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中,通常采用封框胶和内部填充胶相结合的方式,来密封基板之间的缝隙,达到阻隔水氧进入显示面板内部的目的。在内部填充胶的涂覆过程中,应保证内部填充胶的滴下精度在±0.5%以内,避免将内部填充胶涂覆到其他器件上,影响器件本身的性能。通常使用点胶装置来实现内部填充胶的涂覆。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点胶机,包括胶管10和盖子20,盖子20的一部分伸入胶管10内,以盖合胶管10的开口处,以及设置在伸入到胶管10内的盖子20的外侧壁和胶管10内侧壁之间的密封圈30,还包括穿过盖子20伸入到胶管10内的加压管路40和补胶管路50。在补胶的过程中,由于胶管10内外压差,使胶管10和盖子20容易分开,导致密封圈30作用失效,出现漏气,从而影响内部填充胶的滴下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点胶装置,可提高内部填充胶的滴下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点胶装置,包括胶管、盖合在所述胶管开口处的盖子;所述胶管的外侧壁上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靠近所述胶管的开口处设置;所述盖子与所述第一凸起卡合;所述盖子与所述胶管通过密封圈密封。
优选的,所述盖子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靠近所述盖子的开口处设置;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卡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凸起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盖子的顶壁,且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胶管的开口向与所述胶管的开口相对的胶头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起包括第一子凸起和第二子凸起,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凸起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子凸起的横截面积不变;所述第一子凸起与所述第二子凸起接触位置处的横截面积相等;其中,所述第一子凸起靠近所述胶管的开口处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盖子的顶壁,且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胶管的开口向与所述胶管的开口相对的胶头方向延伸。
优选的,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凸起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或者,所述第二凸起的横截面积不变。
优选的,所述点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盖子内且与所述盖子固定的挡片,所述挡片盖住所述胶管的开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挡片通过弹性结构与所述盖子固定,所述弹性结构一端连接所述盖子的顶壁,另一端连接所述挡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起围绕所述胶管的外侧壁一圈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凸起围绕所述盖子的内侧壁一圈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起的最大横截面处与所述盖子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第二凸起的最大横截面处与所述胶管的外侧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固定在所述第一凸起远离所述胶管开口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点胶装置,通过使盖子从胶管的外侧盖合胶管的开口,并在胶管外侧壁靠近胶管开口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凸起,使盖子盖合胶管后与第一凸起卡合,这样一来,盖子在向远离胶管方向移动时,会受到第一凸起施加的反向阻力,来阻碍盖子的远离。因此,即使胶管内外压差较大,盖子也不容易与胶管分开,从而保证胶管的密封性,确保内部填充胶的滴下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六。
附图标记:
10-胶管;11-第一凸起;111-第一子凸起;112-第二子凸起;12-胶头;20-盖子;21-第二凸起;22-挡片;23-弹性结构;30-密封圈;40-加压管路;50-补胶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点胶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胶管10、盖合在胶管10开口处的盖子20;胶管10的外侧壁上具有第一凸起11,第一凸起11靠近胶管10的开口处设置;盖子20与第一凸起11卡合;盖子20与胶管10通过密封圈30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不对第一凸起11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限定,例如,可以是围绕胶管10的外侧壁一圈设置,也可以是局部设置。
此外,不对第一凸起11的具体形状进行限定,图2中第一凸起11的形状仅为示意。
第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盖子20与第一凸起11卡合,第一凸起11设置在胶管10的外侧壁,则盖子20必然为一端开口的盖体,即包括顶壁和侧壁,通过侧壁与第一凸起11卡合。
其中,不对盖子20与第一凸起11的具体卡合方式进行限定,能够阻止盖体20向远离胶管10方向移动即可。
此外,不对盖子20对胶管10的具体盖合方式进行限定,盖子20与第一凸起11卡合后,结合密封圈30能够对胶管10进行密封即可。
第三,不对密封圈30的具体设置位置进行限定,能够使胶管10和盖子20密封即可。图2中密封圈30的设置位置仅为示意。
其中,密封圈30的内圈与胶管10接触,外圈与盖子20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点胶装置,通过使盖子20从胶管10的外侧盖合胶管10的开口,并在胶管10外侧壁靠近胶管10开口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凸起11,使盖子20盖合胶管10后与第一凸起11卡合,这样一来,盖子20在向远离胶管10方向移动时,会受到第一凸起11施加的反向阻力,来阻碍盖子20的远离。因此,即使胶管10内外压差较大,盖子20也不容易与胶管10分开,从而保证胶管10的密封性,确保内部填充胶的滴下精度。
优选的,如图2所示,盖子2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凸起21,第二凸起21靠近盖子20的开口处设置;第二凸起21与第一凸起11卡合;密封圈30设置在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2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凸起21靠近盖子20的开口处设置,即第二凸起21设置在盖子20的内侧壁上,且设置在远离顶壁的一端。
第二,不对第二凸起21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能够与第一凸起11配合,使盖子20卡合在胶管10上即可。例如,可以是围绕盖子20的内侧壁一圈设置,也可以是局部设置。
第三,第一凸起11与第二凸起21卡合后,两者必然会有接触面,密封圈30设置在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21之间,即设置在两者的接触面上,密封圈30的一面与第一凸起11接触,另一面与第二凸起21接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子20的内侧壁上设置与第一凸起11卡合的第二凸起21,第一凸起11施加的反向阻力直接作用在第二凸起21上,使盖子20在向远离胶管10方向移动时,第二凸起21向盖子20施加反向拉力,来阻止盖子20的远离,因此,受力效果更好,使得密封效果更好。
优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沿第一方向,第一凸起1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盖子20的顶壁,且第一方向由胶管20的开口向与胶管10的开口相对的胶头12方向延伸。
即,如图2和图3所示,沿第一方向第一凸起11的截面积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凸起11设置为沿第一方向,第一凸起1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的形状,使得最先卡入盖子20内部的第一凸起11的横截面积相对较小,后逐渐增大,使得盖子20易于对胶管10进行盖合。
优选的,如图4所示,第一凸起11包括第一子凸起111和第二子凸起112,沿第一方向,第一子凸起11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第二子凸起112的横截面积不变;第一子凸起111与第二子凸起112接触位置处的横截面积相等;其中,第一子凸起111靠近胶管10的开口处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盖子20的顶壁,且第一方向由胶管10的开口向与胶管10的开口相对的胶头12方向延伸。
即,如图4所示,第一子凸起111靠近胶管10的开口处设置,第二子凸起112设置在第一子凸起111远离胶管10开口的一端。沿第一方向,第一子凸起11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第二子凸起112的横截面积不变。其中,第一子凸起111和第二子凸起112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凸起11分为第一子凸起111和第二子凸起112,沿第一方向,第一子凸起11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第二子凸起112的横截面积不变,并且使第一子凸起111靠近胶管10的开口处设置,使得第一子凸起111横截面相对较小的部分先卡入盖子20内,便于盖子20对胶管10进行盖合。在此基础上,盖子20盖合胶管10后,横截面积相对较大的第二子凸起112与盖子20侧壁接触,可提高胶管10和盖子20的盖合效果。
优选的,如图2所示,沿第一方向,第二凸起2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凸起21设置为沿第一方向,第二凸起2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的结构,使得在盖子20盖紧胶管10的过程中,第一凸起11的侧边与第二凸起21的侧边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便于盖子20盖合胶管10。
优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沿第一方向,第二凸起21的横截面积不变。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凸起21设置为沿第一方向,第二凸起21的横截面积不变,使得第二凸起21与胶管10的外侧壁接触面积较大,提高盖子20对胶管10的盖合效果。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点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盖子20内且与盖子20固定的挡片22,挡片22盖住胶管10的开口。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不对挡片22的具体结构和在盖子20内的固定方式进行限定,盖子20盖合胶管10后,挡片22能够盖住胶管10的开口即可。
第二,如图6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若点胶装置需要通过加压管路40对胶管10内的内部填充胶进行加压,以使内部填充胶滴下,和/或需要通过补胶管路50来补充胶管10内的内部填充胶时,点胶装置的盖子20和挡片22上需对应设置尺寸适当的孔,使加压管路40和/或补胶管路50从孔中穿过后周围没有缝隙,以保证胶管10内部处于密封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子20内设置挡片22,使盖子20盖合胶管10后,挡片22盖住胶管10的开口,这样一来,当胶管10中的内部填充胶的补充量较大时,由于挡片22盖住了胶管10的开口,因此,从胶管10的开口处不会出现溢胶的问题,从而避免密封圈30上粘上内部填充胶而影响密封效果。
优选的,如图7所示,挡片22通过弹性结构23与盖子20固定,弹性结构23一端连接盖子20的顶壁,另一端连接挡片22。
其中,不对弹性结构23进行限定,例如可以是微型弹簧。
此外,不对弹性结构23的个数进行限定,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即可。
再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弹性结构23一端连接盖子20的顶壁,另一端连接挡片22,目的是为了在胶管10内部的压力与弹性结构23的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挡片22紧密的盖住胶管10的开口。因此,弹性结构23一端连接盖子20的顶壁,另一端连接挡片22后,应处于压缩状态或者自然伸直状态,不能处于拉伸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挡片22和盖子20顶壁之间设置弹性结构23,盖子20盖合胶管10后,当胶管10内部压力对挡片施加使挡片22打开胶管10开口的力时,弹性部件则向挡片22施加反向阻力,来阻碍挡片22的移动,从而提高挡片22对胶管10开口的盖合效果。
可选的,第一凸起11围绕胶管10的外侧壁一圈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凸起11围绕胶管10的外侧壁一圈设置,增大第一凸起11与盖子20的卡合面积,进一步提升盖子20对胶管10的盖合效果。
可选的,第二凸起21围绕盖子20的内侧壁一圈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凸起21围绕盖子20的内侧壁一圈设置,可降低第一凸起11与第二凸起21的对位精度要求,从而简化制备工艺。
可选的,第一凸起11围绕胶管10的外侧壁一圈设置,第二凸起21围绕盖子20的内侧壁一圈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凸起11围绕胶管10的外侧壁一圈设置和第二凸起21围绕盖子20的内侧壁一圈设置,增大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21之间的施力面积,可进一步提升盖子20对胶管10的盖合效果。
优选的,如图2-7所示,第一凸起11的最大横截面处与盖子20的内侧壁接触,第二凸起21的最大横截面处与胶管10的外侧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第一凸起11的最大横截面处与盖子20的内侧壁接触,第二凸起21的最大横截面处与胶管10的外侧壁接触,这样一来,可避免内部填充胶沾染到密封圈30上,导致密封性下降。此外,因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21分别与盖子20和胶管10接触,胶管10内部压力增加使胶管10发生膨胀变形后,可使盖体20与胶管10接触更加紧密,进一步提高了盖子20对胶管10的盖合效果。
优选的,密封圈30固定在第一凸起11远离胶管10开口一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密封圈30固定在第一凸起11远离胶管10开口一侧,使密封圈30能够跟随第一凸起11一起卡入盖子20内,使得密封圈30能够方便而又平整的设置在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21之间,以保证盖子20和胶管10之间的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