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910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型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排出的烟尘也逐渐的增多,烟尘排放到空气中不仅导致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增大,而且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同时人体长期吸入含有粉尘颗粒的空气会导致呼吸道疾病的产生。现有对空气中粉尘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对其进行过滤,过滤掉空气中的粉尘,但是现有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较低,除尘效果不理想,并且容易导致过滤网堵塞,影响过滤的顺利进行,缩短了过滤的顺利进行,进而无法持续长时间的对空气进行过滤。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环保型除尘装置。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型除尘装置,所述环保型除尘装置包括进气装置、位于所述进气装置右侧的第一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右侧的第一框体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内的第一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上的电机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右侧的第二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管道装置下方的第二框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下方的第三框体装置及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装置内的第二过滤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框、收容于所述进气框内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右侧的回收箱、位于所述回收箱上方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左侧的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上的第一刷毛,所述第一管道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上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方的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风机及第一阀门,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右侧的进水管、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的水泵、第二阀门、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集中块、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下方的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排水管上的第三阀门及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限定块,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下方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左侧的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横板右端的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下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上方的第一连接环、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右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上方的第一旋转板、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板右端的第二海绵块及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板上方的第二连接环,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上的第一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下方的第一拉线、位于所述第一输出轴右侧的第二拉线、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右侧的第二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端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二管道装置包括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四阀门、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下方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三固定杆及第四固定杆,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包括第二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的集中框、位于所述集中框左右两侧的第三海绵块、设置于所述集中框左右表面的第一锯齿、位于所述集中框左右两侧的第三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三滚轮上的若干第二锯齿、位于所述第三滚轮下方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上方的第三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下方的第三管道,所述第三框体装置包括第三框体、位于所述第三框体左侧的第四管道、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上的第五阀门、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内的第四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四过滤网左侧的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三框体下方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右侧的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上的第二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二挡板右侧的第一固定块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第三拉线,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杆、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下方的第三连接环、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右端的第四滚轮、设置于所述第四滚轮上的海绵层、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上方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挡板左侧的第二横板、位于所述第二横板下方的第二旋转杆、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右侧的第五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下端的第六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上方的第五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横板上方的第三横板、位于所述第三横板下方的第七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右侧的第六弹簧、位于所述第三横板上方的第五滚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五滚轮上的若干第二刷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环保型除尘装置能够将空气有效的抽入其中,然后对其集中进行过滤净化,清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并且可以防止堵塞现象的发生,烟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保证净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环保型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环保型除尘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环保型除尘装置包括进气装置1、位于所述进气装置1右侧的第一管道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2右侧的第一框体装置3、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3内的第一过滤装置4、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3上的电机装置5、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3右侧的第二管道装置6、位于所述第二管道装置6下方的第二框体装置7、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3下方的第三框体装置8及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装置8内的第二过滤装置9。

如图1所示,所述进气装置1包括进气框11、收容于所述进气框11内的第一支架12、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2右侧的回收箱13、位于所述回收箱13上方的第一过滤网14、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14左侧的第一滚轮15、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15上的第一刷毛16。所述进气框1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进气框11的左端设有开口,方便空气进入,所述进气框11的右表面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通孔111与所述进气框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支架12呈L形,所述第一支架12的下端与所述进气框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2的上端顶靠在所述回收箱13的左表面上。所述回收箱13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回收箱13的右端顶靠在所述进气框11的内表面上,对所述回收箱13起到定位的作用。所述第一过滤网1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14的右表面与所述进气框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14挡住所述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滚轮15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15与所述进气框1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5可以在所述进气框11内旋转,所述第一滚轮15与电机连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15旋转,所述第一滚轮15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14的左侧。所述第一刷毛16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滚轮15上,所述第一刷毛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滚轮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刷毛16的另一端可以顶靠在所述第一过滤网14上。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管道装置2包括第一固定杆2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21上方的第一竖杆22、位于所述第一竖杆22上方的第二支架23、位于所述第二支架23上方的第一管道24、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24上的风机25及第一阀门26。所述第一固定杆2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杆21的左端与所述进气框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2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2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2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2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3呈L形,所述第二支架23的下端与所述进气框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3的上端与所述风机2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24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进气框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24的内部与所述进气框11的内部相通。所述风机25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风机25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风机25可以将所述进气框11内的空气抽入到所述第一管道24内。所述第一阀门26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24内气体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框体装置3包括第一框体31、位于所述第一框体31右侧的进水管32、设置于所述进水管32上的水泵33、第二阀门34、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31内的集中块35、位于所述第一框体31下方的排水管36、设置于所述排水管36上的第三阀门37及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31内的限定块38。所述第一框体3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框体31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二通孔311、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三通孔312、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四通孔313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五通孔314,所述第二通孔311、第三通孔312、第四通孔313及第五通孔314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24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312且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24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进水管32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314且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进水管32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部相通,所述进水管32的右端可以放置在水池内。所述水泵33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水泵33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阀门34用于控制所述进水管32内水的流量。所述集中块35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集中块35的右表面及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块35将水集中到左侧。所述排水管36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313且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水管36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阀门37用于控制所述排水管36内水的流量。所述限定块38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限定块38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过滤装置4包括第一挡板41、位于所述第一挡板41下方的第二过滤网42、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42左侧的第一横板43、位于所述第一横板43右端的第一海绵块44、位于所述第一横板43下方的第一弹簧45、位于所述第一横板43上方的第一连接环46、位于所述第一挡板41右侧的第一横杆47、位于所述第一横杆47上方的第二弹簧48、位于所述第二弹簧48上方的第一旋转板49、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板49右端的第二海绵块40及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板49上方的第二连接环491。所述第一挡板4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板4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41的前后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4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4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挡板4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4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42的前后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42位于所述第四通孔313的右侧。所述第一横板4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板43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横板43可以上下移动,所述限定块38可以防止所述第一横板43过度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海绵块4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海绵块4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横板43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44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二过滤网42的左表面滑动连接,进而可以对所述第二过滤网42的左表面进行刷洗。所述第一弹簧45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4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板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46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连接环46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横板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4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47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8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4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8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49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板49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旋转板49与所述第一框体3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板49可以旋转,即所述第一旋转板49的左端可以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旋转板49的右端向下移动,所述第一旋转板49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挡板41上,所述第一旋转板49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海绵块40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40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海绵块40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49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40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491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二连接环491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4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装置5包括第一电机51、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51上的第一输出轴52、位于所述第一输出轴52下方的第一拉线53、位于所述第一输出轴52右侧的第二拉线54、位于所述第一电机51右侧的第二固定杆56、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56上端的第二滚轮55。所述第一电机51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一电机51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电机5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5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输出轴5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5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机51可以带动所述第一输出轴52旋转。所述第一拉线5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5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5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环4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53贯穿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拉线53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固定杆56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固定杆56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56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滚轮55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55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固定杆56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55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二拉线5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5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5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49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54顶靠在所述第二滚轮55上,所述第二拉线54贯穿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管道装置6包括第二管道61、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61上的第四阀门62、位于所述第二管道61下方的第三支架63、位于所述第三支架63下方的第三固定杆64及第四固定杆65。所述第二管道6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311且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6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四阀门62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61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三支架63呈L形,所述第三支架63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63的右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固定杆64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固定杆6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65呈倾斜状。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框体装置7包括第二框体71、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71内的集中框72、位于所述集中框72左右两侧的第三海绵块73、设置于所述集中框72左右表面的第一锯齿74、位于所述集中框72左右两侧的第三滚轮76、设置于所述第三滚轮76上的若干第二锯齿77、位于所述第三滚轮76下方的第三过滤网78、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78上方的第三弹簧79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71下方的第三管道70。所述第二框体71呈空心的圆柱体状,所述第二框体71上设有第六通孔711及第七通孔712,所述第二管道6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711且与所述第二框体7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6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7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支架63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框体7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6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71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框72呈V字形,所述集中框72的前后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7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集中框72位于所述第六通孔711的下方,所述集中框7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弯曲变形。所述第三海绵块73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海绵块73与所述集中框72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海绵块73与所述第二框体7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锯齿74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集中框72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一锯齿74与所述集中框7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滚轮76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滚轮76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76与所述第二框体7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76可以在所述第二框体71内旋转,所述第三滚轮76与电机连接,带动所述第三滚轮76旋转。所述第二锯齿77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锯齿77与所述第三滚轮7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锯齿77与所述第一锯齿74相互啮合在一起。所述第三过滤网78呈波浪状,所述第三过滤网78顶靠在所述第二框体71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三弹簧79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79的上端与所述集中框7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79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78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70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712且与所述第二框体7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70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71的内部相通。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框体装置8包括第三框体81、位于所述第三框体81左侧的第四管道82、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82上的第五阀门83、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81内的第四过滤网84、位于所述第四过滤网84左侧的第二挡板85、位于所述第三框体81下方的第四支架86、位于所述第四支架86右侧的第二电机87、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87上的第二输出轴88、位于所述第二挡板85右侧的第一固定块89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88上的第三拉线80。所述第三框体8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框体81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八通孔811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九通孔812,所述第三管道70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811且与所述第三框体8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70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8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固定杆64及第四固定杆65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8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82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九通孔812且与所述第三框体8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四管道82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8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五阀门83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道82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四过滤网8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过滤网84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84挡住所述第八通孔811。所述第二挡板8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挡板85与所述第三框体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85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851,所述第二凹槽85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四支架86呈L形,所述第四支架86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8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8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电机87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87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二电机87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8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87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输出轴88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输出轴8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87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机87可以带动所述第二输出轴88旋转。所述第一固定块89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89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挡板8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拉线80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轴88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拉线80贯穿所述第三框体8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过滤装置9包括第一旋转杆91、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91下方的第三连接环92、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91右端的第四滚轮93、设置于所述第四滚轮93上的海绵层94、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91上方的第四弹簧95、位于所述第二挡板85左侧的第二横板96、位于所述第二横板96下方的第二旋转杆97、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97右侧的第五过滤网971、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97下端的第六过滤网972、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97上方的第五弹簧973、位于所述第二横板96上方的第三横板98、位于所述第三横板98下方的第七过滤网99、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99右侧的第六弹簧991、位于所述第三横板98上方的第五滚轮90及设置于所述第五滚轮90上的若干第二刷毛901。所述第一旋转杆9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旋转杆91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89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杆91可以围绕所述第一固定块89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杆91的右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连接环92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三连接环92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杆9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拉线80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环9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滚轮93呈圆柱体,所述第四滚轮93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旋转杆9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四滚轮93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旋转。所述海绵层94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海绵层94的内表面与所述第四滚轮9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层94顶靠在所述第四过滤网84上。所述第四弹簧95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95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9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杆9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9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板96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挡板85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96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框体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96的前后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96的左端设有第四凹槽961。所述第二旋转杆97与所述第三框体8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旋转杆97可以旋转,所述第二旋转杆97的上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横板96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五过滤网971呈弯曲状,所述第五过滤网97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97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过滤网97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97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过滤网972的下端顶靠在所述第三框体81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旋转杆97、第五过滤网971及第六过滤网972的前后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8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五弹簧973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板96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97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97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973向下推动所述第二旋转杆97的下端。所述第三横板98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板98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框体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板98的前后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99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七过滤网99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横板98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99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板96的上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七过滤网99可以左右移动,所述第七过滤网99的前后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8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六弹簧991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挡板85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991的左端与所述第七过滤网99的右表面固定连接,进而对所述第七过滤网88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五滚轮90呈圆柱体,所述第五滚轮90与所述第三框体8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五滚轮90可以在所述第三框体81内旋转,所述第五滚轮90与电机连接,带动所述第五滚轮90旋转。所述第二刷毛901设有若干个且均与分布在所述第五滚轮90上,所述第二刷毛901与所述第五滚轮90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环保型除尘装置使用时,首先打开风机25的开关及第一阀门26,使得外界的空气进入到所述进气框11内,此时打开与第一滚轮15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5旋转,所述第一滚轮15带动所述第一刷毛16随之旋转,所述第一刷毛16不仅可以对所述第一过滤网14的左表面进行清扫,防止杂质堵塞所述第一过滤网14,还可以对空气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经过所述第一刷毛16、第一过滤网14过滤后的空气进入到所述第一管道24内,被第一刷毛16从第一过滤网14左表面清扫掉的杂质掉落在所述回收箱13内,方便对其进行集中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进入到所述第一管道24内的空气进入到所述第一框体31内。此时打开水泵33的开关及第二阀门34,使得水从所述进水管32进入到所述第一框体31内,然后喷到所述第二过滤网42上,进而可以浸湿所述第二过滤网42,提高第二过滤网42对空气中粉尘的过滤效果,同时可以浸湿第一海绵块44,然后水集中到所述集中块35的左侧。进入到所述第一框体31内的空气由于所述第一挡板41的设置向下流动,然后经过所述第二过滤网42的过滤后向右移动,为了使得过滤的效果更好或者为了清扫所述第二过滤网42左表面上的杂质,打开第一电机51,使得所述第一输出轴52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拉线53被拉紧,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横板43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海绵块44随之旋转移动,所述第一海绵块44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可以清除掉所述第二过滤网42左表面上的粉尘杂质,直至所述第一海绵块44移动到所述第二过滤网42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挡板41接触,此时第一横板43上方的空气需要经过所述第一海绵块44及第二过滤网42的过滤后才能进入到所述第二过滤网42的右侧,为了提高对第二过滤网42的清扫效果,可以通过不断的开启及关闭第一电机51,使得所述第一横板43不断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海绵块44不断的上下移动,以便将第二过滤网42清扫的更加干净。进入到所述第二过滤网42右侧的空气向上流动,当第一电机51关闭时,所述第二海绵块40顶靠在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上,此时空气需要经过第二海绵块40的过滤后才能流动到其上方,当第一电机51开启时,所述第二拉线54被向上拉动所述第一旋转板49围绕其中心顺时针旋转,使得所述第二海绵块40向下移动,此时空气可以从所述第二海绵块40的右边流动到其上方,可以提高其流动的效率,当所述第一电机51不断的开启及关闭时,第二海绵块40不断的上下移动,可以对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进行清扫,防止灰尘集中到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上,同时不时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提高空气流动的效率。然后空气经过第二通孔311进入到所述第二管道61内。当所述第一框体31内的水较多时,可以打开第三阀门37,使得第一框体31内的水从所述排水管36排出。然后打开第四阀门62,使得第二管道61内的水进入到所述第二框体71内,然后撞击到所述集中框72的内表面后向两侧流动,然后经过所述第三海绵块73的过滤流动所述其下方,当其使用较长时间时,所述第三海绵块73上沾有的颗粒杂质较多,此时打开与第三滚轮76连接的电机,使得位于左侧的第三滚轮76顺时针旋转,位于右侧的第三滚轮76逆时针旋转,进而通过所述第二锯齿77及第一锯齿74使得所述集中框72向下移动,且开始弯曲变形,当所述集中框72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后,关闭与第三滚轮76连接的电机,然后所述集中框72在弹力作用下迅速的恢复至原状,所述第三海绵块73随之顶靠在所述第二框体71的内表面上,进而可以将第三海绵块73上的灰尘抖动到所述集中框72内,防止其影响其对空气的过滤。所述集中框72向上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三弹簧79使得所述第三过滤网78随之振动,进而可以防止杂质堵塞第三过滤网78,将第三过滤网78上的灰尘杂质抖动掉。经过所述第三过滤网78过滤后的空气进入到所述第三管道70内。然后空气进入到所述第三框体81内,首先经过所述第四过滤网84的过滤,然后空气吹到海绵层94上,所述海绵层94对该空气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且时间久了以后,所述海绵层94上会沉积较多的颗粒杂质。此时打开第二电机87,使得所述第一输出轴88旋转,然后向下拉动所述第三拉线80,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杆91围绕所述第一固定块91顺时针旋转,所述第四滚轮93及海绵层94向下移动,然后关闭第二电机87,所述第一旋转杆91在所述第四弹簧95的作用下围绕所述第一固定块85逆时针旋转,所述海绵层94顶靠在所述第四过滤网84的左表面上,可以将海绵层94上的灰尘磨蹭掉。经过第四过滤网84过滤后的空气经过所述第二凹槽851进入到所述第二挡板85的左侧,然后经过所述第六过滤网972的过滤后向左流动,当气压较大时,所述第六过滤网972向上移动,所述第二旋转杆97围绕其中心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五过滤网971向下移动,对空气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所述第五过滤网971采用较为坚硬的材料制成,可以承受较大的气压。然后空气经过所述第四凹槽961移动到所述第二横板96的上方,然后经过所述第七过滤网99的过滤后移动到其右侧,当气压依然较大时,所述第七过滤网99向右移动,所述第六弹簧991被压缩,对第七过滤网99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气压较大对其造成损坏。然后打开与第五滚轮90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第五滚轮90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刷毛901随之旋转,空气经过旋转的第二刷毛901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四管道82内,此时打开第五阀门83,使得净化后的空气排出。至此,本发明环保型除尘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