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医药工业废水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2.医药工业是我国工业体系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其“三废”治理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医药工业的健康发展,而医药工业的废水治理是医药工业“三废”治理的重中之中。医药工业废水主要以中药废水、化学制药废水、抗生素类废水为典型。
3.医药工业废水是指制造抗生素、抗菌素、抗血清及有机无机医药等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水的水量及水质按所生产药品的种类而不相同,但蒸馏和洗瓶等工段排出的废水基本相同。抗菌素、抗血清等生产废水除含有以动物器官为主的动物性废水和以草药为主的植物性废水外,一般均含有氟、氰、苯酚、甲酚及汞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同时含有大量的bod、cod(母液可达数万毫克/升)及胶体物质。
4.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1417248.2)公开了一种医药中间体生产用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搅拌箱,搅拌箱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废水进水箱,废水进水箱内固定连接有过滤层,废水进水箱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搅拌箱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搅拌箱内穿插设置有活动杆,活动杆上且设置于搅拌箱外侧的部分固定连接有齿块,该申请通过过滤、中和试剂反应以及蒸馏对医药废水进行处理,但医药工业废水中存在异味,并且只采用加热并不能完全消除全部病毒和细菌,还是容易存在一些能够抵抗高温的病毒和细菌,不利于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异味以及杀菌消毒效果好的医药工业废水回收处理装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药工业废水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反应腔,反应腔内设有搅拌装置,顶面开设有加料口,反应腔连通有蒸发腔,且反应腔与蒸发腔之间安装有阀门,还包括:
7.净化腔,净化腔与蒸发腔之间通过设有蒸汽管连通;
8.除臭件,除臭件安装在净化腔的内壁上;
9.杀菌件,杀菌件安装在净化腔的内壁上,且位于除臭件下方。
10.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加设净化腔,并在净化腔内设置除臭件和杀菌件,进一步对医药工业废水进行除异味和杀菌消毒,有效保证处理完成后的废水不存在异味,以及杀死小部分耐高温的病毒和细菌,保证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除臭件包括:
12.第一蜂窝板,第一蜂窝板为两个,且均安装在净化腔的内壁上;
13.活性炭填充物,活性炭填充物位于两个第一蜂窝板之间。
14.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蜂窝板,保证废水能够通过除臭件的同时有效提
高除臭件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杀菌件包括:
16.杀菌灯,杀菌灯安装在净化腔的内壁上;
17.玻璃罩,玻璃罩安装在净化腔的内壁上,且套设在杀菌灯表面。
18.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杀菌灯和玻璃罩,在保证杀菌灯对废水进行杀菌消毒的同时,避免废水对杀菌灯造成损坏,导致杀菌灯进水,影响杀菌灯的使用寿命。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
20.冷凝件,冷凝件安装在净化腔内,且位于除臭件上方;
21.其中,冷凝件包括:
22.冷凝管,冷凝管安装在净化腔的内壁上;
23.隔板,隔板等间距交错分布安装在净化腔的内壁上。
24.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冷凝件,便于将蒸发腔内气态废水冷凝形成液态水,从而起到进一步净化效果,同时通过隔板,减缓气态废水在净化腔内顶部的流动,提高气态废水与冷凝管之间的传热效果和传热效率,保证冷凝效果。
2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
26.进料口,进料口开设在反应腔上,
27.第一过滤件,第一过滤件安装在反应腔位于进料口的内壁上;
28.其中,第一过滤件包括:
29.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位于进料口处,且顶端与反应腔顶壁连接;
30.横板,横板位于进料口下方,且一端与反应腔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过滤网底端连接。
31.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进料口设置第一过滤件,对医药工业废水在反应除杂前进行初步过滤,去除一些不溶水的杂质,减轻后续处理的负担,同时也便于对医药工业废水处理后的残渣进行分离处理,提高处理效果,并且横板的设置加大了第一过滤网前的空间,从而有效减少被过滤的杂质堵塞第一过滤网,使得第一过滤网在过滤时具有一定的防堵效果。
3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
33.过料口,过料口开设在蒸发腔内的顶壁上;
34.第二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安装在蒸发腔位于过料口的顶壁上;
35.其中,第二过滤件包括:
36.直角弯管,直角弯管一端与蒸发腔的顶壁连接,并与过料口连通,另一端与蒸发腔的侧壁连接;
37.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安装在直角弯管靠近蒸发腔侧壁一侧的底面上;
38.第二蜂窝板,第二蜂窝板安装在第二过滤网的底面。
39.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过料口设置第二过滤网,有效将反应腔内反应后产生的残渣进行过滤去除,同时直角弯管设置便于反应腔内的废水经过过料口后直冲第二过滤网,避免第二过滤网的损坏,提高第二过滤网的使用寿命,并且第二蜂窝板可以进一步提高过滤网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4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
41.出渣口,出渣口分别开设在反应腔位于位于进料口和横板之间的侧壁以及蒸发腔与直角弯管连接的侧壁上,且分别与反应腔和直角弯管相连通;
42.封盖,封盖分别安装在反应腔侧面以及蒸发腔侧面;
43.密封垫,密封垫分别安装在封盖与反应腔侧面以及封盖与蒸发腔侧面之间。
44.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出渣口,便于对初步过滤以及反应后过滤的残渣进行清理,提高医药工业废水的回收处理效率和效果,并且封盖和密封垫可以提高处理时出渣口的密封性,防止废水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
4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
46.取样阀,取样阀分别安装在蒸发腔和净化腔底部的侧面;
47.循环泵,循环泵分别安装在蒸发腔和净化腔的侧面,且两端分别与反应腔和蒸发腔以及反应腔和净化腔连通。
48.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取样阀,便于对蒸发器和净化腔内的废水进行检测,在未达到标准时通过循环泵输送回反应腔再处理,保证对废水处理的高效性,提高对废水回收处理效果。
4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
50.安装孔,安装孔开设在蒸发腔的侧壁上;
51.安装板,安装板安装在蒸发腔位于安装孔的侧面;
52.加热管,加热管安装在安装板上;
53.密封圈,密封圈位于安装板与蒸发腔表面之间。
54.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蒸发腔内加热管采用安装板的方式安装在蒸发腔内壁上,便于对加热管进行安装和拆卸,从而提高维修和更换的工作效率,其中,密封圈保证安装板与安装孔之间的密封性。
5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56.1.通过加设净化腔,并在净化腔内设置除臭件,有效对处理完成后的废水进行除异味,有效保证处理完成后的废水不存在异味,影响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57.2.通过在净化腔内设置杀菌件,在大部分病毒和细菌被高温杀死后,通过杀菌灯的设置,进一步对小部分耐高温的病毒和细菌进行杀菌,有效保证水资源回收利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5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5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剖视图;
60.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图;
61.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放大图;
62.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c处的放大图;
63.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d处的放大图;
64.附图中:1、反应腔;2、搅拌装置;3、加料口;4、蒸发腔;5、阀门;6、净化腔;7、除臭件;70、第一蜂窝板;71、活性炭填充物;8、杀菌件;80、杀菌灯;81、玻璃罩;9、冷凝件;90、冷凝管;91、隔板;10、进料口;11、第一过滤件;110、第一过滤网;111、横板;12、过料口;13、第
二过滤件;130、直角弯管;131、第二过滤网;132、第二蜂窝板;14、出渣口;15、封盖;16、密封垫;17、取样阀;18、循环泵;19、安装孔;20、安装板;21、加热管;22、密封圈;23、蒸汽管。
具体实施方式
65.下面结合图1至图6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66.实施例1:
6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药工业废水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反应腔1,反应腔1内设有搅拌装置2,顶面开设有加料口3,反应腔1连通有蒸发腔4,且反应腔1与蒸发腔4之间安装有阀门5,还包括:
68.净化腔6,净化腔6与蒸发腔4之间通过设有蒸汽管23连通;
69.除臭件7,除臭件7安装在净化腔6的内壁上;
70.杀菌件8,杀菌件8安装在净化腔6的内壁上,且位于除臭件7下方;
71.其中,搅拌装置2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搅拌轴以及安装在搅拌轴上的搅拌杆,且加料口3也可为多个,便于添加反应剂,同时阀门5优选采用球阀。
72.本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加设净化腔6,并在净化腔6内设置除臭件7和杀菌件8,进一步对医药工业废水进行除异味和杀菌消毒,有效保证处理完成后的废水不存在异味,以及杀死小部分耐高温的病毒和细菌,保证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73.实施例2:
74.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实施例1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的,除臭件7包括:
75.第一蜂窝板70,第一蜂窝板70为两个,且均安装在净化腔6的内壁上;
76.活性炭填充物71,活性炭填充物71位于两个第一蜂窝板70之间;
77.其中,第一蜂窝板70优选采用金属材质,且优选采用螺栓安装在净化腔6的内壁上。
78.本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设置第一蜂窝板70,保证废水能够通过除臭件7的同时有效提高除臭件7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79.实施例3:
80.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实施例2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的,杀菌件8包括:
81.杀菌灯80,杀菌灯80安装在净化腔6的内壁上;
82.玻璃罩81,玻璃罩81安装在净化腔6的内壁上,且套设在杀菌灯80表面;
83.其中,杀菌灯80优选采用螺栓安装在净化腔6的内壁上,且玻璃罩81优选采用石英玻璃,保证杀菌灯80紫外线的透过率,并优选采用螺栓安装在净化腔6的内壁上。
84.本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设置杀菌灯80和玻璃罩81,在保证杀菌灯80对废水进行杀菌消毒的同时,避免废水对杀菌灯80造成损坏,导致杀菌灯80进水,影响杀菌灯80的使用寿命。
85.实施例4:
86.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实施例3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的,还包括:
87.冷凝件9,冷凝件9安装在净化腔6内,且位于除臭件7上方;
88.其中,冷凝件9包括:
89.冷凝管90,冷凝管90安装在净化腔6的内壁上;
90.隔板91,隔板91等间距交错分布安装在净化腔6的内壁上;
91.其中,冷凝管90两端均贯穿净化腔6的内壁,并连通有冷水循环系统(冷水循环系统为现有成熟技术,该处不过多赘述),隔板91优选采用螺栓安装连接在净化腔6的内壁上。
92.本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冷凝件9,便于将蒸发腔4内气态废水冷凝形成液态水,从而起到进一步净化效果,同时通过隔板91,减缓气态废水在净化腔6内顶部的流动,提高气态废水与冷凝管90之间的传热效果和传热效率,保证冷凝效果。
93.实施例5:
94.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实施例1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的,还包括:
95.进料口10,进料口10开设在反应腔1上,
96.第一过滤件11,第一过滤件11安装在反应腔1位于进料口10的内壁上;
97.其中,第一过滤件11包括:
98.第一过滤网110,第一过滤网110位于进料口10处,且顶端与反应腔1顶壁连接;
99.横板111,横板111位于进料口10下方,且一端与反应腔1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过滤网110底端连接;
100.其中,第一过滤网110优选采用金属材质,有效保证结构强度,并且第一过滤网110和横板111均优选采用螺栓安装连接在反应腔1的内壁上。
101.本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在进料口10设置第一过滤件11,对医药工业废水在反应除杂前进行初步过滤,去除一些不溶水的杂质,减轻后续处理的负担,同时也便于对医药工业废水处理后的残渣进行分离处理,提高处理效果,并且横板111的设置加大了第一过滤网110前的空间,从而有效减少被过滤的杂质堵塞第一过滤网110,使得第一过滤网110在过滤时具有一定的防堵效果。
102.实施例6:
103.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实施例1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的,还包括:
104.过料口12,过料口12开设在蒸发腔4内的顶壁上;
105.第二过滤件13,第二过滤件13安装在蒸发腔4位于过料口12的顶壁上;
106.其中,第二过滤件13包括:
107.直角弯管130,直角弯管130一端与蒸发腔4的顶壁连接,并与过料口12连通,另一端与蒸发腔4的侧壁连接;
108.第二过滤网131,第二过滤网131安装在直角弯管130靠近蒸发腔4侧壁一侧的底面上;
109.第二蜂窝板132,第二蜂窝板132安装在第二过滤网131的底面;
110.其中,直角弯管130与蒸发腔4的顶壁之间优选采用螺栓安装连接,第二过滤网131和蜂窝板之间优选采用粘合连接,均优选采用金属材质,同时优选采用螺栓与直角弯管130底面连接。
111.本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在过料口12设置第二过滤网131,有效将反应腔1内反应后产生的残渣进行过滤去除,同时直角弯管130设置便于反应腔1内的废水经过过料口12后直冲第二过滤网131,避免第二过滤网131的损坏,提高第二过滤网131的使用寿命,并且第二蜂窝板132可以进一步提高过滤网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112.实施例7:
113.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实施例1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的,还包括:
114.出渣口14,出渣口14分别开设在反应腔1位于位于进料口10和横板111之间的侧壁以及蒸发腔4与直角弯管130连接的侧壁上,且分别与反应腔1和直角弯管130相连通;
115.封盖15,封盖15分别安装在反应腔1侧面以及蒸发腔4侧面;
116.密封垫16,密封垫16分别安装在封盖15与反应腔1侧面以及封盖15与蒸发腔4侧面之间;
117.其中,封盖15优选采用螺栓安装固定,且密封垫16优选采用橡胶材质,并与封盖15之间优选采用粘合连接。
118.本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设置出渣口14,便于对初步过滤以及反应后过滤的残渣进行清理,提高医药工业废水的回收处理效率和效果,并且封盖15和密封垫16可以提高处理时出渣口14的密封性,防止废水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
119.实施例8:
120.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实施例1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的,还包括:
121.取样阀17,取样阀17分别安装在蒸发腔4和净化腔6底部的侧面;
122.循环泵18,循环泵18分别安装在蒸发腔4和净化腔6的侧面,且两端分别与反应腔1和蒸发腔4以及反应腔1和净化腔6连通;
123.其中,循环泵18优选采用螺栓安装固定,且两端分别设有水管与蒸发腔4以及净化腔6或反应腔1与净化腔6连接。
124.本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设置取样阀17,便于对蒸发器和净化腔6内的废水进行检测,在未达到标准时通过循环泵18输送回反应腔1再处理,保证对废水处理的高效性,提高对废水回收处理效果。
125.实施例9:
126.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实施例1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的,还包括:
127.安装孔19,安装孔19开设在蒸发腔4的侧壁上;
128.安装板20,安装板20安装在蒸发腔4位于安装孔19的侧面;
129.加热管21,加热管21安装在安装板20上;
130.密封圈22,密封圈22位于安装板20与蒸发腔4表面之间;
131.其中,加热管21优选采用螺母安装在安装板20上,安装板20优选采用螺栓安装固定,密封圈22优选采用橡胶材质,且优选采用粘合连接在安装板20上。
132.本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将蒸发腔4内加热管21采用安装板20的方式安装在蒸发腔4内壁上,便于对加热管21进行安装和拆卸,从而提高维修和更换的工作效率,其中,密封圈22保证安装板20与安装孔19之间的密封性。
13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