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脱硫脱硝设备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962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设备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环保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脱硝设备线。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硫其他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对环节和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同时也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经已居世界首位,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酸雨,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酸雨重污染区。因此,工业排放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治理是我国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

对于工业烟气的二氧化硫脱除治理,通常方式是采用脱硫设备线对工业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处理,目前的脱硫设备线主要包括有供气组件和脱硫组件,在实际工作中,供气组件将工业烟气送入脱硫组件,脱硫组件通常为脱硫塔,脱硫塔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脱除,如此实现对烟气的治理工作。

采用上述的方式,不仅可以大幅的降低工业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减小工业烟气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对脱除的二氧化硫进行收集和再次利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明人发现,上述的脱硫设备线依然还存在有不足,具体原因在于:

在目前的脱硫塔结构中,脱硫方式通常为干法脱硫或者湿法脱硫,在进行脱硫工作时,工业烟气由塔身下方进入塔身内,与相应的脱硫剂接触,进而实现二氧化硫的脱除,然而,发明人发现,目前的脱硫方式中,烟气与脱硫剂接触效率并不高,致使脱硫剂的使用并不充分,造成脱硫剂的浪费,也容易导致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率低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通常的烟气中,不仅含有二氧化硫,通常还还有氮氧化物,但是,目前的脱硫设备线,并不能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脱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脱硫设备线中二氧化硫脱除率不高,以及不能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二氧化硫脱除率,并且能够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设备设备线。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脱硫塔的滤层组件,所述滤层组件位于脱硫塔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之间,使烟气先经过所述滤层组件后,再由所述烟气出口排出,所述滤层组件包括有过滤层,在所述过滤层内存在有若干供烟气通过的烟气通道。

本申请的滤层组件,在过滤层中有若干供烟气通过的通道,进入塔身的烟气通过这些通道再由烟气出口排出,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大幅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硫与脱硫剂的接触效率,进而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本申请中的脱硫剂可以是能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实现二氧化硫脱除的化学制剂,也可以是用于催化二氧化硫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实现二氧化硫脱除的催化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层由若干颗粒状的过滤单元以堆积或者铺设的方式形成,在相邻过滤单元之间形成有间隙,各间隙之间以相互连接或者相互独立或者部分连接的方式形成若干用于烟气通过的所述烟气通道。

在该方案中,采用上述方式形成供烟气通过的烟气通道,这些烟气通道形状随机性高,或弯曲或曲折,为烟气的通过提供更长的路径,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烟气与脱硫剂的接触效率,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二氧化硫的脱除率。

优选的,所述过滤单元为球状、椭球状或者柱状。

采用上述形状和规格的过滤单元,在堆积或者铺设时,方便烟气通道的形成,并且所形成的烟气通道也具有较为合适的尺寸,即保证烟气与脱硫剂具有较高的接触效率,同时有避免形成过大的阻力,方便烟气的通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过滤单元为圆柱状,直径为3-10m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过滤单元为圆柱状,直径为4-6mm。

在实际设计和使用中,发明人发现,将过滤单元设置为上述尺寸,使其各过滤单元之间形成尺寸合适的间隙,在保证烟气流通顺畅的同时,还保证过滤层内部的间隙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保证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单元采用脱硫催化剂材料制得,所述脱硫催化剂用于使二氧化硫和氧气生成三氧化硫。

在本方案中,将过滤单元采用脱硫催化剂材料制得,也就是说,使烟气在经过过滤单元之间的烟气通道时,在催化剂材料的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硫与烟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三氧化硫,在形成三氧化硫后,由于烟气中本身还有一定的水汽或者水滴,所以,在烟气穿过催化剂材料时,三氧化硫形成后,与水汽或者水滴结合形成硫酸液,附着在过滤单元上,进而实现对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而且,采用催化剂的方式进行二氧化硫的脱除,催化剂本身并无损失,所以,在实际使用中,采用脱硫催化剂材料制得的过滤单元可以反复的使用,一方面是节约了脱硫成本,另一方面还避免了新废料或者污染物的产生。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单元包括作为骨架的基体和附着于所述基体上的脱硫催化剂,所述基体为活性炭。

在本方案中,采用活性炭作为基体,在基体上附着脱硫催化剂,在脱硫过程中,二氧化硫与氧气在脱硫催化剂作用下,形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结合形成硫酸附着在催化剂上,进而实现二氧化硫的脱除,进一步的,在本方案中,由于基体采用活性炭,活性炭表面和内部都具有较多孔隙,一方面是使基体能够附着更多的脱硫催化剂,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另一方面,所形成的烟气通道形状也更加曲折多样,更有利于烟气通过过滤层的同时,也更有利于二氧化硫的脱除。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单元采用二氧化硫吸收剂制得,当烟气穿过所述滤层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所述二氧化硫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对二氧化硫的吸附。

在该方案中,二氧化硫吸收剂为可以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的碱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为钙、钠、镁、铵等化合物,采用该种方式,当烟气穿过滤层时,二氧化硫与滤层材料发生化学反应,进而也实现了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单元采用惰性材料制得,所述惰性材料为在二氧化硫脱除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形状稳定的材料。

在本方案中,采用惰性材料来制得过滤单元,例如采用不锈钢或者活性炭作为过滤单元,在湿法脱硫方式中,脱硫剂从过滤层上方喷下,烟气由过滤层下方进入,脱硫剂落到过滤层上时,呈喷洒状态,形成若干细小液滴和液雾,然后继续往过滤层下方流动,在该过程中,烟气得以与脱硫剂进行充分的接触,如此,极大的提高了二氧化硫与脱硫剂的接触率,进而大幅的提升了二氧化硫的脱除率。

优选的,所述滤层组件还包括有第一丝网,所述过滤单元堆积或铺设于所述第一网丝上,所述第一的边缘与所述塔身的内壁相配合。通过设置第一丝网,对过滤单元起到支撑的同时,也保证了烟气流通的顺畅。

优选的,所述第一丝网为不锈钢丝网。保证第一丝网有良好的耐久性。

优选的,所述滤层组件还包括有第一异鞍环层,所述第一异鞍环层包括有若干第一异鞍环,所述第一异鞍环并排铺设在所述第一丝网下方。通过设置第一异鞍环层,由于异鞍环结构具有大孔隙率和高通量等特点,所以,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并排的若干第一异鞍环形成第一丝网的支撑结构,在保证第一丝网被可靠支撑的同时,还提高烟气进入过滤层的均匀性,提高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滤层组件还包括有第二异鞍环层,所述第二异鞍环层包括有若干第二异鞍环,所述第二异鞍环并排铺设在所述第一异鞍环层上,所述第二异鞍环的结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异鞍环的结构尺寸,并且,所述第二异鞍环的结构尺寸保证其不从第一异鞍环的孔隙中落下。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两层结构尺寸不同的异鞍环,通过尺寸较小的第二异鞍环层支撑第一丝网,进一步的保证了第一丝网被支撑的平整性,而通过尺寸较大的第一异鞍环层支撑第二异鞍环层,不仅保证了烟气流通的顺畅,同时也降低了第一异鞍环层的铺设难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滤层组件还包括有第二丝网,所述第二丝网的边缘与所述塔身的内壁相配合,所述第一异鞍环层铺设于所述第二丝网上。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脱硫塔的催化剂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脱硫塔的塔身内,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滤层组件下方,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滤层组件,使所述滤层组件与所述塔身的底部隔开。

在该方案中,通过支撑组件,将滤层组件与塔身底部隔开,一方面是方便烟气具有足够的空间充满于滤层组件的下方空间,避免烟气只从靠近进烟口部分的滤层穿过,进而保证滤层的二氧化硫的过滤效率。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栅格板,所述栅格板的边缘与所述塔身的内壁相配合,所述滤层组件的第二丝网铺设于所述栅格板上。

采用栅格板来支撑滤层组件,能够有效保证滤层组件具有良好平整性,进而保证滤层各部分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利用,而且,由于栅格板本身具有若干的孔隙,在起到对滤层组件良好支撑的同时,也保证了烟气流通的顺畅。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有若干根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用于支撑所述栅格板,若干根所述支撑横梁并排设置,相邻支撑横梁之间隔开,所述支撑横梁的两端与所述塔身的内壁相配合,所述栅格板位于所述支撑横梁上。

上述方案中通过若干的支撑横梁来支撑栅格板,保证了栅格板被支撑的可靠性,也就保证了滤层组件被支撑的可靠性,支撑横梁之间隔开设置,保证烟气流通的顺畅。

优选的,相邻支撑横梁的端部之间连接有环状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沿所述塔身的内壁布置,所述支撑环的两端分别与相邻支撑横梁连接,所述支撑环的外缘与所述塔身的内壁相配合。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环状在支撑环,一方面是使得,格栅板的边缘都能够被可靠的支持,进一步保证支撑组件对过滤组件支撑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支撑横梁之间被连接,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支撑横梁的稳定性;再一方面,由于塔身通常为薄壁筒状结构,在本申请中,采用支撑环与支撑横梁的组合,在支撑过滤层组件的同时,还相当于在塔身的内壁形成一圈加强环结构,所以也提高了塔身的结构强度,能够大幅减小塔身变形的风险,使塔身能够良好的保持设计形态。

优选的,所述支撑横梁为工字钢,所述支撑横梁的上侧翼缘的上侧面与所述栅格板的下侧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环为板状,所述支撑环的两端分别与相邻支撑横梁的上侧翼缘相对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环的上侧面与所述支撑横梁的上侧翼缘的上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通过上述方案的设置,使得,支撑横梁的上侧面和支撑环上侧面形成支撑平台,与栅格板具有较大的配合面,进一步的保证了过滤层被支撑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支撑环与所述支撑横梁的腹板之间还连接有第一加强筋。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增加支撑环与支撑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每一根所述支撑横梁下方还设置有若干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横梁连接,所述支撑立柱的下端与所述塔身的底板连接。

优选的,同一根所述支撑横梁的支撑立柱之间隔开。相邻立柱之间隔开,在保证对支撑横梁可靠支撑的同时,还方便的保证烟气流通的顺畅。

优选的,所述支撑立柱上端和/或下端连接有垫板。通过设置垫板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支撑立柱为钢管。

优选的,相邻支撑横梁之间还连接有若干的支撑管。支撑管、支撑横梁以、支撑立柱以及塔身,通过连接形成相互支撑的框架结构,一方面是保证了滤层组件被可靠的支撑,另一方面也大幅的增加了塔身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支撑管与所述支撑横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支撑立柱上方。也就是说,立柱和支撑管与支撑横梁的同一处位置连接,利于各构件受力的传递,进一步提高支撑组件的结构稳定性。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脱硫塔的塔身,

所述塔身上设置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所述烟气进口处连接有进烟管,所述进烟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塔身内部,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塔身内部的进烟管,其内壁的任一部位上方都存在有遮挡。

在本方案中,塔身内壁的任一部位上方都存在有遮挡,如此,避免上方的液体或者其他物料落入到进烟管内而影响烟气输送,在本法方案中,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塔身内部的进烟管,其内壁的任一部位上方都存在有遮挡,该遮挡,可以是将进烟管倾斜设置,使进烟管的端口呈倾斜状,进而使该端口处,位于上方部分形成下方部分的遮挡;也可以是将进烟管位于塔身内部的端口设置为斜口结构;还可以是对端口下半部分进行剪裁,使上半部分形成下半部分的遮挡;也还可以是设置独立的遮挡结构对进烟管的端口进行遮挡。

优选的,所述进烟管位于所述塔身内部的端口为斜口。设置斜口结构,一方面是保证进烟管能实现上述的效果,同时,还方便加工,节约材料,能够有效的降低制造成本。

优选的,所述烟气进口设置在所述塔身的侧壁上,所述进烟管由所述塔身的侧壁进入到所述塔身内。进烟管由塔身侧壁进入塔身,一方面是简化了塔身底部的结构,方便塔身的安装布置,另一方面也方便的加工和制造。

优选的,所述进烟管位于所述塔身内部的端口与所述塔身的底板隔开有距离。进一步的避免塔身内液体或者其他物料进入到进烟管中。

优选的,所述塔身底板的外壁上还连接有若干根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为相互平行的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隔开有距离。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塔身的径向方向设置。

如上述的在塔身底板上设置若干的第一支撑件,一方面是,方便塔身的安装和布置,另一方面,第一支撑件还起到加强塔身底板的作用,提高塔身的结构强度。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支撑组件的支撑立柱相对应,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支撑立柱的正下方。在本申请的方案中,支撑立柱用于支撑滤层组件,第一支撑件位于支撑立柱的正下方,如此,一方面是保证支撑立柱具有良好支撑强度和支撑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小塔身底板因自重和支撑立柱施与的压力而产生的变形,进一步的提高了塔身结构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工字钢、槽钢或者矩形钢管。采用工字钢、槽钢或者矩形钢管,也可以是其他型材,一方面,采用这些型材为标准件,方便市场购买,能够节约加工成本,另一方面,型材本身具有凹槽或者开口,所以,也方便了第一支撑件与其他支撑件之间的连接。

本申请还公开了另一种塔身结构,该塔身结构可以与上述的塔身结构进行结合,也可以单独的形成塔身:

一种用于脱硫塔的塔身,

所述塔身的顶板内侧设置有若干的喷淋头,每一个所述喷淋头都连接有进水管。

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设置喷淋头,喷淋头中可以喷出与二氧化硫反应的脱硫剂,也可以喷出用于冲洗滤层组件,保证滤层组件清洁或者恢复催化剂活性的清洗液,例如清水,使滤层组件可以反复使用,并且保证良好的滤除效果。

优选的,喷淋头绕所述烟气出口均布。

优选的,所述塔身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支撑组件的栅格板上方,将所述栅格板上方的塔身内部空间分割为至少两个用于装填过滤单元的填充腔。

通过设置第一隔板,对滤层组件上方的塔身内部空间进行分割,方便分别对各填充腔内的过滤单元进行控制,例如分别填充或者分别更换,方便了对过滤单元的把控。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上端与塔身的顶板内壁隔开,使每一个填充腔都与所述烟气出口接通。如此,所以填充腔共用一个烟气出口即可,进一步的简化对了塔身结构。

优选的,每一个所述填充腔对应的所述塔身顶板上都设置有人孔,每一个所述填充腔对应的所述塔身侧壁上都设置有用于取出过滤单元的卸料口,所述人孔和卸料口上都可拆卸的连接有封盖。人孔可用于工人进出,也可以用于过滤单元的填充,如此,方便过滤单元的填装和更换。

优选的,所述塔身的顶板外壁还设置有若干根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为相互平行的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隔开有距离。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塔身的径向方向设置。

如上述的在塔身顶板上设置若干的第二支撑件,一方面是,方便塔身的安装和布置,另一方面,第二支撑件还起到加强塔身顶板的作用,提高塔身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件与塔身底板上的第一支撑件对齐。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的对齐,进一步的方便塔身外部连接组件的布置。

优选的,所述塔身外围还设置有若干根竖直设置的第三支撑件,位于同一竖向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与一根所述第三支撑件连接。通过该种方式,首先,塔身可以方便的通过第三支撑件支撑,例如支撑到合适的高度,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将多个塔身在同一竖直方向上进行重叠,节约占地面积,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支撑件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之间相互支持,进一步提高了塔身被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进一步的提高了塔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优选的,所述塔身顶板上连接有用于放置温度计的温度计接管,所述温度计接管与所述塔身的内部空间接通。通过设置温度计接管,需要时,可以通过设置温度计,进一步方便了使用。

优选的,每一个所述填充腔对应的所述塔身顶板上都设置有一个所述温度计接管。方便对各个区域温度的掌握。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脱硫塔的回液装置,

包括设置在塔身底板上的第一回液管,所述第一回液管一端与所述塔身内部空间接通,另一端与废水处理装置或者硫酸再生系统连接,所述第一回液管与所述塔身内部空间接通的端部不超出所述底板的内壁。通过设置第一回液管,将塔身内的液体引出,第一回液管与塔身内部空间接通的端部不超出底板的内壁,能够有效保证塔身内液体能够尽量多的流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液管包括有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所述第一弯管一端与所述塔身的内部空间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管连接,所述第一弯管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一弯部,所述第一弯部内能汇聚液体形成阻断所述第一回液管的液封。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第一回液管自身的弯部形成液封,首先是保证在需要时将第一回液管阻断,避免烟气从第一回液管排出;进一步的,还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和制造等优点;另一方面,由于二氧化硫、硫酸等具有强烈腐蚀性,所以,较传统的阀门结构而言,采用液封来实现第一回液管的阻断,耐久性更好,结构性能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弯管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弯部,所述第一弯部低于所述第二弯部,所述第一弯部的水平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弯部的水平高度。如此,实现液封的形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对接形成倒置的s形。进一步的方便加工和制造。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管内部流道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二弯管内部流道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塔身底板内壁的水平高度。保证塔身内的液体能够顺畅的从第一回液管流出。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弯部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下端与所述第二弯部的内部流道接通,上端与外部大气连通的第一排气管。通过设置第一排气管,进一步的方便塔身内液体的流出,同时,也保证在第一弯管内能够形成阻断第一回液管的液封。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气管上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塔身内液体可能达到最高位置。避免塔身内的液体从排管溢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气管顶端部分向下弯折,使所述第一排气管开口朝下。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空间杂物和/或雨水进入到第一排气管内。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脱硫塔,包括上述的滤层组件。本申请的脱硫塔,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滤层组件,能够大幅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硫与脱硫剂的接触效率,进而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本申请中的脱硫剂可以是能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实现二氧化硫脱除的化学制剂,也可以是用于催化二氧化硫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实现二氧化硫脱除的催化剂。

优选的,还包括上述的催化剂支撑组件。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脱硫塔结构中还采用了上述催化剂支撑组件,可以对脱硫塔中滤层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上述的塔身,本申请的塔身,可以为上述两种塔身的任意一种,也可以为上述两种塔身的组合。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脱硫设备线的酸洗池,所述酸洗池包括第一池体,所述第一池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一池体内的空间分割为至少两个用于独立收集硫酸的第一池体单元,每一个第一池体单元上都设置有与脱硫塔的第一回液管都连通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都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二隔板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一池体内的空间分隔为至少三个第一池体单元。

本申请的酸洗池,通过设置第二隔板,将酸洗池的内部空间分割为至少两个独立收集硫酸的第一池体单元,在对脱硫塔内部进行冲洗时,液泵用于独立的将各个第一池体单元内的硫酸泵送至脱硫塔的进水管,可以通过第一池体单元之间的协调配合,即,将其中一个第一池体单元内硫酸抽送至脱硫塔内进行催化剂的冲洗工作,冲洗后的硫酸流入到另一个第一池体单元中,如此反复,对脱硫塔内的催化剂层进行反复冲洗,一方面是提高催化剂被冲洗的洁净度,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酸洗池中的硫酸浓度,提高硫酸的回收价值。

在本方案中,当第一池体单元为至少三个,在进行催化剂层的冲洗工作时,扩大了第一池体单元之间进行的协调范围,能够提供更加优化的冲洗形式;特别是在对具有多个脱硫塔的脱硫设备线中,不仅能够大幅提高冲洗效率,而且还能大幅提高硫酸的浓度;另一方面,脱硫塔为两个及以上,在进行催化剂再生时,可以保证至少有一个脱硫塔为工作状态,如此保证烟气处理的不间断;

进一步的,由于第一池体单元为至少三个,由于硫酸为反复使用,在各第一池体单元内的硫酸浓度不同,在实际冲洗过程中,采用高浓度的硫酸对催化剂层进行首次冲洗,再采用逐渐采用次之浓度的硫酸进行后续冲洗,如此,不断的提高其中一部分的硫酸浓度,当最好浓度的硫酸达到回收要求后,抽出回收,其余浓度的硫酸再重复上述的冲洗工作,如此,进一步的提高硫酸的回收价值。

优选的,上述第一池体上端还设置有用于封闭第一池体上端开口的第一封板,所述第一管道穿过所述第一封板与所述第一池体单元的内部空间连通。通过设置第一封板,防止硫酸洒落到酸洗池外。

优选的,每一个第一池体单元对应的第一封板上都设置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下端穿过所述第一封板伸入所述第一池体单元内,上端呈敞开状。通过设置第二排气管,将第一池体单元内的气体排出,保证硫酸流通的顺畅。

优选的,所述第二排管上端部分向下弯折,使所述第二排管的上端口朝下。可以避免外部杂物或者雨水落入到酸洗池内。

优选的,每一个所述第一池体单元的底部都设置有排污阀。方便的保持酸洗池内的清洁,进而保证硫酸的清洁。

优选的,每一个所述第一池体单元上都设置有用于检测内部液位的液位计。便于对酸洗池内液位高度的把控。

优选的,所述第一池体上还连接有若干第四支撑件,所述第四支撑件与所述第三支撑件相配合。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四支撑件,实际使用时,可以将本申请的酸洗池设置在脱硫塔下方的第三支撑件上,一方面是使得脱硫设备线占用更小的面积,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各个设备之间的整体性。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设备线的隔油池,包括第二池体,所述第二池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隔板和至少一个第四隔板,得到第三隔板和四隔板竖直方向的侧缘与所述第二池体的内壁封闭连接,在所述第三隔板上方的第二池体内形成有第一流道,在所述第四隔板下方的第二池体内形成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之间连通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内设置有用于过滤焦油的隔油部件。

在进行烟气脱硫工序中,冲洗催化剂形成的硫酸中存在有大量焦油,采用本申请隔油池,将具有较多焦油含量的硫酸经过隔油池,硫酸在穿过隔油部件时,焦油内隔油部件阻挡,进而降低了硫酸中的焦油含量,通过隔油池的硫酸,当浓度达到回收要求时,可以直接进行回收,由于具有较低的焦油含量,进而方便了硫酸的回收工作,通过隔油池的硫酸浓度较低时,可以使其再次进入酸洗池中对脱硫塔内的催化剂进行冲洗工作,由于焦油量的减少,可以将催化剂冲洗得更为干净。

优选的,所述第三隔板的下缘与所述第二池体的底部封闭连接,上缘与所述第二池体的上端隔开形成所述第一流道。

优选的,所述第四隔板的上缘与所述第二池体上端平齐,下缘与所述第二池体底部隔开形成第二流道。

如上述的设置,使得硫酸在穿过隔油部件时,为起伏形式的流动,利于隔油部件过来硫酸中的焦油。

优选的,隔油部件包括若干连接于所述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之间的网板,所述网板与所述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合围成闭合的腔体,在所述腔体内,填充有颗粒状的填料。通过网板来包覆填料,保证硫酸顺利穿过隔油部。

优选的,所述填料为石英砂。石英砂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并且可以反复使用,保证具有良好隔油效果的同时,也节约了使用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二池体上端设置有用于封闭第二池体的第二封板。通过设置第二封板,避免硫酸洒落到第二池体外,也能够避免外部杂质进入到第二池体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池体内包括进液池和出液池,所述进液池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出液池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进液池对应的所述第二池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进液池内部液位的液位计。

优选的,所述出液池对应的所述第二池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出液池内部液位的液位计。

通过液位的设置,方便对隔油池内液位高度的把握,另一份,可以通过比对进液池液位计的读数和出液池的液位计读数,确定隔油部中的焦油含量,当读数差值较大时,即可说明书隔油部内存在有大量的焦油,进而可以考虑更换或者清洁隔油部内的填料。

优选的,所述出液池对应的所述第二封板上还设置有第三排气管,所述第三排气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出液池,并与所述第二封板的内壁平齐。

优选的,所述第二封板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进液池和出液池底部都设置有排污阀。可以方便的保证隔油池内部的清洁。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设备线的再生系统,

包括上述的酸洗池和至少一个第一液泵组件,所述第一液泵组件还与脱硫塔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液泵组件用于独立的将各个第一池体单元内的硫酸泵送至所述进水管。

对于滤层组件采用催化剂的脱硫塔而言,随着脱硫工作的持续,所形成的硫酸附着在催化剂上的量越来越多,一方面是使催化剂不能良好的与烟气接触,降低二氧化硫的脱除效果,另一方面,还不利于烟气的流通,降低脱硫塔的脱硫效率;

所以,当脱硫塔运行一定时间后,启动本申请的再生系统,采用水对附着在催化剂上的硫酸进行冲洗,形成的硫酸流下到酸洗池中,实现催化剂的再生,在本方案中,流入酸洗池的硫酸被反复的用于冲洗催化剂层,直至硫酸浓度达到回收要求,采用本申请的酸洗池,通过设置第二隔板,将酸洗池的内部空间分割为至少两个独立收集硫酸的第一池体单元,在对脱硫塔内部进行冲洗时,液泵用于独立的将各个第一池体单元内的硫酸泵送至脱硫塔的进水管,可以通过第一池体单元之间的协调配合,即,将其中一个第一池体单元内硫酸抽送至脱硫塔内进行催化剂的冲洗工作,冲洗后的硫酸流入到另一个第一池体单元中,如此反复,对脱硫塔内的催化剂层进行反复冲洗,一方面是提高催化剂被冲洗的洁净度,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酸洗池中的硫酸浓度,提高硫酸的回收价值。

在本方案中,当第一池体单元为至少三个,在进行催化剂层的冲洗工作时,扩大了第一池体单元之间进行的协调范围,能够提供更加优化的冲洗形式;特别是在对具有多个脱硫塔的脱硫设备线中,不仅能够大幅提高冲洗效率,而且还能大幅提高硫酸的浓度;另一方面,脱硫塔为两个及以上,在进行催化剂再生时,可以保证至少有一个脱硫塔为工作状态,如此保证烟气处理的不间断;

进一步的,由于第一池体单元为至少三个,由于硫酸为反复使用,在各第一池体单元内的硫酸浓度不同,在实际冲洗过程中,采用高浓度的硫酸对催化剂层进行首次冲洗,再采用逐渐采用次之浓度的硫酸进行后续冲洗,如此,不断的提高其中一部分的硫酸浓度,当最好浓度的硫酸达到回收要求后,抽出回收,其余浓度的硫酸再重复上述的冲洗工作,如此,进一步的提高硫酸的回收价值。

优选的,所述第一液泵组件为至少两个。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液泵组件,可以使多个脱硫塔的冲洗工作同时进行,提高冲洗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其中一个或几个液泵组件作为备用,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

优选的,所述再生系统还包括有回液主管,每一个所述脱硫塔的第一回液管都与所述回液主管连接,所述酸洗池通过所述回液主管与所述第一回液管连通。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硫酸回收设备线,包括上述的隔油池和再生系统,所述再生系统的回液主管还与所述隔油池的进液池连通,在所述回液主管与所述进液池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隔油池的出液池还与所述再生系统的酸洗池连通,在所述出液池与酸洗池之间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本申请的硫酸回收设备线,在脱硫设备线进行催化剂冲洗工作时,当硫酸中的焦油含量较高时,将硫酸输送到隔油池的进液池内,对硫酸中的焦油进行过滤,然后再将过滤后的硫酸输送到酸洗冲继续进行催化剂的冲洗工作,如此,一方面由于硫酸中焦油被过滤,使得催化剂可以被冲洗得更加干净,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硫酸能够更多次的冲洗催化剂,如此,大幅的提高硫酸浓度,提高硫酸的回收价值。

优选的,还包括有过滤器和泵体,所述泵体的进口与所述隔油池的出液池连通,所述泵体的出口与所述过滤器的进口连通。当隔油池内的硫酸弄个足够高是,在隔油后,通过泵体将硫酸抽送至过滤器中进一步的过滤得到清洁的硫酸,如此,实现硫酸的回收。

优选的,所述过滤器的出口还连接有用于收集硫酸的成品酸池。

优选的,所述泵体为膜过滤泵。采用膜过滤泵,也能够进一步对硫酸进行过滤,进一步的提高硫酸的清洁度。

优选的,泵体为两个,两个所述泵体并联在所述出液池与所述过滤器进口之间。其中一个泵体为备用,包括设备的可靠运行。

优选的,所述过滤包括滤筒,所述滤筒内设置有若干滤膜组件,所述滤膜组件用于过滤所述泵体泵入的硫酸。

优选的,所述滤筒上还设置有冲洗管道,所述冲洗管道一端伸入所述滤筒内,另一端与外部清洁水源连通。当滤膜组件上杂质过多时,通过冲洗管道对滤膜组件进行冲洗,使滤膜组件保持良好的过滤效果。

优选的,所述滤筒上还设置有鼓风管道,所述鼓风管道一端伸入所述滤筒内,另一端连接有鼓风装置。当对滤膜组件进行冲洗后,采用鼓风装置鼓入高速气流,将滤筒的内部空间吹干,避免滤筒内残留的清洗液稀释或者污染硫酸。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脱硫设备线的液封系统,包括有u形管和用于装盛液封液体的液封池,所述u形管一端与输送未处理烟气的管道连通,另一端与脱硫塔的进烟管道连通,在所述u形管与所述液封池之间设置有第二液泵组件,所述第二液泵组件用于将所述液封池内的液封液体泵送至所述u形管内。采用本申请的液封系统,实现进烟管路的通断,如前文所述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液泵组件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备用,保证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u形管底部还连接有第二回液管,所述第二回液管与催化剂再生系统的酸洗池连通,在所述第二回液管与酸洗池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脱硫塔进行烟气处理时,将u形管中的液封液体放入酸洗池中,进行其余脱硫塔催化剂的再生冲洗,节约了硫酸和使用成本。

优选的,所述液封池底部还设置有排污阀。

优选的,所述液封池还与上述酸洗池连接。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硫设备线,所述脱硫设备线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脱硫塔。

本申请的脱硫设备线,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脱硫塔,能够大幅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硫与脱硫剂的接触效率,进而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本申请中的脱硫剂可以是能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实现二氧化硫脱除的化学制剂,也可以是用于催化二氧化硫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实现二氧化硫脱除的催化剂。

优选的,还包括上述的液封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液封系统,实现进烟管路的通断,如前文所述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还包括上述的硫酸回收设备线。

优选的,还包括有上述的再生系统。

优选的,还包括有上述的塔身结构。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脱硝设备线的液氨蒸发器,

包括液氨输送管,所述液氨输送管一端为与液氨源连接的液氨进口端,另一端为氨气出口端,所述液氨输送管外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

本申请的液氨蒸发器,通过在液氨输送管外设置散热翅片,提高液氨输送管与外部空间的换热面积,如此,使液氨在输送过程中,能够更加完全的气化形成氨气,即,提高了液氨的气化率,如此,进而提高氨气与烟气的混合充分性,一方面提高脱硝效率以及提高了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率,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因氨气不能完全反应而造成氨逃逸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液氨输送管外套设有翅片管,所述散热翅片为所述翅片管外壁上设置的翅片。采用翅片管,在进行液氨蒸发器的制造时,直接将翅片管套设在液氨输送管外即可,简化了加工步骤,也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另外翅片管可以直接外购,也进一步的方便了加工和制造。

优选的,所述翅片管内壁与所述液氨输送管相贴合。如此设置,保证散热翅片对液氨输送管的热交换效率。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翅片连接在所述液氨输送管外壁,并与所述液氨输送管形成一体式结构。如此设置,液氨输送管直接与散热翅片和外部空间进行热交换,进一步的提高了热交换效率,进一步的保证了液氨气化的充分性。

优选的,所述液氨蒸发器还包括有朝所述散热翅片鼓风的鼓风装置。通过设置鼓风装置,快速带走散热翅片周围的空气,进一步的提高了液氨输送管的热交换效率。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液氨蒸发器还包括有用于抽走所述翅片间空气的抽风装置。

通过设置鼓风装置或者抽风装置,快速带走散热翅片周围的空气,进一步的提高了液氨输送管的热交换效率。

优选的,液氨蒸发器还包括有空气套管,所述空气套管套设于所述液氨输送管外,并将所述散热翅片包覆在内。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片外缘与所述空气套管内壁之间隔开设置。

采用如上述的设置方式,利用对液氨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冷气进行控制,避免冷气对其他设备或者工序造成不利影响。

优选的,所述空气套管上与所述氨气出口端相对应的端部为空气进口端,另一端为空气出口端,所述空气出口端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空气进口端与鼓风装置连接,所述鼓风装置朝所述空气套管内鼓入与液氨流向相反的气流。

作为另一优选方案,所述空气套管上与所述液氨进口端相对应的端部为空气出口端,另一端为空气进口端,所述空气进口端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空气出口端与抽风装置连接,所述抽风装置用于抽出所述空气套管中的空气,并在所述空气套管内形成与液氨流向相反的气流。

通过上述方式,鼓风装置或者抽风装置提高与液氨输送方向相反的空气流,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翅片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优选的,所述液氨输送管为弯折为由多个直管和多个弯管组成的往复状结构。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液氨输送管弯折为螺旋状或者往复的回旋状。

采用上述方式,使得,一方面是可以节约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在有限空间内,可以布置更长的液氨输送管,以及布置更多的散热翅片,如此,进一步的提高液氨的气化充分性。

一种用于脱硝设备线的调质管,包括调质筒体,所述调质筒体一端为调质进口,另一端为调质出口,所述调质管还包括有氨气进管,所述氨气进管的其中一端伸入所述调质筒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调质筒体外。

本申请的调质管,在使用时,在调质进口处鼓入空气或者其他在脱硝工艺中部发生化学反应的其他,对高浓度的氨气进行稀释,使之变为浓度较低的氨气,一方面,使直接使液氨完全充分的气化,另一方面,也更加利于氨气与烟气的均匀混合,如此,提高脱硝效率,保证更加充分的脱除烟气的氮氧化物。

优选的,所述氨气进管位于所述调质筒体内的端部上连接有第一喷头。通过设置第一喷头,使氨气进入调质筒体内时为喷射状或者喷洒状,具有更高的流速,在与空气混合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氨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

优选的,所述调质筒体包括有进气段、混合段和出气段,所述混合段位于所述进气段和出气段之间,所述进气段的内径大于所述混合段的内径,所述第一喷头位于所述进气段内或者所述混合段内。

进气段的内径大于混合段的内径,使得空气经过混合段时流速提高,而且,由于内径的变化,将空气的平流变为湍流,进一步提高氨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喷头位于所述混合段内。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出气段的内径大于所述混合段的内径。述出气段的内径大于混合段的内径,由于内径的增大,出气段形成扩散段,混合气流在出气段内扩散,气流被进一步扰动,如此,进一步提高了氨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

优选的,在所述进气段和所述混合段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为一端较大,另一端较小的喇叭状结构,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大端与所述进气段相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小端与所述混合段相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出气段和所述混合段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为一端较大,另一端较小的喇叭状结构,所述第二过渡段的大端与所述出气段相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段的小端与所述混合段相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一方面是保证调质管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避免管径突变而导致的应力集中,另一方面,也避免形成较大的阻力,方便气流顺畅的流动。

优选的,进气段和/或第一过渡段和/或混合段和/或第二过渡段和/或出气段的内壁上设置有叶片。

优选的,所述叶片为螺旋状。

优选的,位于所述混合段内叶片的旋向与位于进气段内叶片的旋向相反。

如上述的,在气流流动过程中,进一步的增大气流的扰动,进一步提高空气与氨气混合的均匀性。

一种用于脱硝设备线的喷氨格栅,包括喷氨主管,所述喷氨主管一端与调质管的调质出口连通,另一端位于与脱硝塔烟气进管连通的烟气管道内,所述喷氨主管位于所述烟气管道内的部分为喷氨段,所述喷氨段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喷头。

本申请的喷氨格栅,通过第二喷头,将混合空气后的低浓度氨气喷入烟气管道中,使得烟气和氨气在进入脱硝塔前被充分的混合,保证了在脱硝塔,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能够更为充分的与氨气接触,进而提高了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

优选的,喷氨主管上还连接有若干喷氨支管,所述喷氨支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喷氨主管的内部接通,在所述喷氨支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喷头。采用多处喷出的方式,进一步得到提高烟气与氨气的混合均匀性。

优选的,相邻喷氨支管之间隔开有距离。

优选的,所述喷氨支管与所述与所述烟气管道内的烟气流向相垂直。

优选的,所述第二喷头朝向所述烟气管道内的烟气来流方向。

通过上述方案,进一步得到提高烟气与氨气的混合均匀性。

优选的,所述喷氨支管的端部与所述烟气管道的内壁隔开设置。方便喷氨格栅设置在烟气管道内。

优选的,所述喷氨主管的喷氨段沿所述烟气管道的径向设置,所述喷氨支管分布于所述喷氨段的两侧。

优选的,位于所述喷氨段两侧的所述喷氨支管之间为对称布置。

如上述的方案,使得喷出的氨气气流流向与烟气流向相反,如此,在烟气管道内形成激烈的气流扰动,进一步的提高了烟气与氨气混合的均匀性。

优选的,所述喷氨格栅还包括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连接在各喷氨支管之间。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为至少两个,位于所述喷氨主管一侧的所述喷氨支管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固定架。

通过设置固定架,提高本申请喷氨格栅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上至少存在有一处与所述烟气管道固定连接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烟气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固定架,保证喷氨格栅的安装可靠性。

一种用于脱硝设备线的烟气调质组件,包括上述的调质管和喷氨格栅,所述调质管的调质出口与喷氨格栅的喷氨主管连通,所述调质管的调质进口还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用于朝所述调质管内鼓入空气或者鼓入其他在脱硝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本申请的烟气调质组件,先将氨气与空气或者其他在脱硝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进行混合,氨气浓度降低,使与烟气混合的氨气体积增大,如此,提高氨气与烟气混合的均匀性,进而保证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能够更为充分的与氨气接触,进而提高了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

优选的,所述氨气进管上还连接有用于测量氨气进管内氨气流量的氨气流量计。

优选的,所述氨气进管上还连接有用于调节氨气进管内氨气流量的氨气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喷氨格栅烟气来流方向上的所述烟气管道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烟气浓度的烟气浓度分析仪。

优选的,所述喷氨格栅烟气来流方向上的所述烟气管道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烟气流量的烟气流量计。

通过上述设置,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对各个参数的掌握,可以根据烟气浓度和/或流量对氨气流量进行调整,使氨气具有合适的进量,保证烟气中氮氧化物被较为完全的脱除,又可避免氨气进入量过多而造成残留,而导致的进一步污染。

优选的,所述氨气流量计、烟气浓度分析仪和烟气流量计与所述氨气调节阀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氨气调节阀为电磁阀。

通过氨气流量计、烟气浓度分析仪和烟气流量计的数据信息来控制氨气调节阀的开度,方便对氨气流量的控制。

一种用于脱硝设备线的丝网组件,所述丝网组件内具有用于装填脱硝催化剂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中至有两部分为供烟气穿过的过烟部,所述过烟部为具有若干通孔的网状板或者为丝网,所述网状板或者丝网的孔径小于所述脱硝催化剂的粒径。使用时,烟气由其中一个过烟部进入到第一腔体的脱硝催化剂中,经脱硝催化剂的空隙或者脱硝催化剂之间的间隙后由另一个过烟部流出,在该过程中,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氨气还原为氮气和水,进而实现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并且,由于催化剂层位于第一腔体内,可以通过腔体的形状,控制催化剂层的形状,进而方便的保证催化剂层具有较为统一的厚度,如此,提高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率;再一方面,采用传统的催化剂层,由于其上侧面并没有遮挡,所以,即便是在堆积时较为平整,但是随着使用的推移,在混合气体推动下,催化剂颗粒容易发生移位,容易在催化剂层内形成较宽的流道,如此,也大幅降低了氮氧化物的脱除率,而本申请中,由于腔体侧壁的支撑和阻挡,能够有效的保持催化剂颗粒位置的稳定,进而保持具有良好的氮氧化物脱除率。

优选的,所述网状板或者丝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相对的两侧。保证烟气能在穿过过烟部时,都能够与催化剂接触,进一步的保证脱硝效率。

优选的,所述丝网组件为长方体形状或类长方体形状,所述过烟部为所述丝网组件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板,所述过烟部宽度方向的侧板为无通孔的第一封板。将相对的侧板整体采用丝网或者网状板制得,一方面是提高了烟气穿过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更多的脱硝催化剂能够参与到脱硝工作中,所以,也进一步提高了脱硝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烟部和第一封板的上侧边缘与脱硝塔的顶板连接,下侧边缘与脱硝塔的底板连接,所述过烟部、第一封板、脱硝塔的顶板和底板合围成所述第一腔体。

采用上述方式形成第一腔体,可以节约设备构件,而且还使过烟部具有更大的面积,进一步的提高脱硝效率;而且使丝网组件与脱硝塔之间具有良好的结构一致性,保证丝网组件与脱硝塔之间的可靠连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烟部和第一封板的上侧边缘之间,以及下侧边缘之间都连接有第二封板,所述过烟部、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合围成所述第一腔体。

采用该种方式,通过设置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使得本申请的丝网组件能够与脱硝塔相对独立,在装配或者维修时,可以整体的装入或者去除,方便装配和后期的检修。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的加料管,所述加料管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盖板。

优选的,所述加料管为若干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的卸料管,所述卸料管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盖板。

优选的,所述卸料管为若干个。

通过设置若干的加料管和卸料管,方便脱硝催化剂的填充和更换,并且,在装填脱硝催化剂时,能够方便保证脱硝催化剂填满整个第一腔体。

优选的,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加料管与所述卸料管错开布置。

如上述的设置,可以减小脱硝催化剂填充过程中,对卸料管处的冲击,提高本申请结构的可靠性。

一种用于脱硝设备线的支撑组件,包括若干用于支撑过烟部的栅格板,所述栅格板的上端与脱硝塔顶板连接,下端与所述脱硝塔底板连接。

由于丝网或者网状板具有较弱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支撑组件,栅格板对催化剂组件中的过烟部进行支撑,一方面是提高丝网组件的安装可靠性,另一方面,还保证了过烟部在装填脱硝催化剂后能够保持原因形态,避免因脱硝催化剂填充而导致丝网或网状板变形的问题。

优选的,每一个过烟部对应一个所述栅格板。保证每一个所述栅格板都能够得到可靠的支撑。

优选的,所述所述栅格板位于所述丝网组件外侧。

使栅格板在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又不影响丝网组件的内部结构,避免对脱硝催化剂的填充造成不利影响。

优选的,所述栅格板上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为若干根,位于同一个所述栅格板上的所述加强筋之间隔开设置。

通过设置加强筋,提高栅格板的支撑强度。

优选的,所述栅格板与所述过烟部的外壁之间为间隙配合或者贴合。

进一步保证栅格板对过烟部进行量化的支撑。

一种用于脱硝设备线的催化剂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丝网组件,在所述丝网组件相对的边缘之间连接有第三封板,所述丝网组件与所述第三封板合围成用于进烟气或者排出烟气的第二腔体,所述丝网组件的第一腔体内填充有脱硝催化剂。

本申请中的催化剂组件,采用至少两个丝网组件与第三封板合围成第二腔体,在实际使用中,催化剂组件设置在脱硝塔内,当脱硝塔的烟气进管与第二腔体连通,烟气出管与催化剂组件外部空间连通,当脱硝塔的烟气出管与第二腔体连通,烟气进管与催化剂组件外部空间连通,如此,烟气可以从任意丝网组件穿过,提高了烟气的流通效率,提高了脱硫塔的脱硝效率。

优选的,所述丝网组件的上侧与所述脱硝塔的顶板配合,下侧与所述脱硝塔的底板相配合,所述脱硝塔的顶板和底板作为所述第三封板。

如上述的,采用脱硝塔本体的顶板和底板作为第三封板,可以简化本申请催化剂组件的结构,节约制造成本。

优选的,每一个丝网组件都对应的设置有上述的支撑组件。保证每一个丝网组件都能得到支撑组件的支持。

一种脱硝塔,包括塔身,所述塔身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上述的催化剂组件。

本申请的脱硝塔,采用上述的催化剂组件,催化剂组件设置在脱硝塔的塔身内,各个催化剂组件形成独立的烟气催化组件,一方面,就单个催化组件而言,其具有至少两个丝网组件,即,相当于有两个同时工作的催化层,较传统的脱硝塔结构而言,具有更大的催化面积,进而具有更高的脱硝效率,而且,在本身中,催化剂组件还可以为多个,催化层的催化面积更得到大幅的增加,也使得本申请的脱硝塔的脱硝效率得到大幅增加;再一方面,当催化剂组件为两个及以上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其中一个、几个或者全部进行脱硝工作,也可以预留其中一个或者几个作为备用,所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选择,如此,还扩大了本申请脱硝塔的适用范围。

优选的,所述催化剂组件为至少两个,所述催化剂组件之间隔开设置。避免催化剂组件之间相互产生不利影响,保证烟气顺利穿过各个催化剂组件。

优选的,所述脱硝塔上设置有烟气进管和烟气出管,所述烟气进管与所述催化剂组件的外部空间接通,所述烟气出管为若干根,每一个所述催化剂组件的第二腔体至少连通有一根所述烟气出管。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脱硝塔上设置有烟气进管和烟气出管,所述烟气出管与所述催化剂组件的外部空间接通,所述烟气进管为若干根,每一个所述催化剂组件的第二腔体至少连通有一根所述烟气进管。

如上述的布置本申请脱硝塔的烟气进管和烟气出管,各个催化剂组件独立的进行脱硝工作,大幅提高了本申请脱硝塔的脱硝效率。

优选的,所述催化剂组件的加料管和卸料管都伸出到所述脱硝塔外,所述加料管的盖板和卸料管的盖板都位于所述脱硝塔外。方便丝网组件内脱硝催化的装填和更换。

优选的,在所述卸料管的盖板上还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与所述丝网组件第一腔体连通。在本申请中,烟气中氮氧化物在脱硝过程中,被还原成氮气和水,所以,在卸料管的盖板上设置排液管,及时将脱硝塔内的水排出,避免脱硝塔底部的脱硝催化剂被浸泡在水中而降低脱硝效率。

优选的,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阀门。通过阀门控制排液管的开启状态,当脱硝塔内无积水或者积水较少时,关闭该阀门,避免烟气从排液管排出。

优选的,所述排液管的上端不超出所述卸料管盖板的内侧。方便脱硝塔内的技术流入到排液管中。

优选的,所述排液管对应的所述卸料管盖板内侧还设置有丝网。此处的丝网,其规格可以与丝网组件的丝网相同,也可以是孔径更小的丝网,通过设置丝网,避免排液管在排液时,脱硝催化剂从排液管落出,或者堵塞排液管。

一种脱硝设备线,包括上述的烟气调质组件和至少一个上述的脱硝塔,所述脱硝塔的烟气进管与所述调质组件的烟气管道连通。

本申请的脱硝设备线,由于采用上述的调质组件和脱硝塔,不仅大幅提高了烟气脱硝过程中的脱硝效率,而且,也大幅提高了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率,还解决了因氨气不能完全反应而造成氨逃逸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脱硝塔为至少两个,所述脱硝塔之间为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脱硝塔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脱硝塔和第二脱硝塔,所述第一脱硝塔和第二脱硝塔的烟气进管都与所述调质组件的烟气管道连通。

在该方案中,第一脱硝塔与第二脱硝塔为并列关系,可以同时或者单独的进行脱硝工作,如此,进一步的提高了对烟气的处理速度,提高了脱硝效率。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脱硝塔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脱硝塔和第二脱硝塔,所述第一脱硝塔的烟气进管与所述调质组件的烟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脱硝塔的烟气出管与所述第二脱硝塔的烟气进管或者烟气出管连通。

在该方案中,第一脱硝塔与第二脱硝塔为串联结构,即,将经过第一脱硝塔的处理后的烟气再送入第二脱硝塔内进行处理,如此,大幅提高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率,进一步的减小污染。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硫脱硝设备线,包括上述的烟气脱硫设备线和上述的脱硝设备线,所述脱硫设备线中脱硫塔的出烟管与所述脱硝设备线中脱硝设备线的调整组件前方的烟气管道连通,使经所述脱硫塔排出的烟气进入到所述脱硝设备线中。

本申请的烟气脱硫脱硝设备线,由于包括上述的烟气脱硫设备线和上述的脱硝设备线,不仅保证了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同时还能够脱除烟气在的氮氧化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烟气脱硫脱硝设备线,所述脱硫设备线中脱硫塔的出烟管与所述脱硝设备线中脱硝设备线的调整组件前方的烟气管道连通,使经所述脱硫塔排出的烟气进入到所述脱硝设备线中,由于包括上述的烟气脱硫设备线和上述的脱硝设备线,不仅保证了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同时还能够脱除烟气在的氮氧化物。

附图说明:

图1为脱硫塔内部滤层组件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滤组件与支撑组件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横梁与支撑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支撑立柱与支撑横梁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脱硫塔中支撑管、第一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布置的示意图;

图6为脱硫塔塔身的俯视图;

图7脱硫塔回液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酸洗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隔油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隔油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再生系统的设备布置示意图;

图12为采用一个脱硫塔时烟气脱硫设备线的设备布置示意图;

图13为采用一个脱硫塔时烟气脱硫设备线的设备布置示意图,

图中1-13中标示:100-塔身,101-烟气进口,102-烟气出口,103-滤层组件,104-第一丝网,105-第一异鞍环层,106-第二异鞍环层,107-第二丝网,

108-栅格板,109-支撑横梁,110-支撑环,111-第一加强筋,112-支撑立柱,113-垫板,114-支撑管,

115-进烟管,116-底板,117-第一支撑件,118-喷淋头,119-进水管,120-第一隔板,121-顶板,122-人孔,123-卸料口,124-第二支撑件,125-第三支撑件,126-温度计接管,127-第一弯管,128-第二弯管,129-第一弯部,130-第二弯部,131-第一排气管,132-过滤层,

133-第一池体,134-第二隔板,135-第一池体单元,136-第一管道,137-第一封板,138-第二排气管,139-第四支撑件,

140-第二池体,141-第三隔板,142-第四隔板,143-隔油部件,144-网板,145-第二封板,146-进液池,147-出液池,148-第三排气管,149-液位计,150-加强筋,

151-第一液泵组件,152-回液主管,153-第一回液管,154-过滤器,155-泵体,156-成品酸池,157-滤筒,158-冲洗管道,159-鼓风管道,160-滤膜组件,161-液封池,162-第二液泵组件,163-第二回液管。

图14为液氨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调质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喷氨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侧视图;

图19为调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脱硝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俯视图;

图22为图20的剖视图;

图23为催化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催化剂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25为排液管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第一脱硝塔与第二脱硝塔串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4-26标记:10-液氨蒸发器,100-液氨输送管,101-液氨进口端,102-氨气出口端,103-散热翅片,104-翅片管,105-鼓风装置,106-空气套管,

107-调质进口,108-调质出口,109-氨气进管,110-第一喷头,111-进气段,112-混合段,113-出气段,

114-喷氨主管,115-烟气管道,116-固定架,117-脱硝塔,118-第二喷头,119-喷氨支管,

120-风机,121-氨气流量计,122-烟气浓度分析仪,123-烟气流量计,124-氨气调节阀,

125-滤网,126-第一腔体,127-过烟部,128-顶板,129-第一封板,130-底板,131-加料管,132-卸料管,133-栅格板,134-加强筋,135-丝网组件,136-第三封板,137-第二腔体,138-烟气进管,139-烟气出管,140-排液管,141-催化剂组件,117a-第一脱硝塔,117b-第二脱硝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申请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申请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申请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13所示:

一种用于脱硫塔的滤层组件,所述滤层组件103位于脱硫塔烟气进口101和烟气出口102之间,使烟气先经过所述滤层组件103后,再由所述烟气出口102排出,所述滤层组件103包括有过滤层132,在所述过滤层132内存在有若干供烟气通过的烟气通道。

本申请的滤层组件103,在过滤层132中有若干供烟气通过的通道,进入塔身100的烟气通过这些通道再由烟气出口102排出,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大幅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硫与脱硫剂的接触效率,进而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本申请中的脱硫剂可以是能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实现二氧化硫脱除的化学制剂,也可以是用于催化二氧化硫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实现二氧化硫脱除的催化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层132由若干颗粒状的过滤单元以堆积或者铺设的方式形成,在相邻过滤单元之间形成有间隙,各间隙之间以相互连接或者相互独立或者部分连接的方式形成若干用于烟气通过的所述烟气通道。

在该方案中,采用上述方式形成供烟气通过的烟气通道,这些烟气通道形状随机性高,或弯曲或曲折,为烟气的通过提供更长的路径,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烟气与脱硫剂的接触效率,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二氧化硫的脱除率。

优选的,所述过滤单元为球状、椭球状或者柱状。

采用上述形状和规格的过滤单元,在堆积或者铺设时,方便烟气通道的形成,并且所形成的烟气通道也具有较为合适的尺寸,即保证烟气与脱硫剂具有较高的接触效率,同时有避免形成过大的阻力,方便烟气的通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过滤单元为圆柱状,直径为3-10m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过滤单元为圆柱状,直径为4-6mm。

在实际设计和使用中,发明人发现,将过滤单元设置为上述尺寸,使其各过滤单元之间形成尺寸合适的间隙,在保证烟气流通顺畅的同时,还保证过滤层132内部的间隙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保证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单元采用脱硫催化剂材料制得,所述脱硫催化剂用于使二氧化硫和氧气生成三氧化硫。

在本方案中,将过滤单元采用脱硫催化剂材料制得,也就是说,使烟气在经过过滤单元之间的烟气通道时,在催化剂材料的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硫与烟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三氧化硫,在形成三氧化硫后,由于烟气中本身还有一定的水汽或者水滴,所以,在烟气穿过催化剂材料时,三氧化硫形成后,与水汽或者水滴结合形成硫酸液,附着在过滤单元上,进而实现对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而且,采用催化剂的方式进行二氧化硫的脱除,催化剂本身并无损失,所以,在实际使用中,采用脱硫催化剂材料制得的过滤单元可以反复的使用,一方面是节约了脱硫成本,另一方面还避免了新废料或者污染物的产生。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单元包括作为骨架的基体和附着于所述基体上的脱硫催化剂,所述基体为活性炭。

在本方案中,采用活性炭作为基体,在基体上附着脱硫催化剂,在脱硫过程中,二氧化硫与氧气在脱硫催化剂作用下,形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结合形成硫酸附着在催化剂上,进而实现二氧化硫的脱除,进一步的,在本方案中,由于基体采用活性炭,活性炭表面和内部都具有较多孔隙,一方面是使基体能够附着更多的脱硫催化剂,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另一方面,所形成的烟气通道形状也更加曲折多样,更有利于烟气通过过滤层132的同时,也更有利于二氧化硫的脱除。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单元采用二氧化硫吸收剂制得,当烟气穿过所述滤层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所述二氧化硫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对二氧化硫的吸附。

在该方案中,二氧化硫吸收剂为可以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的碱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为钙、钠、镁、铵等化合物,采用该种方式,当烟气穿过滤层132时,二氧化硫与滤层材料发生化学反应,进而也实现了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单元采用惰性材料制得,所述惰性材料为在二氧化硫脱除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形状稳定的材料。

在本方案中,采用惰性材料来制得过滤单元,例如采用不锈钢或者活性炭作为过滤单元,在湿法脱硫方式中,脱硫剂从过滤层132上方喷下,烟气由过滤层132下方进入,脱硫剂落到过滤层132上时,呈喷洒状态,形成若干细小液滴和液雾,然后继续往过滤层132下方流动,在该过程中,烟气得以与脱硫剂进行充分的接触,如此,极大的提高了二氧化硫与脱硫剂的接触率,进而大幅的提升了二氧化硫的脱除率。

优选的,所述滤层组件103还包括有第一丝网104,所述过滤单元堆积或铺设于所述第一网丝上,所述第一的边缘与所述塔身100的内壁相配合。通过设置第一丝网104,对过滤单元起到支撑的同时,也保证了烟气流通的顺畅。

优选的,所述第一丝网104为不锈钢丝网。保证第一丝网104有良好的耐久性。

优选的,所述滤层组件103还包括有第一异鞍环层105,所述第一异鞍环层105包括有若干第一异鞍环,所述第一异鞍环并排铺设在所述第一丝网104下方。通过设置第一异鞍环层105,由于异鞍环结构具有大孔隙率和高通量等特点,所以,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并排的若干第一异鞍环形成第一丝网104的支撑结构,在保证第一丝网104被可靠支撑的同时,还提高烟气进入过滤层132的均匀性,提高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滤层组件103还包括有第二异鞍环层106,所述第二异鞍环层106包括有若干第二异鞍环,所述第二异鞍环并排铺设在所述第一异鞍环层105上,所述第二异鞍环的结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异鞍环的结构尺寸,并且,所述第二异鞍环的结构尺寸保证其不从第一异鞍环的孔隙中落下。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两层结构尺寸不同的异鞍环,通过尺寸较小的第二异鞍环层106支撑第一丝网104,进一步的保证了第一丝网104被支撑的平整性,而通过尺寸较大的第一异鞍环层105支撑第二异鞍环层106,不仅保证了烟气流通的顺畅,同时也降低了第一异鞍环层105的铺设难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滤层组件103还包括有第二丝网107,所述第二丝网107的边缘与所述塔身100的内壁相配合,所述第一异鞍环层105铺设于所述第二丝网107上。

实施例2,如图1-13所示:

一种用于脱硫塔的催化剂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脱硫塔的塔身100内,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滤层组件103下方,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滤层组件103,使所述滤层组件103与所述塔身100的底部隔开。

在该方案中,通过支撑组件,将滤层组件103与塔身100底部隔开,一方面是方便烟气具有足够的空间充满于滤层组件103的下方空间,避免烟气只从靠近进烟口部分的滤层穿过,进而保证滤层的二氧化硫的过滤效率。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栅格板108,所述栅格板108的边缘与所述塔身100的内壁相配合,所述滤层组件103的第二丝网107铺设于所述栅格板108上。

采用栅格板108来支撑滤层组件103,能够有效保证滤层组件103具有良好平整性,进而保证滤层各部分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利用,而且,由于栅格板108本身具有若干的孔隙,在起到对滤层组件103良好支撑的同时,也保证了烟气流通的顺畅。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有若干根支撑横梁109,所述支撑横梁109用于支撑所述栅格板108,若干根所述支撑横梁109并排设置,相邻支撑横梁109之间隔开,所述支撑横梁109的两端与所述塔身100的内壁相配合,所述栅格板108位于所述支撑横梁109上。

上述方案中通过若干的支撑横梁109来支撑栅格板108,保证了栅格板108被支撑的可靠性,也就保证了滤层组件103被支撑的可靠性,支撑横梁109之间隔开设置,保证烟气流通的顺畅。

优选的,相邻支撑横梁109的端部之间连接有环状的支撑环110,所述支撑环110沿所述塔身100的内壁布置,所述支撑环110的两端分别与相邻支撑横梁109连接,所述支撑环110的外缘与所述塔身100的内壁相配合。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环状在支撑环110,一方面是使得,格栅板的边缘都能够被可靠的支持,进一步保证支撑组件对过滤组件支撑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支撑横梁109之间被连接,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支撑横梁109的稳定性;再一方面,由于塔身100通常为薄壁筒状结构,在本申请中,采用支撑环110与支撑横梁109的组合,在支撑过滤层组件103的同时,还相当于在塔身100的内壁形成一圈加强环结构,所以也提高了塔身100的结构强度,能够大幅减小塔身100变形的风险,使塔身100能够良好的保持设计形态。

优选的,所述支撑横梁109为工字钢,所述支撑横梁109的上侧翼缘的上侧面与所述栅格板108的下侧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环110为板状,所述支撑环110的两端分别与相邻支撑横梁109的上侧翼缘相对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环110的上侧面与所述支撑横梁109的上侧翼缘的上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通过上述方案的设置,使得,支撑横梁109的上侧面和支撑环110上侧面形成支撑平台,与栅格板108具有较大的配合面,进一步的保证了过滤层132被支撑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支撑环110与所述支撑横梁109的腹板之间还连接有第一加强筋111。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111增加支撑环110与支撑横梁109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每一根所述支撑横梁109下方还设置有若干的支撑立柱112,所述支撑立柱112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横梁109连接,所述支撑立柱112的下端与所述塔身100的底板116连接。

优选的,同一根所述支撑横梁109的支撑立柱112之间隔开。相邻立柱之间隔开,在保证对支撑横梁109可靠支撑的同时,还方便的保证烟气流通的顺畅。

优选的,所述支撑立柱112上端和/或下端连接有垫板113。通过设置垫板113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支撑立柱112为钢管。

优选的,相邻支撑横梁109之间还连接有若干的支撑管114。支撑管114、支撑横梁109以、支撑立柱112以及塔身100,通过连接形成相互支撑的框架结构,一方面是保证了滤层组件103被可靠的支撑,另一方面也大幅的增加了塔身100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支撑管114与所述支撑横梁109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支撑立柱112上方。也就是说,立柱和支撑管114与支撑横梁109的同一处位置连接,利于各构件受力的传递,进一步提高支撑组件的结构稳定性。

实施例3,如图1-13所示: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脱硫塔的塔身,

所述烟气进口101处连接有进烟管115,所述进烟管115的一端伸入所述塔身100内部,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塔身100内部的进烟管115,其内壁的任一部位上方都存在有遮挡。

在本方案中,塔身100内壁的任一部位上方都存在有遮挡,如此,避免上方的液体或者其他物料落入到进烟管115内而影响烟气输送,在本法方案中,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塔身100内部的进烟管115,其内壁的任一部位上方都存在有遮挡,该遮挡,可以是将进烟管115倾斜设置,使进烟管115的端口呈倾斜状,进而使该端口处,位于上方部分形成下方部分的遮挡;也可以是将进烟管115位于塔身100内部的端口设置为斜口结构;还可以是对端口下半部分进行剪裁,使上半部分形成下半部分的遮挡;也还可以是设置独立的遮挡结构对进烟管115的端口进行遮挡。

优选的,所述进烟管115位于所述塔身100内部的端口为斜口。设置斜口结构,一方面是保证进烟管115能实现上述的效果,同时,还方便加工,节约材料,能够有效的降低制造成本。

优选的,所述烟气进口101设置在所述塔身100的侧壁上,所述进烟管115由所述塔身100的侧壁进入到所述塔身100内。进烟管115由塔身100侧壁进入塔身100,一方面是简化了塔身100底部的结构,方便塔身100的安装布置,另一方面也方便的加工和制造。

优选的,所述进烟管115位于所述塔身100内部的端口与所述塔身100的底板116隔开有距离。进一步的避免塔身100内液体或者其他物料进入到进烟管115中。

优选的,所述塔身100底板116的外壁上还连接有若干根第一支撑件117,所述第一支撑件117之间为相互平行的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件117之间隔开有距离。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件117沿所述塔身100的径向方向设置。

如上述的在塔身100底板116上设置若干的第一支撑件117,一方面是,方便塔身100的安装和布置,另一方面,第一支撑件117还起到加强塔身100底板116的作用,提高塔身100的结构强度。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件117与支撑组件的支撑立柱112相对应,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支撑立柱112的正下方。在本申请的方案中,支撑立柱112用于支撑滤层组件103,第一支撑件117位于支撑立柱112的正下方,如此,一方面是保证支撑立柱112具有良好支撑强度和支撑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小塔身100底板116因自重和支撑立柱112施与的压力而产生的变形,进一步的提高了塔身100结构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117为工字钢、槽钢或者矩形钢管。采用工字钢、槽钢或者矩形钢管,也可以是其他型材,一方面,采用这些型材为标准件,方便市场购买,能够节约加工成本,另一方面,型材本身具有凹槽或者开口,所以,也方便了第一支撑件117与其他支撑件之间的连接。

实施例4,如图1-13所示: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脱硫塔的塔身100,

所述塔身100的顶板121内侧设置有若干的喷淋头118,每一个所述喷淋头118都连接有进水管119。

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设置喷淋头118,喷淋头118中可以喷出与二氧化硫反应的脱硫剂,也可以喷出用于冲洗滤层组件103,保证滤层组件103清洁或者恢复催化剂活性的清洗液,例如清水,使滤层组件103可以反复使用,并且保证良好的滤除效果。

优选的,喷淋头118绕所述烟气出口102均布。

优选的,所述塔身100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隔板120,所述第一隔板120位于支撑组件的栅格板108上方,将所述栅格板108上方的塔身100内部空间分割为至少两个用于装填过滤单元的填充腔。

通过设置第一隔板120,对滤层组件103上方的塔身100内部空间进行分割,方便分别对各填充腔内的过滤单元进行控制,例如分别填充或者分别更换,方便了对过滤单元的把控。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120上端与塔身100的顶板121内壁隔开,使每一个填充腔都与所述烟气出口102接通。如此,所以填充腔共用一个烟气出口102即可,进一步的简化对了塔身100结构。

优选的,每一个所述填充腔对应的所述塔身100顶板121上都设置有人孔122,每一个所述填充腔对应的所述塔身100侧壁上都设置有用于取出过滤单元的卸料口123,所述人孔122和卸料口123上都可拆卸的连接有封盖。人孔122可用于工人进出,也可以用于过滤单元的填充,如此,方便过滤单元的填装和更换。

优选的,所述塔身100的顶板121外壁还设置有若干根第二支撑件124,所述第二支撑件124之间为相互平行的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件124之间隔开有距离。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撑件124沿所述塔身100的径向方向设置。

如上述的在塔身100顶板121上设置若干的第二支撑件124,一方面是,方便塔身100的安装和布置,另一方面,第二支撑件124还起到加强塔身100顶板121的作用,提高塔身100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件124与塔身100底板116上的第一支撑件117对齐。第二支撑件124与第一支撑件117的对齐,进一步的方便塔身100外部连接组件的布置。

优选的,所述塔身100外围还设置有若干根竖直设置的第三支撑件125,位于同一竖向的第一支撑件117和第二支撑件124与一根所述第三支撑件125连接。通过该种方式,首先,塔身100可以方便的通过第三支撑件125支撑,例如支撑到合适的高度,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将多个塔身100在同一竖直方向上进行重叠,节约占地面积,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支撑件125连接第一支撑件117和第二支撑件124,第一支撑件117、第二支撑件124以及第三支撑件125之间相互支持,进一步提高了塔身100被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进一步的提高了塔身100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优选的,所述塔身100顶板121上连接有用于放置温度计的温度计接管126,所述温度计接管126与所述塔身100的内部空间接通。通过设置温度计接管126,需要时,可以通过设置温度计,进一步方便了使用。

优选的,每一个所述填充腔对应的所述塔身100顶板121上都设置有一个所述温度计接管126。方便对各个区域温度的掌握。

实施例5,如图1-13所示: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脱硫塔的回液装置,

包括设置在塔身100底板116上的第一回液管153,所述第一回液管153一端与所述塔身100内部空间接通,另一端与废水处理装置或者硫酸再生系统连接,所述第一回液管153与所述塔身100内部空间接通的端部不超出所述底板116的内壁。通过设置第一回液管153,将塔身100内的液体引出,第一回液管153与塔身100内部空间接通的端部不超出底板116的内壁,能够有效保证塔身100内液体能够尽量多的流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液管153包括有第一弯管127和第二弯管128,所述第一弯管127一端与所述塔身100的内部空间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管128连接,所述第一弯管127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一弯部129,所述第一弯部129内能汇聚液体形成阻断所述第一回液管153的液封。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第一回液管153自身的弯部形成液封,首先是保证在需要时将第一回液管153阻断,避免烟气从第一回液管153排出;进一步的,还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和制造等优点;另一方面,由于二氧化硫、硫酸等具有强烈腐蚀性,所以,较传统的阀门结构而言,采用液封来实现第一回液管153的阻断,耐久性更好,结构性能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弯管128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弯部130,所述第一弯部129低于所述第二弯部130,所述第一弯部129的水平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弯部130的水平高度。如此,实现液封的形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管127和第二弯管128对接形成倒置的s形。进一步的方便加工和制造。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管127内部流道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二弯管128内部流道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塔身100底板116内壁的水平高度。保证塔身100内的液体能够顺畅的从第一回液管153流出。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弯部130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一排气管131,所述第一排气管131下端与所述第二弯部130的内部流道接通,上端与外部大气连通的第一排气管131。通过设置第一排气管131,进一步的方便塔身100内液体的流出,同时,也保证在第一弯管127内能够形成阻断第一回液管153的液封。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气管131上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塔身100内液体可能达到最高位置。避免塔身100内的液体从排管溢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气管131顶端部分向下弯折,使所述第一排气管131开口朝下。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空间杂物和/或雨水进入到第一排气管131内。

实施例6,如图1-13所示: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脱硫塔,包括上述的滤层组件103。本申请的脱硫塔,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滤层组件103,能够大幅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硫与脱硫剂的接触效率,进而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本申请中的脱硫剂可以是能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实现二氧化硫脱除的化学制剂,也可以是用于催化二氧化硫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实现二氧化硫脱除的催化剂。

优选的,还包括上述的催化剂支撑组件。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脱硫塔结构中还采用了上述催化剂支撑组件,可以对脱硫塔中滤层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上述的塔身100。

实施例7,如图1-13所示: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脱硫设备线的酸洗池,所述酸洗池包括第一池体133,所述第一池体13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隔板134,所述第二隔板134将所述第一池体133内的空间分割为至少两个用于独立收集硫酸的第一池体单元135,每一个第一池体单元135上都设置有与脱硫塔的第一回液管153都连通的第一管道136,所述第一管道136上都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二隔板134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隔板134将所述第一池体133内的空间分隔为至少三个第一池体单元135。

本申请的酸洗池,通过设置第二隔板134,将酸洗池的内部空间分割为至少两个独立收集硫酸的第一池体单元135,在对脱硫塔内部进行冲洗时,液泵用于独立的将各个第一池体单元135内的硫酸泵送至脱硫塔的进水管119,可以通过第一池体单元135之间的协调配合,即,将其中一个第一池体单元135内硫酸抽送至脱硫塔内进行催化剂的冲洗工作,冲洗后的硫酸流入到另一个第一池体单元135中,如此反复,对脱硫塔内的催化剂层进行反复冲洗,一方面是提高催化剂被冲洗的洁净度,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酸洗池中的硫酸浓度,提高硫酸的回收价值。

在本方案中,当第一池体单元135为至少三个,在进行催化剂层的冲洗工作时,扩大了第一池体单元135之间进行的协调范围,能够提供更加优化的冲洗形式;特别是在对具有多个脱硫塔的脱硫设备线中,不仅能够大幅提高冲洗效率,而且还能大幅提高硫酸的浓度;另一方面,脱硫塔为两个及以上,在进行催化剂再生时,可以保证至少有一个脱硫塔为工作状态,如此保证烟气处理的不间断;

进一步的,由于第一池体单元135为至少三个,由于硫酸为反复使用,在各第一池体单元135内的硫酸浓度不同,在实际冲洗过程中,采用高浓度的硫酸对催化剂层进行首次冲洗,再采用逐渐采用次之浓度的硫酸进行后续冲洗,如此,不断的提高其中一部分的硫酸浓度,当最好浓度的硫酸达到回收要求后,抽出回收,其余浓度的硫酸再重复上述的冲洗工作,如此,进一步的提高硫酸的回收价值。

优选的,上述第一池体133上端还设置有用于封闭第一池体133上端开口的第一封板137,所述第一管道136穿过所述第一封板137与所述第一池体单元135的内部空间连通。通过设置第一封板137,防止硫酸洒落到酸洗池外。

优选的,每一个第一池体单元135对应的第一封板137上都设置有第二排气管138,所述第二排气管138下端穿过所述第一封板137伸入所述第一池体单元135内,上端呈敞开状。通过设置第二排气管138,将第一池体单元135内的气体排出,保证硫酸流通的顺畅。

优选的,所述第二排管上端部分向下弯折,使所述第二排管的上端口朝下。可以避免外部杂物或者雨水落入到酸洗池内。

优选的,每一个所述第一池体单元135的底部都设置有排污阀。方便的保持酸洗池内的清洁,进而保证硫酸的清洁。

优选的,每一个所述第一池体单元135上都设置有用于检测内部液位的液位计149。便于对酸洗池内液位高度的把控。

优选的,所述第一池体133上还连接有若干第四支撑件139,所述第四支撑件139与所述第三支撑件125相配合。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四支撑件139,实际使用时,可以将本申请的酸洗池设置在脱硫塔下方的第三支撑件125上,一方面是使得脱硫设备线占用更小的面积,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各个设备之间的整体性。

实施例8,如图1-13所示: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设备线的隔油池,包括第二池体140,所述第二池体14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隔板141和至少一个第四隔板142,得到第三隔板141和四隔板竖直方向的侧缘与所述第二池体140的内壁封闭连接,在所述第三隔板141上方的第二池体140内形成有第一流道,在所述第四隔板142下方的第二池体140内形成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之间连通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内设置有用于过滤焦油的隔油部143件。

在进行烟气脱硫工序中,冲洗催化剂形成的硫酸中存在有大量焦油,采用本申请隔油池,将具有较多焦油含量的硫酸经过隔油池,硫酸在穿过隔油部143件时,焦油内隔油部143件阻挡,进而降低了硫酸中的焦油含量,通过隔油池的硫酸,当浓度达到回收要求时,可以直接进行回收,由于具有较低的焦油含量,进而方便了硫酸的回收工作,通过隔油池的硫酸浓度较低时,可以使其再次进入酸洗池中对脱硫塔内的催化剂进行冲洗工作,由于焦油量的减少,可以将催化剂冲洗得更为干净。

优选的,所述第三隔板141的下缘与所述第二池体140的底部封闭连接,上缘与所述第二池体140的上端隔开形成所述第一流道。

优选的,所述第四隔板142的上缘与所述第二池体140上端平齐,下缘与所述第二池体140底部隔开形成第二流道。

如上述的设置,使得硫酸在穿过隔油部143件时,为起伏形式的流动,利于隔油部143件过来硫酸中的焦油。

优选的,隔油部143件包括若干连接于所述第三隔板141和第四隔板142之间的网板144,所述网板144与所述第三隔板141和第四隔板142合围成闭合的腔体,在所述腔体内,填充有颗粒状的填料。通过网板144来包覆填料,保证硫酸顺利穿过隔油部143。

优选的,所述填料为石英砂。石英砂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并且可以反复使用,保证具有良好隔油效果的同时,也节约了使用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二池体140上端设置有用于封闭第二池体140的第二封板145。通过设置第二封板145,避免硫酸洒落到第二池体140外,也能够避免外部杂质进入到第二池体140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池体140内包括进液池146和出液池147,所述进液池146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出液池147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进液池146对应的所述第二池体140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进液池146内部液位的液位计149。

优选的,所述出液池147对应的所述第二池体140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出液池147内部液位的液位计149。

通过液位的设置,方便对隔油池内液位高度的把握,另一份,可以通过比对进液池146液位计149的读数和出液池147的液位计149读数,确定隔油部143中的焦油含量,当读数差值较大时,即可说明书隔油部143内存在有大量的焦油,进而可以考虑更换或者清洁隔油部143内的填料。

优选的,所述出液池147对应的所述第二封板145上还设置有第三排气管148,所述第三排气管148的一端伸入所述出液池147,并与所述第二封板145的内壁平齐。

优选的,所述第二封板145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150。

优选的,所述进液池146和出液池147底部都设置有排污阀。可以方便的保证隔油池内部的清洁。

实施例9,如图1-13所示: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设备线的再生系统,

包括上述的酸洗池和至少一个第一液泵组件151,所述第一液泵组件151还与脱硫塔进水管119连接,所述第一液泵组件151用于独立的将各个第一池体单元135内的硫酸泵送至所述进水管119。

对于滤层组件103采用催化剂的脱硫塔而言,随着脱硫工作的持续,所形成的硫酸附着在催化剂上的量越来越多,一方面是使催化剂不能良好的与烟气接触,降低二氧化硫的脱除效果,另一方面,还不利于烟气的流通,降低脱硫塔的脱硫效率;

所以,当脱硫塔运行一定时间后,启动本申请的再生系统,采用水对附着在催化剂上的硫酸进行冲洗,形成的硫酸流下到酸洗池中,实现催化剂的再生,在本方案中,流入酸洗池的硫酸被反复的用于冲洗催化剂层,直至硫酸浓度达到回收要求,采用本申请的酸洗池,通过设置第二隔板134,将酸洗池的内部空间分割为至少两个独立收集硫酸的第一池体单元135,在对脱硫塔内部进行冲洗时,液泵用于独立的将各个第一池体单元135内的硫酸泵送至脱硫塔的进水管119,可以通过第一池体单元135之间的协调配合,即,将其中一个第一池体单元135内硫酸抽送至脱硫塔内进行催化剂的冲洗工作,冲洗后的硫酸流入到另一个第一池体单元135中,如此反复,对脱硫塔内的催化剂层进行反复冲洗,一方面是提高催化剂被冲洗的洁净度,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酸洗池中的硫酸浓度,提高硫酸的回收价值。

在本方案中,当第一池体单元135为至少三个,在进行催化剂层的冲洗工作时,扩大了第一池体单元135之间进行的协调范围,能够提供更加优化的冲洗形式;特别是在对具有多个脱硫塔的脱硫设备线中,不仅能够大幅提高冲洗效率,而且还能大幅提高硫酸的浓度;另一方面,脱硫塔为两个及以上,在进行催化剂再生时,可以保证至少有一个脱硫塔为工作状态,如此保证烟气处理的不间断;

进一步的,由于第一池体单元135为至少三个,由于硫酸为反复使用,在各第一池体单元135内的硫酸浓度不同,在实际冲洗过程中,采用高浓度的硫酸对催化剂层进行首次冲洗,再采用逐渐采用次之浓度的硫酸进行后续冲洗,如此,不断的提高其中一部分的硫酸浓度,当最好浓度的硫酸达到回收要求后,抽出回收,其余浓度的硫酸再重复上述的冲洗工作,如此,进一步的提高硫酸的回收价值。

优选的,所述第一液泵组件151为至少两个。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液泵组件,可以使多个脱硫塔的冲洗工作同时进行,提高冲洗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其中一个或几个液泵组件作为备用,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

优选的,所述再生系统还包括有回液主管152,每一个所述脱硫塔的第一回液管153都与所述回液主管152连接,所述酸洗池通过所述回液主管152与所述第一回液管153连通。

实施例10,如图1-13所示: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硫酸回收设备线,包括上述的隔油池和再生系统,所述再生系统的回液主管152还与所述隔油池的进液池146连通,在所述回液主管152与所述进液池146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隔油池的出液池147还与所述再生系统的酸洗池连通,在所述出液池147与酸洗池之间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本申请的硫酸回收设备线,在脱硫设备线进行催化剂冲洗工作时,当硫酸中的焦油含量较高时,将硫酸输送到隔油池的进液池146内,对硫酸中的焦油进行过滤,然后再将过滤后的硫酸输送到酸洗冲继续进行催化剂的冲洗工作,如此,一方面由于硫酸中焦油被过滤,使得催化剂可以被冲洗得更加干净,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硫酸能够更多次的冲洗催化剂,如此,大幅的提高硫酸浓度,提高硫酸的回收价值。

优选的,还包括有过滤器154和泵体155,所述泵体155的进口与所述隔油池的出液池147连通,所述泵体155的出口与所述过滤器154的进口连通。当隔油池内的硫酸弄个足够高是,在隔油后,通过泵体155将硫酸抽送至过滤器154中进一步的过滤得到清洁的硫酸,如此,实现硫酸的回收。

优选的,所述过滤器154的出口还连接有用于收集硫酸的成品酸池156。

优选的,所述泵体155为膜过滤泵。采用膜过滤泵,也能够进一步对硫酸进行过滤,进一步的提高硫酸的清洁度。

优选的,泵体155为两个,两个所述泵体155并联在所述出液池147与所述过滤器154进口之间。其中一个泵体155为备用,包括设备的可靠运行。

优选的,所述过滤包括滤筒157,所述滤筒157内设置有若干滤膜组件160,所述滤膜组件160用于过滤所述泵体155泵入的硫酸。

优选的,所述滤筒157上还设置有冲洗管道158,所述冲洗管道158一端伸入所述滤筒157内,另一端与外部清洁水源连通。当滤膜组件160上杂质过多时,通过冲洗管道158对滤膜组件160进行冲洗,使滤膜组件160保持良好的过滤效果。

优选的,所述滤筒157上还设置有鼓风管道159,所述鼓风管道159一端伸入所述滤筒157内,另一端连接有鼓风装置。当对滤膜组件160进行冲洗后,采用鼓风装置鼓入高速气流,将滤筒157的内部空间吹干,避免滤筒157内残留的清洗液稀释或者污染硫酸。

实施例11,如图1-13所示: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脱硫设备线的液封系统,包括有u形管和用于装盛液封液体的液封池161,所述u形管一端与输送未处理烟气的管道连通,另一端与脱硫塔的进烟管115道连通,在所述u形管与所述液封池161之间设置有第二液泵组件162,所述第二液泵组件162用于将所述液封池161内的液封液体泵送至所述u形管内。采用本申请的液封系统,实现进烟管115路的通断,如前文所述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液泵组件162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备用,保证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u形管底部还连接有第二回液管163,所述第二回液管163与催化剂再生系统的酸洗池连通,在所述第二回液管163与酸洗池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脱硫塔进行烟气处理时,将u形管中的液封液体放入酸洗池中,进行其余脱硫塔催化剂的再生冲洗,节约了硫酸和使用成本。

优选的,所述液封池161底部还设置有排污阀。

实施例12,如图1-13所示: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硫设备线,所述脱硫设备线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脱硫塔。

本申请的脱硫设备线,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脱硫塔,能够大幅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硫与脱硫剂的接触效率,进而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本申请中的脱硫剂可以是能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实现二氧化硫脱除的化学制剂,也可以是用于催化二氧化硫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实现二氧化硫脱除的催化剂。

本例中的脱硫回收设备线,以包括一个和四个脱硫塔为例。

优选的,还包括上述的液封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液封系统,实现进烟管115路的通断,如前文所述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还包括上述的硫酸回收设备线。

本申请的脱硫设备线,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硫酸回收设备线,在脱硫设备线进行催化剂冲洗工作时,当硫酸中的焦油含量较高时,将硫酸输送到隔油池的进液池146内,对硫酸中的焦油进行过滤,然后再将过滤后的硫酸输送到酸洗冲继续进行催化剂的冲洗工作,如此,一方面由于硫酸中焦油被过滤,使得催化剂可以被冲洗得更加干净,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硫酸能够更多次的冲洗催化剂,如此,大幅的提高硫酸浓度,提高硫酸的回收价值。

实施例13,如图14-26所示:

一种用于脱硝设备线的液氨蒸发器10,包括液氨输送管100,所述液氨输送管100一端为与液氨源连接的液氨进口端101,另一端为氨气出口端102,所述液氨输送管100外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103。

本实施方式的液氨蒸发器10,通过在液氨输送管100外设置散热翅片103,提高液氨输送管100与外部空间的换热面积,如此,使液氨在输送过程中,能够更加完全的气化形成氨气,即,提高了液氨的气化率,如此,进而提高氨气与烟气的混合充分性,一方面提高脱硝效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因氨气不能完全反应而造成氨逃逸的问题。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液氨输送管100外套设有翅片管104,所述散热翅片103为所述翅片管104外壁上设置的翅片。采用翅片管104,在进行液氨蒸发器10的制造时,直接将翅片管104套设在液氨输送管100外即可,简化了加工步骤,也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另外翅片管104可以直接外购,也进一步的方便了加工和制造。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翅片管104内壁与所述液氨输送管100相贴合。如此设置,保证散热翅片103对液氨输送管100的热交换效率。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散热翅片103连接在所述液氨输送管100外壁,并与所述液氨输送管100形成一体式结构。如此设置,液氨输送管100直接与散热翅片103和外部空间进行热交换,进一步的提高了热交换效率,进一步的保证了液氨气化的充分性。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液氨蒸发器10还包括有朝所述散热翅片103鼓风的鼓风装置105。通过设置鼓风装置105,本处的鼓风装置105为鼓风机,快速带走散热翅片103周围的空气,进一步的提高了液氨输送管100的热交换效率。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图中未示,所述液氨蒸发器10还包括有用于抽走所述翅片间空气的抽风装置。

通过设置鼓风装置105或者抽风装置,快速带走散热翅片103周围的空气,进一步的提高了液氨输送管100的热交换效率。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液氨蒸发器10还包括有空气套管106,所述空气套管106套设于所述液氨输送管100外,并将所述散热翅片103包覆在内。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散热翅片103外缘与所述空气套管106内壁之间隔开设置。

采用如上述的设置方式,利用对液氨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冷气进行控制,避免冷气对其他设备或者工序造成不利影响。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空气套管106上与所述氨气出口端102相对应的端部为空气进口端,另一端为空气出口端,所述空气出口端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空气进口端与鼓风装置105连接,所述鼓风装置105朝所述空气套管106内鼓入与液氨流向相反的气流。

作为另一优选方案,所述空气套管106上与所述液氨进口端101相对应的端部为空气出口端,另一端为空气进口端,所述空气进口端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空气出口端与抽风装置连接,所述抽风装置用于抽出所述空气套管106中的空气,并在所述空气套管106内形成与液氨流向相反的气流。

通过上述方式,鼓风装置105或者抽风装置提高与液氨输送方向相反的空气流,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翅片103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液氨输送管100为弯折为由多个直管和多个弯管组成的往复状结构。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液氨输送管100弯折为螺旋状或者往复的回旋状。

采用上述方式,使得,一方面是可以节约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在有限空间内,可以布置更长的液氨输送管100,以及布置更多的散热翅片103,如此,进一步的提高液氨的气化充分性。

实施例14,如图14-26所示,

一种用于脱硝设备线的调质管,包括调质筒体,所述调质筒体一端为调质进口107,另一端为调质出口108,所述调质管还包括有氨气进管109,所述氨气进管109的其中一端伸入所述调质筒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调质筒体外。

本实施方式的调质管,在使用时,在调质进口107处鼓入空气或者其他在脱硝工艺中部发生化学反应的其他,对高浓度的氨气进行稀释,使之变为浓度较低的氨气,一方面,使直接使液氨完全充分的气化,另一方面,也更加利于氨气与烟气的均匀混合,如此,提高脱硝效率,保证更加充分的脱除烟气的氮氧化物。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氨气进管109位于所述调质筒体内的端部上连接有第一喷头110。通过设置第一喷头110,使氨气进入调质筒体内时为喷射状或者喷洒状,具有更高的流速,在与空气混合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氨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调质筒体包括有进气段111、混合段112和出气段113,所述混合段112位于所述进气段111和出气段113之间,所述进气段111的内径大于所述混合段112的内径,所述第一喷头110位于所述进气段111内或者所述混合段112内。

进气段111的内径大于混合段112的内径,使得空气经过混合段112时流速提高,而且,由于内径的变化,将空气的平流变为湍流,进一步提高氨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

进一步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喷头110位于所述混合段112内。

进一步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气段113的内径大于所述混合段112的内径。述出气段113的内径大于混合段112的内径,由于内径的增大,出气段113形成扩散段,混合气流在出气段113内扩散,气流被进一步扰动,如此,进一步提高了氨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进气段111和所述混合段11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为一端较大,另一端较小的喇叭状结构,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大端与所述进气段111相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小端与所述混合段112相连接。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出气段113和所述混合段11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为一端较大,另一端较小的喇叭状结构,所述第二过渡段的大端与所述出气段113相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段的小端与所述混合段112相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一方面是保证调质管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避免管径突变而导致的应力集中,另一方面,也避免形成较大的阻力,方便气流顺畅的流动。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气段111和/或第一过渡段和/或混合段112和/或第二过渡段和/或出气段113的内壁上设置有叶片,(附图中未示)。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叶片为螺旋状。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位于所述混合段112内叶片的旋向与位于进气段111内叶片的旋向相反。

如上述的,在气流流动过程中,进一步的增大气流的扰动,进一步提高空气与氨气混合的均匀性。

实施例15,如图14-26所示:

一种用于脱硝设备线的喷氨格栅,包括喷氨主管114,所述喷氨主管114一端与调质管的调质出口108连通,另一端位于与脱硝塔117烟气进管连通的烟气管道115内,所述喷氨主管114位于所述烟气管道115内的部分为喷氨段,所述喷氨段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喷头118。

本实施方式的喷氨格栅,通过第二喷头118,将混合空气后的低浓度氨气喷入烟气管道115中,使得烟气和氨气在进入脱硝塔117前被充分的混合,保证了在脱硝塔117,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能够更为充分的与氨气接触,进而提高了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喷氨主管114上还连接有若干喷氨支管119,所述喷氨支管119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喷氨主管114的内部接通,在所述喷氨支管119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喷头118。采用多处喷出的方式,进一步得到提高烟气与氨气的混合均匀性。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相邻喷氨支管119之间隔开有距离。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喷氨支管119与所述与所述烟气管道115内的烟气流向相垂直。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喷头118朝向所述烟气管道115内的烟气来流方向。

通过上述方案,进一步得到提高烟气与氨气的混合均匀性。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喷氨支管119的端部与所述烟气管道115的内壁隔开设置。方便喷氨格栅设置在烟气管道115内。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喷氨主管114的喷氨段沿所述烟气管道115的径向设置,所述喷氨支管119分布于所述喷氨段的两侧。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位于所述喷氨段两侧的所述喷氨支管119之间为对称布置。

如上述的方案,使得喷出的氨气气流流向与烟气流向相反,如此,在烟气管道115内形成激烈的气流扰动,进一步的提高了烟气与氨气混合的均匀性。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喷氨格栅还包括有固定架116,所述固定架116连接在各喷氨支管119之间。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架116为至少两个,位于所述喷氨主管114一侧的所述喷氨支管119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固定架116。

通过设置固定架116,提高本实施方式喷氨格栅的结构强度。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架116上至少存在有一处与所述烟气管道115固定连接的位置。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架1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烟气管道115的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固定架116,保证喷氨格栅的安装可靠性。

实施例16,如图14-26所示:

一种用于脱硝设备线的烟气调质组件,包括上述的调质管和喷氨格栅,所述调质管的调质出口108与喷氨格栅的喷氨主管114连通,所述调质管的调质进口还连接有风机120,所述风机120用于朝所述调质管内鼓入空气或者鼓入其他在脱硝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本实施方式的烟气调质组件,先将氨气与空气或者其他在脱硝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进行混合,氨气浓度降低,使与烟气混合的氨气体积增大,如此,提高氨气与烟气混合的均匀性,进而保证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能够更为充分的与氨气接触,进而提高了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氨气进管109上还连接有用于测量氨气进管109内氨气流量的氨气流量计121。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氨气进管109上还连接有用于调节氨气进管109内氨气流量的氨气调节阀124。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喷氨格栅烟气来流方向上的所述烟气管道115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烟气浓度的烟气浓度分析仪122。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喷氨格栅烟气来流方向上的所述烟气管道115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烟气流量的烟气流量计123。

通过上述设置,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对各个参数的掌握,可以根据烟气浓度和/或流量对氨气流量进行调整,使氨气具有合适的进量,保证烟气中氮氧化物被较为完全的脱除,又可避免氨气进入量过多而造成残留,而导致的进一步污染。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氨气流量计121、烟气浓度分析仪122和烟气流量计123与所述氨气调节阀124通信连接。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氨气调节阀124为电磁阀。

通过氨气流量计121、烟气浓度分析仪122和烟气流量计123的数据信息来控制氨气调节阀124的开度,方便对氨气流量的控制。

实施例17,如图14-26所示:

一种用于脱硝设备线的丝网组件135,包括有用于装填脱硝催化剂的第一腔体126,所述第一腔体126的侧壁中至有两部分为供烟气穿过的过烟部127,所述过烟部127为具有若干通孔的网状板或者为丝网,所述网状板或者丝网的孔径小于所述脱硝催化剂的粒径。使用时,烟气由其中一个过烟部127进入到第一腔体126的脱硝催化剂中,经脱硝催化剂的空隙或者脱硝催化剂之间的间隙后由另一个过烟部127流出,在该过程中,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氨气还原为氮气和水,进而实现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网状板或者丝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26相对的两侧。保证烟气能在穿过过烟部127时,都能够与催化剂接触,进一步的保证脱硝效率。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丝网组件135为长方体形状或类长方体形状,所述过烟部127为所述丝网组件135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板,所述过烟部127宽度方向的侧板为无通孔的第一封板129。将相对的侧板整体采用丝网或者网状板制得,一方面是提高了烟气穿过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更多的脱硝催化剂能够参与到脱硝工作中,所以,也进一步提高了脱硝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烟部127和第一封板129的上侧边缘与脱硝塔117的顶板128连接,下侧边缘与脱硝塔117的底板130连接,所述过烟部127、第一封板129、脱硝塔117的顶板128和底板130合围成所述第一腔体126。

采用上述方式形成第一腔体126,可以节约设备构件,而且还使过烟部127具有更大的面积,进一步的提高脱硝效率;而且使丝网组件135与脱硝塔117之间具有良好的结构一致性,保证丝网组件135与脱硝塔117之间的可靠连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烟部127和第一封板129的上侧边缘之间,以及下侧边缘之间都连接有第二封板,所述过烟部127、第一封板129和第二封板合围成所述第一腔体126,该方案图中未示。

采用该种方式,通过设置第一封板129和第二封板,使得本实施方式的丝网组件135能够与脱硝塔117相对独立,在装配或者维修时,可以整体的装入或者去除,方便装配和后期的检修。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腔体126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26相连通的加料管131,所述加料管131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盖板。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加料管131为若干个。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腔体126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26相连通的卸料管132,所述卸料管132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盖板。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卸料管132为若干个。

通过设置若干的加料管131和卸料管132,方便脱硝催化剂的填充和更换,并且,在装填脱硝催化剂时,能够方便保证脱硝催化剂填满整个第一腔体126。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加料管131与所述卸料管132错开布置。

如上述的设置,可以减小脱硝催化剂填充过程中,对卸料管132处的冲击,提高本实施方式结构的可靠性。

实施例18,如图14-26所示:

一种用于脱硝设备线的支撑组件,包括若干用于支撑过烟部127的栅格板133,所述栅格板133的上端与脱硝塔117顶板128连接,下端与所述脱硝塔117底板130连接。

由于丝网或者网状板具有较弱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支撑组件,栅格板133对催化剂组件中的过烟部127进行支撑,一方面是提高丝网组件135的安装可靠性,另一方面,还保证了过烟部127在装填脱硝催化剂后能够保持原因形态,避免因脱硝催化剂填充而导致丝网或网状板变形的问题。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每一个过烟部127对应一个所述栅格板133。保证每一个所述栅格板133都能够得到可靠的支撑。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所述栅格板133位于所述丝网组件135外侧。

使栅格板133在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又不影响丝网组件135的内部结构,避免对脱硝催化剂的填充造成不利影响。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栅格板133上设置有加强筋134。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加强筋134为若干根,位于同一个所述栅格板133上的所述加强筋134之间隔开设置。

通过设置加强筋134,提高栅格板133的支撑强度。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栅格板133与所述过烟部127的外壁之间为间隙配合或者贴合。

进一步保证栅格板133对过烟部127进行量化的支撑。

实施例19,如图14-26所示:

一种用于脱硝设备线的催化剂组件141,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丝网组件135,在所述丝网组件135相对的边缘之间连接有第三封板136,所述丝网组件135与所述第三封板136合围成用于进烟气或者排出烟气的第二腔体137,所述丝网组件135的第一腔体126内填充有脱硝催化剂。本实施例中,以催化剂组件141包括两个丝网组件135为例。

本实施方式中的催化剂组件141,采用至少两个丝网组件135与第三封板136合围成第二腔体137,在实际使用中,催化剂组件141设置在脱硝塔117内,当脱硝塔117的烟气进管138与第二腔体137连通,烟气出管139与催化剂组件141外部空间连通,当脱硝塔117的烟气出管139与第二腔体137连通,烟气进管138与催化剂组件141外部空间连通,如此,烟气可以从任意丝网组件135穿过,提高了烟气的流通效率,提高了脱硫塔的脱硝效率。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丝网组件135的上侧与所述脱硝塔117的顶板128配合,下侧与所述脱硝塔117的底板130相配合,所述脱硝塔117的顶板128和底板130作为所述第三封板136。

如上述的,采用脱硝塔117本体的顶板128和底板130作为第三封板136,可以简化本实施方式催化剂组件141的结构,节约制造成本。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每一个丝网组件135都对应的设置有上述的支撑组件。保证每一个丝网组件135都能得到支撑组件的支持。

实施例20,如图14-26所示:

一种脱硝塔117,所述脱硝塔117包括塔身,所述塔身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上述的催化剂组件141。

本实施方式的脱硝塔117,采用上述的催化剂组件141,催化剂组件141设置在脱硝塔117的塔身内,各个催化剂组件141形成独立的烟气催化组件,一方面,就单个催化组件而言,其具有至少两个丝网组件135,即,相当于有两个同时工作的催化层,较传统的脱硝塔117结构而言,具有更大的催化面积,进而具有更高的脱硝效率,而且,在本身中,催化剂组件141还可以为多个,催化层的催化面积更得到大幅的增加,也使得本实施方式的脱硝塔117的脱硝效率得到大幅增加;再一方面,当催化剂组件141为两个及以上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其中一个、几个或者全部进行脱硝工作,也可以预留其中一个或者几个作为备用,所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选择,如此,还扩大了本实施方式脱硝塔117的适用范围。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催化剂组件141之间隔开设置。避免催化剂组件141之间相互产生不利影响,保证烟气顺利穿过各个催化剂组件141。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脱硝塔117上设置有烟气进管138和烟气出管139,所述烟气进管138与所述催化剂组件的外部空间接通,所述烟气出管139为若干根,每一个所述催化剂组件141的第二腔体137至少连通有一根所述烟气出管139。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脱硝塔117上设置有烟气进管138和烟气出管139,所述烟气出管139与所述催化剂组件的外部空间接通,所述烟气进管138为若干根,每一个所述催化剂组件141的第二腔体137至少连通有一根所述烟气进管138。

如上述的布置本实施方式脱硝塔117的烟气进管138和烟气出管139,各个催化剂组件141独立的进行脱硝工作,大幅提高了本实施方式脱硝塔117的脱硝效率。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催化剂组件141的加料管131和卸料管132都伸出到所述脱硝塔117外,所述加料管131的盖板和卸料管132的盖板都位于所述脱硝塔117外。方便丝网组件135内脱硝催化的装填和更换。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卸料管132的盖板上还连接有排液管140,所述排液管140与所述丝网组件135第一腔体126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烟气中氮氧化物在脱硝过程中,被还原成氮气和水,所以,在卸料管132的盖板上设置排液管140,及时将脱硝塔117内的水排出,避免脱硝塔117底部的脱硝催化剂被浸泡在水中而降低脱硝效率。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排液管140上设置有阀门。通过阀门控制排液管140的开启状态,当脱硝塔117内无积水或者积水较少时,关闭该阀门,避免烟气从排液管140排出。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排液管140的上端不超出所述卸料管132盖板的内侧。方便脱硝塔117内的技术流入到排液管140中。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排液管140对应的所述卸料管132盖板内侧还设置有滤网125。此处的滤网125,其规格可以与丝网组件135的丝网相同,也可以是孔径更小的丝网,通过设置滤网125,避免排液管140在排液时,脱硝催化剂从排液管140落出,或者堵塞排液管140。

实施例21,如图14-26所示:

一种脱硝设备线,包括上述的烟气调质组件和至少一个上述的脱硝塔117,所述脱硝塔117的烟气进管138与所述调质组件的烟气管道115连通。

本实施方式的脱硝设备线,由于采用上述的调质组件和脱硝塔117,不仅大幅提高了烟气脱硝过程中的脱硝效率,而且,也大幅提高了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率,还解决了因氨气不能完全反应而造成氨逃逸的问题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脱硝塔117为至少两个,所述脱硝塔117之间为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脱硝塔117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脱硝塔117a和第二脱硝塔117b,所述第一脱硝塔117a和第二脱硝塔117b的烟气进管138都与所述调质组件的烟气管道115连通。

在该方案中,第一脱硝塔117a与第二脱硝塔117b为并列关系,可以同时或者单独的进行脱硝工作,如此,进一步的提高了对烟气的处理速度,提高了脱硝效率。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脱硝塔117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脱硝塔117a和第二脱硝塔117b,所述第一脱硝塔117a的烟气进管138与所述调质组件的烟气管道115连通,所述第一脱硝塔117a的烟气出管139与所述第二脱硝塔117b的烟气进管138或者烟气出管139连通。

在该方案中,第一脱硝塔117a与第二脱硝塔117b为串联结构,即,将经过第一脱硝塔117a的处理后的烟气再送入第二脱硝塔117b内进行处理,如此,大幅提高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率,进一步的减小污染。

实施例22,如图1-26所示: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设备线,包括上述的烟气脱硫设备线和上述的脱硝设备线,所述脱硫设备线中脱硫塔的出烟管与所述脱硝设备线中脱硝设备线的调整组件前方的烟气管道连通,使经所述脱硫塔排出的烟气进入到所述脱硝设备线中。

本申请的烟气脱硫脱硝设备线,由于包括上述的烟气脱硫设备线和上述的脱硝设备线,不仅保证了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同时还能够脱除烟气在的氮氧化物。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限制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申请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申请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