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池泥水加速分离器及污水处理提标快洁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4197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二沉池泥水加速分离器及污水处理提标快洁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沉池泥水加速分离器及污水处理提标快洁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运用最广和对大负荷污水处理效果最好和最稳定的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利用生物菌在好氧环境下对有机物进行转化实现净化污水的目的。但目前的活性污泥处理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克服:

第一:二沉池容易产生污泥上浮现象。活性污泥在从好氧状态的曝气池随混合液进入厌氧环境下的二沉池后,若停留时间超过2.5小时,就会大量死亡分解,吐出污染物,从而出现污泥上浮问题。

第二:曝气池容易产生污泥膨胀现象。若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低于800mg/L,丝状菌会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污泥膨胀,进而影响出水水质。

第三:为了加速污泥沉淀,在曝气池混合液进入二沉池之前会添加化学混凝剂,以帮助泥水分离,但是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对活性污泥生物菌本身也会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沉池泥水加速分离器及污水处理提标快洁辅助系统,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所述二沉池中央设置有中轴立管,所述分离器包括在所述中轴立管外周依次设置的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为漏斗状,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截面为C形,中间向内缩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导流板的开口开度大于第二导流板的开口开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板由四圈环板组成,每圈环板的倾斜角度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二沉池泥水加速分离器还包括位于所述二沉池上方的支架,所述第一导流板通过第一连接架固定至所述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通过第二连接架固定至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三导流板通过第三连接架固定至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通过连接件固定为一体,同时所述第一导流板通过连接片固定到所述中轴立管外周。

另一方面,所述污水处理提标快洁辅助系统包括二沉池、曝气池,所述二沉池内设置有所述二沉池泥水加速分离器,所述曝气池的混合液出口连通至所述中轴立管底部,所述二沉池底部连通至所述曝气池的污泥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池内设置有用于监测混合液悬浮物浓度的自动跟踪监测器,所述二沉池底部与所述曝气池污泥入口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流量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二沉池内设置泥水加速分离器,对二沉池传统结构进行巨大改变,对二沉池混合液流向进行引导,使其从以前的中间向外扩散变为从外围向中心集中,便于污泥提取,也可以很好的控制活性污泥浓度。另外,在优选方案中,通过设置自动跟踪监测器和污泥回流流量调节器,彻底解决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污泥上浮和污泥膨胀问题,整个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活性污泥处于一个较为平衡和谐的生态环境,从而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本系统可以加快污水澄清速度,优化出水水质,可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实现提标改造目的。对污水处理实际需求超过设计能力的现有污水厂可以立即缓解负荷,节省扩建投资,日处理量提高视不同污水厂具体情况而变化,污水处理能力最多可提高至翻倍。在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完全摒弃化学添加剂,节约运营成本,节约电耗,避免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原理图;

图2是二沉池泥水加速分离器的剖视图;

图3是二沉池泥水加速分离器的原理图;

图4是污水处理提标快洁辅助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二沉池中央有中轴立管1,本实施例提供的二沉池泥水加速分离器包括在所述中轴立管1外周依次设置的第一导流板2、第二导流板3和第三导流板4,所述第二导流板3和第三导流板4为漏斗状,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截面为C形,中间向内缩口。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提标快洁辅助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二沉池5、曝气池6,所述二沉池5内设置有所述二沉池泥水加速分离器,所述曝气池6的混合液出口连通至所述中轴立管1底部,所述二沉池5底部连通至所述曝气池6的污泥入口。

工作时,活性污泥在从好氧状态的曝气池随混合液进入厌氧环境下的二沉池后,现有二沉池中,混合液从立柱顶部流出来后,如图1所示箭头方向从中间向外扩散,污泥沉淀效果不好,若停留时间超过2.5小时,生物菌就会大量死亡分解,吐出污染物,从而出现污泥上浮情况。为了缩短活性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本系统在二沉池部分添加一套泥水加速分离器,以其改变池中混合液流向,混合液流向如图3箭头所示,得得污泥能在分离器导流板的引导下快速向中心集中,便于有效快速提取,可以保证污泥能在2.5小时前以存活状态离开二沉池,回到曝气池继续工作,多余部分则排出系统进入污泥处理阶段。另外,本系统中,所述曝气池6内设置有用于监测混合液悬浮物浓度的自动跟踪监测器61,所述二沉池底部与所述曝气池污泥入口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流量调节器62,通过自动跟踪监测器对曝气池混合液悬浮物浓度的实时监测,灵活调节污泥回流流量调节器控制污泥回流量,以避免在曝气池中因活性污泥浓度低于800mg/L后丝状菌大量繁殖而引起污泥膨胀,进而影响出水水质,可以很好的控制活性污泥浓度,彻底解决了污泥上浮和污泥膨胀问题。对活性污泥动态控制使整个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活性污泥处于一个较为平衡和谐的生态环境,从而大幅提高其工作效率。污水厂可以增加每日污水排入量至两倍,排出的污水水质保持现有效果不变。若保持现有污水排入量不变,则排出的污水水质会比现有水质大幅提高。如果污水厂同时拥有多个二沉池,则只需保留一半二沉池运转就可以达到同样的处理效果。另外整个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纯生物处理,节约用药开支以及相关存储设备和管理人员费用。

经过实践验证,本系统可以大幅降低污泥回流混合液的回流量。现有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约为100%-200%,而本系统中,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约为25%-50%,而且所有回流污泥的生物菌都处于完全存活状态,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并且在曝气池内的停留时间增至原系统两倍,使得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对污染物的有机转化更为充分,从而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作所述导流板的一种具体结构,本结构中,中轴立管在中央,向外依次是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的开口开度大于第二导流板的开口开度,所述第一导流板截面为C形,由四圈环板组成,每圈环板的倾斜角度不同。混合液从立柱顶端流出后,从第一导流板上方进入到第一第二导流板之间,然后回流至第二导流板上方,同时也会有一小部分混合液再次回流至第一导流板上方,混合液从第二导流板上方流至导流板下方,最后汇集至二沉池底部。

作为一种固定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二沉池泥水加速分离器还包括位于所述二沉池上方的支架7,所述第一导流板2通过第一连接架71固定至所述第二导流板3,所述第二导流板3通过第二连接架72固定至所述支架7上,所述第三导流板4通过第三连接架73固定至所述支架7上。

作为另一种固定方式,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通过连接件固定为一体,同时所述第一导流板通过连接片固定到所述中轴立管外周。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曝气池6内设置有用于监测混合液悬浮物浓度的自动跟踪监测器61,所述自动跟踪监测器61可以实时监控曝气池混合液悬浮物浓度。所述二沉池底部与所述曝气池污泥入口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流量调节器62,根据自动跟踪监测器61的监控结果,实时控制管内污泥回流量,达到活性污泥生态环境平衡。

综上,本系统彻底解决污泥上浮和污泥膨胀问题,大幅降低污泥回流混合液流量,而且完全放弃对化学混凝剂的使用,节约运营成本,避免二次污染;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升,最多可至翻倍,出水水质提升使污水厂实现提标改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