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便污水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0931发布日期:2023-01-25 10:2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便污水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便污水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铁路快速发展,全国高铁网基本形成,越来越多的大型车站及动车段、所投入使用,列车在大型车站、动车段、所或客车整备所等地将集便器污水采用真空方式抽吸至地面污水接收系统。集便污水与常规的生活污水有较大不同,主要体现在高有机物、高ss、高氨氮、高磷、低碳氮比等“四高一低”的特点,因此处理难度大。
3.目前集便污水常采用厌氧池处理或者厌氧池与好氧池交替处理,存在占地面积大、能耗大等问题,且处理效率低,出水水质无法满足环保要求。因此,亟需一种集便污水的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便污水的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设置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污水处理池内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厌氧单元、第一好氧单元、第二厌氧单元、第二好氧单元以及沉淀单元,所述第一厌氧单元与所述进水端连通,所述沉淀单元与所述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厌氧单元和第二厌氧单元内均设有至少一个厌氧区,所述第一好氧单元和第二好氧单元内均设有至少一个好氧区,所述污水处理池内设有多个用于推动污水流动的推流搅拌器,所述第一好氧单元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好氧单元中的混合液回流至所述第一厌氧单元的回流装置。
5.进一步地,还包括厌氧池,经所述厌氧池预处理后的集便污水进入所述第一厌氧单元。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好氧单元和第二好氧单元内设置有填料,所述填料为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悬浮填料中的至少一种。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好氧单元和所述第二好氧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鼓风曝气的曝气装置。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好氧单元与所述第一厌氧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好氧单元中的混合液回流至所述第一厌氧单元内。
9.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单元与所述厌氧池连接用于将所述沉淀单元中的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内。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厌氧单元的进水端设置有用于补充碳源的补碳装置。
11.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池内设置有多个导流墙。
12.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槽。
13.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池采用钢板、玻璃钢或钢筋混凝土制成。
1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便污水处理装置,为一体化处理装置,将生物处理单元和
沉淀单元串联,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简单、运行灵活等优点,将好氧单元分隔成多个好氧区,延长污水处理时间,且对污水以及污泥进行回流,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1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便污水处理装置,为多级ao处理工艺,处理低c/n比污水有较强优势,可以显著提供氨氮及cod的去除效能,在好氧单元设置填料,可有利于硝化菌优先附着生长,解决了活性污泥法中聚磷菌和硝化菌的污泥龄矛盾问题,提高菌群的处理效率;
17.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便污水处理装置,可根据污水的成分设置厌氧区与好氧区的比例,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且可埋地设置,也可设置在地面上,可适用于不同的安装场合。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便污水的处理装置(氧化沟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便污水的处理装置(氧化沟模式)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便污水的处理装置(非氧化沟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便污水的处理装置(非氧化沟模式)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集便污水的处理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集便污水的处理装置图3的a-a剖面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集便污水的处理装置图3的b-b剖面图。
25.1-污水处理池;2-进水端;3-出水端;4-第一厌氧单元;5-第一好氧单元;6-第二厌氧单元;7-第二好氧单元;8-沉淀单元;9-推流搅拌器;10-回流装置;11-填料;12-出水槽;13-导流墙。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附图中,为清晰可见,可能放大了某部分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应做广义解释,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中心”、“水平”、“竖直”、“顶”、“底”、“内”、“外”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0.如说明书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便污水的处理装置,本实施例中的集便污水处理装置为一体化装置或构筑物,包括污水处理池1,所述污水处理池1设置有进水端2和出水端3,集便污水由污水处理池1的进水端2排入,在污水处理池1内处理后,再由出水端3排出,所述污水处理池1内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厌氧单元4、第一好氧单元5、第二厌氧单元6、第二好氧单元7以及沉淀单元8,所述第一厌氧单元4与所述进水端2连通,所述沉淀单元8与所述出水端3连通,所述第一厌氧单元4和第二厌氧单元6内均设有至少一个厌氧区,所述第一好氧单元5和第二好氧单元7内均设有至少一个好氧区,所述污水处理池1内设有多个用于推动污水流动的推流搅拌器9,各厌氧区和好氧区依次串联,所述推流搅拌器9在厌氧区和好氧区内均匀设置,用于推动集便污水流动,所述第一好氧单元5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好氧单元5中的混合液回流至所述第一厌氧单元4的回流装置10。
31.优化实施方式,如说明书附图5所示,为集便污水处理流程,还包括厌氧池,经所述厌氧池预处理后的集便污水进入所述第一厌氧单元4,当然,也可以采用水解酸化池替代厌氧池,具体的,在将集便污水排入污水处理池1前,对集便污水进行预处理,先对集便污水进行格栅过滤,去除集便污水中的浮渣,再让其在厌氧池内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将集便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水解酸化为易于被微生物吸收利用的小分子有机物及co2、nh3、h2s等气体,气体可以通过除臭装置处理后进行排放,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单元8与所述厌氧池连接用于将所述沉淀单元8中的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内,所述沉淀单元的污泥通过自重力或经潜污泵抽升回流至厌氧池内,污水和来自沉淀单元8的回流污泥在厌氧池中混合,在硝酸盐得到消除的情况下,聚磷菌吸收和储存低分子有机物,同时释放磷酸盐,然后厌氧池内的混合液进入污水处理池1的第一厌氧单元4,与来自第一好氧单元5大量的硝酸盐的回流混合液在第一厌氧单元4内完成大部分硝酸盐的反硝化之后,再进入第一好氧单元5完成nh
3-n的硝化和磷酸盐的过量吸收,第一好氧单元5中的部分混合液回流到第一厌氧单元4,其余部分进入后续的第二厌氧单元6,进一步去除硝酸盐,然后进入第二好氧单元7,最后到达沉淀单元8,第二好氧单元7主要用于防止后续工艺过程出现厌氧状态,避免污泥中的磷酸盐释放至最终出水中,同时减低出水中的bod(即生化需氧量)、cod(即化学需氧量),使得污水经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好氧单元7与所述第一厌氧单元4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好氧单元7中的混合液回流至所述第一厌氧单元4内,通过第二好氧单元7内的含硝酸盐的回流液提高厌氧单元的反硝化。
32.细化实施方式,所述格栅和厌氧池可以设置在污水处理池1内,形成一体化装置,格栅和厌氧池在进水端2设置,根据处理水量大小,施工污水处理池1,污水体量较小时,可采用钢板或玻璃钢制成一体化的污水处理池,污水体量较大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制成一体化的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1可埋地设置或设置在地面上,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施工。
33.优化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好氧单元5和第二好氧单元7内设置有填料11,所述填料11为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悬浮填料中的至少一种,填料11可以是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或悬浮填料中的一种,或者是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或悬浮填料中的至少两种组成的组合填料,填料11作为增加生物的载体,硝化菌可以优先附着在载体上,解决了活性污泥法中聚磷菌和硝化菌的污泥龄矛盾问题,还可以提高反应池中微生物的量和微生物的种类,提高生物反应池的效率,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好氧单元5和所述第二好氧单元7的底部设置有
用于鼓风曝气的曝气装置,曝气装置与空气泵连接,将好氧单元内的溶解氧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好氧单元内的各种好氧微生物吸附有机物并利用氧进行代谢,以及亚硝酸菌和硝化菌的消化作用去除集便污水中的cod和氨氮。
34.优化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厌氧单元4的进水端设置有用于补充碳源的补碳装置,保证厌氧单元内的反硝化顺利进行,当然,也可以向厌氧池内补充碳源,以满足反硝化反应所要求的bod5/tkn>3~5的需求。
35.优化实施方式,所述污水处理池1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槽12。
36.如说明书附图1和2所示,为两种氧化沟模式的集便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示意图,图1中的第一好氧单元5分隔成两个好氧区,第二好氧单元7分隔成两个好氧区,图2中的第一好氧单元5分隔成三个好氧区,第二好氧单元7分隔成两个好氧区,好氧区内设置有悬浮填料,池底设置有曝气装置,第一好氧单元5设置有回流装置10,回流装置10将第一好氧单元5内的混合液回流至污水处理池1的进水端2,所述污水处理池1内沿污水流动方向设置有多个导流墙13。
37.如说明书附图3和4所示,为两种非氧化沟模式的集便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示意图,图3中的第一好氧单元5分隔成两个好氧区,第二好氧单元7分隔成两个好氧区,图4中的第一好氧单元5分隔成三个好氧区,第二好氧单元7分隔成两个好氧区,好氧区内设置有悬浮填料,池底设置有曝气装置,第一好氧单元5设置有回流装置10,回流装置10将第一好氧单元5内的混合液回流至污水处理池1的进水端2,当然,每个好氧单元内的好氧区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对好氧区的数量不做限制,图6为附图3的a-a剖视图,图7为附图3的b-b剖视图。
38.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9.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限制为此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之内作出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