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供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LCD点胶行业的发展,对蓝胶(Tuffy胶)胶水点胶工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胶水的供给也随之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对蓝胶胶水的供给模式多种多样,主要集中式的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的供胶系统容易磨损,发生胶水泄露,污染工作环境;2、供胶压力不稳定,使得胶水时多时少,影响点胶效果3、供胶系统密封性不好容易漏气,使得空气混入胶水中产生气泡,影响点胶效果;4对胶水抽取及供给操作模式复杂,使得操作员工作量大且不方便,容易导致胶水泄露或污染胶水,影响胶水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胶装置,采用双层密封单向流动,有效的防止胶水泄露和空气进入储存胶水的胶瓶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供胶装置,包括胶瓶和供胶机构,供胶机构上设有插入在胶瓶内吸管,其还包括用于对胶瓶内盛装的胶水密封的双层密封单向阀机构,双层密封单向阀机构包括设置在吸管顶部的单向密封阀和设置在吸管底部的单向管阀。
优选地,供胶机构包括胶缸、插入胶缸内的活塞杆、设置在活塞杆底部的活塞、与活塞杆连接的联动板和用于推动联动板以带动活塞杆上的活塞在胶缸内运动的两个气缸,胶缸包括胶缸体、设置在胶缸体顶部的胶缸盖和设置在胶缸体底部的胶缸底座,活塞处于胶缸体的容腔内,胶缸底座上设有进胶口,单向密封阀上设有出胶口,进胶口与出胶口连通。
更优选地,胶缸底座上设有用于将胶缸体内胶水排出的排胶阀。
更优选地,活塞杆内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上设有排气阀。
更优选地,两个气缸分别设置在胶缸的两侧。
优选地,供胶机构还包括用于调节气压的调压阀,调压阀与两个气缸连接。
优选地,供胶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两个气缸的手动电磁阀,手动电磁阀与两个气缸连接。
优选地,单向密封阀包括与胶瓶的瓶口密封连接且与胶缸底座连接的单向密封阀体、处于单向密封阀体内用于单向出胶的单向密封塞和用于挤压单向密封塞的弹簧,出胶口设置在单向密封阀体顶部,单向密封阀体内还设有密封阀通道,密封阀通道与出胶口连通,单向密封塞置于密封阀通道内,弹簧处于密封阀通道内挤压单向密封塞,吸管顶部插入阀通道内与单向密封塞对接。
优选地,单向管阀上设有与吸管连通的管阀通道和可靠自身重力堵塞管阀通道的防漏珠。
优选地,供胶装置还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支撑板,供胶机构设置在支撑板上方,胶瓶、吸管和双层密封单向阀机构设置在支撑板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胶装置,采用双层密封单向阀机构对胶瓶内胶水进行双层密封单向流动,有效的防止胶水泄露和空气进入储存胶水的胶瓶内,并在供胶机构采用双气缸推动胶缸内活塞运动以将胶瓶内胶水抽入胶缸内,抽胶和压胶动作柔和,出胶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供胶装置的主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供胶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供胶装置中双层密封单向阀机构和供胶机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供胶装置中供胶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供胶装置中供胶机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供胶装置中双层密封单向阀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供胶装置中双层密封单向阀机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供胶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该供胶装置100包括胶瓶10和供胶机构20,供胶机构20上设有插入在胶瓶10内吸管11,其还包括用于对胶瓶10内盛装的胶水密封的双层密封单向阀机构30以及支撑架40和设置在支撑架40上的支撑板50,供胶机构20设置在支撑板50上方,胶瓶10、吸管11和双层密封单向阀机构30设置在支撑板50下方,双层密封单向阀机构30包括设置在吸管11顶部的单向密封阀31和设置在吸管11底部的单向管阀32,通过双层密封单向阀机构30对胶瓶10内胶水进行双层密封单向流动,有效的防止胶水泄露和空气进入储存胶水的胶瓶10内。
如图3至图5所示,供胶机构20包括胶缸21、插入胶缸21内的活塞杆22、设置在活塞杆22底部的活塞23、与活塞杆22连接的联动板24和用于推动联动板24以带动活塞杆22上的活塞23在胶缸21内运动的两个气缸25,胶缸21包括胶缸体211、设置在胶缸体211顶部的胶缸盖212和设置在胶缸体211底部的胶缸底座213,活塞23处于胶缸体211的容腔2111内,胶缸底座213上设有进胶口2131,单向密封阀31上设有出胶口301,进胶口2121与出胶口301连通,这样启动两个气缸25,推动联动板24向上运动,联动板24上的活塞杆22向上运动,这样活塞杆22上的活塞23在胶缸21的容腔2111内向上运动,胶缸体211的容腔内形成真空,胶瓶10内的胶水在大气压作用下依次通过吸管11、出胶口301和进胶口2131,进入胶缸21的容腔2111内。
胶缸底座213上设有用于将胶缸体211内胶水排出的排胶阀2132,从胶瓶10内抽出的胶水储存在胶缸21的容腔2111内,打开排胶阀2132,可将容腔2111内的胶水排出。
活塞杆22内设有气流通道221,气流通道221上设有排气阀222,通过排气阀222控制气流通道221的开关,准备从胶瓶10内抽胶时,关闭排气阀222,使胶缸21的容腔2111内气压一定,在抽胶结束后,打开排气阀222,用于将胶缸21内的空气排出。
为了使活塞23在胶缸21的容腔2111内上下运动平稳,两个气缸25分别设置在胶缸21的两侧。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气缸25分别设置在联动板24的两端部,活塞杆22穿过联动板24中部的通孔并与联动板24固定为一体,在两个气缸25同时启动时,两个气缸25同时推动联动板24平稳运动,与联动板24为一体的活塞杆22上的活塞23在胶缸21的容腔2111内平稳运动,这样该供胶机构20的抽胶动作柔和。
如图1所示,该供胶机构20还包括用于调节气压的调压阀26,调压阀26与两个气缸25连接,通过变化两个气缸25内的气压,改变两个气缸25带动联动板24的运动速度,从而控制抽胶和出胶速度。
如图2所示,该供胶机构20还包括用于控制两个气缸25的手动电磁阀27,手动电磁阀27与两个气缸25连接,在抽胶开始时,拨动手动电磁阀27到抽胶侧,气缸25推动联动板24向上运动,以带动活塞杆22上的活塞23在胶缸21的容腔2111内向上运动;在抽胶结束后,拨动手动电磁阀27到出胶侧,气缸25带动联动板24向下运动,活塞杆22上的活塞23在胶缸21的容腔2111内向下运动。
如图6和图7所示,单向密封阀31包括与胶瓶10的瓶口密封连接且与胶缸底座213连接的单向密封阀体311、处于单向密封阀体311内用于单向出胶的单向密封塞312和用于挤压单向密封塞312的弹簧313,出胶口301设置在单向密封阀体311顶部,单向密封阀体311内还设有密封阀通道3111,密封阀通道3111与出胶口301连通,单向密封塞312置于密封阀通道3111内,弹簧313处于密封阀通道3111内挤压单向密封活塞312,吸管11顶部插入阀通道3111内与单向密封塞312对接,在非抽胶状态时,弹簧313一直压在单向密封塞312上,使单向密封塞312一直压在密封阀通道3111内,堵住吸管11的顶部,对胶瓶10内的胶水起到第一层密封作用;在抽胶状态时,在胶瓶10与胶缸21内容腔2111的压力差的作用下,胶水顶开单向密封塞312,进入密封阀通道3111,从出胶口301进入进胶口2131,从而进入胶缸21的容腔2111内。
单向管阀32上设有与吸管11连通的管阀通道321和可靠自身重力堵塞管阀通道321的防漏珠322,在非抽胶状态时,防漏珠322通过自身重力堵塞在管阀通道321内,胶瓶10内胶水不能进入吸管11内,这样对胶瓶10内的胶水起到第二层密封作用;在抽胶状态时,在胶瓶10与胶缸21内容腔2111的压力差的作用下,胶水顶开防漏珠322,进入吸管11内,并逐渐上升,直至顶开单向密封塞312,进入密封阀通道3111,从出胶口301进入进胶口2131,从而进入胶缸21的容腔2111内。
该供胶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具体为:1)将装有胶水的胶瓶10安装在单向密封阀体31上,调节调压阀27,使得气缸25内气压阀值在0.2-0.3MPa范围,同时关闭排气阀222和出胶阀2132;2)将手动电磁阀26拨动到抽胶侧,两个气缸25同时推动联动板24平稳运动,与联动板24为一体的活塞杆22上的活塞23在在胶缸21的容腔2111内平稳向上运动,胶缸体211内形成真空,胶瓶10内胶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依次顶开防漏珠322和单向密封塞312,从出胶口301进入到进胶口2131,从而进入胶缸21的容腔2111内;3)抽胶结束后,将手动电磁阀26拨动到关闭位置,再打开排气阀222,然后再将手动电磁阀26拨动到出胶侧,使得气缸25向下运动,与联动板24为一体的活塞杆22上的活塞23在在胶缸21的容腔2111内平稳向下运动,单向密封塞312在弹簧313的作用力和胶水的压力下,迅速堵住密封阀通道3111,同时防漏珠322在自身重力和吸管11内残留胶水的重力作用下,迅速堵住管阀通道321,双层密封,使胶水完好的密封于胶缸体211的容腔2111内;4)胶缸体211内的空气通过排气阀222排出胶缸体211外,观察排气阀222处的活塞杆无气泡后,关闭排气阀222,然后打开出胶阀2132,开始供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切在专利申请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