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聚氨酯预聚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聚氨酯预聚釜升温控制系统,特别涉及其机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分子排序的原因,聚氨酯预聚体的反应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十分关键,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聚氨酯预聚釜内的反应温度,会影响到聚氨酯预聚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预聚釜升温控制系统,其采用半夹套设计构思,形成有效的冷热水循环系统,利用两套独立的水循环管路来有效控制聚氨酯预聚釜内的反应温度,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聚氨酯预聚釜升温控制系统,聚氨酯预聚釜的顶部设有一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的上端连接,转轴的下端延伸至聚氨酯预聚釜内腔并靠近聚氨酯预聚釜底部,转轴的下端设有搅拌叶片,聚氨酯预聚釜的外部套有一夹套,该夹套与聚氨酯预聚釜外壁之间形成一封闭状的夹套腔,热水管从聚氨酯预聚釜侧壁贯穿入,并在聚氨酯预聚釜内腔内形成M状迂回后再从聚氨酯预聚釜侧壁贯穿出,热水管出设有热水控制阀,夹套的下方设有冷水入口,冷水进水管的一端与上述冷水入口连接,冷水进水管处设有冷水控制阀,夹套的上方设有冷水出口,冷水排水管的一端与冷水出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一种聚氨酯预聚釜升温控制系统,其采用夹套式冷水循环系统,并采用冷热两套独立的水循环管路,有精确效控制反应温度,有助于提升聚氨酯预聚体反应的有效性,优化分子排序和分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聚氨酯预聚釜;
2、驱动电机;
3、转轴;
4、搅拌叶片;
5、夹套;
6、夹套腔;
7、热水管;
8、热水控制阀;
9、冷水进水管;
10、冷水控制阀;
11、冷水排水管;
12、温度调节控制器;
13、温度感应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聚氨酯预聚釜升温控制系统,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聚氨酯预聚釜1的顶部设有一驱动电机2,该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与转轴3的上端连接,转轴3的下端延伸至聚氨酯预聚釜1内腔并靠近聚氨酯预聚釜1底部,转轴3的下端设有搅拌叶片4,聚氨酯预聚釜1的外部套有一夹套5,该夹套5与聚氨酯预聚釜1外壁之间形成一封闭状的夹套腔6,夹套5的顶部离开聚氨酯预聚釜1顶部的垂直距离为聚氨酯预聚釜1总高度的1/5,热水管7从聚氨酯预聚釜1 侧壁贯穿入,并在聚氨酯预聚釜1内腔内形成M状迂回后再从聚氨酯预聚釜1侧壁贯穿出,热水管7出设有热水控制阀8,夹套5的下方设有冷水入口,冷水进水管9的一端与上述冷水入口连接,冷水进水管9处设有冷水控制阀10,夹套5的上方设有冷水出口,冷水排水管11的一端与冷水出口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聚氨酯预聚釜1处设有一温度调节控制器12,该温度调节控制器12的温度感应探头13设置于聚氨酯预聚釜内腔内,温度调节控制器12的两个控制端分别与热水控制阀8的控制端和冷水控制阀10的控制端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夹套腔6内形成20-30℃循环冷却水,热水管7内形成80-85℃循环热水。
在具体实施时,聚氨酯预聚体的反应分为三个阶段,分三次加入不同的单体,对每段反应温度的要求有严格的要求。第一段要求30分钟内由室温均匀升至60℃,保持30分钟;然后加入第三种单体,并在1小时内均匀升至65℃,保持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第三、第四单体,并升温至70℃,保持1小时。至预预聚反应结束。反应温度的控制对预聚体分子排序及分子量的控制十分关键。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