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油收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下浮油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2.浮油收集设备分类及现状:浮油收集设备一般分二大类,堰式和粘附式。
3.1)堰式:泵吸产生真空使围堰内外液面形成一定高度差,水面浮液处于缺口底部之上,使得浮油等比重较轻液体从堰口处快速吸入油水分离罐中,再进行后续处理。
4.2)粘附式:利用亲油材料特点(油的亲和力比水大),通过传送带将井中油液从水中带出,粘附在轮、管、带上传送出井口,再通过刮、挤等方法将粘附的油液循环去除,从而达到除油目的。
5.目前国内外能够制造浮油收集设备的厂家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通用型的设备制造厂家,并不能直接应用于特定行业和工况复杂的应用场合。目前葛洲坝检修集水井深度均达到40米左右,检修集水井中启动排水液位第一位置是
▽
11.5m和第二液位
▽
12m,排水泵停止工作位置是
▽
9.85m。当厂房机组有检修排水需求时,检修集水井水位会在半小时内上升到
▽
30m,此工况存在液位变化大,水瞬时流量超大、有漂浮物等特殊因素,现有的浮油收集装置无法应对这些场景,需因地制宜合理的设计一套井下浮油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6.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浮油收集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浮油收集装置无法应对井下水瞬时流量大以及有漂浮物的场景的问题。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井下浮油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井下的撇油器和井上的分离机,撇油器通过管道与分离机连通,撇油器上滑动设置于具有限位结构的钢丝绳上,限位结构位于集水井的中底部,撇油器包括安装台、设置于安装台上的安装管以及设置于安装管活动端的潜水泵,安装管上开设有用于进水的进水孔,安装管上套装有管状的围堰圈,在撇油器处于悬浮状态时,外部液面位于围堰圈的上方,进水孔位于围堰圈内,绕安装管的轴线均匀设置有浮球,分离机内设置有水箱和油箱,水箱内设置有纳米气泡气浮装置,水箱和油箱之间转动设置有用于将水表面的杂质推入油箱内的刮油筒,水箱底部通过管道与集水井连通。
8.优选的,所述围堰圈的顶端设置有一圈锯齿状的开口,在所述撇油器处于悬浮状态时,外部液面位于围堰圈的锯齿状开口处。
9.优选的,所述围堰圈的顶端与所述安装管之间设置有锥形的滤网,滤网的滤孔不大于所述进水孔。
10.优选的,所述安装台的底部绕轴线均匀设置有用于安装稳定脚的脚块。
11.优选的,所述安装台和围堰圈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套设于所述钢丝绳上的套环。
12.优选的,所述刮油筒和油箱的顶部开口之间设置有过渡块,过渡块的顶部为斜面,且过渡块靠近所述刮油筒的一侧为较高端,过渡块靠近所述刮油筒的一侧位于刮油筒的轴线处。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按“吸收
→
提升
→
分离
→
排油(水)”的步骤,通过撇油器在集水井的液面处吸水,将含油污水抽入分离机内,通过分离机内的纳米气泡气浮装置进行油水分离,通过刮油筒将上部的油液推入油箱中,水箱中的水排入集水井中,实现浮油的收集。
15.2、在集水井内部水位陡然上升及水流量超大时,通过钢丝绳上的限位结构对撇油器进行限位,避免撇油器漂浮于水面,防止撇油器受水流冲击影响。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撇油器的主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撇油器的侧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撇油器的俯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离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工示意图。
21.上述附图中:1、撇油器;11、安装台;12、安装管;13、潜水泵;14、安装架;15、围堰圈;16、浮球;17、套环;18、脚块;19、进水孔;2、分离机;21、水箱;22、纳米气泡气浮装置;23、刮油筒;24、过渡块;25、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3.如图1-5所示,为实现对水位陡增以及具有悬浮物的集水井的水体表面油液的收集。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井下浮油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井下的撇油器1和井上的分离机2,撇油器1通过管道与分离机2连通,撇油器1上滑动设置于具有限位结构的钢丝绳上,限位结构位于集水井的中底部,撇油器1包括安装台11、设置于安装台11上的安装管12以及设置于安装管12活动端的潜水泵13,安装管12上开设有用于进水的进水孔19,安装管12上套装有管状的围堰圈15,在撇油器1处于悬浮状态时,外部液面位于围堰圈15的上方,进水孔19位于围堰圈15内,绕安装管12的轴线均匀设置有浮球16,分离机2内设置有水箱21和油箱25,水箱21内设置有纳米气泡气浮装置22,水箱21和油箱25之间转动设置有用于将水表面的杂质推入油箱25内的刮油筒23,水箱21底部通过管道与集水井连通。
24.分离机2设置于深井泵房的地面,靠近检修井入口处,分离机2的吸油口与固定设置于井壁的收集管连通,收集管的活动端通过软管与撇油器1的出水口连接,撇油器1通过一压束绳进行限位,压束绳上安装止动环用于撇油器1的限位,使得撇油器1上升不高于12米水位。围堰圈15的设置,使得大体积的悬浮物无法堵塞进水孔19。在安装管12上同轴固定有安装架14,浮球16和围堰圈15均设置于安装架14上,
25.纳米气泡气浮装置22采用现有的设备,进行油水的迅速分层,通过电机带动刮油筒23转动,刮油筒23将顶层的油液刮入油箱25中,实现浮油的收集。油经沉淀和滤芯得到进一步提纯后通过排油泵输出。
26.如图1-2所示,为提高对悬浮物的隔离效果。所述围堰圈15的顶端设置有一圈锯齿状的开口,在所述撇油器1处于悬浮状态时,外部液面位于围堰圈15的锯齿状开口处。在通过进水孔19吸水时,水从锯齿状开口的根端进入,对水面的悬浮物进行拦截。
2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进一步提高对悬浮物的隔离效果。所述围堰圈15的顶端与所述安装管12之间设置有锥形的滤网,滤网的滤孔不大于所述进水孔19。由于围堰圈15和安装管12均为圆柱状,所以滤网成锥形,具有斜面,在吸水的过程中,水会推动滤网周围的悬浮物向上移动,使得悬浮物无法堵塞滤孔。
2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水位陡降时,为避免撇油器1摔坏。所述安装台11的底部绕轴线均匀设置有用于安装稳定脚的脚块18。通过稳定脚对安装台11进行支撑,稳定脚为三足脚;撇油器1安装远离低积水坑。
29.如图1-3所示,为实现撇油器1沿钢丝绳滑动。所述安装台11和围堰圈15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套设于所述钢丝绳上的套环17。
30.如图4所示,为使得漂浮物顺利的进入油箱25内。所述刮油筒23和油箱25的顶部开口之间设置有过渡块24,过渡块24的顶部为斜面,且过渡块24靠近所述刮油筒23的一侧为较高端,过渡块24靠近所述刮油筒23的一侧位于刮油筒23的轴线处。过渡块24作为隔板使用,避免漂浮物回流至水箱21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