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活杀菌系统的酸洗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50433发布日期:2023-05-05 15:36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活杀菌系统的酸洗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灭活杀菌系统的酸洗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1、船舶是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在对船舶进行使用时需要用到快速杀菌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为控制船舶横倾、纵倾等,在对其使用时还需要对水质进行消毒杀菌,从而减少对水质中的细菌,进而降低对使用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可能性。

2、相关技术中,设计有一种具有灭活杀菌功能的清洁装置,参照图1,清洁装置包括清洁箱1,清洁箱1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清洁腔11,以用于供水质流通,清洁腔11的内壁安装有紫外灯管111,清洁箱1的外侧壁焊接有连接框112,连接框112的内壁安装有超声波振子1121,清洁箱1的下表面设置有进水管12,清洁箱1的上表面设置有出水管13,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均与清洁腔11的内部相通;使用时,水质在水泵的作用下经流进水管12进入清洁腔11内壁,此时通过紫外灯管111产生的紫外线破坏生物的遗传物质,超声波振子1121产生的超声波的空化作用破坏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以便在紫外超声协同作用下对生物进行灭活,从而对水质进行消毒杀菌,有效减少水质中含有的细菌。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当水质流经清洁腔内部之后,易导致清洁腔内残留有杂质,上述现象不仅使得工作人员不便于对清洁腔的内部进行清理,而且残留的杂质与后续进入清理腔的水质混合之后,从而增大了紫外灯管和超声波振子对后续水质的清理工作量和清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清洁装置对水质的清洁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灭活杀菌系统的酸洗清洁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灭活杀菌系统的酸洗清洁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灭活杀菌系统的酸洗清洁装置,包括清洁箱,所述清洁箱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供水质流经的清洁腔,所述清洁腔的内壁设置有紫外灯管,所述清洁箱的外侧壁设置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内壁设置有超声波振子,所述清洁箱的下表面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清洁箱的上表面设置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清洁腔的内部相通,所述清洁箱的侧壁设置有入液管和排液管,所述入液管和排液管均与清洁腔的内部相通,所述入液管位于排液管的上侧,所述入液管位于紫外灯管的上侧,所述排液管位于紫外灯管的下侧,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入液管和排液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关闭水管、出水管和排液管上的阀门,打开入液管上的阀门,使得酸洗液通过入液管进入清洁腔的内部,从而通过酸洗液对清洁腔的内部进行清理,有效减少了清洁腔内的杂质含量,进而增大了紫外灯管和超声波振子对后续水质的清理工作量和清理效果。

5、作为优选,所述入液管的端壁设置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靠近出水管的一端设置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远离安装管的一端设置有总管,所述总管远离转动管的一端设置有若干支管,若干所述支管远离总管的一端朝向出水管的一侧。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酸洗液流入入液管内后,位于入液管内的酸洗液依次流入安装管、转动管和总管的内部,然后再通过若干支管排出,从而使得酸洗液均匀分散流入清洁腔内部,进而提高了酸洗液清洁腔内部的清洁效果。

7、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管转动连接于安装管的外侧壁,所述转动管的外侧壁设置有转动蜗轮,所述转动蜗轮的侧壁设置有转动蜗杆,所述转动蜗杆和转动蜗轮相互啮合,所述转动蜗杆转动连接于清洁箱上,所述转动蜗杆的一端穿过清洁箱的侧壁,所述清洁箱的外侧壁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靠近清洁箱的一侧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转动蜗杆的端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电机带动转动蜗杆发生转动,转动蜗杆带动转动蜗轮发生转动,转动蜗轮带动安装管发生转动,以带动若干支管发生转动,从而使得位于支管内的酸洗液从支管内排出时产生飞溅的现象,进而扩大了酸洗液的喷射范围,有效扩大了酸洗液对清洁腔内部的清洁效果。

9、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管包括固定管、升降管、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伸缩管、移动杆、限位块、驱动组件,所述固定管转动连接于安装管靠近总管的一端,所述转动蜗轮设置于固定管的外侧壁,所述升降管滑动连接于固定管的外侧壁,所述总管设置于升降管远离固定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定位块设置于固定管的外侧壁,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于升降管的外侧壁,所述伸缩管设置于第一定位块靠近第二定位块的一侧,所述移动杆滑动连接于伸缩管的内壁,所述移动杆远离第一定位块的一端设置于第二定位块的侧壁,所述限位块设置于移动杆的侧壁,所述伸缩管的内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供限位块滑动的限位槽,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转动管上,以用于驱动升降管沿固定管内壁的竖直方向发生抖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管发生转动时,固定管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带动升降管沿固定管内壁的竖直方向发生抖动,从而降低了酸洗液残留在若干支管内壁的可能性。

11、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蜗轮、两个第一支撑板、驱动蜗杆、第二支撑板、驱动杆、驱动齿环、驱动齿条、定位弹簧和联动件,所述驱动蜗轮设置于固定管的外侧壁,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于固定管的侧壁,所述驱动蜗杆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所述驱动蜗杆和驱动蜗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升降管的侧壁,所述驱动杆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板的侧壁,所述驱动齿环设置于驱动杆的侧壁,所述驱动齿条设置于升降管的外侧壁,所述驱动齿条和驱动齿环相互啮合,所述定位弹簧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定位块靠近第二定位块的一侧,所述定位弹簧的另一端设置于移动杆远离第二定位块的一侧,所述联动件用于驱动蜗杆和驱动杆同时转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蜗杆发生转动时,转动蜗杆在联动件作用下带动驱动杆发生转动,以使得驱动齿环发生转动,当驱动齿环和驱动齿条相互啮合时,驱动齿条带动升降管朝向远离固定管的一侧移动,此时定位弹簧发生拉伸,当驱动齿环、驱动齿条脱离啮合时,此时定位弹簧发生回弹,以使得升降管朝向靠近固定管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升降管发生抖动,进而降低了支管内壁残留有酸洗液的可能性。

13、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的侧壁嵌设有滚动球。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块在限位槽的内壁沿竖直方向发生移动时,滚动球同步发生转动,从而减小了限位块在限位槽内壁滑移时产生的摩擦力,进而延长了限位块的使用寿命。

15、作为优选,所述升降管的内壁为螺旋状。

16、由于当水质流经清洁腔内部后,易造成转动管、总管、若干支管的内部残留有杂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升降管的内壁设置为螺旋状,可以有效增大酸洗液的流动路径,从而增大了酸洗液的停留时间,进而增大了酸洗液对转动管、总管、若干支管内部的清洁效果。

17、作为优选,所述清洁腔的侧壁滑动连接有清洁板,所述清洁板的侧壁贯穿开设有供紫外灯管穿过的清洁孔,所述清洁孔的内壁设置有清洁刷板,以用于对紫外灯管的侧壁进行清理,所述清洁箱上设置有移动件,以用于驱动清洁板沿水平方向发生移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件带动清洁板沿水平方向发生移动,以此带动清洁刷板对紫外灯管的侧壁进行清理,从而降低了紫外灯管的侧壁残留有杂质的可能性。

19、作为优选,所述移动件包括移动电机、移动丝杆和移动块,所述移动电机设置于清洁箱的外侧壁,所述移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移动丝杆,所述移动块螺纹连接于移动丝杆的侧壁,所述清洁腔的侧壁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供移动块移动的移动槽,所述移动丝杆远离移动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移动槽内壁,所述清洁板设置于移动块的侧壁。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电机带动移动丝杆发生转动,移动丝杆带动移动块沿移动槽内壁的水平方向发生移动,从而带动清洁板沿水平方向发生移动,进而对紫外灯管的侧壁进行清理。

21、作为优选,所述清洁刷板包括若干清洁支杆,所述清洁孔的侧壁开设有供清洁支杆移动的调节槽,每一所述清洁支杆的侧壁均设置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远离清洁支杆的一端设置于调节槽的内壁。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清洁支杆上的毛刷长时间发生软塌后,调节弹簧的弹性力驱动清洁支杆朝向紫外灯管的侧壁移动,从而使得软塌后的毛刷端部再次抵接于紫外灯管的侧壁,进而扩大了清洁刷板对紫外灯管侧壁的清洁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工作人员关闭水管、出水管和排液管上的阀门,打开入液管上的阀门,使得酸洗液通过入液管进入清洁腔的内部,从而通过酸洗液对清洁腔的内部进行清理,有效减少了清洁腔内的杂质含量,进而增大了紫外灯管和超声波振子对后续水质的清理工作量和清理效果。

25、2.当固定管发生转动时,固定管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带动升降管沿固定管内壁的竖直方向发生抖动,从而降低了酸洗液残留在若干支管内壁的可能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