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金属溶液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77027发布日期:2022-11-05 06:3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金属溶液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金属溶液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废水排放量越来越多,水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重金属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4或5的金属,约有45种,如铜、镍、铅、锌、汞、镉等。重金属废水主要来源于矿山坑内排水、废石场淋浸水、选矿厂尾矿排水、有色金属冶炼厂除尘排水、有色金属加工厂酸洗水、电镀厂镀件洗涤水、钢铁厂酸洗排水,以及电解、农药、医药、烟草、油漆、颜料等工业。重金属及其化合物能在水生生物体内以及植物体组织内累积富集,通过饮水和食物链的生物积累、生物浓缩、生物放大等作用,最终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至关重要。
3.现有的重金属溶液废水处理通常采用化学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电化学法和生物法等。但单一的处理方法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重金属比较昂贵,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不但要解决污染问题,使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还应考虑到重金属资源的回收与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金属溶液废水处理装置,解决现有的处理方法效果不佳且不便重金属回收利用等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重金属溶液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沉降池、絮凝池和净化池;
7.所述沉降池被依次设置的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和第三分隔板分隔为沉淀区、过渡区、曝气区和出水区,所述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和第三分隔板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三分隔板与沉降池内底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分隔板与沉降池内顶部相连接,所述沉淀区上方的沉降池上开设有废水入口,所述曝气区底部通过管道设有若干曝气头;
8.所述絮凝池包括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所述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之间通过上部的溢流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内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
9.优选的,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泥沙泵,所述泥沙泵的出口端伸出沉降池,伸至沉降池外侧的泥沙罐内。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电机、与所述第一搅拌电机动力输出端相连通的第一搅拌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轴上的第一搅拌桨。
11.优选的,所述第一絮凝区底部呈尖锥状,所述第一搅拌桨底部呈与第一絮凝区内底部尖锥状贴合的倾斜状。
12.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搅拌电机、与所述第二搅拌电机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二转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板式搅拌桨。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沉降池、絮凝池和净化池和多级联用,保证了重金属溶液的有效处理效果;通过预先将废水内的重金属采用自然沉淀和沉淀剂沉淀的方式,能够将大量的重金属沉淀后便于后续的干燥或煅烧的回收利用,少量重金属残留继续采用絮凝剂絮凝沉降的方式,通过逐级处理的方式,能够有效保证重金属溶液的废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沉降池,2-净化池,3-第一分隔板,4-第二分隔板,5-第三分隔板,6-沉淀区,7-过渡区,8-曝气区,9-出水区,10-泥沙泵,11-泥沙罐,12-废水入口,13-曝气头,14-第一絮凝区,15-第二絮凝区,16-第一搅拌电机,17-第一搅拌轴,18-第一搅拌桨,19-第二搅拌电机,20-第二转轴,21-板式搅拌桨。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7.如图1所示,一种重金属溶液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沉降池1、絮凝池和净化池2;
18.继续如图1所示,沉降池1被依次设置的第一分隔板3、第二分隔板4和第三分隔板5分隔为沉淀区6、过渡区7、曝气区8和出水区9,第一分隔板3、第二分隔板4和第三分隔板5交错设置,第一分隔板3和第三分隔板5与沉降池1内底部相连接,第二分隔板4与沉降池1内顶部相连接,从而起到对废水引导的作用,沉淀区6上方的沉降池1上开设有废水入口12,曝气区8底部通过管道设有若干曝气头13;
19.继续如图1所示,絮凝池包括第一絮凝区14和第二絮凝区15,第一絮凝区14和第二絮凝区15之间通过上部的溢流口相连通,从而防止第一絮凝区14内大量的固体沉降流入第二絮凝区15内,第一絮凝区14和第二絮凝区15内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能够对第一絮凝区14和第二絮凝区15内的溶液进行充分搅拌混匀,保证废水与絮凝剂的充分接触,保证絮凝效果。
20.使用时,通过废水入口12向沉降池1内注入待处理的重金属溶液废水,废水首先进入沉淀区6,使用时可以向沉淀区6内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沉淀剂,便于快速得到沉淀物,由于第一分隔板3的阻挡,上清液流入过渡区7内,底部沉淀被截留在沉淀区6内;进入过渡区7内的废水在第二分隔板4的引导下进入曝气区8;使用时,向曝气区8内加入沸石等吸附剂,通过外接的曝气装置将气体通过曝气头13送至曝气区8内,从而能够对曝气区8内的废水起到均匀搅动作用,保证废水与吸附剂的有效接触,增强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吸附剂能够有效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曝气吸附后的废水通过出水区9进入絮凝池2;使用时,向第一絮凝区14内加入絮凝剂,在第一搅拌装置的搅拌带动下,废水与絮凝剂在第一絮凝区14内充分接触絮凝沉降,废水上清液通过溢流口进入第二絮凝区15,在第二搅拌装置的带动下,废水内残留的少量絮凝剂与废水继续发生絮凝反应,絮凝反应经过第一絮凝
区14和第二絮凝区15充分完成后,最后进入净化池2消毒即可达到排放标准。
21.本实用新型通过沉降池1、絮凝池和净化池2和多级联用,保证了重金属溶液的有效处理效果;通过预先将废水内的重金属采用自然沉淀和沉淀剂沉淀的方式,能够将大量的重金属沉淀后便于后续的干燥或煅烧的回收利用,少量重金属残留继续采用絮凝剂絮凝沉降的方式,通过逐级处理的方式,能够有效保证重金属溶液的废水处理效果。
22.为了便于沉淀区6内淤泥的快速排出,沉淀区6底部设有泥沙泵10,泥沙泵10的出口端伸出沉降池1,伸至沉降池1外侧的泥沙罐11内,便于对重金属泥沙的统一汇集,防止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统一汇集的重金属泥沙可以采用干燥或煅烧的方式制备粉体颗粒,便于后续重金属的回收利用。
23.具体的,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电机16、与第一搅拌电机16动力输出端相连通的第一搅拌轴17和设置在第一搅拌轴17上的第一搅拌桨18,从而能够在第一搅拌电机16的带动下,带动第一搅拌轴17上的第一搅拌桨18转动搅拌,保证第一絮凝区14内絮凝剂与废水的充分混匀。
24.为了便于絮凝沉降的同时,保证絮凝剂与废水的充分接触效果,第一絮凝区14底部呈尖锥状,便于沉降的汇集,第一搅拌桨18底部呈与第一絮凝区14内底部尖锥状贴合的倾斜状,保证添加进入第一絮凝区14内的絮凝剂若发生沉降能够被有效搅动起来,防止大量的絮凝剂由于沉降在底部而造成废水絮凝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在絮凝刚开始时,通过第一搅拌装置带动絮凝剂与废水的充分接触,待絮凝反应后期暂停第一搅拌装置的搅动,保证沉降物有一定的沉降时间,防止大量浑浊废水进入后续的第二絮凝区15,待沉降物沉降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上清液溢流进入第二絮凝区15,保证废水的处理效果。
25.具体的,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搅拌电机19、与第二搅拌电机19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二转轴20和设置在第二转轴20上的板式搅拌桨21,采用板式搅拌桨21是由于第二絮凝区15内的废水相对澄清,不会再产生大量沉降,板式搅拌桨21结构简单且便于维护。
26.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