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及其安装和连接结构

文档序号:31486400发布日期:2022-09-10 07:17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及其安装和连接结构

1.本技术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及其安装和连接结构涉及化粪池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化粪池是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设备,其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进入管道流走,防止了管道堵塞,给固化物体(粪便等垃圾)有充足的时间水解;
3.而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是将农村旱厕产生的粪便和污水分格沉淀,进行厌氧消化的小型处理构筑物,因其成本低,改造简单而在农村现代化卫生旱厕改造中广泛使用。
4.传统的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结构简单,通常是通过水泥盖板进行盖住,外界雨水容易进入化粪池内部,从而导致溢出现象,同时目前的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盖板重量过大,操作时较为麻烦,不便于对化粪池内部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及其安装和连接结构。
6.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包括安装结构、连接结构、排污口和盖板,所述排污口上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盖板通过连接结构与排污口顶部连接;
7.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活动板和螺纹柱,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排污口底端,所述活动板套接于所述排污口表面,所述排污口顶端开有安装孔,且所述活动板顶端固接有螺纹柱;所述排污口与所述活动板之间设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与所述排污口固接,且所述螺纹柱顶端依次贯穿所述密封垫圈与所述安装孔;
8.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紧固螺杆、转轴和连接柱,所述转轴位于所述排污口顶端,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排污口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顶端开有卡槽,且所述卡槽底端开有螺纹孔;所述盖板底端固接有所述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底端卡合于所述卡槽内部,所述连接柱底端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盖板顶端开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盖板顶端设有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底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紧固螺杆底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排污口为凸台型结构,所述安装孔为阶梯状结构,且多个安装孔对称分布于所述排污口顶端。
10.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位于所述排污口顶端,所述盖板一端与所述排污口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盖板与所述排污口外端均固接有锁板。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卡槽均为正六边形结构,且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卡槽的尺寸相匹配。
12.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的安装结构,包括活动板和螺纹柱,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排污口底端,所述活动板套接于所述排污口表面,所述排污口顶端开有安装孔,且所述
活动板顶端固接有螺纹柱;所述排污口与所述活动板之间设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与所述排污口固接,且所述螺纹柱顶端依次贯穿所述密封垫圈与所述安装孔。
13.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的连接结构,包括:紧固螺杆、转轴和连接柱,所述转轴位于所述排污口顶端,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排污口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顶端开有卡槽,且所述卡槽底端开有螺纹孔;所述盖板底端固接有所述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底端卡合于所述卡槽内部,所述连接柱底端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盖板顶端开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盖板顶端设有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底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紧固螺杆底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14.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15.采用了排污口与盖板的组合式结构,可分别将排污口与活动板置于化粪池预留口的外部与内部,此时将螺纹柱穿过化粪池预留孔以及安装孔,再将螺母与螺纹柱顶端螺合拧紧,以此来将排污口与化粪池固定,在密封垫圈可增强排污口与化粪池之间的密封性,可避免外界水体进入化粪池内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柱与转轴连接图。
20.图中:1、排污口;2、安装孔;3、锁板;4、密封垫圈;5、螺纹柱;6、活动板;7、紧固螺杆;8、盖板;9、轴承;10、转轴;11、螺纹孔;12、卡槽;13、连接柱;14、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3.具体实施方式一
24.以下是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的具体实施方式;
25.请参阅图1-3所示,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包括安装结构、连接结构、排污口1和盖板8,所述排污口1上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盖板8通过连接结构与排污口1顶部连接;
26.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活动板6和螺纹柱5,所述活动板6位于所述排污口1底端,所述活动板6套接于所述排污口1表面,所述排污口1顶端开有安装孔2,且所述活动板6顶端固接
有螺纹柱5;所述排污口1与所述活动板6之间设有密封垫圈4,所述密封垫圈4与所述排污口1固接,且所述螺纹柱5顶端依次贯穿所述密封垫圈4与所述安装孔2;
27.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紧固螺杆7、转轴10和连接柱13,所述转轴10位于所述排污口1顶端,所述转轴10通过轴承9与所述排污口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0顶端开有卡槽12,且所述卡槽12底端开有螺纹孔11;所述盖板8底端固接有所述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底端卡合于所述卡槽12内部,所述连接柱13底端开有第一通孔14,所述盖板8顶端开有第二通孔15,且所述第一通孔14与所述第二通孔15连通;所述盖板8顶端设有紧固螺杆7,所述紧固螺杆7底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二通孔15与所述第一通孔14,且所述紧固螺杆7底端与所述螺纹孔11螺纹连接。
28.所述排污口1为凸台型结构,所述安装孔2为阶梯状结构,且多个安装孔2对称分布于所述排污口1顶端,便于将所述排污口1与化粪池预留口固定;所述盖板8位于所述排污口1顶端,所述盖板8一端与所述排污口1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盖板8与所述排污口1外端均固接有锁板3,通过使用扣锁可将两个所述锁板3锁在一起;所述连接柱13与所述卡槽12均为正六边形结构,且所述连接柱13与所述卡槽12的尺寸相匹配,增强了所述盖板8与所述排污口1安装与拆卸。
29.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活动板6通过化粪池的预留口放置在化粪池内部,再将排污口1放置在化粪池的预留口处,此时将螺纹柱5穿过化粪池预留孔以及安装孔2,再将螺母与螺纹柱5顶端螺合拧紧,以此来将排污口1与化粪池固定,此时在密封垫圈4可增强排污口1与化粪池之间的密封性;
30.然后再将盖板8底端的连接柱13卡合在卡槽12内部,同时将紧固螺杆7底端穿过第二通孔15以及第一通孔14,并将紧固螺杆7与螺纹孔11拧紧,以此来将盖板8与转轴10固定,此时通过转动盖板8可将其卡合在排污口1表面,直至将两个锁板3对齐,此时使用扣锁可将盖板8与排污口1锁紧,拆装都较为简单。
31.具体实施方式二
32.以下是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的安装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该安装结构既可以单独实施,又可以作为具体实施方式一公开的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的关键结构。
33.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的安装结构包括活动板6和螺纹柱5,所述活动板6位于所述排污口1底端,所述活动板6套接于所述排污口1表面,所述排污口1顶端开有安装孔2,且所述活动板6顶端固接有螺纹柱5;所述排污口1与所述活动板6之间设有密封垫圈4,所述密封垫圈4与所述排污口1固接,且所述螺纹柱5顶端依次贯穿所述密封垫圈4与所述安装孔2;
34.本技术采用了排污口1与盖板8的组合式结构,可分别将排污口1与活动板6置于化粪池预留口的外部与内部,此时将螺纹柱5穿过化粪池预留孔以及安装孔2,再将螺母与螺纹柱5顶端螺合拧紧,以此来将排污口1与化粪池固定,在密封垫圈4可增强排污口1与化粪池之间的密封性,可避免外界水体进入化粪池内部。
35.具体实施方式三
36.以下是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的连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该连接结构既可以单独实施,又可以作为具体实施方式一公开的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的关键结构;
37.农村卫生旱厕化粪池排污口的连接结构包括:紧固螺杆7、转轴10和连接柱13,所
述转轴10位于所述排污口1顶端,所述转轴10通过轴承9与所述排污口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0顶端开有卡槽12,且所述卡槽12底端开有螺纹孔11;所述盖板8底端固接有所述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底端卡合于所述卡槽12内部,所述连接柱13底端开有第一通孔14,所述盖板8顶端开有第二通孔15,且所述第一通孔14与所述第二通孔15连通;所述盖板8顶端设有紧固螺杆7,所述紧固螺杆7底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二通孔15与所述第一通孔14,且所述紧固螺杆7底端与所述螺纹孔11螺纹连接;
38.本技术的盖板采用的是可拆卸结构,可直接将连接柱13卡合在卡槽12内部,再将紧固螺杆7穿过第二通孔15以及第一通孔14并与螺纹孔11拧紧,以此来将盖板8与转轴10固定,以此来将盖板8与排污口1进行固定,本盖板8较轻,便于操作,安全性也高。
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