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械搅拌原水高效微涡絮凝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9906发布日期:2022-07-19 23:3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机械搅拌原水高效微涡絮凝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澄清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机械搅拌原水高效微涡絮凝澄清池。


背景技术:

2.利用悬浮泥猹层与水中杂质通过机械搅拌产生的颗粒相碰撞、吸附、黏合,达到沉淀处理效果即为澄清池。
3.目前带有机械搅拌澄清池虽澄清效果好,但是其耗电量高易损坏,维修量大;需要建备用池,导致其投资成本高,而且其成本与预期效果不成正比。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无机械搅拌原水高效微涡絮凝澄清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机械搅拌原水高效微涡絮凝澄清池,包括一次澄清池、二次澄清池和原水池,所述二次澄清池和原水池分别设置在一次澄清池的两侧,所述原水池设置在一次澄清池一侧的顶部,所述原水池的出水口设置在原水池一端的顶部,所述出水口的内部与一次澄清池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澄清池内部的一侧也位于原水池出水口的底部倾斜角度安装有微涡流絮凝板,所述一次澄清池顶部对应微涡流絮凝板的位置处设置有加药箱;所述二次澄清池设置在一次澄清池另一侧的底部,所述一次澄清池的内部通过水质检测输送组件与二次澄清池的内部相连通。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原水池一侧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内部安装有进水管。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涡流絮凝板的倾斜角度为20-30
°
之间,所述微涡流絮凝板通过底部连接的支撑板与所述一次澄清池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一次澄清池内部的一侧为斜坡形状。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药箱的内部安装有计量泵,所述计量泵连接一个出药管,所述出药管穿过一次澄清池的顶部置于其内部,所述原水池从出水口排出的流量为0.01m^3/s时,所述出药管的出药流速为1ml/s。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质检测输送组件包括水质检测仪、电动阀和输送管,所述水质检测仪安装一次澄清池顶部的一侧,所述水质检测仪的探头置于澄清池的内部,所述电动阀安装在一次澄清池一侧的出水口处,所述输送管的一端安装在电动阀的出水口处,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置于二次澄清池的内部,所述一次澄清池的内部位于水质检测仪探头的一侧安装有挡药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次澄清池内部顶端的一侧边角处设置有清水暂存区域,所述二次澄清池的一侧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清水暂存区域的内部相连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次澄清池和二次澄清池的底部安装
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分别与一次澄清池和二次澄清池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排泥管的一端安装有污泥泵。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无机械搅拌原水高效微涡絮凝澄清池,利用水位落差及其水的重力,并设置倾斜角度微涡流絮凝板以及出药口的对应位置设计,让流入一次澄清池内的原水能够充分与药剂混合(如图1箭头所示),且混合的效果不亚于机械搅拌混合带来的效果,由于去除机械搅拌组件使得成本大大降低,占地面积较机械搅拌澄清池进一步缩小,预期效果远超于所需投资的成本,且运行稳定,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机械搅拌原水高效微涡絮凝澄清池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机械搅拌原水高效微涡絮凝澄清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机械搅拌原水高效微涡絮凝澄清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一次澄清池;2、二次澄清池;3、原水池;4、排泥管;5、污泥泵;6、微涡流絮凝板;7、加药箱;8、进水管;9、出药管;10、水质检测输送组件;101、水质检测仪;102、电动阀;103、输送管;11、挡药板;12、清水暂存区域;13、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机械搅拌原水高效微涡絮凝澄清池,包括一次澄清池1、二次澄清池2和原水池3,二次澄清池2和原水池3分别设置在一次澄清池1的两侧,原水池3设置在一次澄清池1一侧的顶部,原水池3的出水口设置在原水池3一端的顶部,出水口的内部与一次澄清池1的内部相连通,澄清池1内部的一侧也位于原水池3出水口的底部倾斜角度安装有微涡流絮凝板6,一次澄清池1顶部对应微涡流絮凝板6的位置处设置有加药箱7;二次澄清池2设置在一次澄清池1另一侧的底部,一次澄清池1的内部通过水质检测输送组件10与二次澄清池2的内部相连通。
19.原水池3一侧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的内部安装有进水管8;微涡流絮凝板6的倾斜角度为20-30
°
之间,微涡流絮凝板6通过底部连接的支撑板与一次澄清池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一次澄清池1内部的一侧为斜坡形状;原水源通过进水管8注入原水池3的内部,随后原水从原水池3一侧的出水口流入一次澄清池1内,流入时原水会穿过微涡流絮凝板6壁面的大量孔洞时,形成无数微小旋涡,根据现代混凝理论,微涡旋有利于水中细小颗粒的迁移与碰撞凝聚,提高反应效率。又由于微涡流絮凝器为空心壳体,内部流速小,大量较大粒径的絮体(矾花)在微涡流絮凝器内积累悬浮于水中,悬浮的絮体称为泥渣,泥渣对细小絮体产生吸附作用
‑‑
即接触絮凝。此外,微涡流絮凝器还具有防止水流短流、使水流均匀分布以及提高流速梯度等作用。
20.加药箱7的内部安装有计量泵,计量泵连接一个出药管9,出药管9穿过一次澄清池1的顶部置于其内部,原水池3从出水口排出的流量为0.01m^3/s时,出药管9的出药流速为
1ml/s,当原水从原水池3内流出的同时,加药箱7的计量泵控制出药管9向着微涡流絮凝板6顶部方向注入药剂,由于注入药剂的流速根据原水的流量设定,使得能提高药剂对原水澄清的效果,后续加入药剂的原水会经过微涡流絮凝板6接触一次澄清池1内部一侧的斜坡形状上,最后翻滚流入最底部,这样的设计能够达到与机械搅拌等同的搅拌效果,让药剂与原水充分混合并在一次澄清池1内进行第一次的澄清。
21.水质检测输送组件10包括水质检测仪101、电动阀102和输送管103,水质检测仪101安装一次澄清池1顶部的一侧,水质检测仪101的探头置于澄清池1的内部,电动阀102安装在一次澄清池1一侧的出水口处,输送管103的一端安装在电动阀102的出水口处,输送管103的另一端置于二次澄清池2的内部,一次澄清池1的内部位于水质检测仪101探头的一侧安装有挡药板11;水质检测仪101的探头检测能够检测水域内的水质量,当检测到达到预设水质量时,则说明第一次澄清完毕,向电动阀102发出控制信号,让电动阀102开启其内部的阀板,让一次澄清池1内的水顺着输送管103进入二次澄清池2的内部,进行第二次的澄清;挡药板11能够阻挡与药剂混入的原水流入水质检测仪101的探头检测能够检测水域内,避免影响到水质检测仪101的检测工作。
22.二次澄清池2内部顶端的一侧边角处设置有清水暂存区域12,二次澄清池2的一侧安装有出水管13,出水管13与清水暂存区域12的内部相连通,进行完第二次澄清的水会进入清水暂存区域12内由出水管13排出。
23.一次澄清池1和二次澄清池2的底部安装有排泥管4,排泥管4分别与一次澄清池1和二次澄清池2的内部相连通,排泥管4的一端安装有污泥泵5;一次澄清池1和二次澄清池2内随着澄清时间的增长会产生污泥杂质,这时开启污泥泵4让其通过排泥管4对一次澄清池1和二次澄清池2内的污泥抽吸排出。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