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水箱及其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06152发布日期:2022-11-16 04:42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水箱及其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布水箱及其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厌氧反应器已广泛的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中。在实际工程中,厌氧反应器布水的均匀性及合理的流速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在水流上升过程中形成很好的搅拌作用,使泥和水充分混合,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3.厌氧反应器内会发生厌氧反应,厌氧反应包括第一反应阶段(水解酸化)和第二反应阶段(产生甲烷)阶段,第一反应阶段能够抑制第二反应阶段;如果第一反应阶段的反应速度过快,导致厌氧反应器内快速酸化,从而影响第二反应阶段的反应效率,进而影响厌氧反应器内的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导致厌氧反应器内的生物系统崩溃。通常,在厌氧反应器内布水能够有效减缓第一反应阶段的反应速度。
4.厌氧反应器通常采用穿孔管进行布水,如公告号为cn212476260u的一种厌氧反应器布水系统,其包括进水分配系统和环流布水系统,所述进水分配系统包括位于厌氧反应器外部的分水器和与所述分水器连接的多根分水管,所述分水管穿过所述厌氧反应器的器壁与位于厌氧反应器内的环流布水系统连接;所述环流布水系统包括位于所述厌氧反应器下部且呈环形布置多个圆形布水器(相当于穿孔管),多个所述圆形布水器围成多个环形布水区,在每个所述圆形布水器的底部和/或两侧面开设有若干布水孔,每个所述圆形布水器至少连接一根分水管。
5.为了让厌氧反应器内的污泥落下并沉积,通常以脉冲的形式往圆形布水器供水,在脉冲间歇期间,即圆形布水器的布水孔没有水通出期间,污泥容易堵住圆形布水器的布水孔,影响圆形布水器的正常使用,且维护圆形布水器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6.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水箱及其厌氧反应器,布水箱具有不易被污泥堵住布水孔的优点,有利于布水箱的正常使用,从而有利于厌氧反应器的正常使用。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8.一种布水箱,应用于厌氧反应器,包括箱体、至少一根进水管和至少一根布水管,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回流孔,所述箱体的周壁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布水管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布水管设有多个布水孔,多个所述布水孔分别朝向多个所述出水孔,所述布水孔与所述出水孔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布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箱体的底部伸到所述箱体外;
9.使用时,回流水从回流孔进入所述布水箱内并从所述出水孔流出,以限制所述出水孔内污泥堵塞,并限制所述布水孔被污泥堵塞。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布水管设有两条,两条所述布水管平行设置。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一条所述布水管位于另一条所述布水管的上方。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条所述布水管位于同一水平面。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布水孔均位于两条所述布水管的两端端部,所述布水孔还位于所述布水管背离另一条布水管的侧壁。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内设有多块安装板,多块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两侧侧壁连接,两条所述布水管分别安装在多块所述安装板上。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孔设有出水管,所述布水孔设有与所述出水管对应的布水支管,所述布水支管与所述出水管之间存在间隙。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布水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出水孔的孔径。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的外壁设有用于加强所述箱体的加强肋。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19.一种厌氧反应器,所述厌氧反应器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布水箱。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布水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底部设有回流孔,箱体的周壁设有多个出水孔,使用时,箱体的开口朝下,回流水从上方经回流孔流入箱体内,并从出水孔流出,以限制污泥堵塞出水孔;箱体内设有布水管,布水管与进水管连通,布水管设有多个与出水孔相对应的布水孔,布水孔与出水孔之间存在间隙,以限制污泥堵塞布水孔;当进水管以脉冲的方式将污水通入布水管内,布水管内的污水经布水孔喷向出水孔,使得污水在布水孔和出水孔之间混合并从出水孔排到箱体外,一方面,限制出水孔被堵塞,有利于布水箱正常使用,另一方面,污水和回流水混合并进入厌氧反应器内,能够稀释污水内的污染物浓度。使用时,布水箱在厌氧反应器内布水均匀,能够有效的促进污泥和污水混合,实现持续稀释厌氧反应器内的污染物浓度,降低厌氧反应器内的容积负荷,能够有效的减缓厌氧反应器内的污泥因发生厌氧反应而造成局部酸化。由于进水管以脉冲的方式通入污水,在脉冲间歇期间,回流水从箱体的出水孔缓慢流向厌氧反应器,降低厌氧反应器内的污泥下降沉积的速度,在脉冲发生期间,厌氧反应器内的污泥向上膨胀,脉冲间歇期间和脉冲发生期间能够改善厌氧反应器内的污泥的竖向分布方式。
22.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厌氧反应器。
23.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24.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布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布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箱体;11、回流孔;12、出水管;13、加强肋;2、进水管;3、布水管;31、布水支管;4、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
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其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29.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实施方式的例子。
30.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布水箱,应用于厌氧反应器,包括箱体1、至少一根进水管2和至少一根布水管3,箱体1的底部设有回流孔11,箱体1的周壁设有多个出水孔;布水管3位于箱体1内,布水管3设有多个布水孔,多个布水孔分别朝向多个出水孔,布水孔与出水孔之间存在间隙;进水管2与布水管3连通,进水管2穿过箱体1的底部伸到箱体1外;使用时,箱体1的开口朝下,即箱体1的开口朝向厌氧反应器的底部,回流水从上方经回流孔11流入箱体1内,并从出水孔流出,由于回流水持续经回流孔11流入箱体1内并从出水孔流出,以限制污泥堵塞出水孔;箱体1内设有布水管3,布水管3与进水管2连通,布水管3设有多个与出水孔相对应的布水孔,布水孔与出水孔之间存在间隙,以限制污泥堵塞布水孔;当进水管2以脉冲的方式将污水通入布水管3内,布水管3内的污水经布水孔喷向出水孔,使得污水在布水孔和出水孔之间混合并从出水孔排到箱体1外,一方面,进一步限制出水孔被堵塞,即使出水孔被污泥堵塞,从布水孔喷出的污水也能将堵住出水孔的污泥冲走,有利于布水箱正常使用,另一方面,污水和回流水混合并进入厌氧反应器内,能够稀释污水内的污染物浓度,以减缓厌氧反应第一反应阶段的反应速度。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布水管3设有两条,对应的,进水管2设有两条,两条进水管2分别与两条布水管3连通,且进水管2与布水管3垂直。两条布水管3平行设置,其中一种优选设置方式为:一条布水管3可以在另一条布水管3的上方,两条布水管3优选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另一种优选设置方式为:两条布水管3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其与本技术的附图对应。布水孔位于布水管3的两端端部,即两条布水管3的两端端部均有布水孔,布水孔还位于一条布水管3背离另一条布水管3的侧壁,实现两条布水管3的多个布水孔朝向四周。
34.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内设有多块安装板4,多块安装板4平行设置,安装板4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的两侧侧壁连接,两条布水管3分别安装在多块安装板4上,以实现布水管3固定在箱体1内。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布水孔的孔径小于出水孔的孔径,以便于从布水孔喷出的污水经出水孔流到箱体1外,减少污水留在箱体1内。出水孔设有出水管12,布水孔设有与出水管12对应的布水支管31,以便于从出水支管喷出的污水经出水管12流到箱体1外,布水支管31与出水管12之间存在间隙,以限制布水支管31被污泥堵塞。
36.箱体1的外壁设有多个加强肋13,多个加强肋13沿着箱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加强肋13用于加强所述箱体1强度。
3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箱体1的开口朝下,回流水从上方经回流孔11
流入箱体1内,并从出水孔流出,以限制污泥堵塞出水孔;布水孔与出水孔之间存在间隙,以限制污泥堵塞布水孔;进水管2以脉冲的方式将污水通入布水管3内,布水管3内的污水经布水孔喷向出水孔,使得污水在布水孔和出水孔之间混合并从出水孔排到箱体1外,一方面,限制出水孔被堵塞,有利于布水箱正常使用,另一方面,污水和回流水混合并进入厌氧反应器内,能够稀释污水内的污染物浓度。
38.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厌氧反应器,厌氧反应器包括上述的布水箱,布水箱设置在厌氧反应器的底部。
3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