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水解厌氧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6151发布日期:2022-09-27 23:5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水解厌氧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弃菜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水解厌氧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蔬菜的大面积种植会产生海量的废弃菜叶,这些废弃菜叶如果不妥善处理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由此产生了较为成熟的废弃菜叶处理技术,多数是将废弃菜叶粉碎、脱水、压干后与其他废料配合发酵制备有机肥,菜叶粉碎和挤压时流出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污水处理,由于废菜叶破碎压榨分离产生的有机废水,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和色度均较高,因此主要经过多道工艺进行处理,目前常用的是混凝、气浮、水解酸化、厌氧发酵、接触氧化、二次沉淀、机械过滤或炭过滤等步骤,但这种方法处理的出水难以达到排放标准,特别是厌氧发酵过程所采用的装置往往投资较大。
3.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处理效果好,且制备使用成本较低的污水水解厌氧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水解厌氧处理装置。
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水解厌氧处理装置,整个处理装置安装在同一水平面上,包括预处理机构、厌氧发酵机构以及发酵后处理机构,三者按流程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其特征在于:
6.所述预处理机构设置在最前端,包括污水进水管道1、污水收集沉淀池2,以及过滤转移管道3;
7.所述厌氧发酵机构采用外围设置固定框架4、内部容纳软体密封容器5的结构;所述软体密封容器5包括容器本体501,以及分别设置在容器本体501上部两侧的排气阀502和安全阀503,并且所述软体密封容器5的前端设置进料口与所述过滤转移管道3相连通,软体密封容器5的后端下方设置出料管与发酵后处理机构相连;
8.所述容器本体501由若干个形状为椭圆柱形的容器单体堆叠组成,相邻的容器单体之间留有连接缝,并且能够沿该连接缝撑起或收缩,形成可折叠结构;
9.所述设置在软体密封容器5外围的固定框架4为上端开口的长条空心长方体构件,其左右两端部分别与预处理机构的污水收集沉淀池2,以及发酵后处理机构的出水池6相连通。
10.所述固定框架4的四面侧板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下侧与安装在地面上的地板固定连接的固定部分401,固定部分401的高度高于软体密封容器5未充入污水的常规状态下的高度,并且不高于整个固定框架4侧板高度的2/3;以及,还包括采用可拆卸结构安装在固定部分401顶端、由若干片矩形板组成的能够收纳和展开的活动部分402。
11.优选的,在所述污水收集沉淀池2中设置滤网201,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并在后面部分设置厌氧生物施加混匀机构。
12.优选的,在所述容器本体501的顶部两端,每间隔2米安装一个吊拉扣504。
13.优选的,所述活动部分402通过下端开口的卡槽403配合紧固螺栓安装在固定部分401的顶端。
14.优选的,所述活动部分402的矩形板大小厚度均一致,并且采用层压层的重叠结构,在每块矩形板的侧端分别安装上下两个支撑轴,同时相邻的内侧矩形板的上支撑轴404与外侧矩形板的下支撑轴405通过内部开设贯穿滑动槽的长条连杆406活动连接,长条连杆406上设置有手动翻转卡紧装置407;外侧矩形板在上升过程中,长条连杆406绕上支撑轴404和下支撑轴405转动,并且能够沿着上支撑轴404和下支撑轴405、在滑动槽的范围内上下滑动,完成后进行卡紧;在所述矩形板的侧面设置倾斜的受力点,方便外设的液压升降设备将矩形板抬升和下降;另外,在矩形板的底部还设置有连续或者间隔的凸起锁紧块408,在矩形板的顶部设置与凸起锁紧块408相配套的锁紧凹槽409。
15.优选的,所述活动部分402的矩形板采用上下伸缩的套筒结构410,即最下端的矩形板体积最大,其内部开设略小于外部的滑槽411,用于容纳与其形状一致但尺寸等比例缩小的上一级矩形板,并以此类推;另外,在每块矩形板的两侧,均设置方便外设液压升降设备将矩形板抬升和下降的抬升段412,且上一级矩形板的抬升段412长于本级矩形板的抬升段412,逐级增加。
16.优选的,所述矩形板的外侧面两边固定安装销座,通过旋转销连接倾斜支撑杆,对矩形板形成外侧支撑。
17.有益效果:
18.①
本实用新型利用红泥膜结构池体对污水进行分级过滤,可以提高池体的使用寿命,还具有安装简单、运输便捷、成本低的特点。
19.②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软体密封容器5外围设置可变容积的固定框架4,视内部软体密封容积的容量变化情况,可以对外围的固定框架4进行高度调节,能够有效提升单个发酵系统的有效工作体积,提高生产效率。
20.ꢀ③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框架4由固定在地面上的部分构筑物以及可拆卸的活动部分402组成,其中活动部分402可以重复多次使用,也能够在不同地点使用,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21.图1是实施例1所述污水水解厌氧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实施例2所述污水水解厌氧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24.图4是实施例2所述固定框架中活动部分的动作示意图a。
25.图5是实施例2所述固定框架中活动部分的动作示意图b。
26.图6是所述长条连杆上卡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所述长条连杆上卡紧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28.图8是实施例3所述污水水解厌氧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
30.图10是实施例3所述固定框架中活动部分的动作示意图a。
31.图11是实施例3所述固定框架中活动部分的动作示意图b。
32.图12是是实施例3所述固定框架中活动部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33.图中:污水进水管道1、污水收集沉淀池2、滤网201、过滤转移管道3、固定框架4、固定部分401、活动部分402、卡槽403、上支撑轴404、下支撑轴405、长条连杆406、卡紧装置407、凸起锁紧块408、锁紧凹槽409、套筒结构410、滑槽411、抬升段412、软体密封容器5、容器本体501、排气阀502、安全阀503、吊拉扣504、出水池6。
具体实施方式
34.实施例1
3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污水水解厌氧处理装置,包括预处理机构、厌氧发酵机构以及发酵后处理机构,三者按流程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所述预处理机构设置在最前端,包括污水进水管道1、污水收集沉淀池2,以及过滤转移管道3;所述厌氧发酵机构采用外围设置固定框架4、内部容纳软体密封容器5的结构;所述软体密封容器5包括容器本体501,以及分别设置在容器本体501上部两侧的排气阀502和安全阀503,并且所述软体密封容器5的前端设置进料口与所述过滤转移管道3相连通,软体密封容器5的后端下方设置出料管与发酵后处理机构相连。
36.所述容器本体501由若干个形状为椭圆柱形的容器单体堆叠组成,相邻的容器单体之间留有连接缝,并且能够沿该连接缝撑起或收缩,形成可折叠结构;所述设置在软体密封容器5外围的固定框架4为上端开口的长条空心长方体构件,其左右两端部分别与预处理机构的污水收集沉淀池2,以及发酵后处理机构的出水池6相连通。
37.实施例2
38.如图2、3、4、5、6、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污水水解厌氧处理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所述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在所述污水收集沉淀池2中设置滤网201,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并在后面部分设置厌氧生物施加混匀机构;并且在所述容器本体501的顶部两端,每间隔2米安装一个吊拉扣504。
39.本实施例所述固定框架4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固定部分401和活动部分402;其中所述活动部分402通过下端开口的卡槽403配合紧固螺栓安装在固定部分401的顶端,而固定框架4的四面侧板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下侧与安装在地面上的地板固定连接的固定部分401,固定部分401的高度高于软体密封容器5未充入污水的常规状态下的高度,并且不高于整个固定框架4侧板高度的2/3;以及,还包括采用可拆卸结构安装在固定部分401顶端、由若干片矩形板组成的能够收纳和展开的活动部分402。
40.活动部分402的具体结构如下:
41.活动部分402的矩形板大小厚度均一致,并且采用层压层的重叠结构,在每块矩形板的侧端分别安装上下两个支撑轴,同时相邻的内侧矩形板的上支撑轴404与外侧矩形板的下支撑轴405通过内部开设贯穿滑动槽的长条连杆406活动连接,长条连杆406上设置有手动翻转卡紧装置407;外侧矩形板在上升过程中,长条连杆406绕上支撑轴404和下支撑轴405转动,并且能够沿着上支撑轴404和下支撑轴405、在滑动槽的范围内上下滑动,完成后进行卡紧;在所述矩形板的侧面设置倾斜的受力点,方便外设的液压升降设备将矩形板抬升和下降;另外,在矩形板的底部还设置有连续或者间隔的凸起锁紧块408,在矩形板的顶
部设置与凸起锁紧块408相配套的锁紧凹槽409。
42.所述矩形板的外侧面两边固定安装销座,通过旋转销连接倾斜支撑杆,对矩形板形成外侧支撑。
43.实施例3
44.如图8、9、10、11、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污水水解厌氧处理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2所述基本一致,区别在于:
45.所述活动部分402的矩形板采用上下伸缩的套筒结构410,即最下端的矩形板体积最大,其内部开设略小于外部的滑槽411,用于容纳与其形状一致但尺寸等比例缩小的上一级矩形板,并以此类推;另外,在每块矩形板的两侧,均设置方便外设液压升降设备将矩形板抬升和下降的抬升段412,且上一级矩形板的抬升段412长于本级矩形板的抬升段412,逐级增加。
46.所述矩形板的外侧面两边固定安装销座,通过旋转销连接倾斜支撑杆,对矩形板形成外侧支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