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车间用的光学玻璃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5841发布日期:2022-09-20 23:3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车间用的光学玻璃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光学玻璃车间清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车间用的光学玻璃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2.光学玻璃构成的部件是光学仪器中的关键性元件。现有技术中清洗光学玻璃一般采用人工过水冲洗,再经过擦拭,对光学玻璃清洗不够完善,导致光学玻璃表面容易残留污渍,致使清洗效果差,清洗效率低。
3.中国专利文献中,专利号cn2021221827842于2022年1月25日授权公告的实用新型专利,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光学玻璃清洗装置,包括放置板以及竖直设置在放置板顶端的两个固定板,且两个固定板相对设置,所述放置板相对两侧均设有用于传输光学玻璃的传送带,当其中一个传
4.送带将光学玻璃通过两个固定板之间传输至另一个传送带上时,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用于对光学玻璃上下表面进行清理的清理件。其不足之处在于:光学玻璃直接铺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振动容易对光学玻璃的表面质量形成破坏;光学玻璃的边沿需要与固定板配合形成支撑限位,光学玻璃下侧的边沿存在清理死角,影响清理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车间用的光学玻璃清洗装置,消除输送带对光学玻璃的影响,清洗效率和清洗质量高。
6.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生产车间用的光学玻璃清洗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环形输送带,环形输送带上设有清洗槽体,清洗槽体上端开口,清洗槽体内设有位于下层空间的托料板和位于上层空间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挡料辊和摆料辊,摆料辊转动连接一摆料杆,摆料杆配备有驱动机构,清洗槽体上设有对应摆料杆运动轨迹的摆料槽;环形输送带上方设有间隔设置的两组清理组件,清理组件包括沿环形输送带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吹尘组件、喷水组件和吹水组件。
8.通过摆料杆摆动摆料辊能够完成光学玻璃的翻面,一次工序即可完成光学玻璃双面的清洗,提高清洗效率;吹尘组件喷气完成工件表面浮灰的清除,喷水组件喷水完成工件表面的润湿,完成工件表面的清洗,最后的吹水组件能够完成工件表面的吹干,同时吹除与水液混合的灰尘,由于本技术上下设置的托料板和限位组件,工件清洗时呈倾斜状态,喷水清理和喷气吹水时的效率高,无需后续增加烘干工艺,并且不留清理死角;清洗槽体稳定支撑光学玻璃,对环形输送带的要求低,即使环形输送带振动,对光学玻璃的影响也较小,提高清洗质量。
9.作为优选,环形输送带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轨,清洗槽体的外壁边沿设有配合导向轨的导向轮,导向轮轴线垂直环形输送带所在平面。通过导向轮和导向轨配合,实现清洗
槽体和环形输送带在曲线位置时的导向,防止清洗槽体和环形输送带卡死。
10.作为优选,环形输送带包括两端的半圆形输送带和位于两半圆形输送带之间的两段直线形输送带,两组清理组件分别对应设置在两段直线形输送带的上方。清理组件对应直线段输送带设置,设置方便。
11.作为优选,驱动机构采用直线电缸,直线电缸的一端铰接设置在清洗槽体的外壁上,直线电缸的另一端铰接摆料杆,摆料杆的一端设置摆料辊,摆料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清洗槽体的外壁上,清洗槽体内密封防水设有与直线电缸对应的移动电源。实现摆料杆的可靠摆动。
12.作为优选,摆料槽的形状为圆弧形,摆料槽的两端分别对应在托料板的两侧。摆料槽配合摆料辊的运动轨迹设置,为摆料辊提供支撑和导向,提高摆料杆摆动的稳定性。
13.作为优选,托料板在清洗槽体内设有平行的若干根,若干根托料板共面设置,相邻托料板之间的间距相等,限位组件设有与托料板数量对应的若干组,相邻摆料杆的上端连接设有铰接连杆。单个清洗槽体内能同时设置多块工件进行清理,多个摆料杆通过铰接连杆连接后形成平行四边形同步结构,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即可完成所有摆料杆的同步驱动,起到节能的目的。
14.作为优选,托料板的横截面形状为中间向下凸起的圆弧形,托料板为镂空的网格结构。托料板的圆弧结构能够实现对工件下端的对中能力,方便工件翻面,镂空结构使得托料板无法停水,从而保证吹水作用的可靠性。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次工序即可完成光学玻璃双面的清洗,提高清洗效率;喷水清理和喷气吹水时的效率高,无需后续增加烘干工艺,并且不留清理死角;清洗槽体稳定支撑光学玻璃,对环形输送带的要求低,即使环形输送带振动,对光学玻璃的影响也较小,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时的结构俯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进料时清洗槽体的俯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出料时清洗槽体的俯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清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清洗槽体的局部剖视图。
21.图6是清洗槽体的侧视图。
22.图中:环形输送带1半圆形输送带101直线形输送带102导向轨103清洗槽体2托料板3挡料辊4摆料辊5摆料杆6直线电缸7铰接连杆8移动电源9摆料槽10防水板11吹尘组件12喷水组件13吹水组件14支撑杆15清洗杆16喷嘴17导向轮18伸缩弹簧19上下料缓存区20上料工位21下料工位22工件23。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24.实施例1,
25.如图1到图3所示,一种生产车间用的光学玻璃清洗装置,包括环形输送带1,环形
输送带1包括两端的半圆形输送带101和位于两半圆形输送带101之间的两段直线形输送带102,环形输送带1上设有清洗槽体2,清洗槽体2上端开口,清洗槽体2为长方体结构,清洗槽体2内的清洗槽也为长方体,清洗槽体2的底部可以镂空以方便清洗过水。清洗槽体2内设有位于清洗槽下层空间的托料板3和位于清洗槽上层空间的限位组件,托料板3在清洗槽体2内设有平行的四根,四根托料板3共面设置,相邻托料板3之间的间距相等,限位组件设有与托料板3数量对应的四组。
26.托料板3的横截面形状为中间向下凸起的圆弧形,托料板3为镂空的网格结构。限位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挡料辊4和摆料辊5,摆料辊5转动连接一摆料杆6,摆料杆6配备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采用直线电缸7,直线电缸7的一端铰接设置在清洗槽体2的外壁上,直线电缸7的另一端铰接摆料杆6,摆料杆6的一端设置摆料辊5,摆料杆6的另一端铰接在清洗槽体2的外壁上,相邻摆料杆6的上端连接设有铰接连杆8。清洗槽体2内密封防水设有与直线电缸7对应的移动电源9。清洗槽体2内设置空腔用于安置移动电源9,并且空腔体积大于移动电源9,方便在移动电源9上设置散热齿肋或导热板等实现快速散热。清洗槽体2上设有对应摆料杆6运动轨迹的摆料槽10。摆料槽10的形状为圆弧形,摆料槽10的两端分别对应在托料板3的两侧。直线电缸7为防水结构。清洗槽体2外侧设有对应在摆料杆6、直线电缸7和铰接连杆8外部上方的防水板11,减小摆料杆6、直线电缸7和铰接连杆8表面的进水,提高安全性。
27.环形输送带1上方设有间隔设置的两组清理组件,两组清理组件分别对应设置在两段直线形输送带102的上方。清理组件从圆弧段刚出直线段的位置开始设置,清理组件包括沿环形输送带1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吹尘组件12、喷水组件13和吹水组件14。吹尘组件12和吹水组件14均吹出洁净空气,喷水组件13喷水,吹尘组件12、喷水组件13和吹水组件14这三种形式的清理组件均包括位于直线形输送带102两侧竖直设置的支撑杆15,两根支撑杆15的上端跨接固定有清洗杆16,清洗杆16平行环形输送带1所在的平面,清洗杆16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喷嘴17,喷嘴17通过管道连接相应的气源或水源,保证吹气或喷水的可靠性及均匀性。
28.环形输送带1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轨103,清洗槽体2的外壁边沿设有配合导向轨103的导向轮18,导向轮18轴线垂直环形输送带1所在平面。导向轮18的轮架和清洗槽体2的外部通过伸缩弹簧19连接,方便拐弯过程中导向轮18的自动位置调节。
29.本技术在应用时如图1所示,环形输送带1的一端设置上下料缓存区20、上料工位21和下料工位22,环形输送带1上密布清洗槽体2。每个清洗槽体2内清洗摊放四块工件23,工件23下端与托料板3对应,工件23侧面抵接在摆料辊5上,环形输送带1呈顺时针方向运行,位于图1中左侧的直线形输送带102带动清洗槽体2经过清理组件,工件23在清洗槽体2内的状态如图2所示,完成工件23单侧清洗,同时也完成了挡料辊4的清洗,在清洗槽体2进入到上端的半圆形输送带101时,直线电缸7匀速推出,摆料杆6带动摆料辊5将工件23沿下端翻转到挡料辊4上,也就是图5中从实现对应的工件23运动到虚线位置,重力作用下自动翻转到挡料辊4上,直线电缸7回缩至原位,此时工件23在清洗槽体2内的状态如图3所示,清洗槽体2继续随环形输送带1运动到右端直线形输送带102上,完成了工件23另一面和摆料辊5的表面清洗。在下端半圆形输送带101位置完成清洗槽体2的上下料。本技术通过摆料杆6摆动摆料辊5能够完成光学玻璃的翻面,一次工序即可完成光学玻璃双面的清洗,提高清
洗效率;吹尘组件12喷气完成工件23表面浮灰的清除,喷水组件13喷水完成工件23表面的润湿,完成工件23表面的清洗,最后的吹水组件14能够完成工件23表面的吹干,同时吹除与水液混合的灰尘,由于本技术上下设置的托料板3和限位组件,工件23清洗时呈倾斜状态,喷水清理和喷气吹水时的效率高,无需后续增加烘干工艺,并且不留清理死角;清洗槽体2稳定支撑光学玻璃,对环形输送带1的要求低,即使环形输送带1振动,对光学玻璃的影响也较小,提高清洗质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