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富集的周丛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文档序号:35358424发布日期:2023-09-08 01: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富集的周丛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人工载体包括玻璃材料类、陶瓷类、沸石类、碳纤维类或碳酸盐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周丛生物混合培养液包括采集到的稻田水和培养基;其中,所述培养基的成分为:硝酸钠400~500mg,硫酸镁30~40mg,柠檬酸5~10mg,柠檬酸铁铵5~10mg,硼酸2~5mg,七水硫酸锌0.2~0.3mg,五水硫酸铜0.05~0.15mg,磷酸氢二钾30~50mg,氯化钙20~30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5~1.5mg,碳酸钠10~30mg,四水氯化锰1~2mg,钼酸钠0.2~0.5mg,六水合二氯化钴0~0.08mg,溶剂为1l蒸馏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培养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为:在原培养基成分基础上,再额外添加酵母提取物400~600mg和葡萄糖800~1200mg,溶剂为1l蒸馏水;周丛生物混合培养液中,稻田水和优化后的培养基体积比为100:5~10。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培养成熟的周丛生物中,群落内包含细菌、真菌和藻类,其中优势细菌为proteobacteria,优势真菌为ascomycota,优势藻类为chloroplastida。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周丛生物培养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10~20,离心温度为28±2℃,转速为7000~8000rpm,时间为10~15min;加水制备周丛生物悬浮液,浓度为5~6g/l,以干重计。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在烧杯、花盆或圆柱形罐子中加入300~400g采集的稻田土壤,添加周丛生物悬浮液5~10ml于稻田土壤中;添加周丛生物悬浮液的时机为水稻插秧之前。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在稻田土壤表面原位培养周丛生物,构建上覆水—周丛生物—土壤微模型;上覆水深为3~6cm。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周丛生物在稻田pahs污染原位防控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上覆水—周丛生物—土壤微模型中,进行水稻盆栽实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水稻盆栽实验中,在水稻生长后的不同时间段,检测不同体系pahs残留情况,包括上覆水、土壤及周丛生物;在水稻生长后的不同时间段,检测水稻不同部位pahs的积累情况,包括水稻根、茎、叶;计算所有多环芳烃的总毒性苯并[a]芘当量来量化多环芳烃对水稻的毒性影响;在水稻生长后的不同时间段,评估周丛生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包括测量水稻株高、根长。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工富集的周丛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人工载体富集大量周丛生物,操作简便,效果好,成本低,环境友好,无二次污染。相对于引入外源材料而言,该方法具有极高的环境安全性,适合野外大面积原位应用和推广。本发明中优化的培养方法使得周丛生物生长成膜快,提高了周丛生物内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强了对PAHs的耐受性,提高对PAHs的去除率。本发明中周丛生物发挥“库”与“毛毯”的协同作用,降低稻田有机污染的迁移与污染传播风险,促进水稻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研发人员:贾凌云,李素鑫,高晓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