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研磨废水处理的沉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3081发布日期:2023-01-13 02:0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研磨废水处理的沉淀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研磨废水处理的沉淀系统。


背景技术:

2.在水处理工艺中,水中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经混合、絮凝后水中的悬浮物已形成粒径较大的絮凝体,需在沉淀构筑物里分离出来。在重力作用下,悬浮物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构筑物就是沉淀池,常用沉淀池分为竖流式、平流式、辐流式沉淀池等。
3.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沉淀池中,竖流式沉淀池主要去除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水流速度的颗粒,表面负荷选用值较小,应用范围狭窄;平流沉淀池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效果,常受池体构造及外界条件影响,即实际沉淀池中,水中颗粒运动规律与沉淀理论有一定差别,因此悬浮物质的去除率不高,一般只有40%~70%,并且常常体积庞大,占地面积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研磨废水处理的沉淀系统,具有处理能力强、颗粒沉降时间短、处理效率高和悬浮物去除率高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研磨废水处理的沉淀系统,包括彼此水路连通的混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和沉淀池。沉淀池中填充有斜管填料,通过斜管填料把沉淀池分隔为上方的清水区和配水区,配水区的下方设置有锥形斗状的污泥斗。
7.进一步地,混凝反应池上设有进水口,沉淀池上设有出水口,混凝反应池与絮凝反应池通过第一过水孔连通,絮凝反应池与沉淀池通过第二过水孔连通,第二过水孔位于斜管填料下方。既使废水进入沉淀池配水区时不冲击底部污泥,也省去传统沉淀池挡水板,让安装更方便,费用更经济,配水更均匀。
8.进一步地,混凝反应池设有混凝搅拌机,絮凝反应池设有絮凝搅拌机。
9.进一步地,斜管填料的斜管管径为50mm,斜管水平倾角为70
°‑
75
°
,有效防止了污泥堵塞,提高了沉淀效率,并且缩短了停留时间,减少了占地面积。
10.进一步地,沉淀池在清水区上设有出水堰,出水口设置在出水堰上。
11.进一步地,污泥斗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泥口。
12.进一步地,第一过水孔设置于混凝反应池与絮凝反应池之间的隔板上,第二过水孔设置于絮凝反应池与沉淀池之间的隔板上。
13.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研磨废水处理的沉淀系统,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沉淀系统通过利用斜管填料分割成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
率。通过水的重力作用对污水进行过滤,直接利用水的重力作用进行自流过滤,减少了设备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15.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研磨废水处理的沉淀系统的平面图;
16.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研磨废水处理的沉淀系统的剖面图;
17.附图中的标记包括:1进水口、2 混凝反应池、3 絮凝反应池、4 混凝搅拌机、5 絮凝搅拌机、6 第一过水孔、7 第二过水孔、8 沉淀池、9 斜管填料、10 出水堰、11 出水口、12 排泥口、13 污泥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研磨废水处理的沉淀系统,包括彼此水路连通的混凝反应池2、絮凝反应池3和沉淀池8。沉淀池8中填充有斜管填料9,通过斜管填料9把沉淀池8分隔为上方的清水区和配水区,配水区的下方设置有锥形斗状的污泥斗13。
20.如图1-2所示,混凝反应池2上设有进水口1,沉淀池8上设有出水口11,混凝反应池2与絮凝反应池3通过第一过水孔6连通,絮凝反应池3与沉淀池8通过第二过水孔7连通,第二过水孔7位于斜管填料9下方。具体地,沉淀池8在清水区上设有出水堰10,出水口11设置在出水堰10上。第一过水孔6设置于混凝反应池2与絮凝反应池3之间的隔板上,第二过水孔7设置于絮凝反应池3与沉淀池8之间的隔板上。
21.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加快沉淀进行,混凝反应池2设有混凝搅拌机,絮凝反应池3设有絮凝搅拌机。
22.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防止堵塞,斜管填料9的斜管管径为50mm,斜管水平倾角为70
°‑
75
°
。污泥斗13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泥口12。
23.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水孔,从沉淀池配水区进水,水流经斜管自下而上流出,絮体沿斜管壁自动滑下,使水中的悬浮物依靠重力作用落入污泥斗,从而达到去除水中悬浮物、改善水质的目的
24.本实用新型沉淀系统的工作过程为:本沉淀系统在沉淀之前,通过进水口1进入混凝反应池2,向混凝反应池2中投加混凝剂,并通过混凝搅拌机4使之发挥压缩扩散层,电中和脱稳作用。被处理废水经隔板中部的第一过水孔6进入絮凝反应池3,絮凝搅拌机5搅拌后,颗粒通过同向絮凝作用加速颗粒聚集;后废水经第二过水孔7将废水导入斜管填料9下方的配水区,再经斜管自下而上,絮体落在斜管壁滑入污泥斗13;污泥斗13收集污泥后由排泥口12排出;处理后的水通过沉淀池8上部清水区流入出水堰10,后经出水口11排出。
25.本实用新型的沉淀系统针对研磨废水水质,设置斜管沉淀池,本实用新型为上向流沉淀池,即水流自下而上流出,污泥沿斜管壁面自动滑下。因采用斜管管径为50mm,安装斜管水平倾角为70
°
~75
°
,有效防止了污泥堵塞,提高了沉淀效率,并且缩短了停留时间,减少了占地面积。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底设置污泥斗并采用较大排泥口,使得排泥更容易控
制管理且不容易堵塞;又斜管沉淀池的停留时间短,要求配套的絮凝池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前设置了混凝沉淀池及絮凝沉淀池。在混凝反应池和絮凝反应池中分别投加了pac、pam。废水进入混凝反应池,通过搅拌机对水流的强烈搅拌,使药剂快速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以利于混凝剂快速水解、聚合及颗粒脱稳。上述过程进行很快,混合快速剧烈,通常在10~30s,至多不超过2min即告完成;在絮凝反应池中,依靠搅拌机搅拌,促使颗粒碰撞凝聚,使絮凝体的尺寸逐渐增大,从而利于絮体后续的沉淀。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