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金属和氰化物复合废水的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4216发布日期:2022-11-05 08:3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金属和氰化物复合废水的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金属和氰化物复合废水的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重金属和氰化物复合污染废水多来自于电镀、制革和冶金等行业,若不进行达标处理,易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重金属和氰化物复合污染废水的达标处理一直是环保行业的难点问题。重金属和氰化物复合污染废水的特点是含有重金属离子以及氰化物污染成分,废水处理的重点是降低或者去除重金属含量以及降低或者去除氰化物含量,降低废水的污染性。另一方面,对于含有的重金属成分,应该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提升废水处理的经济效益。
3.近年来,关于重金属和氰化物复合废水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逐渐形成了离子交换法、因科法-臭氧氧化联合法、光电组合法等复合污染废水的处理方法,然而前述方法具有设备投资高、废水处理效率低、不利于对废水中的重金属成分进行资源化回收等缺陷。当前,针对含有重金属及氰化物的复合废水的处理设备及处理工艺仍在研究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设备投资低、处理效率高、实现重金属的资源化回收的重金属和氰化物复合废水的处理设备。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金属和氰化物复合废水的处理设备包括混合池和沉降池,在两者之间安装有多级搅拌池,混合池与初级搅拌池连通,各级搅拌池连通,末级搅拌池与沉降池连通,在混合池内安装有搅拌组件,在各级搅拌池内安装有混凝搅拌机,在沉降池内安装有桁架式吸泥机;还包括与混合池连接的加药管路和废水输入管道;在沉降池的侧部安装有从桁架式吸泥机接收污泥的排泥槽,在排泥槽的外端设有污泥池,在污泥池内设有泥泵,泥泵将泥浆经污泥回流管送入混合池,在污泥池的底部设有排泥管道;在沉降池的后部安装有出水槽,在出水槽上连接有送水管;还包括吸收塔,送水管与吸收塔的进水口连接且在送水管上安装有提升水泵,吸收塔的出口通过废水回流管连接至混合池,在废水回流管上安装有三通阀门。
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重金属和氰化物复合废水的处理设备,与现有的处理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设备实现了对含有重金属和氰化物成分的复合废水的综合处理工艺。通过设置带有搅拌组件的混合池,实现了向复合废水内加药混合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安装有混凝搅拌机的多级搅拌池,实现了对废水的进一步搅拌混合,保证了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通过设置安装有桁架式吸泥机的沉降池,实现了对加药混配后的废水进行沉降的效果,定期采用桁架式吸泥机将底部沉降的污泥从池内提取出来,因此实现了对底泥的资源化回收。通过设置吸收塔,实现了对废水的进一步吸附-催化处理,进一
步去除废水中含有的部分氰化物成分。
8.通过采用泥泵和污泥回流管将污泥池的上层稀薄污泥重新导入混合池、将吸收塔排出的废水经废水回流管重新导入混合池,实现了循环式加药-混配-沉降处理,通过执行循环式处理的工艺,保证了对复合废水的处理效果。与现有的处理设备和处理工艺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处理设备易于建设且投资低、运营成本低,同时具有处理效率高的优点。
9.优选地:混合池包括第一混合池和第二混合池,沉降池包括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在第一混合池与第一沉降池之间设有三级第一搅拌池,在第二混合池与第二沉降池之间设有三级第二搅拌池;搅拌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混合池内的第一搅拌组件和安装在第二混合池内的第二搅拌组件,出水槽包括安装在第一沉降池内的第一出水槽和安装在第二沉降池内的第二出水槽,污泥回流管和废水回流管同时连接至两个混合池。
10.优选地:在初级第一搅拌池的前部安装有带有配水孔的第一配水槽,第一混合池通过侧壁上的水孔与第一配水槽连接;在初级第二搅拌池的前部安装有带有配水孔的第二配水槽,第二混合池通过侧壁上的水孔与第二配水槽连接。
11.优选地:混凝搅拌机包括安装在搅拌池内壁之间的搅拌轮以及安装在搅拌池侧壁顶部的驱动电机,在搅拌轮的转轴上以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均安装有链轮,在链轮之间安装有链条。
12.优选地:桁架式吸泥机包括桁架以及安装在桁架底部的两组吸泥泵,两组吸泥泵分别位于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内;在桁架的底部安装有v型的刮泥板,吸泥泵的泥浆吸入管位于刮泥板的中部位置,吸泥泵的泥浆排出管延伸至桁架的侧部;在桁架的两端还安装有轨道轮以及行走电机,在沉降池的侧壁上安装有轨道,轨道轮沿轨道移动。
13.优选地:第一出水槽包括第一水槽,在第一水槽的内侧边缘安装有第一溢流板;第二出水槽包括第二水槽,在第二水槽的内侧边缘安装有第二溢流板。
14.优选地:吸收塔包括底部外侧设有排水管的下塔体以及顶部设有排气口的上塔体,在下塔体的内腔中部安装有支撑隔环,在支撑隔环的上方设有篦子板,在篦子板的上方设有填料,在支撑隔环的下方安装有上下两个催化组件,在两个催化组件之间安装有多个紫外光组件,在下塔体的内腔顶部安装有带有多个喷嘴的喷管。
15.优选地:在吸收塔的下塔体与上塔体的交界的位置设有除沫器。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混凝搅拌机的位置;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桁架式吸泥机的位置;
19.图4是图1中吸收塔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
21.1、加药管路;2、第一搅拌组件;3、第一混合池;4、废水回流管;5、废水输入管道;6、第一配水槽;7、混凝搅拌机;7-1、搅拌轮;7-2、链条;7-3、驱动电机;8、第一搅拌池;9、第二搅拌组件;10、第二混合池;11、第二配水槽;12、第二搅拌池;13、污泥回流管;14、排泥槽;15、桁架式吸泥机;16、轨道;17、第二沉降池;18、第一沉降池;19、第二出水槽;19-1、第二水槽;19-2、第二溢流板;20、第一出水槽;20-1、第一水槽;20-2、第一溢流板;21、污泥池;22、
排泥管道;23、泥泵;24、送水管;25、提升水泵;26、吸收塔;26-1、排水管;26-2、催化组件;26-3、篦子板;26-4、下塔体;26-5、紫外光组件;26-6、支撑隔环;26-7、填料;26-8、喷嘴;26-9、喷管;26-10、除沫器;26-11、上塔体;26-12、排气口;27、三通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23.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重金属和氰化物复合废水的处理设备包括混合池和沉降池,在两者之间安装有多级搅拌池,混合池与初级搅拌池连通,各级搅拌池连通,末级搅拌池与沉降池连通。复合废水导入混合池内进行加药搅拌,实现药剂与复合废水的初级混配,之后混配了药剂的复合废水进入各级搅拌池内进行持续搅动混合,进一步提升复合废水与药剂的混合以及反应,之后废水进入沉降池内进行沉降,废水内生成的絮状物逐渐沉降到池底形成底泥。
24.还包括与混合池连接的加药管路1和废水输入管道5,其中加药管路1与加药设备连接,加药设备对药剂进行配置后通过加药管路1将药剂送入混合池内,废水输入管道5用于将复合废水向混合池内注入,混合池内注入的废水量以及药剂量之间的配比由具体的处理工艺参数、废水中污染物的含量参数等决定。
25.在混合池内安装有搅拌组件,在各级搅拌池内安装有混凝搅拌机7,在沉降池内安装有桁架式吸泥机15。搅拌组件用于对池内的废水和药剂进行搅拌,促进混合的均匀性,混凝搅拌机7用于对池内的废水进行持续混凝搅拌,进一步促进废水中污染成分与药剂之间的混合以及反应,在沉降池内,废水静置沉降,生成的絮凝物逐渐沉降到池底,定期启动桁架式吸泥机15将池底的底泥取出。
26.在沉降池的侧部安装有从桁架式吸泥机15接收污泥的排泥槽14,在排泥槽14的外端设有污泥池21,在污泥池21内设有泥泵23,泥泵23将泥浆经污泥回流管13送入混合池,在污泥池21的底部设有排泥管道22。排泥槽14具有一定的斜度,桁架式吸泥机15将吸取的底泥送入排泥槽14后,底泥朝向污泥池21移动。
27.在污泥池21内,底泥进一步沉淀,形成上层的稀薄泥浆层以及下层的浓缩泥浆层,泥泵23应位于上层泥浆层,启动泥泵23时,上层的稀薄泥浆经由污泥回流管13重新导入混合池,参与循环处理,下层泥浆层通过定期打开排泥管道22从污泥池21内排出,进入后方的处理设备如压滤机、干化机等进行进一步处理,通常情况下,底泥被制成泥饼的形式,便于后续对其中含有的重金属成分进行资源化回收和利用。
28.在沉降池的后部安装有出水槽,在出水槽上连接有送水管24,沉降池内的上层清液进入出水槽内,之后从送水管24导出,进行后续的处理。
29.还包括吸收塔26,送水管24与吸收塔26的进水口连接且在送水管24上安装有提升水泵25,吸收塔26的出口通过废水回流管4连接至混合池,在废水回流管4上安装有三通阀门27。吸收塔26用于向废水提供吸附过滤-催化氧化等处理效果,提升水泵25将废水向高位提升输送,并且令废水具备一定的输送压力。三通阀门27令废水具备两个流向,其中一个流向是经由废水回流管4回流至混合池内,参与循环式处理过程,另一个流向是从三通阀门27和另一个支路排出本处理设备之外,通常情况下,设备内的废水检测未达标时,废水持续进行循环处理,当废水检测达标时,通过三通阀门27将废水向下一处理设备输送。
30.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对废水的处理效率,令废水具备两个完全相同但是相互独立的处理通道。如图中所示:
31.混合池包括第一混合池3和第二混合池10,沉降池包括第一沉降池18和第二沉降池17,在第一混合池3与第一沉降池18之间设有三级第一搅拌池8,在第二混合池10与第二沉降池17之间设有三级第二搅拌池12。第一混合池3内的混配废水进入后方的各级第一搅拌池8,之后进入后方的第一沉降池18,第二混合池10内的混配废水进入后方的各级第二搅拌池12,之后进入后方的第二沉降池17。
32.加药管路1同时连接至第一混合池3和第二混合池10,即加药管路1具备同时向两个混合池内加药的功能。废水输入管道5连接至第一混合池3或者同时连接至第一混合池3和第二混合池10。
33.搅拌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混合池3内的第一搅拌组件2和安装在第二混合池10内的第二搅拌组件9,第一搅拌组件2和第二搅拌组件9两者结构相同,包括安装在混合池上的横梁、安装在横梁上的搅拌电机、安装在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下方的搅拌杆以及安装在搅拌杆底部的搅拌叶轮。
34.出水槽包括安装在第一沉降池18内的第一出水槽20和安装在第二沉降池17内的第二出水槽19。污泥回流管13和废水回流管4同时连接至两个混合池,污泥回流管13将回流的污泥同时注入第一混合池3和第二混合池10,废水回流管4将回流的废水同时注入第一混合池3和第二混合池10。
35.在初级第一搅拌池8的前部安装有带有配水孔的第一配水槽6,第一混合池3通过侧壁上的水孔与第一配水槽6连接;在初级第二搅拌池12的前部安装有带有配水孔的第二配水槽11,第二混合池10通过侧壁上的水孔与第二配水槽11连接。第一配水槽6和第二配水槽11用于对进入搅拌池内的废水进行分散,避免集中流动。
36.请参见图2,可以看出:
37.混凝搅拌机7包括安装在搅拌池内壁之间的搅拌轮7-1以及安装在搅拌池侧壁顶部的驱动电机7-3,在搅拌轮7-1的转轴上以及驱动电机7-3的输出轴上均安装有链轮,在链轮之间安装有链条7-2,驱动电机7-3通过链条7-2驱动搅拌轮7-1作回转转动,实现对池内废水的翻搅作用,促进废水与药剂之间的混配以及反应。
38.请参见图3,可以看出:
39.桁架式吸泥机15包括桁架以及安装在桁架底部的两组吸泥泵,两组吸泥泵分别位于第一沉降池18和第二沉降池17内;在桁架的底部安装有v型的刮泥板,吸泥泵的泥浆吸入管位于刮泥板的中部位置,吸泥泵的泥浆排出管延伸至桁架的侧部并延伸到排泥槽14的上方。在桁架的两端还安装有轨道轮以及行走电机,在沉降池的侧壁上安装有轨道16,轨道轮沿轨道16移动。定期启动行走电机以及两组吸泥泵,桁架式吸泥机15沿着沉降池的长度方向移动,刮泥板将池底的底泥向中部聚拢,吸泥泵将底泥向排泥槽14转移,移动到端部之后,桁架式吸泥机15反向移动,如此横向往复平移,完成池内底泥的转移。
40.请参见图3,可以看出:
41.第一出水槽20包括“凹”字形的第一水槽20-1,在第一水槽20-1的内侧边缘安装有第一溢流板20-2;第二出水槽包括“凹”字形的第二水槽19-1,在第二水槽19-1的内侧边缘安装有第二溢流板19-2。沉降池内的上层清液通过第一溢流板20-2进入第一水槽20-1、通
过第二溢流板19-2进入第二水槽19-1内。送水管24同时与第一水槽20-1和第二水槽19-1连接,对出水槽内的废水汇集。
42.请参见图4,可以看出:
43.吸收塔26包括底部外侧设有排水管26-1的下塔体26-4以及顶部设有排气口26-12的上塔体26-11。在下塔体26-4的内腔中部安装有支撑隔环26-6,在支撑隔环26-6的上方设有篦子板26-3,在篦子板26-3的上方设有填料26-7,填料26-7选取为多孔的陶粒滤料,篦子板26-3用于对填料26-7进行支撑,篦子板26-3自身多孔,令流经填料26-7的废水顺畅向下通行。
44.在支撑隔环26-6的下方安装有上下两个催化组件26-2,在两个催化组件26-2之间安装有多个紫外光组件26-5,其中紫外光组件26-5用于产生紫外光照射作用,催化组件26-2用于对废水中的污染成分进行催化氧化。催化组件26-2选取为氧化钛/氧化钒催化剂,包括多孔的基体,废水从基体的孔结构中通过,在催化氧化条件以及紫外光照射的条件下,废水中的部分污染成分得到催化氧化处理。
45.在下塔体26-4的内腔顶部安装有带有多个喷嘴26-8的喷管26-9,送水管24与喷管26-9对接连接,增压状态的废水进入喷管26-9,之后从多个喷嘴26-8向下分散喷淋到填料26-7上。
46.本实施例中,在吸收塔26的下塔体26-4与上塔体26-11的交界的位置设有除沫器26-10,除沫器26-10用于去除上升气流中的泡沫。除沫器26-10选取为现有的丝网式除沫器,结构上包括框架以及安装在框架上的丝网。
47.工作过程:
48.废水输入管道5连接至废水收集设备,在水泵的作用下,废水收集设备内的复合废水经由废水输入管道5向第一混合池3和第二混合池10输送,同时加药设备将药剂通过加药管路1向第一混合池3和第二混合池10输送;
49.注入混合池内的废水与药剂在搅拌组件的搅拌作用下混合,之后通过侧壁上的水孔进入配水槽内,之后进入后方的各级搅拌池内,在混凝搅拌机7的作用下,池内的废水被翻搅搅动,提升废水与药剂的混合程度并促进反应;之后废水进入后方的沉降池,在相对静置的情况下,含有的絮凝物逐渐向池底沉降,形成底泥,上层的清液进入出水槽,之后在提升水泵25的作用下向吸收塔26的高位提升输送;进入吸收塔26的废水先是喷淋到下方的填料26-7上,通过填料26-7的过程中得到过滤吸附效果,之后废水向下通过篦子板26-3和支撑隔环26-6,之后废水向下通过上方的催化组件26-2、中部的紫外光照射区以及下方的催化组件26-2,得到催化氧化效果;
50.吸附塔26底部收集的废水从排水管26-1排出,通过三通阀门27后沿着废水回流管4重新注入第一混合池3和第二混合池10,形成循环;定期启动桁架式吸泥机15,将沉降池池底的底泥从池内取出并转移到排泥槽14,底泥向污泥池21转移,上层的稀薄污泥在泥泵23的作用下经由污泥回流管13冲洗注入第一混合池3和第二混合池10,形成循环;
51.浓缩的污泥从排泥管道22排出,转移至其它设备如压滤机、干化机进行深度处理;按照处理工艺的设定,例如达到工艺处理时间或者检测吸附塔26排出的废水水质达到处理要求时,通过控制三通阀门27将处理设备内的废水导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