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底栖动物-藻类-水生植物-鱼类的河流水生态环境自我修复方法

文档序号:9761481阅读:923来源:国知局
基于底栖动物-藻类-水生植物-鱼类的河流水生态环境自我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底栖动物-藻类-水生植物-鱼类的河流水生态环境自我修复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近些年工业的发展,河流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十分严重,我国有关部 门曾对全国878条河流,总长度为87100km的河流水体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地 表水可分为五级,其污染程度和可利用情况如下:一级水一一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渔业 用水标准,占评价河流总长度28.1 % ;二级水一一轻度污染,符合地面水水质卫生标准,可 作渔业用水,经处理后可作饮用水,占总长度39.5 % ;三级水--较重污染,可作农业灌溉 用水,占总长度19.5%;四级水一一重污染,不符合农业灌溉要求,占总长度6.8%;五级水, 严重污染,占总长度6.1%。
[0003] 现有河流水生态环境修复方法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手段一般 为工业曝气,清淤、修建溢流坝、换水、引水冲淤、机械除藻等;化学手段一般为药剂杀藻、投 加铁盐促进磷沉淀、石灰脱氮等;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成本高,效果持续期短,需不断花 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持,且化学手段会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方法一般为投放微生物 和种植植物,微生物数量巨大,可在短期内见到效果,但其生命周期短,效果持续期短,且污 染物不能完全移除水体,因此,现需要一种效果持续期长,不会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河流水生态环境修复方法效果持续期短、成本高、易造成二 次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底栖动物-藻类-水生植物-鱼类的河流水生态环境自我修复 方法。
[0005] 本发明基于底栖动物-藻类-水生植物-鱼类的河流水生态环境自我修复方法,是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0006]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定待修复河流的污染程度;
[0007] 二、春季在待修复河流深度小于1.5米的区域种植芦苇,种植密度为20~30株/m2, 在种植20~30天后向待修复河流中播种藻类;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的河流, 藻类的播种量为200~500g/m 2;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的河流,藻类的播种量 为500~800g/m2;
[0008] 三、向待修复河流的水面均匀投放浮游动物,30~40天后向待修复河流中投放底 栖软体动物;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的河流,底栖软体动物的投放量为30~ 200g/m 2;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的河流,底栖软体动物的投放量为200~300g/ m2;
[0009] 四、向待修复河流中播种沉水植物;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的河流,沉 水植物的种植密度为30~70株/m2;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的河流,沉水植物的 的种植密度为70~100株/m2;
[0010] 五、当沉水植物的覆盖率达到40~60%时,投放虾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 滤食性鱼类;其中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的河流,虾类投放量为1~2尾/m 2,草 食性鱼类投放量为0.01~0.03尾/m2,杂食性鱼类投放量为0.01~0.03尾/m 2,滤食性鱼类投 放量为0.01~0.03尾/m2;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的河流,虾类投放量为2~3 尾/V,草食性鱼类投放量为0.03~0.06尾/m 2,杂食性鱼类投放量为0.03~0.06尾/m2,滤食 性鱼类投放量为0.03~0.06尾/m 2;
[0011] 六、在上一步投放30天后向待修复河流中投放肉食性鱼类,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IV类标准的河流,投放量为0.01~0.03尾/m 2,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的河 流,投放量为〇. 03~0.06尾/m2;
[0012] 七、在芦苇和沉水植物死亡之前进行收割,收割量为二者生物量总和的30%~ 50%;当年冬季捕捞底栖软体动物和虾类,捕捞量为二者生物量总和的 30%~40%;两年后 捕捞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和食肉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滤食 性鱼类捕捞量为三者生物量总和的20%~30%;食肉性鱼类的捕捞量为其生物量的10%。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投放藻类和底栖软体动物使水中重金属沉降, 种植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吸收水体营养物质,直接收割水生植物去除营 养物质;投放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尤其轮虫类)个体较大,能直接以藻类为食,从而控制藻 类的数量。营养物质被水生植物吸收,水生植物死亡后沉积的碎肩被底栖动物螺类和虾类 所摄食,投放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以水生植物、藻类、浮游动物或底栖软 体动物为食,捕捞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从而带走营养物质和重金属;投 放肉食性鱼类,控制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的数量。因此,通过上述食物链 的运行,能有效控制水体中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的浓度,使河流达到生态平衡。本发明通过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定待修复河流的污染程度,根据不同污染程度确定底栖动物、藻类、水 生植物和鱼类的投放量,本发明一次性投入,经过适当调整与完善,河流水生态系统将自我 持续运行,效果持续期长;降低人为维护及修复成本。修复后的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抗外界 干扰能力,具有一定的纳污、除污能力。此外,捕捞鱼类还会带来经济效益,不会造成资源浪 费。本发明效果持续期长、成本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一:本实施方式基于底栖动物-藻类-水生植物-鱼类的河流水生态 环境自我修复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0015]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定待修复河流的污染程度;
[0016] 二、春季在待修复河流深度小于1.5米的区域种植芦苇,种植密度为20~30株/m2, 在种植20~30天后向待修复河流中播种藻类;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的河流, 藻类的播种量为200~500g/m 2;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的河流,藻类的播种量 为500~800g/m2;
[0017] 三、向待修复河流的水面均匀投放浮游动物,30~40天后向待修复河流中投放底 栖软体动物;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的河流,底栖软体动物的投放量为30~ 200g/m2;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的河流,底栖软体动物的投放量为200~300g/ m2;
[0018] 四、向待修复河流中播种沉水植物;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的河流,沉 水植物的种植密度为30~70株/m2;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的河流,沉水植物的 的种植密度为70~100株/m 2;
[0019] 五、当沉水植物的覆盖率达到40~60%时,投放虾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 滤食性鱼类;其中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的河流,虾类投放量为1~2尾/m 2,草 食性鱼类投放量为0.01~0.03尾/m2,杂食性鱼类投放量为0.01~0.03尾/m 2,滤食性鱼类投 放量为0.01~0.03尾/m2;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的河流,虾类投放量为2~3 尾/V,草食性鱼类投放量为0.03~0.06尾/m 2,杂食性鱼类投放量为0.03~0.06尾/m2,滤食 性鱼类投放量为0.03~0.06尾/m 2;
[0020] 六、在上一步投放30天后向待修复河流中投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