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机用上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9606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压机用上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机,特别涉及一种冲压机用上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冲压工作的机械手自动送料过程中,为实现金属料片的自动上料,需设计专用的供料机构,而在将料片送入压机前,根据拉伸成形的工艺要求,还需给料片表面涂敷油脂使金属料在冲压的时候不会因为金属料与磨具之间的磨损而导致对金属料表面造成划伤的现象,从而影响冲压出来产品表面的质量。

公告号为CN20523630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冲压机上油装置,它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地设有从动油辊与主动油辊,所述从动油辊位于主动油辊的上方,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对从动油辊滴油的滴油嘴,所述支架内设有与滴油嘴相通的输送通道,所述支架上插接有与滴油嘴密封配合的堵头a。

上述专利中在支架上排列设置有若干的滴油嘴并在每个滴油嘴上设置用于调节滴油嘴流量的堵头a,用于实现对每个滴油嘴上滴油量的单独控制。但堵头a的调节方式为人工手动调节,且该装置不能观察到堵头a与滴油嘴之间距离,只能通过间歇的滴油速度对滴油量进行观察。导致该种调节方式很那难精确的把控每个滴油嘴的流量,难以实现对金属料片的均匀上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压机用上油装置,能对滴油嘴上的滴油量进行统一控制,使得滴油嘴能实现对金属料片的均匀上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冲压机用上油装置,包括支架以及转动设置在支架上的主动油辊与从动油辊,所述的支架上设有若干朝向所述从动油辊侧壁设置的滴油嘴,若干所述的滴油嘴沿所述从动油辊的轴向排列设置,若干所述的滴油嘴均连通有同一个输油通道,所述的输油通道内设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上设有对应于每个所述滴油嘴且与所述滴油嘴之间等距设置的堵头,所述的支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的连接板朝向所述的滴油嘴往复移动且周向固定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驱动连接板带动堵头朝向滴油嘴移动,用于调节滴油嘴与堵头之间的距离,实现对滴油嘴上流量的控制。由于连接板的移动一起带动所有的堵头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每个堵头与每个滴油嘴之间的距离能实现等距调节,使每个滴油嘴能产生相同的出油量,油滴落到从动油辊并均匀的覆盖在从动油辊上,当金属料片穿过从动油辊与主动油辊时,能将油均匀的涂覆在金属料片上,从而实现对金属料片的均匀上油。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件为与所述的支架螺纹连接的螺栓,所述的螺栓与所述的连接板之间周向转动且轴向固定设置,所述的连接板向对的两侧壁均抵触所述输油通道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与支架之间螺纹连接用于实现螺栓的轴向移动,并由于连接板相对的两侧壁均抵触在输油通道的内壁,使得螺栓的周向转动不会带动连接板进行周向转动,使连接板能带动堵头更好的堵塞在滴油嘴上。

进一步设置为:包括连通所述输油通道的进油管,所述的进油管连通所述的输油通道未被所述连接板抵触的一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种设置使得抵在输油通道内壁上的连接板不会对进油管造成堵塞,从而确保进油管的正常进油。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架上放置有两块配重块,两块所述的配重块分别与所述从动油辊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的支架与所述的配重块之间连接有驱动所述的从动油辊朝向所述主动油辊移动的压缩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配重块的设置保证从动油辊的正常转动,并能对从动油辊与主动油辊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不同厚度的金属料片能穿过从动油辊与主动油辊,提升该装置的适用范围。通过压缩弹簧产生的弹性复位力将从动油辊抵紧在金属料片上,对金属料片实现均匀的上油。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架上设有穿设过所述配重块的定位杆,所述的定位杆与所述的压缩弹簧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杆的设置对配重块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配重块在压缩弹簧的弹性作用下不会脱离支架,保证对金属料片的正常上油。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杆上螺纹连接有驱动所述的压缩弹簧朝向所述的配重块移动的调节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螺母与定位杆之间螺纹连接,对压缩弹簧施加向内压缩的作用力,使压缩弹簧能对配重块施加更强的作用力,使从动油辊更好的抵触在金属料片上,对金属料片进行更好的上油。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架上位于所述主动油辊的下方设有储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储油槽的设置对主动油辊以及从动油辊滴落的油进行存储,从而减少对油的浪费。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主动油辊设置在所述的储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种设置使得主动油辊能与储油槽内的油进行接触,使转动中的主动油辊能将油粘附到金属料片上,对金属料片的下底面进行更好的上油。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主动油辊与所述的从动油辊外均包覆有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渗透进绒布内,从而增加主动油辊与从动油辊外表面的含油量,使金属料片在与主动油辊和从动油辊发生接触时,能更好的将油涂覆在金属料片上,使金属料片实现更加均匀的上油。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储油槽上连通有出油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出油软管的设置用于对储油槽内油液的收集,减少油液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堵头均设置在连接板上,通过螺栓与支架螺纹连接用于驱动堵头朝向滴油嘴移动,实现滴油嘴与堵头之间距离的等距调节,对金属料片进行均匀的上油,提升金属料片的加工质量;通过储油槽的设置并将主动油辊放置在储油槽内,使主动油辊能对金属料片的背面进行均匀的上油;通过出油软管的设置用于实现对储油槽内油液的回收,减少油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主动油辊;3、从动油辊;4、滴油嘴;5、输油通道;6、连接板;7、堵头;8、螺栓;9、进油管;10、配重块;11、压缩弹簧;12、定位杆;13、调节螺母;14、储油槽;15、绒布;16、出油软管;17、转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冲压机用上油装置,参考图1,包括形状为方框体的支架1,支架1内侧壁的上方位置固定设有滴油嘴4,滴油嘴4下端缩口设置且沿支架1间隔排列设置。支架1内侧壁的下方位置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储油槽14,储油槽14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储油槽14内同轴设置有主动油辊2,主动油辊2的两端均穿设进支架1,用于实现主动油辊2的转动连接。支架1上位于主动油辊2两端的正上方放置有配重块10,支架1上竖直设有穿设过配重块10的定位杆12,定位杆12的两端均与支架1固定连接,通过定位杆12的设置使得配重块10能沿定位杆12进行滑移。两配重块10之间连接有从动油辊3,从动油辊3的两端分别穿设进两个配重块10,用于实现从动油辊3的转动连接。滴油嘴4滴落的油液粘附在主动油辊2与从动油辊3上,使金属料片穿过主动油辊2与从动油辊3时,能对金属料片进行上油。

定位杆12外表面沿定位杆12的轴向设有螺旋纹路,定位杆12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13,位于调节螺母13与配重块10之间设有压缩弹簧11,压缩弹簧11与定位杆12同轴设置,通过调节螺母13对压缩弹簧11施加作用力,使从动油辊3更好的抵触在金属料片上。

参考图2,支架1内部沿水平方向设有输油通道5,输油通道5位于滴油嘴4的上方且与滴油嘴4连通设置。输油通道5的一端连通有进油管9,油液从动进油管9进入到输油通道5,在通过输油通道5传输到滴油嘴4进行上油。输油通道5内部沿水平方向设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前后两侧壁均抵触输油通道5的内壁,使得连接板6不会沿水平方向发生转动。支架1顶部的中部位置螺纹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栓8,螺栓8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截面形状为倒T形的转动块17,转动块17嵌设进连接板6,使得螺栓8能驱动连接板6沿竖直方向移动。

连接板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堵头7,堵头7位于滴油嘴4的正上方且与之同轴设置,堵头7沿连接板6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且每个堵头7均对应于每个滴油嘴4。主动油辊2与从动油辊3外侧壁均包覆有绒布15,绒布15通过粘接固定在主动油辊2与从动油辊3上,使油液能更好的贮存在主动油辊2与从动油辊3外表面,对金属料片实现更好的上油。储油槽14上连通有出油软管16,出油软管16与储油槽14通过粘接固定,通过出油软管16用于实现对储油槽14内油液的回收并通过打结出油软管16用于实现对出油软管16的密封。

上油过程:

根据金属料片的厚度通过调节螺母13调节从动油辊3抵紧在金属料片上的作用力。根据金属料片冲压的速度,转动螺栓8,通过螺栓8带动连接板6沿竖直方向实现滑移,从而让带动堵头7朝向滴油嘴4移动,控制滴油嘴4与堵头7之间的距离,用于调节滴油嘴4的出油量。油液从进油管9中进入到输油通道5,通过输油通道5进入到滴油嘴4,并从滴油嘴4中滴落到从动油辊3表面上的绒布15,在绒布15内进行扩散。扩散的油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到主动油辊2的绒布15上,且过多的油液会存在储油槽14内。金属料片穿过主动油辊2与从动油辊3并带动主动油辊2与从动油辊3进行转动,对金属料片进上油。储油槽14内多余的油液通过出油软管16进行回收,并通过打结用于实现对出油软管16的密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