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416697阅读:来源:国知局
单元43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对营养物质进行吸收,有利于增强水环境改善效果,并且利于挺水植物102植株的生长。同时,所述通风沟41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净化模块4区域的夏季主导风向,且所述配水沟42与所述通风河交叉,有利于增加系统的通风性,降低内部温度,利于挺水植物102植株的生长。挺水植物102植株的良好生长及系统通风性的增强,有利于降低挺水植物102倒伏,并有利于增强水环境改善效果,进而提高了湿地净化效率,并且也利于对所述净化模块4内部的管理和维护。
[0050]如图2所示,所述透水墙9由透水砾石墙91和设在所述透水砾石墙91顶面的硬质不透水结构92构成;所述硬质不透水结构92底部高于所述挺水植物的种植地高程。优选地,为了减少建造所述透水墙9用料,以及确保所述透水墙9牢固度,所述透水砾石墙91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硬质不透水结构92截面呈长方形。所述透水砾石墙91顶面宽度不小于2.5m,所述透水砾石墙91中砾石粒径为10?20cm。所述硬质不透水结构92可作为微生物所形成的生物膜的载体,所述透水砾石墙91可在冬季起到保温效果,特别越接近底部的部分所述透水砾石墙91可在冬季起到保温效果,进而可降低冬季低温对生物膜活性的影响。
[0051]优选地,所述引水模块I包括引水装置11和T型管12,所述引水装置11一端与外部需净化水系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T型管12的主管相连,所述T型管12的一个侧管与所述进水渠2相连,另一个侧管与所述出水渠3相连。所述引水装置11可以是引水栗或自引管。当打开所述进水渠2与所述引水模块I连接处的所述引水配水开关5,以及所述出水渠3与所述引水模块I连接处的所述引水配水开关5时,所述进水渠2与所述出水渠3连通,见图1。
[0052]另外,为提高所述过水腔6的使用寿命,以及确保净化效果,在所述过水腔6内壁设有硬质或土质护层。
[0053]所述的进水渠2和出水渠3均与下游处理设备相连。参考图1,使用时,当需要调度水经所述进水渠2进入所述净化模块4,再从所述净化模块4进入所述出水渠3时,只需打开所述进水渠2与所述引水模块I连接处的所述引水配水开关5和过水开关8;同时,关闭所述出水渠3与所述引水模块I连接处的所述引水配水开关5即可。当透水墙9发生堵塞时,只需打开相应所述出水渠3与所述引水模块I连接处的所述引水配水开关5和过水开关8;同时,关闭相应所述进水渠2与所述引水模块I连接处的所述引水配水开关5;这样水会经所述出水渠3进入所述净化模块4,再从所述净化模块4进入所述进水渠2,然后从所述进水渠2流入下游处理设备;在水从所述出水渠3流入所述净化模块4,以及从所述净化模块4流入所述进水渠2时,水能够对透水墙9起到反冲洗作用,达到清除堵塞所述透水墙9的透水孔隙的障碍物目的,从而提高了系统净水效果。
[0054]利用本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净化外部需要净化水体,该外部需要净化水体的33、冊3-1了?平均浓度分别为9511^/1、1.6511^/1、0.3611^/1,经所述进水渠2处理,所述进水渠2向所述净化模块4输入水的SS、NH3-N、TP平均浓度分别为68mg/L、1.37mg/L、0.27mg/L,经计算去除率分别为28%、17 %、25%,经所述净化模块4处理,所述净化模块4向所述出水渠3输入水的SS、NH3-N、TP平均浓度分别为35mg/L、0.68mg/L、0.13mg/L,经计算去除率分别为35 %、42 %、39 %,经所述出水渠3处理,所述出水渠3输出水的SS、NH3_N、TP平均浓度分别为25mg/L、0.57mg/L、0.I lmg/L,经计算去除率分别为11 %、7 %、6 %,可见净化效果比较好。
[005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由于所述的进水渠2和出水渠3分别位于所述净化模块组件两侧;所述的进水渠2和出水渠3分别包括一过水腔6,所述过水腔6外平行设有多个各自独立的透水腔7,每个所述透水腔7均与所述过水腔6分别通过第一共墙相连;所述净化模块组件的每个所述净化模块4至少部分与相应所述透水腔7通过第二共墙相连;只要打开相应所述的引水配水开关5和过水开关8就能够改变进出水水流方向,实现了对所述透水墙9进行反冲洗,能够清除堵塞所述透水墙9的透水孔隙的障碍物,从而提高了系统净水效果。另外,所述净化模块4由多条通风沟41和多条配水沟42分隔成多个湿地单元43,且所述通风沟41与所述配水沟42相交;所述通风沟41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净化模块4区域的夏季主导风向;所述通风沟41可以起到通风作用,同时能够降低所述湿地单元43内温度,从而有效改善植物倒伏率,提高了净化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56]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包括引水模块(I)、进水渠(2)、出水渠(3)和净化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渠(2)和出水渠(3)分别位于所述净化模块组件两侧;所述的进水渠(2)和出水渠(3)的一端均与引水模块(I)相连通,且所述的进水渠(2)和出水渠(3)与引水模块(I)连接处分别设有引水配水开关(5);所述的进水渠(2)和出水渠(3)分别包括一过水腔(6),所述过水腔(6)外平行设有多个各自独立的透水腔(7),每个所述透水腔(7)均与所述过水腔(6)分别通过第一共墙相连,且所述第一共墙设有至少一个过水开关(8);所述净化模块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净化模块(4),每个所述净化模块(4)至少部分与相应所述透水腔(7)通过第二共墙相连,且所述第二共墙为透水墙(9);所述净化模块(4)由多条通风沟(41)和多条配水沟(42)分隔成多个湿地单元(43),且所述通风沟(41)与所述配水沟(42)相交;所述通风沟(41)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净化模块(4)区域的夏季主导风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组件包括多个净化模块(4),且所有所述净化模块(4)并联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通风沟(41)相互平行,且所述通风沟(41)宽度不小于3.0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沟(41)和配水沟(42)中均种植有沉水植物(1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单元(43)中种植有挺水植物(10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墙(9)由透水砾石墙(91)和设在所述透水砾石墙(91)顶面的硬质不透水结构(92)构成;所述硬质不透水结构(92)底部高于所述挺水植物(102)的种植地高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砾石墙(91)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硬质不透水结构(92)截面呈长方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砾石墙(91)顶面宽度不小于2.5m,所述透水砾石墙(91)中砾石粒径为10?20c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模块(I)包括引水装置(11)和T型管(12),所述引水装置(11) 一端与外部需净化水系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T型管(12)的主管相连,所述T型管(12)的一个侧管与所述进水渠(2)相连,另一个侧管与所述出水渠(3)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腔(6)内壁设有硬质或土质护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包括引水模块、进水渠、出水渠和净化模块组件;所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分别位于所述净化模块组件两侧;所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的一端均与引水模块相连通;所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分别包括一过水腔,所述过水腔外平行设有多个各自独立的透水腔,每个所述透水腔均与所述过水腔分别通过第一共墙相连,且所述第一共墙设有至少一个过水开关;所述净化模块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净化模块,每个所述净化模块至少部分与相应所述透水腔通过第二共墙相连,且所述第二共墙为透水墙;所述净化模块由多条通风沟和多条配水沟分隔成多个湿地单元;本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能提高净化效果,且能够降低植物倒伏率。
【IPC分类】C02F3/32
【公开号】CN205328708
【申请号】CN201520972624
【发明人】张俊, 李巍, 陈煜权, 程南宁
【申请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