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述亲水材料是指氧化钡(BaO )。
[0049]所述亲水材料是指氧化铝(A1203)。
[0050]所述亲水材料是指五氧化二磷(P205 )。
[0051 ] 所述亲水材料是指氧化钙(CaO)。
[0052]所述亲水材料是指硅胶Si02。
[0053]所述亲水材料是指氢氧化钾(熔融过)Κ0Η。
[0054]所述亲水材料是氢氧化钠(熔融过)NaOH。
[0055]所述污染源浸水体(1)外围具有围网结构,所述围网结构是一层或多层围网组成过滤网结构,所述多层围网的结构是外围孔径大,向里外围孔径逐步减小至半透膜的孔径大小。
[0056]所述亲水材料的支撑结构为管状结构,管体与管体纵向环套,形成管套管集成结构。
[0057]所述亲水材料的支撑结构为柱状结构,柱体与柱体纵向排列形成纵向柱状集成结构。
[0058]所述亲水材料的支撑结构为平板状结构,平板体与平板体纵向排列形成纵向平板状集成结构。
[0059]所述亲水材料的支撑结构为瓦型板状结构,瓦型板体与瓦型板体纵向排列形成纵向瓦型板状集成结构。
[0060]所述亲水材料的支撑结构为纤维材料结构,纤维与纤维纵向排列形成纵向纤维集成束状结构。
[0061]所述亲水材料的支撑结构为纤维材料和管状体或柱体组成的混合支撑结构,纤维与管状体或柱体纵向排列形成纵向组合纤维加强结构。
[0062]所述亲水材料的支撑结构为颗粒结构,颗粒与颗粒堆积相互支撑,颗粒间形成任意方向集成结构。
[0063]所述亲水材料的支撑结构为颗粒和管状结构组合,颗粒堆积在纵向管状体内,颗粒和管体共同形成纵向集成结构。
[0064]以上设备从污染源中把净化水由低处抽往高处,层层稀释重金属离子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同时因为设备具有“水向上流”的功能;能够吸收大气的热量,减少或去除温室效应;能够降低大气温度、减小分子热运动,给粉尘减速,从而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并能减少暴雨、暴雪、火山爆发、雾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0065]【附图说明】:
图1为“水向上流”设备的结构简图,其中1为污染源浸水体,2为管道外壳体,3为管道内毛细管道,4为净化水出水体,5为出水口,6为顶部水平线。图2和图3同为“水向上流”设备的结构简图。图4为管套管式结构的横切面示意图,其中2为管道外壳体,3为管道内毛细管道,7为管与管之间的间隙。图5为纵向多边形柱体或圆柱体集成示意图,其中8为单个柱体。图6为为纵向多边形柱体或圆柱体集成系统的横切面,8为单个柱体。图7为纵向平板集成示意图,其中9为单个平板,10为多个平板的集成示意图。图8为瓦片状单个板。
[0066]【具体实施方式】:
以附图1、附图2、附图3为例进行具体操作步骤的说明:
图2和图3与图1的区别仅仅是结构上的部件的形状差别,比如净化水出水体(4)的位置和形状,其基本结构与图1表示的结构没有区别,因此以下仅仅以图1结构来说明。
[0067]图1为“水向上流”设备的结构简图,其中1为污染源浸水体,2为管道外壳体,3为管道内毛细管道,4为净化水出水体,5为出水口,6为顶部水平线。污染源浸水体(1)顾名思义,就是浸泡在水里的部分,包括管道外壳体(2)浸泡在水里的部分以及管道内毛细管道(3)浸泡在水里的部分;如果水体在水库或者河流或者海洋时,污染源浸水体需要围网结构以初步净化水质,以防堵塞具有吸水功能的管道内毛细管道(3),影响吸水效果。围网结构比较适合多级多层围网,比如最外层为40目大小的金属围网或者具有支撑作用的筛絹,最外层为1级,从外数第二层为2级,第二级为400目,第三级可以为1000目,第四级就可以为吸水材料。在现实中可以分为2级,也可3级,也可4级,也可更多。污染源浸水体除了围网结构以外,也可以具有支撑结构,比如在河流中为了避免其滚动或震动,完全可以将污染源浸水体固定。固定污染源浸水体自然需要力学支撑结构。如果是制作水向上流的喷泉或者自然景观,污染源浸水体更需要钢筋水泥等力学材料固定,并对管道外壳体(2)进行支撑。
[0068]管道外壳体(2)更需要自身支撑或者支撑内部毛细管道(3),因此管道外壳体一定是具有一定强度的固体材料,比如金属、塑料、玻璃钢等常用的材料,也可以使用具有与水亲和力的材料,比如石英玻璃或者普通玻璃体,使用玻璃体的好处是透明,透明的玻璃可以用在窗体、阳台等取光处,也就是可以制作水向上流的玻璃,玻璃一个好处是透光,这是最起码的。水向上流可以吸尘净化空气,熔解氧气和有机物颗粒,过滤空气,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分解有机物,类似光触媒的作用,形成空气净化窗体。
[0069]管道外壳体(2)是水向上流系统的支架系统,是水向上流的骨架,在图1中将管道外壳体(2)分为4部分:下部、中下部、中上部、上部,每部分各占骨架的25%。之所以分成4部分,在于描述净化水出水体(4)在管道外壳体(2)上的位置的需要。按照常规分类可以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中间一部分可以大一些。当然也可以分为上、中、下、中上、中下五部分,但是在这里分为“上、中上、中下、下”四部分已经满足描述的需要。中间部分占50%且中上部分和中下部分各占25%,上部和下部也分别占有骨架体系的25%,这样,净化水出水体(4)位于中上部或上部都符合常规,也就是,为了实现水能够从高处流出来,并不是说水从骨架系统的最高处流出来,而是必须低于系统的最高位置,这个最高位置已经标注为顶部水平线(6),事实上,类似植物或者自然界的喷泉,水流的地方一定不是最高处,比如滴水莲的滴水现象是通过垂下的叶片滴落的,山泉的泉眼也一定是在半山腰或者半山腰接近地面的位置,由于受重力影响,水从最高处是流不出来的,因此净化水出水体的位置就不是随便安置,而是必须安置在顶部水平线(6)以下,一般位于上部,也可位于中上部,但是有些人别出心裁会安装在中下部或下部,也能流出水,但事实是放在中下部看上去像是虹吸现象,失去“水向上流”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同时,净化水出水体(4)放在中下或下部时,水途径中上部再途径上部后再下行由净化水出水体流出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管道外壳体(2)做的很大很大,内部毛细管道(3)充满其内,吸水量相比出水量差别巨大,比如吸水能力为单位时间100KG,而出水只有1KG,这样大的比例对体系来说是不经济的,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正常情况下吸水量和出水量是平衡接近相等的,因此要求净化水出水体(4)位于上部或中上部。同时还要看到,净化水出水体(4)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当净化水出水体的长度接近或等于大于管道外壳体的一半时,这种情况下净化水出水体会位于上部、中上、中下三个区域,有些艺术构造不考虑经济的前提下可以如此设计,但是净化水出水体(4)与管道外壳体
(2)的接口位置(说明书图上没有标注)应该位于中上或上部,同时,净化水出水体的出水口
(5)—定位于顶部水平线(6)以下,至于在顶部水平线(6)—下究竟位于什么具体确定的位置,要根据水流量的要求、环境条件和经济状况灵活来确定。
[0070]—般来说,水流量与管道内毛细管道(3)与水的接触面积和材料的性能共同决定,水与组成毛细管道的材料接触面积越大,原理上水的运输力越大,材料的吸水力越强,运输能力越大,这个“运输力”也指水的渗透能力,渗透力越大,水的运输能力越强,而本专利申请申请的是具有“水向上流”功能的设备,这就除了考虑水的渗透力以外,还要考虑水流的方向不是左右前后而是向上的,还要考虑管道内毛细管道(3)的吸水速度和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的脱水能力,只有很快的吸水并不断的脱水,才能实现水的快速运输。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和脱水条件是不同的,比如说,无水硫酸铜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一个硫酸铜分子可以吸收5分子结晶水,但是带有结晶水的硫酸铜在常温下常压下不能脱水,只有在设施45° C以上才能脱水,因此在常温常压下,用硫酸铜作为吸水或脱水的材料是不适合的。但是,硫酸铜在特殊条件下是可以用的,比如在地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比如在大于70° C的温泉中,如果用聚乙烯醇就不合适,因为聚乙烯醇在超过80° C时就变为液体,液体具有流动性,管道内毛细管道如果用聚乙烯醇作为材料的吸水剂,在低于65° C的环境下是安全的,就是说聚乙烯醇只能用在低于65° C的环境条件下。聚乙烯醇在低温或者常温下是可用的,但如果用作地下人造温泉,在地下管道内作为吸水剂的话,就看地下水的温度了,如果地下水温度超过了 65° C,比如是80° -110° C,则可以选用硫酸铜作为吸水剂,就是说,所有的固体干燥剂都是吸水剂,但要用在特定的温度下,便于在常压下脱水,在一定重力或其他压力下脱水,才能实现“水向上流”的功能。同时,还要看到,由于水流受到重力作用,水向上流并不是无限的,水流的高度是受材料吸水能力和重力影响的,在植物中,由于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叶片较为干燥,吸水能力强,才可以不断从枝干吸取水分;滴水莲也是叶片耷拉向下,水受到重力作用才不断滴水的,因此水向上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吸水材料自身要具有支撑自身和所承载水分的能力,就是吸水材料一定具有一定的强度,比如说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但其本身是液体,液体不具备固体的支撑作用,且液体具有流动性,流动的液体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