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软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34540发布日期:2023-02-17 20:0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软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水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软水器。


背景技术:

2.全自动软水器主要由多路阀、控制器、树脂罐、盐箱组成,多路阀是在统一阀体中设计有多个通路的阀门。控制器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向多路阀发出指令,多路阀自动完成各个阀门的开关,从而实现运行、反洗、再生、正洗等各个工艺过程。
3.全自动软水器通常由多个树脂罐组成,每个树脂罐内可填充不同材质的物资,能够不同程度的对进入罐体内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当设备长期使用,且没有及时维护时,树脂罐内回出现污垢对罐体造成堵塞,从而影响全自动软水器的正常使用。
4.目前,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537261u的一种全自动软水器,包括进液管、软化罐、出液管、盐水管、盐箱、软水管和排放管、软化阀、精密过滤器,软化阀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精密过滤器顶端设有第一压力表,精密过滤器与进液管一端连接,且连接处设有活性炭滤芯,进液管另一端与第一进水口连接,第二进水口通过盐水管与盐箱连接,第三进水口通过软水管与软化罐连接,软水管的底部位于软化罐内的下端,第一出水口与软化罐顶端连接,第二出水口与出液管连接,第三出水口与排放管连接。
5.虽然这种全自动软水器能够检测罐体的堵塞情况,但是其通过将压力表分别安装于测量精密过滤器上与进液管上,两个压力表分布间隔较远,不便于观察,而且全自动软水器通常包括多个树脂罐,这种水压检测方式中的压力表不便于安装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软水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压力表不便于安装和观察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软水器,包括机架、水处理组件、安装板、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所述水处理组件设置于机架上,用于对液体进行软化处理;所述水处理组件包括用于待处理液体进入设备的进液管和将加工后液体排出的出液管,所述第一压力表通过第一连接管与进液管连通,用于检测进液管的水压;所述第二压力表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出液管连通用于检测出液管的水压;所述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均通过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机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个压力表,分别测量进液管于出液管的水压,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就能够判断出,液体在水处理组件软化过程中,是否发生堵塞,同时将两个水压表统一设置于机架上,能够在安装时,更加方便,无论水处理组件中设置有多少个处理罐,都只需要将压力表设置于安装板上,再通过连接管连通进液管或出液管,就能够实现整体软水器的水压检测功能,安装简便,而且便于观察。
9.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安装板固定设置于机架的侧面中部,所述第一压力
表与第二压力表均嵌设在安装板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板设置于机架的侧面中部,使压力表的位置更加接近工作人员的可视范围,使工作人员不需要弯腰,而且两个压力表均位于一个安装板上,工作人员能够直接观察出两个压力表显示的数值,更有利于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判断。
11.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进液管上具有第一水压检测口,所述出液管上具有第二水压检测口;所述第一压力表通过连接管与第一水压检测口连通;第二压力表于通过连接管与第二水压检测口连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在进液管和出液管上设置压力检测口,并通过连接管连接压力检测口,所以值需要通过连接管与压力检测口连接,就能够实现压力表对进液管或出液管的水压检测。
13.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出液管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出液管的开口朝下,所述第二水压检测口背离出液罐开口方向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水压检测口与出液管的出水方向背离设置,而且第二水压检测口设置于出液管上端,出液管内的水需要从出液管上端流入到压力表中,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测量出液管内的水压值。
15.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进液管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进液管开口朝下,所述第一水压检测口设置于进液管一侧,第一水压检测口的开口方向垂直于进液管开口方向。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水压检测口设置于进液管一侧,能够在进液管进水时,通过一侧的第一水压检测口直接将刚进入进液管内的水输送到第一压力表内,进而能够快速准确判断出进液管的水压值。
17.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水处理组件包括砂滤罐、碳滤罐、软化罐、精密过滤器、管路;所述砂滤罐、碳滤罐、精密过滤器、软化罐依次设置于机架上,并通过管路连通,所述进液管设置于砂滤罐一侧,所述出液管设置于软化罐一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罐体,能够将进入软化器内的水先通过砂滤罐、碳滤罐进行预处理,再通过精密过滤器和软化罐对水进入软化处理,。
19.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机架上还设置有取样阀,所述取样阀与出液管连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出液管内的液体进行取样,通过取出的样本来判断出液管内液体的软化效果。
21.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压力表与第二压力表的进水口均设置于仪表背面的中心处,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通过固定组件固定连接于第一水压表进水口,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通过固定组件固定连接于第二水压表进水口。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压力表的进水口设置于仪表背面的中心处,能够更方便于连接管与压力表的安装。
23.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一水压表、第二水压表出水口上的螺纹接头和设置于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一端与螺纹接头配合的固定螺母。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组件的螺纹配合,能够将连接管快速安装于压力表上,更加便于安装使用。
25.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软水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两个压力表,分别测量进液管于出液管的水压,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就能够判断出,液体在水处理组
件软化过程中,是否发生堵塞,同时将两个水压表统一设置于机架上,能够在安装时,更加方便,无论水处理组件中设置有多少个处理罐,都只需要将压力表设置于安装板上,再通过连接管连通进液管或出液管,就能够实现整体软水器的水压检测功能,安装简便,而且便于观察。
附图说明
26.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全自动软水器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27.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全自动软水器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28.元件标号说明
29.1、机架;2、水处理组件;3、砂滤罐;4、碳滤罐;5、精密过滤器;6、软化罐;7、管路;8、进液管;9、出液管;10、第一压力表;11、第二压力表;12、安装板;13、第一水压检测口;14、第一连接管;15、第二水压检测口;16、第二连接管;17、固定组件;18、取样阀;19、第三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31.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软水器,包括机架1和设置于机架1上用于对水进行软化处理的水处理组件2。
33.如图2所示,水处理组件2包括依次设置于机架1上的对水进行一级预处理的砂滤罐3、对水进行二级预处理的碳滤罐4、对水进行高精度过滤的精密过滤器5和对水进行最终软化处理的软化罐6。
34.砂滤罐3、碳滤罐4、精密过滤器5和软水罐之间通过管路7相互连通,砂滤罐3上设置用于液体进入罐体内的进液管8,软化罐6上设置由用于将液体从罐体排出的出液管9,液体的流路从进液管8进入到砂滤罐3进行一级处理后,再通过管路7进入碳滤罐4内进行二级预处理,然后再由精密过滤器5对离开碳滤罐4的液体进行高精度过滤,最后再由软化罐6 对过滤后的液体进行最终的软化处理,从而完成液体的软水处理。
35.机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进液管8内水压的第一压力表10和用于检测出液管9内水压的第二压力表11。第一压力表10与第二压力表11均通过安装板12固定设置于机架1,安装板12焊接在机架1外侧中部,第一压力表10与第二压力表11均嵌设于安装板12上,且第一压力表10、第二压力表11的仪表面朝向机架1外侧。
36.进液管8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砂滤罐3一侧,且进液管8的开口朝下,进液管8上设置
有用于与第一压力表10连通的第一水压检测口13,第一水压检测口13沿水平方向设置于进液管8一侧,第一水压检测口13的开口方向与进液管8的开口方向相互垂直。
37.通过将进液管8竖直方向设置,能够使液体由下而上进入到进液管8内,再通过第一水压检测口13,能够直接将进入进液管8内的部分液体通过第一连接管14导向第一压力表10。使进入第一压力表10的水压值更加准确。
38.第一连接管14一端与第一压力表10的进水口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水压检测口13固定连接。第一压力表10的进水口设置于仪表背面的中心处,第一连接管14通过固定组件17 固定连接于第一压力表10进水口。
39.通过将第一压力表10的进水口设置在仪表背面的中部,进而能够从机架1内部通过连接管实现管路7的连接,便于连接管的安装。
40.出液管9沿竖直方向设置于软化罐6一侧,且出液管9的开口朝下,出液管9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压力表11连通的第二水压检测口15,第二水压检测口15背离出液罐开口方向设置,第二水压检测口15的开口方向与出液管9的开口方向相反。液体在进入到出液管9后,会在出液管9的内部水压作用下,由下而上通过第二水压检测口15和第二连接管16进入到第二压力表11。
41.通过将第二水压检测口15与出液管9的出口反向设置,能够使液体克服重力由下而上进入到第二压力表11,进而使第二压力表11的所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42.第二连接管16一端与第二水压检测口15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组件17与第二压力表11的进水口固定连接。
43.第二压力表11的进水口也设置于仪表背面的中心处。
44.固定组件17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一水压表、第二水压表进水口上的螺纹接头和设置于第一连接管14、第二连接管16一端与螺纹接头配合的固定螺母。通过固定螺母与螺纹接头的螺纹配合,使连接管能够快速固定于压力表上。
45.使用时,通过第一压力表10测得进液管8的水压值,再通过第二压力表11测得出液管 9的水压值,通过对比两个水压值,进而判断水处理组件2的工作情况,当测得出液管9水压值小于进液管8水压值,且水压差值大于正常范围,说明水处理组件2中发生堵塞,出液管9内水压失常。
46.出液管9上还设置有取样阀18,取样阀18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取样阀18通过第三连接管19与出液管9连通,进而能够对出液管9内的液体进行取样,能够通过取样阀18获得的样本来判断水处理组件2对水的处理效果。
4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48.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