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肥料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9089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肥料造粒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粒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机肥料造粒机。



背景技术:

造粒机是一种可将物料制造成特定形状的成型机械,在有机肥生产技术领域中,造粒机是常见的生产设备,肥料造粒是将原本没有形状的肥料变成颗粒需要多道工序。可如果不将肥料进行造粒处理,肥料就很容易在空气中氧化,而且在使用的时候也非常容易粘在在一起,不能均匀的分散,会大大降低肥料的作用。

现有的肥造粒设备大多存在造粒不均匀,颗粒成型效果差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造粒均匀,颗粒成型效果好的肥料造粒机来为人们更好的服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肥料造粒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肥造粒机造粒不均匀,颗粒成型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肥料造粒机,包括机体、进料槽、旋转切刀、进风管和支撑底座,所述机体上方固定安装有操控装置,且操控装置右侧设置有升降液压缸,所述升降液压缸通过机体与挤压盘相连接,且挤压盘下方固定设置有挤压筒,所述进料槽呈对称结构安装于挤压筒的两侧,所述挤压筒底部设置有成型孔,且成型孔与成型管相连接,所述旋转切刀两侧上方对应有成型管,且旋转切刀与电机相连接,所述进风管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机,且进风管与热风喷口相连通,所述风机左侧设置有电热装置,所述支撑底座之间设置有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挤压盘和挤压筒横切面均为圆形,且挤压盘的径长与挤压筒内壁的径长相等。

优选的,所述成型孔两个为一组,共设置有两组,且径长均不相同。

优选的,所述成型管为可拆卸安装装置。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与机体相连通,且出料口呈漏斗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有机肥料造粒机设置有成型管,通过挤压盘把肥料和水的混合物挤入到成型管中,并由旋转切刀将从成型管挤出的肥料切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肥料颗粒,最后通过热风烘干,整个过程造粒均匀,颗粒成型好,从而能更好的为人们服务,设置有两组孔径不同的成型孔,同时成型管可自由拆装,人们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切换成型管,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挤压筒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机体,2、操控装置,3、升降液压缸,4、挤压盘,5、进料槽,6、挤压筒,601、成型孔,7、成型管,8、电机,9、旋转切刀,10、进风管,11、风机,12、电热装置,13、热风喷口,14、出料口,15、支撑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有机肥料造粒机,包括机体1、进料槽5、旋转切刀9、进风管10和支撑底座15,机体1上方固定安装有操控装置2,且操控装置2右侧设置有升降液压缸3,升降液压缸3通过机体1与挤压盘4相连接,且挤压盘4下方固定设置有挤压筒6,挤压盘4和挤压筒6横切面均为圆形,且挤压盘4的径长与挤压筒6内壁的径长相等,从而能够保证将肥料全部挤入至成型管7中,防止肥料从挤压盘4中溢出,进料槽5呈对称结构安装于挤压筒6的两侧,挤压筒6底部设置有成型孔601,成型孔601两个为一组,共设置有两组,且径长均不相同,且成型孔601与成型管7相连接,成型管7为可拆卸安装装置,旋转切刀9两侧上方对应有成型管7,且旋转切刀9与电机8相连接,进风管10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机11,且进风管10与热风喷口13相连通,风机11左侧设置有电热装置12,支撑底座15之间设置有出料口14,出料口14与机体1相连通,且出料口14呈漏斗状,从而能便于成型后的肥料颗粒从出料口14中流出。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有机肥料造粒机时,先检查设备有无异常,在接通电源,将粉状肥料和水混合后的肥料团后通过进料槽5投入到挤压筒6中,在操控装置2上驱动升降液压缸3运行,升降液压缸3带动挤压盘4向下移动,同时对挤压筒6内的肥料团进行挤压,从而将肥料团通过成型孔601挤入至成型管7中,电机8带动旋转切刀9不断旋转,从而可以将从成型管7挤出的肥料切成块状,风机11将外界空气吸入至进风管10中,在电热装置12的作用下,进风管10内的空气带有一定的热量并通过热风喷口13喷出,被旋转切刀9切成块状的肥料在下落过程中与热空气接触,并被烘干,最后从出料口14落出。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