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噪音的净水机。
背景技术:2.现有净水机通常会设置增压泵对水进行增压,以提升出水通量,但在增压泵泵水过程中会形成脉动水流冲击出水管,会产生较大的振动而引发噪声,降低用户体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净水器通常在增压泵的出水管路的中部设置阻尼消音装置,通过减弱水流脉动的能量进而起到消音的效果。
3.但是,将阻尼消音装置设置在出水管路的主流道上,在水流经过阻尼消音装置时存在压力损失,进而引起出水管的阻力增加,从而导致增压泵本身的振动和噪音增加,影响阻尼消音装置实际的消音效果。并且增压泵出水管为未经ro膜过滤的原水,原水中存在大量钙、镁离子,原水在经过阻尼件时流速放缓,且阻尼装置中存在很多易藏污纳垢的死角,长期使用会导致阻尼消音装置结垢,严重时甚至造成堵塞,净水机无法制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噪音的净水机,用以解决现有降噪元件容易引起增压泵的出水管内水流阻力增加,增加振动和噪音,以及造成堵塞,影响净水机制水量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噪音的净水机,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增压泵、进水管及出水管,进水管与进水口连通,出水管与出水口连通,出水管包括主流道和与主流道连通的降噪旁路支流道,降噪旁路支流道与出水管的进水端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降噪旁路支流道与出水管的出水端之间的距离,降噪旁路支流道包括至少两个过水口,过水口引导主流道内部分水进出降噪旁路支流道,以对主流道内的水流进行缓冲。
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水管内设置主流道和与主流道连通的降噪旁路支流道,降噪旁路支流道包括至少两个过水口,过水口引导主流道内部分水进出降噪旁路支流道,以对主流道内的水流进行缓冲,使得主流道内的高压脉动水流被分流至降噪旁路支流道内进行缓冲,形成稳定的水流后,再流回主流道内并与其内水流汇合,不仅不增加主流道内水流的水流阻力,保证主流道的正常出水速度,而且还能够对主流道内的高压脉动水流进行缓冲减速而起到稳定水流的作用,实现降低出水管内噪音的目的,提升净水机的降噪效果;此外,因经增压泵后产生的高压高速水流中混有空气,导致出水管的进水端处水流会对出水管管壁产生较大的脉动冲击而造成较大的振动噪音,通过设置降噪旁路支流道与出水管的进水端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降噪旁路支流道与出水管的出水端之间的距离,使得降噪旁路支流道能够靠近出水管的进水端设置,从而降噪旁路支流道可有效地缓解出水管进水端处的脉动冲击,进一步降低出水管内的振动噪音,提升降噪效果。
7.优选地,过水口设有两个,两个过水口分别为进口和出口,以使主流道内部分水经
进口流入降噪旁路支流道后再经出口流回至主流道。
8.通过将过水口设置为进口和出口,主流道内的高压脉动水流通过进口流入降噪旁路支流道,并且在经过降噪旁路支流道进行缓冲减速后,通过出口流入主流道内与其内的水流汇合,不仅不增加主流道内的水流阻力,保证主流道内的正常出水速度,还能够延长脉动水流的缓冲路径,进一步对主流道内的脉动水流缓冲减速而形成稳定水流,降低高压脉动水流对出水管的管壁冲击而产生的振动噪音,实现降噪目的。
9.优选的,降噪旁路支流道邻近进口的一端与进口之间设有缓冲件,缓冲件设于降噪旁路支流道的端部与进口之间,缓冲件的迎水面垂直于降噪旁路支流道内的水流流动方向。
10.通过在降噪旁路支流道邻近进口的一端与进口之间设有缓冲件,可以对刚进入降噪旁路支流道内的高压脉动水流实现快速的缓冲减速,以此稳定水流并降低噪音,同时通过将缓冲件设置为迎水面垂直于降噪旁路支流道内的水流流动方向,增加了缓冲件与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对进入降噪旁路支流道内高压脉动水流的缓冲减速效果,提升稳定水流的作用,提高降噪效果。
11.优选的,缓冲件的迎水面朝向降噪旁路支流道邻近进口的一端的方向凹陷设置。
12.通过将缓冲件的迎水面朝向降噪旁路支流道邻近进口的一端的方向凹陷设置,使缓冲件的迎水面形成弧形凹面结构,以对刚进入降噪旁路支流道内的高压脉动水流起到导流作用,使高压脉动水流能够较为均匀地作用在缓冲件的迎水面上,减少高压脉动水流作用在缓冲件表面时不均匀导致缓冲件发生变形甚至出现损坏而导致的无法有效缓冲高压脉冲水流的情况,延长了缓冲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提升了净水器降噪效果。
13.优选的,缓冲件上设有多个消音孔,缓冲件的背水面设有与消音孔对应的分隔筋,以使缓冲件的背水一侧形成多个消音腔。
14.通过将缓冲件上设置有多个消音孔,当流入降噪旁路支流道的高压脉动水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水流流向出口处,另一部分水流流向出口相反的方向,其中流向出口相反方向的水流在缓冲件的作用下,从多个消音孔进入到降噪旁路支流道中,并且由于设置消音孔,一方面能够使水流有效的进行减速,另一方面能够使流入降噪旁路支流道的水流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了降噪旁路支流道的降噪效果;同时,在分隔筋的作用下,将缓冲件内部的空间分割成多个单独的空间,多个空间与缓冲件共同形成多个亥姆霍兹共振腔,以对高压脉动水流产生的振动进行消减,稳定水流而降低噪音,进一步提升缓冲件的降噪效果,提升降噪旁路支流道的降噪效果。
15.优选的,出水管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形成降噪旁路支流道。
16.通过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将降噪旁路支流道进行拆卸,进而以便于清洗降噪旁路支流道内部的水垢,简化了清洗降噪旁路支流道的步骤;同时,当降噪旁路支流道出现故障时,方便将降噪旁路支流道拆卸以进行检修,简化了检修降噪旁路支流道的步骤,并且便于更换降噪旁路支流道的零部件,简化了操作,进而降低了维修净水器的成本,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7.优选的,出水管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形成过水流道,所述过水流道内设有具有多个过水口的导流管,以将过水流道分隔
形成主流道和位于导流管内的降噪旁路支流道。如此可使主流道内的高压脉动水流相对较快的流入降噪旁支路流道内,并对该高压脉动水流快速缓冲减速而形成稳定水流,提升降噪效果,同时主流道与降噪旁路支流道集成为一体,便于安装于净水水路,提升安装效率。
18.优选的,导流管的内腔设置沿导流管轴向延伸的消音杆体和环绕消音杆体设置的消音面,消音面沿消音杆体间隔布置多个。
19.通过将导流管的内腔设置沿导流管轴向延伸的消音杆体和环绕消音杆体设置的消音面,以使导管的内部能够通过消音杆体与消音面围成多个亥姆霍兹共振腔,以对高压脉动水流产生的振动进行消减,稳定水流而降低噪音。
20.优选的,消音杆体上设置有消音孔。
21.通过在消音杆体上设置有消音孔,一方面能够减轻消音杆体内的压力,避免大量的高压脉动水流进入消音杆体导致的对消音杆体造成的损害进而无法有效消音的情况,另一方面,当主流道的高压脉动水流流经消音杆体的表面后,部分水流通过导流孔进入到消音杆体的内部,可均匀进入消音杆体的水流,进而形成均匀流动的水流,进而使消音杆体受到的水流冲击更加均匀,避免消音杆体由于长期收到水流的冲击不均导致的消音杆体出现损坏进而无法有效消音的情况,提升消音杆体的使用寿命,进而使消音杆体的消音效果更加可靠。
22.优选的,净水机还包括外壳体,增压泵和出水管均横向设置于外壳体内,降噪旁路支流道位于主流道的下方。
23.通过将增压泵与出水管设置于外壳体内,进而能够保护净水器的主要零部件免受空气的腐蚀导致的零部件受损无法净水的情况,同时避免净水器的主要零部件由于受到外力导致零部件受损的情况,提升了净水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使净水器的工作更加稳定可靠;同时,将降噪旁路支流道设置在主流道的下方,能够使一部分进入主流通道的高压脉动水流由于重力的作用进入降噪旁路支流道内,进而实现降噪的效果,并且,不会引起主流通道堵塞等问题,不会影响净水器的水流流速,避免影响净水机的制水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净水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出水管的结构的剖视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降噪旁路支流道内水流流动方向的示意图;
30.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缓冲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降噪旁路支流道水流分流示意图;
34.图10为图9中b处的放大图;
35.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另种实施方式中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消音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出水管的结构的剖视图;
38.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出水管的爆炸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
41.1-增压泵;
42.2-进水管;
43.3-主流道、31-第一壳体、32-第二壳体、33-连接头、331-第一连接口、332-第二连接口、333-第三连接口、334-第四连接口;
44.41-降噪旁路支流道、411-过水口、4111-进口、4112-出口、42-缓冲件、421-消音孔、422-分隔筋、43-第一壳体、44-第二壳体、45-导流管、46-消音杆体、47-消音面;
45.5-外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7.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48.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低噪音的净水机,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增压泵1、进水管2及出水管,进水管2与进水口连通,出水管与出水口连通,出水管包括主流道3和与主流道3连通的降噪旁路支流道41,降噪旁路支流道41与出水管的进水端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降噪旁路支流道41与出水管的出水端之间的距离,降噪旁路支流道41包括至少两个过水口411,所述过水口411引导主流道3内部分水进出降噪旁路支流道41,以对主流道2内的水流进行缓冲。
4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水管内设置主流道3和与主流道3连通的降噪旁路支流道41,降噪旁路支流道41包括至少两个过水口411,过水口411引导主流道3内部分水进出降噪旁路支流道41,以对主流道3内的水流进行缓冲,使得主流道3内的高压脉动水流被分流至降噪旁路支流道41内进行缓冲,形成稳定的水流后,再流回主流道3内并与其内水流汇合,不仅不增加主流道3内水流的水流阻力,保证主流道3的正常出水速度,而且还能够对主流道3内的高压脉动水流进行缓冲减速而起到稳定水流的作用,实现降低出水管内的噪音目的,提升净水机的降噪效果;此外,因经增压泵1后产生的高压高速水流中混有空气,导致出水管的进水端处水流会对出水管管壁产生较大的脉动冲击而造成较大的振动噪音,通过设置降噪旁路支流道41与出水管的进水端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降噪旁路支流道41与出水管的出水端之间的距离,使得降噪旁路支流道41能够靠近出水管的进水端设置,从而降噪旁路支流道41可有效地缓解出水管进水端处的脉动冲击,进一步降低出水管内的振动噪音,提升降噪效果。
5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降噪旁路支流道41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以下实施例的一种:
51.实施例一:如图4所示,过水口411设有两个,两个过水口411分别为进口4111和出口4112,以使出水管3内部分水经进口4111流入降噪旁路支流道41后再经出口4112流回至主流道3。
52.通过将过水口411设置为进口4111和出口4112,水流的流向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主流道内3的高压脉动水流通过进口4111流入降噪旁路支流道41,并且在经过降噪旁路支流道41进行缓冲减速后,通过出口4112流入主流道3内与其内的水流汇合,不仅不增加主流道3内的水流阻力,保证主流道3内的正常出水量和出水速度,还能够延长脉动水流的缓冲路径,进一步对主流道3内的脉动水流缓冲减速而形成稳定水流,降低高压脉动水流对主流道3的管壁冲击而产生的振动噪音,实现降噪目的。
53.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降噪旁路支流道41邻近进口4111的一端与进口4111之间设有缓冲件42,缓冲件42设于降噪旁路支流道41的端部与进口4111之间,缓冲件42的迎水面垂直于降噪旁路支流道41内的水流流动方向。
54.通过在降噪旁路支流道41邻近进口4111的一端与进口4111之间设有缓冲件42,可以对刚进入降噪旁路支流道41内的高压脉动水流实现快速的缓冲减速,以此稳定水流并降低噪音,同时通过将缓冲件42设置为迎水面垂直于降噪旁路支流道41内的水流流动方向,增加了缓冲件42与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对进入降噪旁路支流道41内高压脉动水流的缓冲减速效果,提升稳定水流的作用,提高降噪效果。
5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缓冲件42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缓冲件42可为弹性可变形的柔性件。
56.通过将缓冲件42设置为弹性可变形的柔性件,当水流流经缓冲件42时,由于缓冲件42具有弹性,且能够变形,进而能够有效的缓冲水流所带来的冲击力,避免由于水流的冲击力过大导致缓冲件42出现损坏的情况,提升了缓冲件42的使用寿命。
57.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缓冲件42的迎水面朝向降噪旁路支流道41邻近进口4111的一端的方向凹陷设置。
58.通过将缓冲件42的迎水面朝向降噪旁路支流道41邻近进口4111的一端的方向凹陷设置,使缓冲件42的迎水面形成弧形凹面结构,以对刚进入降噪旁路支流道41内的高压脉动水流起到导流作用,使高压脉动水流能够较为均匀地作用在缓冲件42的迎水面上,减少高压脉动水流作用在缓冲件42表面时不均匀导致缓冲件42发生变形甚至出现损坏而导致的无法有效缓冲高压脉冲水流的情况,延长了缓冲件42的使用寿命,同时,提升了净水器降噪效果。
59.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缓冲件42上设有多个消音孔421,缓冲件42的背水面设有与消音孔421对应的分隔筋422,以使缓冲件42的背水一侧形成多个消音腔。
60.通过将缓冲件42上设置有多个消音孔421,当流入降噪旁路支流道41的高压脉动水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水流流向出口4112处,另一部分水流流向出口4112相反的方向,其中流向出口4112相反方向的水流在缓冲件42的作用下,从多个消音孔421进入到降噪旁路支流道41中,并且由于设置消音孔421,一方面能够使水流有效的进行减速,另一方面能够使流入降噪旁路支流道41的水流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了降噪旁路支流道41的降噪效果;
同时,在分隔筋422的作用下,将缓冲件42内部的空间分割成多个单独的空间,多个空间与缓冲件42共同形成多个亥姆霍兹共振腔,以对高压脉动水流产生的振动进行消减,稳定水流而降低噪音,进一步提升缓冲件42的降噪效果,提升降噪旁路支流道41的降噪效果。
61.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如图4所示,出水管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43和第二壳体44,第一壳体43和第二壳体44围合形成降噪旁路支流道41。
62.通过将第一壳体43与第二壳体44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将降噪旁路支流道41进行拆卸,进而以便于降噪旁路支流道41内部的水垢,简化了降噪旁路支流道41的步骤;同时,当降噪旁路支流道41出现故障时,方便将降噪旁路支流道41拆卸以进行检修,简化了检修降噪旁路支流道41的步骤,并且便于更换降噪旁路支流道41的零部件,简化了操作,当降噪旁路支流道41出现故障时,仅需拆卸第一壳体43和第二壳体44对出现故障的零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无需更换全部的降噪旁路支流道41,进而降低了维修净水器的成本,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63.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出水管的出水端设有连接头33,连接头具有朝向一致的第一连接口331与第二连接口332,第一连接口331与第二连接口332形成主流通道3,连接头33还包括第三连接口333和第四连接口334,第三连接口333与过水口411的进口4111连接,和第四连接口334与出口4112连接,降噪旁路支流道41与主流道3并列设置,缓冲件42位于降噪旁路支流道41的轴向一端。
64.实施例二:如图15所示,结合图13,出水管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围合形成过水流道,过水流道内设有具有多个过水口的导流管45,以将过水流道45分隔形成主流道3和位于导流管45内的降噪旁路支流道41,使主流道3内的高压脉动水流相对较快的流入降噪旁支路流道41内,并对该高压脉动水流快速缓冲减速而形成稳定水流,提升降噪效果,同时主流道3与降噪旁路支流道41集成为一体,便于安装于净水水路,提升安装效率。
65.优选地,多个过水口411沿导流管45的轴向间隔布置,以增加了导流管45与进入降噪旁路支流道41的高压脉冲水流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缓冲件42降低水流流速的效果,因而提升了降噪旁路支流道41的降噪效果。
66.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导流管45的内腔设置沿导流管45轴向延伸的消音杆体46和环绕消音杆体46设置的消音面47,消音面47沿消音杆体46间隔布置多个。
67.通过将导流管45的内腔设置沿导流管45轴向延伸的消音杆体46和环绕消音杆体46设置的消音面47,以使导管的内部能够通过消音杆体46与消音面47围成多个亥姆霍兹共振腔,以对高压脉动水流产生的振动进行消减,稳定水流而降低噪音。
68.再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消音杆体46上设置有消音孔421。
69.通过在消音杆体46上设置有消音孔421,一方面能够减轻消音杆体46内的压力,避免大量的高压脉动水流进入消音杆体46导致的对消音杆体46造成的损害进而无法有效消音的情况,另一方面,当主流道3的高压脉动水流流经消音杆体46的表面后,部分水流通过导流孔进入到消音杆体46的内部,可均匀进入消音杆体46的水流,进而形成均匀流动的水流,进而使消音杆体46受到的水流冲击更加均匀,避免消音杆体46由于长期收到水流的冲击不均导致的消音杆体46出现损坏进而无法有效消音的情况,提升消音杆体46的使用寿命,进而使消音杆体46的消音效果更加可靠。
7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净水机还包括外壳体5、设于外壳体5内的增压泵1和支架,增压泵1通过安装组件以侧挂或者悬挂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支架或者壳体上,增压泵1和出水管均横向设置于外壳体5内,降噪旁路支流道41位于主流道3的下方。
71.通过将增压泵1与出水管设置于外壳体5内,进而能够保护净水器的主要零部件免受空气的腐蚀导致的零部件受损无法净水的情况,同时避免净水器的主要零部件由于受到外力导致零部件受损的情况,提升了净水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使净水器的工作更加稳定可靠;同时,降噪旁路支流道41位于主流道3的下方,能够使一部分进入主流道3的高压脉动水流在自重的作用下进入降噪旁路支流道41内,进而实现降噪的效果,并且,不会引起主流道3堵塞等问题,不会影响净水器的水流流速,避免影响净水机的制水量,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72.当然,也可以为竖向布置增压泵1,即,出水管3竖直,降噪旁路支流道41位于主流道3的侧方,这里不做限制。
73.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