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中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中的宽叶翼型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803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燃煤电厂中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中的宽叶翼型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煤电厂中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中的宽叶翼型除雾器。



背景技术:

我国是化石燃料消耗大国,尤其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在能源结构中,原煤资源的消耗占能源消耗量的七成。其中,电力、钢铁行业是煤炭资源消耗的大户,社会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使得电力需求迅速增加,从2004年至2013年的十年间,我国原煤产量翻倍增长。但随之带来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问题也逐渐凸显,如2004年我国的煤炭总消耗量为18亿吨,随之带来了2254万吨SO2,其中火电厂排放量占据约60%。因此,火电厂烟气脱硫改造受到了重视,脱硫系统的新建或改造成为主流。

在诸多烟气脱硫技术中,湿法烟气脱硫是较为常用的技术。该技术是来自于锅炉的烟气经过增压风机后,进入气-气加热器,经过降温的烟气进入脱硫吸收塔。低温烟气在吸收塔中与其中喷淋层多个喷嘴雾化分散的吸收液充分接触,在液滴表面经过吸收、中和和氧化反应,烟气中的SO2转化为SO4-2。得到净化的烟气经过除雾器的分离作用,其中的液滴被除雾器截留,气相则通过吸收塔出口进入下游单元。

从湿法烟气脱硫的工艺流程中可以看到,吸收塔中的除雾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雾器分离了烟气中的大量液相组分,在下游为SCR脱硝系统时,可以有效降低(NH4)2SO4的生成,防止催化剂中毒和失活,延长系统寿命,降低经营成本。

近来,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质(粉尘和气溶胶)也开始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烟气中携带的粉尘的控制标准越来越高。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为有效的控制火电厂烟气中粉尘的含量也成为了目前环保领域新的研究内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煤电厂中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中的宽叶翼型除雾器,有助于降低烟气对下游单元或系统的不良影响,促进排放烟气质量的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煤电厂中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中的宽叶翼型除雾器,包括除雾器壳体、安装法兰、液相限流装置、液相导流装置、固定轴、宽叶翼型旋流装置和清洗装置;

所述安装法兰布置在所述除雾器壳体气体进口一端;

所述液相限流装置周向环绕布置在所述除雾器壳体气体出口一端;

所述液相导流装置包括多条导流槽,导流槽周向均匀布置在所述除雾器壳体内部的壁面上;

所述固定轴沿轴向贯穿所述除雾器壳体内部;

所述宽叶翼型旋流装置包括多个带空间曲面的翼型叶片,翼型叶片以固定轴为中心周向均匀布置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翼型叶片的端部与所述除雾器壳体内部的壁面相连;

所述清洗装置布置在所述固定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宽叶翼型除雾器为1~3级除雾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宽叶翼型除雾器为2~3级除雾器时,还包括流动强化部件,所述流动强化部件周向均匀布置在所述除雾器壳体内部,且位于两级液相导流装置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除雾器壳体为圆柱体或多边形柱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除雾器壳体的长度和内径之比为8~15。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液相限流装置的厚度为所述除雾器壳体内径的0.01~0.05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槽的截面形状为三棱柱形或半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翼型叶片在所述除雾器壳体截面上的投影面积比为1.1~1.5,所述翼型叶片与所述除雾器壳体截面平面间的夹角为20°~60°,所述宽叶翼型旋流装置中翼型叶片的数量为6至21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适用于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塔中烟气的干燥以及净化过程,可在较广的操作条件范围内,适应多种需要脱除的液体和固体颗粒,在烟气流动中同时脱除烟气中的液相颗粒和固体颗粒,增大装置的操作弹性,有助于降低烟气对下游单元或系统的不良影响,提高分离效率,促进排放烟气质量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燃煤电厂中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中的宽叶翼型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两级宽叶翼型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除雾器壳体;2、安装法兰;3、安装法兰;4、液相导流装置;5、流动强化部件;6、固定轴;7、宽叶翼型旋流装置;8、清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燃煤电厂中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中的宽叶翼型除雾器,该宽叶翼型除雾器为一级除雾器。包括除雾器壳体1、安装法兰2、液相限流装置3、液相导流装置4、固定轴6、宽叶翼型旋流装置7和清洗装置8。

安装法兰2布置在除雾器壳体1气体进口一端,用于固定或使除雾器壳体与周围管件或部件连接。

液相限流装置3周向环绕布置在除雾器壳体1气体出口一端,用于限制壳体内避免的液相随气体夹带离开。

液相导流装置4包括多条导流槽,导流槽周向均匀布置在除雾器壳体1内部的壁面上,用于引导液相限流装置阻碍的液相回流至除雾器壳体1内,便于清洗装置8的清洗。

固定轴6沿轴向贯穿除雾器壳体1内部,用于固定除雾器内部构件。

宽叶翼型旋流装置7包括多个带空间曲面的翼型叶片,翼型叶片以固定轴为中心周向均匀布置在固定轴6上,翼型叶片的端部与除雾器壳体1内部的壁面相连,用于将轴向流动的气相及分散相颗粒转化为高速的切向和径向运动。

清洗装置8布置在固定轴6上,用于清洗翼型叶片。

其中,除雾器壳体1为圆柱体或多边形柱体,总体的长度和内径之比为8~15。当除雾器壳体1为多边形柱体时,内径按其最大内切圆计算。液相限流装置3的厚度为除雾器壳体1内径的0.01~0.05倍。液相导流装置4的导流槽的截面形状为三棱柱形或半圆形。翼型叶片在除雾器壳体1截面上的投影面积比为1.1~1.5,翼型叶片与除雾器壳体1截面平面间的夹角为20°~60°,宽叶翼型旋流装置7中翼型叶片的数量为6至21片。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宽叶翼型除雾器为2~3级除雾器。还包括流动强化部件5,流动强化部件5周向均匀布置在除雾器壳体1内部,且位于两级液相导流装置4之间。

具体使用时,以两级除雾器为例。除雾器壳体1内径为350mm,除雾器壳体1长度为内径的10倍。液相限流装置3安装于除雾器壳体1气体出口一端,其尺寸约为15mm。在除雾器壳体1内侧沿轴向均布有15条横截面积为三角形的导流槽,导流槽在两级壳体上均有布置。流动强化部件5布置在除雾器壳体1内的中部,可以使流经除雾器的气相速度得到再一次的分布和加速,速度可增大至一级除雾器入口速度的1.5倍,以进一步提高二级除雾器的分离效率。除雾器的翼型叶片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度,翼型叶片的数量为15片。烟气流速为5m/s时,二级除雾器的压力损失为376Pa。在烟气中夹带有雾滴时,对于粒径为25μm的液滴,脱除效率为100%;粒径为9μm的液滴,脱除效率为99%;粒径为2.5μm的液滴,脱除效率为90%;对于粒径为2.5μm的粉尘,脱除效率为94.5%;粒径为0.2μm的粉尘脱除效率为78%;对于粒径为2.5μm的气溶胶,脱除效率为83%;粒径为0.2μm的气溶胶,脱除效率为78.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