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适应寒带地区的小型污水处理净化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73220发布日期:2023-04-18 22:1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适应寒带地区的小型污水处理净化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污水处理净化槽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度适应寒带地区的小型污水处理净化槽装置,属于污水处理。


背景技术:

1、当前污水处理的主要处理方法为二级生物处理方法,处理工艺为厌氧水解微生物处理工艺、缺氧微生物处理工艺、好氧微生物处理工艺,通过各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分解污水污物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2、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小型公厕污水等小水量用户呈分散性、不连续性,污水和改厕污水不集中而浓度高,污水处理系统容易受高负荷冲击影响,同时微生物难以稳定存在于系统之中,导致微生物无法有效繁殖存留,影响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净水效果;另外,受地域气温影响,现有的处理装置无法适用于寒带地区,无法抵御冬季低温冻害。

3、因此,针对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小型公厕污水,亟待设计一种高度适应寒带地区的小型污水处理净化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事实,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分散型、不连续型污水处理系统受高负荷冲击影响,微生物无法有效繁殖存留于处理装置中的情况,影响系统的有机物去除及脱氮除磷效果和净水效果的问题,进而设计了一种高度适应寒带地区的小型污水处理净化槽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高度适应寒带地区的小型污水处理净化槽装置,包括净化槽本体、化粪水解腔、微氧多效网膜腔、好氧网膜腔、沉淀循环双效腔、清水腔、立式氧传导装置、盘式氧传导装置、第一生物网膜床填料、第二生物网膜床填料、气提回流装置、提升排水装置、空气分配装置和自动电控装置;

4、所述净化槽本体置于冻层以下的原状土上,且周围覆土填埋,净化槽本体的内腔为化粪水解腔,待处理的介质通过介质收集管流入到化粪水解腔内;所述微氧多效网膜腔、好氧网膜腔、沉淀循环双效腔、清水腔以独立中空腔体的形式放置于净化槽本体中并加以固定;所述沉淀循环双效腔是围绕好氧网膜腔的圆环状立式装置,两者底部进行连通;所述化粪水解腔、微氧多效网膜腔、好氧网膜腔、沉淀循环双效腔、清水腔依次串联连通;

5、所述微氧多效网膜腔中设置有立式氧传导装置与第一生物网膜床填料,好氧网膜腔中设置有盘式氧传导装置和第二生物网膜床填料,沉淀循环双效腔中设置有气提回流装置,清水腔中设置有提升排水装置;

6、所述自动电控装置和空气分配装置均置于地面上部,自动电控装置内部集成微动力气泵,空气分配装置将微动力气泵供应的气体进行分配,通过管路分别为气提回流装置、立式氧传导装置和盘式氧传导装置提供富氧空气。

7、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分配装置分别通过微氧供气胶管、变径弯头、直立曝气塑料管将富氧空气导入到立式氧传导装置中释放,通过过好氧供气胶管、变径弯头、弯头曝气塑料管将富氧空气导入到盘式氧传导装置中释放,通过气提供气胶管、气提供气导管将富氧空气导入到气提回流装置中驱动提升水介质。如此设置,利用空气在水中的释放同时实现了对水介质的搅动,带动了水中的生物网膜床填料的流动性,促进了填料上微生物与水接触反应的效率。

8、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槽本体通过第一检查口、第二检查口、第三检查口、第四检查口连接到地面上,第一检查口与清水腔连通,第二检查口与好氧网膜腔连通,第三检查口与微氧多效网膜腔连通,第四检查口与化粪水解腔连通,检查口与各腔室的连接处设置有热熔密封胶圈。如此设置,保证装置在高寒地区使用的前提下同步做到维修更换。净化槽本体及各个腔体与检查口通过严密牢固的方式进行连接,连接后装置内部装置均可进行拆除维护,极大的延续了设备的使用年限。

9、进一步地,所述弯头曝气塑料管、直立曝气塑料管均为硬质塑料导气管,直立曝气塑料管通过管道固定关卡与第三检查口连接,弯头曝气塑料管通过管道固定关卡与第二检查口连接。如此设置,可在维修更换的过程中随意拆卸安装,不需要进行设备拆除,同时由管道固定关卡进行紧固防止震动。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查口、第二检查口、第三检查口和第四检查口上部均设有检查口盖。如此设置,实现整个装置的密闭作用,在检修的时候方便开启,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11、进一步地:所述介质收集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收集立管、转向转材质弯头、水平导管和65°转向弯头,65°转向弯头与化粪水解腔顶部连接,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橡胶挤压密封圈。如此设置,装置的进水可根据位置调整水平导管的长度,实现位置的任意设置,65°转向弯头保证了水平导管的斜度并保证在冬季介质收集管内不存有液体,可促进净化槽位置的灵活安装,不受地形地貌的限制。

12、进一步地:所述化粪水解腔与微氧多效网膜腔、微氧多效网膜腔与好氧网膜腔均通过导流管连通,穿管处通过第二橡胶挤压密封圈进行管壁密封,保证流通介质的导向性抗渗性;所述沉淀循环双效腔与清水腔通过连通管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微氧多效网膜腔中的第一生物网膜床填料,好氧网膜腔中的第二生物网膜床填料均占其有效容积的20%,生物网膜床填料采用的是复合亲水型聚氨酯高分子单体多孔材料,在水中保持悬浮状态,其微生物负载量20-30g/l,比表面积高达4500㎡/m3,年磨损率低于6%,使用寿命大于15年,挂膜时间5-10天,孔隙率高达98%,遇水体积膨胀率为1:1.73,拉伸强度为350-500kpa。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生物网膜床填料和第二生物网膜床填料均是一种亲水性聚氨酯填料外加塑料保护罩以及多孔大表面积流化床填料的组合应用。

15、进一步地:所述立式氧传导装置和盘式氧传导装置均为三元乙丙橡胶微孔曝气器。

16、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排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排放水泵、排水胶管和排水管件,排放水泵置于清水腔内,排水胶管置于第一检查口内,排水管件的出水口向下倾斜设置,清水腔内水介质由排放水泵提升后经过排水胶管、排水管件排放至自然界。如此设置,排水管件在地面倾斜足够角度,防止水介质在管道中的存留导致的冬季冻结问题。

17、进一步地:所述清水腔内设置有带液位调控坠的浮球液位开关,浮球液位开关输出信号通过浮球电缆线输入至自动电控装置,自动电控装置通过水泵电缆线供电到排放水泵。如此设置,清水腔内水介质排放水泵是由浮球液位开关控制,不受使用频率和次数限制使用限制。

18、进一步地:所述微动力气泵受时间控制启动停止,具有手动/自动功能。

19、进一步地:所述微氧多效网膜腔、好氧网膜腔中投放工程生物菌剂,工程生物菌剂附着于第一生物网膜床填料和第二生物网膜床填料上进行生长繁殖。工程生物菌剂为生物复合型菌剂,由多种微生物菌群共同构建而成,通过多菌群的协同生物处理作用实现了污水的净化效果,培养效果快、转移性强,同时附着在填料上进行繁殖生长。

20、进一步地:所述气提回流装置为环状管路开孔装置,在气提供气胶管的空气供应之下,将水介质沿管道提升至化粪水解腔。

21、进一步地:所述自动电控装置通过支撑腿与地面固定。

22、本发明所达到的效果为:

23、1、本发明污水依次流经化粪水解腔、微氧多效网膜腔、好氧网膜腔、沉淀循环双效腔、清水腔为净化反应腔,固定腔内填充亲水型多孔填料,在固定的各生化反应腔内形成生物网膜床,提高悬浮固体物拦截的机率,因提供极大的比表面面积作为微生物附著、增殖的介质,可累积大量及特定族群的生物膜微生物,使反应器中微生物数量倍增、微生物种群多样化,有助于达到去除各种污染物的目的,进而提高生物处理效率。

24、2、本发明无需设置单独的设备间,电气控制系统和气泵集成在控制柜内。

25、3、本发明装置本体处于地面冻深以下,抵御冬季低温冻害难题的情况下,利用地源热度保证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温度不散失,在设备顶端设置盖板保证了寒冷空气不能进入到设备中影响设备运行。

26、4、本发明在化粪腔内进行粪污、油污的分离,设置的侵入式连通方式隔离了前端固体污染物,通过厌氧水解堆积后有效分解污染物,对粪污中的致病污染物进行通过生物抑制作用有效杀灭,消除了粪污的臭味散发问题,减少了粪污的清掏量。

27、5、本发明采用微动力处理方式,极大的节省了能耗,处理成本低廉,适用于实际成型的推广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