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通风元件的组装设备和通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252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用于通风元件的组装设备和通风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风器,其具有用于将气体导入液体中的通风元件和用于将通风元件组装到尤其净化池中的组装设备。

由文献AT 506 717已知一种上述类型的通风器,利用所述通风器将气泡输入净化池或者说废水池中,用于对废水进行生物净化。在对废水进行通气或通风时会出现的是,被导入的气态氧以细小气泡的形式导入废水中,以便实现气泡与废水之间尽可能最大的交换界面。为此,通风器具有带有小贯通孔的膜,利用所述贯通孔将气泡释放到废水中。所述膜借助卡锁体固定在板状基体的侧壁区域中的槽状容纳部中。基体具有侧向件,所述侧向件能够向外挤压,以便将膜连同卡锁体从卡槽中取出。

在文献CH 532 532 A、DE 196 45 781 C1、DE 88 07 929 U1和EP 0 806 400 A1中描述了一种通风设备。

为了将通风器设备固定在净化槽的底部,在现有技术中基板在底侧与组装板相连。为此,基体具有水平的、向内突伸的固持凸缘,所述固持凸缘在组装状态下被组装板的相应的悬臂从后卡固。组装板在相对置的侧面上与净化池的底部螺纹连接。该组装设备基本上可靠地工作,然而也需要改进。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结构上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的组装设备,利用所述组装设备能够进一步简化通风元件的组装。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风器解决。优选的实施方式包含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根据本发明,组装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可偏转的固持接板,用于与通风元件的基体的至少一个侧壁可拆卸地连接。

在组装通风元件时,固持接板可以弹性向外挤压,以便实现通风元件在组装元件中的布置。在加载结束时,固持接板基于其固有弹性复位至初始位置或者说静止位置中,其中,通风元件形状配合地固持在组装元件内部。由此,通风元件的基体和组装元件的固持接板通过卡锁连接(Schnappverbindung)相互连接。由此可以将用于组装通风元件的费用保持得特别低。在此特别优选的是,能够无需工具地将通风元件组装在固持接板与组装元件之间。此外还能以有利的方式实现的是,将通风元件从锚固在净化池中的组装元件中去除。为此目的,将组装元件的固持接板弹性向外挤压,由此能够将通风元件从组装元件拆卸。此外有利的是,弹性可变形的固持接板以较低的制造成本连接为现有技术中所设置的组装设备。此外,还可以提高通风器的稳定性。

为了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使通风元件与组装设备相连,并且在需要时又从组装设备去除,优选的是,组装元件具有两个用于与通风元件的基体的两个相互对置的侧壁可拆卸地相连的固持接板,其中,两个固持接板通过固定在净化池中的固定区段相互连接。因此,组装设备可以通过固定区段组装在净化池、例如净化池的底部或净化池内部的支架上。基于组装元件的至少一个固持接板的可弯曲设计,通风元件能够可拆卸地组装在组装设备上。出于此目的,通风元件可以首先布置在组装元件中倾斜的中间位置中,随后通风元件可以朝其运行位置挤压。通过与基体的接触,相配属的固持接板从初始位置弹性向外摆动,直至通风元件朝组装的工作位置滑动。变形的固持接板之后复位至其初始位置,由此通风元件固定在组装元件中。在该实施方式中,由此固定区段与固持接板之间的过渡区域构成为铰链,该铰链实现了固持接板的偏转。为了使通风元件从组装设备去除,首先使组装元件的至少一个固持接板弹性变形一定程度,从而使通风元件的基体与组装元件之间的连接松脱。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有利的是,通风元件在组装的运行状态下特别稳定地固持在组装元件的相互对置的固持接板之间。

为了使通风元件在已组装好的运行状态下一方面沿横向固定并且另一方面沿垂直方向固定,有利的是,固持接板具有用于布置在侧壁的外侧上的限制区段和至少一个从该限制区段向外突伸的固持区段。优选地,限制区段相对于组装后的运行状态基本上垂直地布置。固持区段优选与限制区段成角度地布置。优选地,固持区段相对于组装后的运行状态基本上水平地布置。通过限制区段将通风元件的基体在组装的运行状态下侧向地固持。此外,固持区段发挥作用,从而使通风元件在组装的运行状态下克服相应的垂直位移被固定。然而另一方面有利的是,固持接板的限制区段和固持区段用于实现通风元件在其纵向上的位移。优选地,组装元件的固持接板至少部分局部地贴靠在通风元件的基体上,从而为了通风元件的位移而克服在组装元件与通风元件之间的摩擦连接。有利地,通风元件在净化池或废水池内部的纵向位置可以简单地调整。

为了使通风元件在组装的运行状态下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的可活动性都受到限制,有利的是,固持接板具有上部和下部的固持区段。上部和下部的固持区段与通风器基体的相应边缘共同作用,以便沿横向、也即侧向以及垂直方向固定通风元件。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规定,下部的固持区段通过优选基本上平行于限制区段延伸的连接区段与固定区段相连。在该实施方式中,由此将下部的固持区段布置在固定区段的上方,所述固定区段使组装元件的相互对置的固持接板相互连接。通过上部和下部的固持区段,在固持接板中构成隆起,通风元件的基体的侧壁能够布置在所述隆起中。

根据一种备选的实施方式规定,下部的固持区段设计为所述固定区段的区域。在该实施方式中,通风元件的侧壁由此在组装的运行状态下固持在组装元件的上部的固持区段与固定区段的侧向区域之间。

出于制造技术的原因特别有利的是,组装元件通过一件式的型材件构成。该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较低的制造成本。所述型材件沿通风元件的纵向具有恒定的横截面形状。优选地所述型材件由钢制成。作为备选,也可以采用由塑料或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的实施方式。

为了简化通风元件的拆卸,有利的是,固持接板在自由端部上与用于使固持接板偏转的手柄元件相连。由此为了拆卸通风元件可以抓握手柄元件,以便使与手柄元件相连的固持接板向外弯曲,从而能将通风元件从组装设备中去除。

此外出于稳定性的原因有利的是,手柄元件和固持接板一件式地构成。由此此外能够将制造成本保持得较低。

根据一种特别便于制造的实施方式,手柄元件布置在与固持接板的限制区段相同的平面中。在该实施方式中,手柄元件构成固持接板的限制区段的突出部或延长部。

在制造成本方面特别有利的是,手柄元件具有凹空,所述凹空优选与上部的固持区段相应地成型。通过这种方式,固持区段可以在制造中由手柄元件构成。出于此目的,可以在组装元件中设置剖切线或弧线,以便构成上部的固持区段。在制造时,可以首先形成在原材料中用于手柄元件的剖切线,随后可以弯曲手柄元件的与该剖切线相邻的区段,用于构成上部的固持区段。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手柄元件的凹空局部地通过固持区段的上部的固持区段与限制区段之间的边缘限界。在该实施方式中,上部的固持区段在组装状态下面状地贴靠在通风元件的侧壁的上侧上。优选地,上部的固持区段基本上是半圆形或梯形的。剖切线在该实施方式中与基本上半圆形或梯形的固持区段的边界线相对应。

在另一种特别便于制造的实施方式中,手柄元件具有基本上直线的剖切线,其中,手柄元件的与该剖切线相邻的区段为了构成上部的固持区段而向内弯曲。在该实施方式中,上部的固持区段在组装状态下通过其下边缘贴靠在通风元件的侧壁的上侧上。上部的固持区段的下边缘优选具有基本上半圆形或梯形的走向。在固持区段的下边缘与手柄元件上的基本上直线的剖切线之间,优选可以设计在水平平面内延伸的空隙,所述空隙与手柄元件的相应于固持区段成型的、优选沿垂直平面延伸的凹空相连。

相应地,固持接板可以具有其他的凹空,所述凹空相应于固持接板的下部的固持区段成型。

为了简化在组装通风元件时对组装设备的操作,有利的是,手柄元件从固持接板的限制区段优选向外弯折。

此外,组装元件的扩展设计实现的是,固定区段可以具有优选恰好一个用于布置固定元件的固定孔。有利地,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减少固定件的数量。

为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调整通风元件在净化池内部的布局,有利的是,通风元件的基体沿纵向在组装元件的固持接板之间可移动地布置。由此,为了移动通风元件,优选仅需克服组装元件与通风元件之间的摩擦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基体在侧向的边缘区域中具有用于卡紧膜元件的卡槽,所述膜元件带有用于气体的贯通孔,其中,卡槽在外侧通过侧壁限界。

以下结合附图示出本发明,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然而所述优选实施例不应对本发明构成限制。在附图中具体示出: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通风器的示意图,其中,用于将气体导入液体中的通风元件组装在基本呈U形的组装元件中,所述组装元件具有弹性可变形的固持接板;

图1b是根据图1a的通风器的示意图,然而其具有组装元件的变型的实施方式;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通风器的横截面图,其带有与图1不同的通风元件,其中,示意性示出处于安置在基板上的静止状态下和处于从基板上抬起的通风状态下的穿孔的膜;

图2b是根据图1a的通风器的横截面图;

图3a是用于根据图2a的通风元件的组装设备的视图;

图3b是用于根据图1b的通风元件的组装设备的视图;

图3c是用于根据图2b的通风元件的组装设备的备选实施方式的视图;

图4a至图4d示意性示出在将通风元件组装到组装元件中时的各个步骤;

图5是组装设备的备选实施方式的视图;

图6是具有根据图5的组装设备的通风器的视图;

图7示意性示出组装设备的备选实施方式。

在图1a中示出带有通风元件2的通风器1,所述通风元件用于将气体导入液体中。通风元件2具有纵长延伸的基体3,所述基体可以通过本身已知的型材件、尤其由塑料制成的型材件构成。基体3在顶侧上具有带有气体导入孔4′的隆曲的基板,所述气体导入孔与气体导入装置4″相连。此外,通风元件2还具有(在图2a中示意性示出的)膜元件5,所述膜元件具有大量用于气体的贯通孔,以便将气体通入待通风的液体中、尤其净化池中。通过气体的导入使穿孔的膜元件从在图2a中在基板3上以虚线所示的静止状态开始向实线所示的通风状态从基板3向上突出。通风元件2在侧向边缘上各具有一个向上突伸的、在运行状态下基本上垂直的侧壁6,所述侧壁沿通风元件2的纵向延伸。基体3在与侧壁6相邻的侧向的边缘区域中各具有一个用于借助卡夹体5′卡紧膜元件5的边缘区域的卡槽7。通风元件2的构造本身由AT 506 717已知,对此可以参照该文献。

如图1a进一步所示,通风器1此外还具有组装设备8,用于将通风元件2组装在净化池中。组装设备8具有组装元件9,所述组装元件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具有两个固持接板10,用于与通风元件2的基体3的侧壁6可拆卸地相连。固持接板10是可弯曲的,从而使通风元件2能够可拆卸地、通过形状配合式连接而组装在组装元件9中。

如图2a、2b所示,两个相互对置的固持接板10通过在运行位置中水平布置的固定区段11相互连接,所述固定区段例如固定在净化池的底部或净化池内部的支架上。为此,固定区段11具有固定孔9′,用于布置固定元件9″、例如螺栓。具有固持接板10和固定区段11的组装元件9通过一件式的型材件、优选由钢制成的型材件构成。

如图1a、1b、2a、2b进一步所示,每个固持接板10都具有限制区段11′,用于布置在侧壁6的与卡槽7相背离的外侧上,所述限制区段分别以上部的固持区段12和下部的固持区段13为界。通过固持区段12、13使通风元件2沿高度方向被固定。固持接板10的限制区段11′发挥侧向固定通风元件2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风元件2的基体3在其纵向上可移动地布置在组装元件9的固持接板10之间。

在根据图2a和图3a的组装元件9的实施方式中,下部的固持区段13通过基本上平行于限制区段11′延伸的、在运行中基本上垂直布置的连接区段14与固定区段11相连。由此,在通风元件2的底侧上提供足够的位置空间。

如图1a、1b、2a、2b进一步所示,固持接板10在自由上端部上与用于使固持接板10弹性偏转的手柄元件15相连。所述手柄元件和固持接板10一件式地构成。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手柄元件15与固持接板10的限制区段11′成角度地布置,以便简化组装设备8的操作。组装元件9可以在两个固持接板10上都具有手柄元件15(参照图1a、2a、2b、3a、3c)。作为备选,组装元件9也可以只在两个固持接板10中的一个上具有这种手柄元件15(参照图1b、3b)。

在图2b中,还参照图1a、1b,示出通风元件2的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在基体的形式方面与AT 506 717的通风器相对应。在通风元件9的该实施方式中,固持接板10的下部的固持区段12设计为固定区段11的区域。

在图4a至图4d中示意性示出在将通风元件2组装到组装元件9中时的各个步骤。根据图4a,组装元件9组装到净化池中。随后,通风元件2插入组装元件9中,其中,基体3的一个(图中右侧)侧面布置在其中一个组装元件9的上部的固持区段12的下方。随后,通风元件2向下挤压,其中,其他的组装元件9的固持接板10弹性向外偏转。固持接板10与固定区段11之间的过渡区域在此作为铰链构成,所述铰链实现了固持接板10从以虚线示出的静止位置向外朝以实线示出的摆动位置的偏转。由此,通风元件2可以滑动到固持接板10的上部的固持区段12下方。通过组装元件9的材料的固有弹性,固持接板10随后复位至其静止位置或者说初始位置,由此建立通风元件2与组装元件9之间的形状配合的连接(图4d)。通过对手柄元件15的操作可以向外挤压固持接板,以便从组装设备8中取出通风元件2。

在图5中示出用于将通风元件2组装到净化池中的组装设备8的备选实施方式。在图6中示出通风器1连同根据图5的组装设备8。组装元件9具有两个用于与通风元件2的基体3的侧壁6可拆卸地相连的固持接板10。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固持接板10与手柄元件15相连,该手柄元件在组装的运行状态下从通风元件2向上突伸。由此,手柄元件15可以操作用于使固持接板10弹性偏转。然而显然也可以使两个固持接板10各与一个手柄元件15相连。手柄元件15和固持接板10如上述实施方式一件式地构成。然而与其不同地,该手柄元件15通过在组装的运行状态下尤其固持接板10的垂直的限制区段11′的延长部或突出部构成。由此,手柄元件15布置在与固持接板10的限制区段11′相同的平面中。为了构造固持接板10的在组装的运行状态下基本上水平布置的上部的固持区段12,手柄元件15具有凹空16,所述凹空相应于上部的固持区段12成型。凹空16在底侧被固持接板10的上部的固持区段12与限制区段11′之间的边缘17限界。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部的固持区段12基本上是梯形的。凹空16在顶侧通过弧线18限界。在制造时,设置与上部的固持区段12相对应的剖切线19,随后,弧线18设计在使固持接板10延长的手柄元件15中。

图7示意性示出组装元件9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手柄元件15具有基本上直线的剖切线20,其中,与该剖切线相邻的手柄元件的区段为构成上部的固持区段12而向内弯曲。在该实施方式中,上部的固持区段12在组装状态下通过其下边缘21贴靠在通风元件2的侧壁6的顶侧上。上部的固持区段的下边缘21具有基本上梯形的走向。在上部的固持区段12的下边缘21与在手柄元件15上的基本上直线的剖切线20之间设置水平的空隙22,所述空隙与手柄元件15的相应于上部的固持区段12成型的、在垂直平面中延伸的凹空16相连。该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特别简单的制造。

如图7进一步所示,组装元件9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固定区段11上具有向上弯曲的纵向边缘,利用所述纵向边缘提高组装元件9的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