更大,能够避免出现过滤初端压力过高的现象,这样就能反渗透膜单元的压力差过大,就算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出现少量细菌滋生,也不会对反渗透膜造成影响。
20.3、中心管内设有填充区和扰流区,采用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填充于中心管内的填充区,随着水流进入中心管内,朝向着扰流区扰流翻滚,使得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与水流充分混合,进而保证进入中心管内的水的整体抑菌效果。
21.4、填充区位于扰流区的上方,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重力沉积于所述填充区。中
心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形成进水端,通孔沿中心管的轴向形成孔列,孔列中至少一个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填充区内,中心管轴向排布有多排孔列,多排孔列于中心管的径向对称,水流自通孔周向进入过流通道内,水流容易形成径向上的对流冲撞,能够保证过流通道内的水流动激烈,更加容易冲散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加快了水与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相互融合、碰撞的速度,进一步确保了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与水的充分接触,保证水能够抑菌完全。
22.5、过流通道设置填充区和扰流区,填充区的体积与扰流区的体积比例决定了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填充分量以及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与水混合接触的有效空间。这两个因素都直接影响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对水的抑菌效果,所以,填充区与扰流区的体积比为1:9~4:1,当填充区与扰流区的体积比值小于1:9时,则填充区的体积过小,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填充分量不够,无法起到对水抑菌的效果。当填充区与扰流区的体积比值大于4:1时,则填充区在中心管内的占比过大,存在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填充分量过大,水在过流通道内无法将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接触完全,换言之,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无法在过流通道内实现飘荡翻滚,这样导致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利用不完全,同时也会出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过多,随着水流大量堆积到出水端的情况,降低整体的抑菌效果。
23.6、中心管远离出水端的一侧形成径向横截面积s,过流通道的最小径向尺寸为d,过流通道具有轴向长度l,s:l范围为0.0125πd~0.125πd,则d:l范围为1/20~1/2。中心管的内径与高度的比例决定着水流在过水通道内的流速以及与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混合充分度。径高比过小,例如s:l小于0.0125πd,也就是d:l小于1/20,则会导致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与水的接触面积过小,混合不充分;径高比过大,例如s:l大于0.125πd,也就是d:l大于1/2,可以认为是内径过大,水在过流通道内的水压分散,而水在过流通道内自下而上流动时本身就会产生水压损耗,过大的径高比就加重这种压损,进而导致出水水压不够,产生水流小甚至断流现象。
24.7、本技术采用混合四针状氧化锌的抑菌活性炭颗粒,因四针状氧化锌具有针状活性中心及尖端效应,能够激活水中的水和氧,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活性氧离子,进行有效的杀菌和抗菌,尤其在水润状态下,大大提升了混合四针状氧化锌的抑菌活性炭颗粒的抗菌除菌效果,提升滤芯的使用安全卫生。
附图说明
25.图1为实施例一纵置的抑菌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实施例一中滤瓶端盖、滤芯端盖、中心过滤架和分流架的结构图;
27.图3为实施例一中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在滤瓶纵置时翻滚漂浮装填的示意图;
28.图4为实施例二中滤瓶端盖、滤芯端盖和中心过滤架的结构图;
29.图5为实施例二中横置的抑菌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实施例二中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在滤瓶横置时翻滚漂浮装填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本技术提供一种抑菌滤芯,抑菌滤芯内的抑菌物质是颗粒状,能够在水流的作用
下在一定空间下漂浮滚动,做到与水流充分接触,进而使得抑菌更加充分,同时也提高了抑菌材质的整体利用率。
32.一种抑菌滤芯,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包括进水端、出水端和中空的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延伸,所述过流通道内具有填充区及扰流区;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所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填设于所述填充区,且所述抑菌滤芯工作时,所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随水流自所述填充区向所述扰流区扰流翻滚。中心管内设有填充区和扰流区,采用颗粒状的抑菌材质填充于中心管内的填充区,随着水流进入中心管内,朝向着扰流区扰流翻滚,使得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与水流充分混合,进而保证进入中心管内的水的整体抑菌效果。
33.当所述抑菌滤芯横向设置,所述抑菌滤芯未工作时,所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重力沉积于所述填充区,所述填充区沿轴向横置于所述中心管的底部。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形成所述进水端,所述通孔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形成孔列,所述孔列位于所述填充区,所述进水端的水流自所述填充区底部推动所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向所述扰流区扰流翻滚。抑菌滤芯横向设置时,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重力沉积于所述填充区,填充区沿轴向横置于所述中心管的底部。中心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形成进水端,通孔沿中心管的轴向形成孔列,孔列位于填充区,进水端的水流自填充区底部推动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向扰流区扰流翻滚。随着滤芯的轴向横向铺设在中心管内,水从中心管的轴向侧壁向中心管的中央涌入,水流容易形成径向上的对流冲撞,能够保证过流通道内的水流动激烈,更加容易冲散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加强水流与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融合。
34.关于中心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的设置方式也存在其他形式,例如: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位于中心管的两端,水流自进水端进入过流通道后沿轴向至出水端流动,水流带动以菌颗粒扰流翻滚。
35.当所述抑菌滤芯纵向设置,所述出水端位于所述中心管的顶部,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形成所述进水端。抑菌滤芯纵向设置,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依靠重力沉积于填充区,过流通道的出水端设置于中心管的顶部,水流进入中心管内带动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在过流通道内翻滚,水流刚进入到过流通道时的水压较大,在大水压的带动下,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与水流一起朝向上方的出水端涌动。
36.所述通孔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形成孔列,孔列中远离所述出水端侧的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填充区内,所述填充区与所述扰流区的体积比为1:9~4:1。过流通道设置填充区和扰流区,填充区的体积与扰流区的体积比例决定了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填充分量以及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与水混合接触的有效空间。这两个因素都直接影响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对水的抑菌效果,所以,填充区与扰流区的体积比为1:9~4:1,当填充区与扰流区的体积比值小于1:9时,则填充区的体积过小,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填充分量不够,无法起到对水抑菌的效果。当填充区与扰流区的体积比值大于4:1时,则填充区在中心管内的占比过大,存在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填充分量过大,水在过流通道内无法将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接触完全,换言之,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无法在过流通道内实现飘荡翻滚,这样导致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利用不完全,同时也会出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过多,随着水流大量堆积到出水端的情况,降低整体的抑菌效果。中心管管壁上的通孔沿轴向形成孔
列,多排孔列径向对称,通孔形成进水端。水流从径向对称的通孔中涌入中心管内部的过流通道内,多股水流相互对撞冲击,将填充区中的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冲滚起来,在过流通道内形成了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与水的颗粒悬浮混合物,在多股水流的冲击下,加快了水与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相互融合、碰撞的速度,进一步确保了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与水的充分接触,保证水能够抑菌完全。
37.所述过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沿轴向均等;或者,所述过流通道自远离出水端一侧至靠近出水端一侧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由于,水流刚进入到过流通道时处于起始阶段,这时的水压较大,当过流通道的横街面积沿轴向均等时,例如呈粗细均匀状,也能够保证填充区压力大于扰流区压力。当然,还可以将过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沿轴向自下而上逐渐增大,这样在起始阶段的最大水压对应最小的横截面积,这样位于底部的填充区的压强会大于上方的扰流区的压强,水进入填充区后,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可以更加轻易的随着水流冲荡到扰流区,使得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与水接触充分完全。其中,中心管远离出水端的一侧形成径向横截面积s,过流通道的最小径向尺寸为d,过流通道具有轴向长度l,s:l范围为0.0125πd~0.125πd。
38.本技术的抑菌滤芯还包括反渗透滤膜,反渗透滤膜卷设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周,所述反渗透滤膜的卷膜一端形成轴流的原水进水区,另一端形成轴流的浓水排水区,所述原水进水区位于远离所述中心管的出水端的一侧。
39.在反渗透滤膜的外侧可以设置有前置过滤材,前置过滤材可以是碳纤维滤材或者pp棉滤材或者碳纤维滤材和pp棉滤材相复合的pac复合滤芯。
40.本技术采用混合四针状氧化锌的抑菌活性炭颗粒,因四针状氧化锌具有针状活性中心及尖端效应,能够激活水中的水和氧,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活性氧离子,进行有效的杀菌和抗菌,尤其在水润状态下,大大提升了混合四针状氧化锌的抑菌活性炭颗粒的抗菌除菌效果,提升滤芯的使用安全卫生。
41.考虑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填充量与滤芯过水量之间的关系:滤芯过水量越大,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使用时间越长,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剩余寿命越短。则为实现更好的抑菌效果,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填充量越多越好。但是,由于中心管内过流通道的容积限制,以及出于对净水机过滤后的水速要求。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填充的量越多,水流随着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扰流漂浮的效果越差,可能会出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堆积在中心管的出水端,进一步的影响出水的流速,所以需要对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填充量与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运动轨迹、过滤后的流速以及抑菌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比对。
42.关于填充不同克重的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抑菌效果测试。首先,配取具有一定浓度细菌的细菌加标溶液作为需要抑菌滤芯过滤的原水。在本实施例中,采取细菌浓度为4800cfu/ml的细菌加标溶液。其次,让此浓度的细菌加标溶液流入到抑菌滤芯中进行过滤,并采集过滤后的溶液进行细菌浓度的测定。最后,判定过滤后溶液中细菌浓度是否小于100cfu/ml(根据《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一般水质处理器》(2001)中微生物制表要求的规定:细菌总数≤100cfu/ml),如果小于,则表示实现抑菌效果。
43.以下为不同尺寸的中心管采取不同克重的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相对应的氧化
锌抑菌活性炭颗粒运动轨迹、过滤后的流速以及抑菌效果的变化情况:
44.表1
[0045][0046]
在本实施例中,如表1所示,分别对1#-15#抑菌滤芯试样进行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填充及颗粒物翻滚测试,测试方法包括:在220v交流电压下,采用相同增压泵工作功率,启动抑菌滤芯净化功能,观察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运动轨迹。
[0047]
针对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运动轨迹的判定标准为:
[0048]
1、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充分动作,填充区内无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积压;
[0049]
2、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运动行程可运动至扰流区顶部,扰流区顶部无明显空白。
[0050]
如果满足以上两点,则认为水与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混合充分,记为p,如果不能满足以上任一点,则认为水与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混合不充分,记为f。
[0051]
针对抑菌效果的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为:
[0052]
在抑菌滤芯的过滤前端加入细菌浓度为4800cfu/ml的细菌加标溶液,查看过滤后的浓度变化,如果小于100cfu/ml,则认为达到抑菌效果,达到抑菌效果的结果记为p,没有达到抑菌效果的结构记为f。上述表格中“过滤液”一列的数值为过滤后溶液的细菌浓度。
[0053]
在上述两表中,将同时达到抑菌效果和保证过滤后流速的试样的测试最终结构记为p,没有达到抑菌效果或者过滤后流速中任一标准的试样的测试最终结构记为f。
[0054]
由上述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过滤通道内,不同克重的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填充体积占比关系着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在过滤通道内与水流的混合情况,为保证抑菌效果、保证过滤后的流速情况,填充区与扰流区的体积比的范围为1:9~4:1。对于过流通道的径向横截面积s和过流通道轴向长度l的关系—s:l为0.0125πd~0.125πd。
[0055]
当填充区与扰流区的体积比值小于1:9时,则填充区的体积过小,氧化锌抑菌活性
炭颗粒的填充分量不够,无法起到对水抑菌的效果。当填充区与扰流区的体积比值大于4:1时,则填充区在中心管内的占比过大,存在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填充分量过大,水在过流通道内无法将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接触完全,换言之,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无法在过流通道内实现飘荡翻滚,这样导致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利用不完全,同时也会出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过多,随着水流大量堆积到出水端的情况,降低整体的抑菌效果。其中,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在填充区的最大可填充体积可以小于等于扰流区的体积,则填充区与扰流区的比例可以是1:5、1:3、1:4、1:2、1:1,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在填充区的最大可填充体积可以大于扰流区的体积,则填充区与扰流区的比例可以是2:1、3:1、4:1。
[0056]
中心管的内径与高度的比例决定着水流在过水通道内的流速以及与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混合充分度。径高比过小,例如s:l小于0.0125πd,则会导致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与水的接触面积过小,混合不充分;径高比过大,例如s:l大于0.125πd,可以认为是内径过大,水在过流通道内的水压分散,而水在过流通道内自下而上流动时本身就会产生水压损耗,过大的径高比就加重这种压损,进而导致出水水压不够,产生水流小甚至断流现象。故,过流通道的径向横截面积s和过流通道轴向长度l的关系—s:l为0.0125πd~0.125πd。
[0057]
实施例一:
[0058]
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抑菌滤芯纵向设置。
[0059]
如图1和图3所示,当所述抑菌滤芯纵向设置,所述出水端12位于所述中心管1的顶部,所述中心管1的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形成所述进水端。抑菌滤芯纵向设置,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依靠重力沉积于填充区,过流通道的出水端设置于中心管的顶部,水流进入中心管内带动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在过流通道内翻滚,水流刚进入到过流通道时的水压较大,在大水压的带动下,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与水流一起朝向上方的出水端涌动。
[0060]
抑菌滤芯设于滤瓶壳体6中,本技术还包括反渗透膜3,反渗透膜3卷设于中心管1的外周,反渗透膜3的卷膜一端形成轴流的原水进水区31,另一端形成轴流的浓水排水区32,原水进水区31位于远离中心管1的出水端12的一侧。抑菌滤芯启动工作时,原水进水区31的压力高于浓水排水区32的压力,使过流通道13内形成水压变化,自填充区131至扰流区132压力自大至小,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于过流通道13的水压变化下自填充区131朝向扰流区132扰流翻滚。抑菌滤芯还包括中心过滤架4,中心过滤架4连通中心管1的出水端12,中心过滤架4内形成连通扰流区132的纯水通道41,中心过滤架4外形成连通浓水排水区32的浓水通道42,纯水通道41上设有隔离扰流区132的过滤部411。中心过滤架4外设有分流架5,分流架5与滤瓶壳体6间形成有原水通道7,分流架5与中心过滤架4之间形成浓水通道42,水流自原水通道进入,经反渗透滤芯3与滤瓶壳体6间隙,轴向流动至远离中心管1的出水端12一侧的原水进水区31,使抑菌滤芯在滤芯启动工作时,产生原水进水区31瞬时高于原水通道7的启动压力差。
[0061]
滤瓶壳体6内还设有pac复合滤芯9,pac复合滤芯9设置于反渗透膜的周向外侧,pac复合滤芯9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碳纤维层和pp层,另外在pac复合滤芯的碳纤维层和pp层之间还设有阻垢层,优选的,阻垢层位于pac复合滤芯的下端。由于滤芯是纵置方式,浓水或杂质容易堆积在滤芯的下部,因此将阻垢层设置于pac复合滤芯的下部能够获得更
佳的吸附效果和过滤效果。
[0062]
其中针对阻垢层在pp层和碳纤维层之间的分布方式不做限定,例如: pp层的最内层与碳纤维层之间设有阻垢层。通过将阻垢层设于pp层的最内层与碳纤维层之间,使得原水经pp层过滤之后进入碳纤维层进行再过滤时,集中在复合滤芯中下部的滤液必然会与位于pp层和碳纤维层之间的阻垢层混合反应,因此,既保证了阻垢层对滤液的阻垢效果,而且,单层阻垢层的布置能够减少阻垢材料含量,降低成本。或者,pp层的最内层与碳纤维层之间以及相邻两个pp层之间均设有阻垢层。
[0063]
pac复合滤芯轴向复合于反渗透膜的外侧,本技术还包括滤瓶端盖2和滤芯端盖8,滤瓶端盖2位于滤瓶壳体6的上方,滤芯端盖8位于反渗透膜3的顶端,中心过滤架4安装于滤芯端盖8的中央且中心过滤架4与中心管1的出水端相连,过滤部411设置于中心过滤架4进水的一端。中心过滤架4上设有过水孔,过水孔内填充有可供水流过的pp棉,pp棉填充于过水孔的形式形成了过滤部。还有另外的一种形式,过水孔的外围设有限位台阶面(未图示),限位台阶面与过水孔之间设有限位筋,采用与限位台阶面的横截面积相匹配的pp棉片封堵整个限位台阶面,进而形成过滤部。
[0064]
分流架5的底部安装于滤瓶端盖2上,分流架5位于中心过滤架4与滤瓶端盖2之间,分流架5与滤瓶端盖2之间的间隙形成初始水的流经间隙,初始水沿着滤瓶壳体6的内壁进入到pac复合滤芯内进行初级过滤,过滤后的水汇集于底端,位于反渗透滤膜的原水进水区31内,然后由原水进水区进入到反渗透滤膜进行进一步过滤,经过反渗透滤膜进一步过滤后得到的水向内汇集于中心管内,中心管内的位于填充区的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随着水流朝向扰流区扰流翻滚,保证进入到中心管内的水与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充分混合接触。最后,充分混合后的水经过过滤部流入到纯水通道41内,最后流出滤瓶外。经过反渗透滤膜后的浓水从浓水排出区32进入到位于中心过滤架4与分流架之间的浓水通道42,然后排出滤瓶外。
[0065]
实施例二:
[0066]
如图4-图6所示,滤瓶壳体6横向设置。
[0067]
如图4-图6所示,所述抑菌滤芯未工作时,所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重力沉积于所述填充区,所述填充区沿轴向横置于所述中心管的底部。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形成所述进水端,所述通孔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形成孔列,所述孔列位于所述填充区,所述进水端的水流自所述填充区底部推动所述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向所述扰流区扰流翻滚。抑菌滤芯横向设置时,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重力沉积于所述填充区,填充区沿轴向横置于所述中心管的底部。中心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形成进水端,通孔沿中心管的轴向形成孔列,孔列位于填充区,进水端的水流自填充区底部推动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向扰流区扰流翻滚。随着滤芯的轴向横向铺设在中心管内,水从中心管的轴向侧壁向中心管的中央涌入,水流容易形成径向上的对流冲撞,能够保证过流通道内的水流动激烈,更加容易冲散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加强水流与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融合。
[0068]
抑菌滤芯设置于滤瓶壳体6内。填充区131和扰流区132设置于中心管1的径向方向上,且扰流区132位于填充区131的上方。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不均匀的铺散在过流通道13水平方向的底部,中心管1的周侧设有形成进水端11的通孔,若干的通孔形成孔列,部分
孔列设于中心管1的水平最低点,部分孔列设于填充区131,部分孔列设置于扰流区132。填充区和扰流区分别设有通孔孔列,这样,水从中心管的轴向侧壁向中心管的中央涌入,水流容易形成径向上的对流冲撞,能够保证过流通道内的水流动激烈,更加容易冲散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加强水流与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融合。若干通孔位于中心管的水平最低点,由于滤芯横向设置,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受重力作用位于中心管的水平底部设置,而在中心管的水平最低点设置过水的通孔,保证水流能够从填充区的水平最低端进入,进一步保证水流能够从填充区的底部冲散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保证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在中心管内填充的更加分散。
[0069]
其中,孔列可以是沿中心管1的轴向排布,且径向对称设置。也可以是沿中心管螺旋排布(未图示),水流能够螺旋的进入到中心管的内部,有助于中心管内形成水流漩涡,水流漩涡的形成能够带动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在过流通道内扰流翻滚,尽可能全方位的保证水流与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充分接触,加强抑菌效果。本实施例采用轴向排布方式。
[0070]
在本实施例中,滤瓶壳体6内还设有反渗透滤膜3、滤瓶端盖2、滤芯端盖8和中心过滤架4。中心管3设于反渗透滤膜3的中央,滤芯端盖8盖设在反渗透滤芯3的一侧,中心管3的出水端12的端口设置有中心过滤架4,中心过滤架4内设有纯水通道41。滤芯端盖8的中央设有安装孔,中心过滤架4设置于安装孔内。滤瓶端盖2上设有进水口、纯水口和浓水口,滤瓶端盖2固定安装在滤芯端盖8的上方。原水从进水口进入到滤瓶壳体6内,沿着滤瓶壳体6的内壁进入到滤瓶壳体1的底部,从位于底部的原水进水区31进入反渗透滤膜3内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纯水进入到中心管1内,浓水从浓水排水区32排出。其中,中心管1的出水端12处设有过滤部411,过滤部411设置于中心过滤支架4的进水端,过滤部的设置是拦截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防止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随纯水流出。在本实施例中,中心过滤架4的中央设有过水孔413,过水孔413的外围设有限位台阶面412,限位台阶面412与过水孔413之间设有限位筋,采用与限位台阶面412的横截面积相匹配的pp棉片封堵整个限位台阶面412,进而形成过滤部411。
[0071]
进入中心管1内的水流带动沉积在中心管轴线下方的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朝向扰流区滚动。由于刚刚进入中心管内的水的水压最大,同时径向排布的通孔设置也加强了水流的冲击性,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能够在水流的作用下朝向出水端涌出,增加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与水的接触,增强抑菌效果。这种横向滤芯设置的方式,将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不均匀的平摊在过流通道内,当水流进入到过流通道时,这种不均匀平摊的方式拉大了氧化锌抑菌活性炭颗粒的填充密度,更加方便水流与其充分接触,增强抑菌效果。
[0072]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实施例中的测试试样也并非针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全部测试,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改进、等同替换等,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