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夹具,尤其是一种导光柱点胶夹具。
背景技术:
导光柱一般由多块侧板围成的多面体结构,侧板的内表面为反射面,光线在导光柱内经多次反射进行传导和混光。现有的导光柱为四棱锥台形,四块侧板相互拼接围成,相邻的侧板的连接处通过胶水粘合。现有没有装配的夹具用于生产导光柱,组装导光柱时,先通过人手对侧板进行组装定型,然后再在相邻侧板外连接处涂上胶水,等胶水风干后即可实现导光柱的组装。由于人工定位不精确,往往导致组装的导光柱存在偏差,各个侧板的反射角度不一致,影响出光效果;另外,胶水风干过程中,导光柱容易受到碰撞而散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光柱点胶夹具,提高导光柱的组装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光柱点胶夹具,包括第一支架座、第二支架座和枢接在第一支架座与第二支架座之间的组装机构;所述组装机构包括旋转柱和套在所述旋转柱外的环套,所述旋转柱的中部由若干支撑面围成的锥形结构,所述旋转柱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支架座配合的第一枢接轴,旋转柱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支架座配合的第二枢接轴;所述环套内设有与所述旋转柱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呈多边形,其包括若干组装面,所述旋转柱的支撑面与定位孔的组装面一一对应,且支撑面与组装面之间形成供导光柱侧板插入的间隙。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首先将环套套在旋转柱的锥形结构外,由于环套内的定位孔形状与锥形结构相似,因此可以确保定位孔内的每个组装面与旋转柱上的支撑面之间的间隙是相等的;将导光柱的侧板从环套的一端插入间隙内,由于每个间隙是一致的,使相邻侧板之间的连接处能够接触,完成导光柱的拼接;将旋转柱置于第一支架座和第二支架座之间;沿相邻侧板的连接处涂上胶水,通过旋转旋转柱,依次对导光柱的各条棱边图上胶水;利用环套与旋转柱保持侧板的位置,等胶水风干后即可将导光柱取出。
作为改进,所述定位孔内于相邻组装面连接处设有凸条,所述凸条与组装面相交的面为垂面。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支架座包括第一立板和设置在第一立板顶部的卡槽,所述第一枢接轴设置在卡槽内。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枢接轴与锥形结构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立板的内侧且第一限位部的宽度大于卡槽的宽度。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支架座包括第二立板、设置在第二立板上的第一枢接孔和阻挡块,所述阻挡块包括转轴和阻挡部,所述阻挡部设置在转轴的一端,转轴的另一端枢接在第二立板的第一枢接孔内;所述阻挡部上设有供第二枢接轴插入的第二枢接孔。
作为改进,所述阻挡部上向环套方向延伸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端与阻挡部连接,另一端与环套的端面相抵。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枢接轴与锥形结构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直径大于第二枢接孔的直径。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支架座和第二支架座固定在底板上。
作为改进,所述转轴外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二立板相抵,另一端与阻挡部相抵。
作为改进,所述锥形结构为四棱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将导光柱的侧板从环套的一端插入组装面与支撑面形成的间隙内,由于每个间隙是一致的,使相邻侧板之间的组装是精确的;将旋转柱置于第一支架座和第二支架座之间;沿相邻侧板的连接处涂上胶水,通过旋转旋转柱,依次对导光柱的各条棱边图上胶水,提高作业效率;利用环套与旋转柱保持侧板的位置,等胶水风干后即可将导光柱取出,保证导光柱在风干过程不会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旋转柱与环套结合的示意图。
图3为环套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锥形结构端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导光柱点胶夹具,包括第一支架座、第二支架座和枢接在第一支架座与第二支架座之间的组装机构。
如图1所示,所述组装机构包括旋转柱4和套在所述旋转柱4外的环套5,所述旋转柱4的中部由若干支撑面411围成的锥形结构4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旋转柱4由四个支撑面411围成的四棱锥形。所述旋转柱4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支架座配合的第一枢接轴42,第一枢接轴42可以在第一支架座上自由转动;旋转柱4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支架座配合的第二枢接轴43,第二枢接轴43可以在第二支架座上自由转动,使整个旋转柱4可以实现旋转运动。如图2、3所示,所述环套5内设有与所述旋转柱4配合的定位孔52,定位孔52形状与旋转柱4形状相似,所述定位孔52呈四棱锥台型,其包括四个组装面51,所述旋转柱4的支撑面411与定位孔52的组装面51一一对应,且支撑面411与组装面51之间形成供导光柱侧板插入的间隙10。所述定位孔52内于相邻组装面51连接处设有凸条53,所述凸条53与组装面51相交的面为垂面,侧板组装后,相邻侧板的侧面边缘内侧接触,外侧形成凹槽,用于填补胶水。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架座包括第一立板2和设置在第一立板2顶部的卡槽,所述第一枢接轴42设置在卡槽内。所述第一枢接轴42与锥形结构41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限位部44,所述第一限位部44位于第一立板2的内侧且第一限位部44的宽度大于卡槽的宽度,防止旋转柱4向第一支架座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支架座包括第二立板3、设置在第二立板3上的第一枢接孔和阻挡块;所述阻挡块包括转轴9和阻挡部7,所述阻挡部7设置在转轴9的一端,转轴9的另一端枢接在第二立板3的第一枢接孔内;所述阻挡部7上设有供第二枢接轴43插入的第二枢接孔;所述第二枢接轴43与锥形结构41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限位部45,所述第二限位部45的直径大于第二枢接孔的直径,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旋转柱4向第二支架座方向移动,两个限位部限定了旋转柱4轴向移动。所述阻挡部7上向环套5方向延伸设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一端与阻挡部7连接,另一端与环套5的端面相抵;所述转轴9外套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一端与第二立板3相抵,另一端与阻挡部7相抵,弹簧8可以使支撑柱6始终与环套5的端面接触,对环套5进行支撑,保证环套5与旋转柱4能够夹持导光柱的侧板。所述第一立板2和第二立板3固定在底板1上形成一个整体,保证第一立板2与第二立板3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首先将环套5套在旋转柱4的锥形结构外,由于环套5内的定位孔52形状与锥形结构相似,因此可以确保定位孔52内的每个组装面51与旋转柱4上的支撑面411之间的间隙10是相等的;将导光柱的侧板从环套5的一端插入间隙10内,由于每个间隙10是一致的,使相邻侧板之间的连接处能够接触,完成导光柱的拼接;将旋转柱4置于第一支架座和第二支架座之间;沿相邻侧板的连接处涂上胶水,通过旋转旋转柱4,依次对导光柱的各条棱边图上胶水;利用环套5与旋转柱4保持侧板的位置,等胶水风干后即可将导光柱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