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腮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3630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肺腮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含尘气体净化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肺腮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空气净化装置的设备种类繁多,如:湿式除尘器、喷淋除尘装置、布袋除尘装置等。这些设备因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其中,湿式除尘器对空气净化结果比较理想。

湿式除尘器使含尘气体与水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或者利用水和粉尘的充分混合作用及其他作用捕集颗粒或使颗粒增大或留于固定容器内达到水和粉尘分离。然而对于含尘气体中的小颗粒尘土采用湿式除尘器净化效果,则不够明显,主要是因为小颗粒尘土附着在空气分子(氧气分子、氮气分子等)表面,当含尘气体以较大流量穿过水池时,小颗粒尘土随空气分子以较快的速度一起穿过水面,导致含尘气体中小颗粒尘土净化效果不佳。

针对现有空气净化装置存在含尘气体中小颗粒尘土净化效果不佳的情况,急需对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进行改良设计,以提高其对含尘气体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湿式除尘器中的肺腮过滤装置,以克服传统湿式除尘器对含尘气体中小颗粒尘土过滤效果不佳的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肺腮过滤装置,包括上挡板、下挡板、腮板组和一组用于固定上挡板、下挡板的支撑板组;所述上挡板与下挡板之间形成容纳腮板组的腮板腔,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均设有若干透气孔;腮板组中相邻腮板的接触处均设有腮丝组,相邻腮板接触处的腮丝组镶嵌。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具体使用本肺腮过滤装置时,将肺腮过滤装置安装在湿式除尘器的液体槽中,含尘气体的流动方向是从肺腮过滤装置的下挡板向上挡板方向流动。含尘气体中的小颗粒尘土会随气体分子穿过下挡板的透气孔到达腮板腔中,此时小颗粒尘土被腮板组阻挡,降低气流速度。由于相邻腮板接触处设计有腮丝组,穿过下挡板的含尘气体在腮丝组处实现小颗粒尘土与空气分子的分离,进而使小颗粒尘土沉降在液体中,洁净气体分子穿过上挡板的透气孔排出。

本方案的肺腮过滤装置,利用筛板组对含尘气体进行降速,使含尘气体与液体槽中的液体充分接触,使含尘气体在液体中的净化更充分。对于附着在气体分子表面的小颗粒尘土,在镶嵌的腮丝组处发生尘气分离,实现小颗粒尘土与气体分子的分离,将小颗粒尘土阻挡在液体槽中,进而,提高含尘气体的过滤效果,使含尘气体过滤更加彻底。另外,在通入含尘气体时,采用间歇式通气,则穿过腮丝组处的气流是间歇性的,而非持续通气。此时腮丝组会出现上下浮动,类似鱼鳃的呼吸作用,镶嵌的腮丝组之间发生相互摩擦,形成阻碍,将小颗粒尘土与气体分子分离。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腮板组包括两块相互接触的腮板,每块腮板的其中一侧边与支撑板组中其中一块支撑板固定连接。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腮板只有其中一侧边与支撑板固定,此时腮板处于悬臂梁结构状态,两块腮板的接触处通过镶嵌的腮丝组实现连接。当腮板下方的含尘气体冲击腮板时,腮板的自由端处会向上弯,此时镶嵌的腮丝产生相对摩擦,腮丝组的活动范围更大,对穿过下挡板的空气进行清洗,气体分子从镶嵌的腮丝组中穿过,小颗粒尘土被挡住。上挡板、下挡板和腮板均对液体槽中的液体有缓冲作用。当进入到缓冲筒内的含尘气体压力变化较大时,由于气流不稳定,导致液体槽中的液体发生晃动,此时上挡板和下挡板对液体槽中的液体进行阻隔缓冲,降低因含尘气体压力的不稳定对其造成的液体晃动。

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腮板组包括多块相互接触的矩形腮板,所述矩形腮板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均安装有腮丝组。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镶嵌处的腮丝,因其可发生相互摩擦,对附着在空气分子上的小颗粒尘土进行过滤,腮板上其余侧面的腮丝可对支撑板内壁进行清洗,将附着在支撑板内壁的尘土进行清理。另外,上挡板和下挡板形成的腮板腔,使腮板组在设定的区域内移动,避免腮板组因较大的空气气流漂浮到液体槽中液体的液面或因为空气气流量较小,发生腮板组沉降到支撑筒的底部,达不到预期腮板组工作效果。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一或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所述腮丝组中腮丝为弹性腮丝,避免因穿过下挡板的含尘气体的气流过大,导致腮丝组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腮丝折断的情况发生。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挡板与支撑板组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挡板的透气孔孔径与下挡板的透气孔孔径均相等,且透气孔为圆孔本方案的优点在于:上挡板与支撑筒设计为可拆卸连接,一方面是方便腮板组的安装和维护,另一方面,方便加工制作。

优选方案五: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所述腮板组中的腮板内嵌入有磁性块;所述上挡板与下挡板平行设置。方案的优点在于:磁性块产生的磁场对穿过下挡板的气体中带电粒子和金属颗粒进行吸附清理,提高含尘气体的净化效果,另外上挡板与下挡板平行设置,一方面方便加工制作,另一方面方便安装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肺腮过滤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3中腮丝板上腮丝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肺腮过滤装置实施例一中具体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肺腮过滤装置实施例二中腮丝板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矩形腮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挡板10、下挡板20、腮板组30、左腮板31、右腮板32、腮丝组40、左支撑板50、右支撑板60、磁性块70。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基本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肺腮过滤装置,包括上挡板10、下挡板20、腮板组30和一组用于固定上挡板10、下挡板20的支撑板组。上挡板10和下挡板20均设有若干透气孔。上挡板10的透气孔孔径与下挡板20的透气孔孔径均相等,且透气孔为圆孔。

该支撑板组包括左支撑板50和右支撑板60;上挡板10、下挡板20、左支撑板50和右支撑板60共同形成容纳腮板组30的腮板腔。该腮板组30中包括两块相互接触的左腮板31和右腮板32,左腮板31与右腮板32的接触处均安装有腮丝组40,左腮板31上的腮丝组40与右腮板32上的腮丝组40镶嵌。腮丝组40是由若干腮丝组合而成,该腮丝是由不锈钢钢丝。

如图2和图3所示,左腮板31的左侧边与左支撑板50固定,左腮板31的右侧边上安装有左腮丝组40;右腮板32的右侧边与右支撑板60固定,右腮板32的左侧边上安装有右腮板32。上挡板10与支撑板组滑动连接,且上挡板10可以从支撑板组中取出。

如图5所示,具体使用本肺腮过滤装置时,将肺腮过滤装置安装在湿式除尘器中的液体槽中,在液体槽中,充入油水分离剂,该分离剂中机油的体积比与水的体积为85:2左右。含尘气体通过进气管到达缓冲筒中后含尘气体先经油水分离剂进行初步沉淀过滤,经过初步沉淀过滤后的含尘气体到达液体槽中,含尘气体穿过下挡板20的透气孔到达腮板腔中。此时含尘气体冲击腮板组30,左腮板31和右腮板32发生晃动,左腮板31与右腮板32接触的腮丝组40发生相对摩擦,此时腮板腔中的汗尘气体在腮丝组40处发生尘气分离,小颗粒尘土被阻挡在腮板腔内,气体分子穿过腮丝组40从上挡板10的透气孔排走。

肺腮过滤装置将初步沉浸过滤的含尘气体进行二次过滤,使小颗粒尘土隔离在腮板腔中,进而提高了含尘气体的净化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如图6所示,腮板组30由八块相互接触并列排布的矩形腮板组30成。每块矩形腮板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均安装有腮丝组40,相邻矩形腮板接触处的腮丝组40镶嵌。如图7所示,每块腮板组30中的腮板内嵌入有磁性块70,该磁性块70为永磁体块,上挡板10与下挡板20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的腮板内嵌入永磁体块,当肺腮过滤装置对初步沉淀后的含尘气体进行二次净化时,能将含尘气体中的带电粒子和金属颗粒进行吸附清理,进一步提高对含尘气体的净化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