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油加工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4009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油加工用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生物油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生物油加工用设备。



背景技术:

现如今秸秆通过热解液化和再加工可以变废为宝变为生物油,作为燃料可以直接在燃油锅炉和窖炉中燃烧使用。秸秆通常指棉花、小麦、水稻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货果实后剩余的茎叶部分,传统的生产作业中,这些秸秆被燃烧,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空气质量,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在生产生物油之前,需要对秸秆进行加工使其碎化,传统的加工设备多粉尘、噪声大,影响环境质量,且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油加工用设备,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生物油加工用设备,包括固定座和秸秆搅碎机,所述秸秆搅碎机顶部设有锥形斗,所述锥形斗底部下方的所述秸秆搅碎机内设有搅碎腔,所述搅碎腔左侧内底壁设有向下延长设置的通槽,所述通槽底部延长端相联通设有向右侧延长设置的输出腔,所述搅碎腔中点下方的所述秸秆搅碎机内设有第一传运腔,所述第一传运腔与所述搅碎腔之间的所述秸秆搅碎机内回旋配合连接有上下延长设置的旋筒件,所述旋筒件顶部延长端伸到所述搅碎腔内且伸到所述搅碎腔内的所述旋筒件左侧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挡阻板,所述旋筒件底部延长端伸到所述第一传运腔内且末尾固定设置有第一锥形轮,所述旋筒件内回旋配合连接有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一回旋轴,所述第一回旋轴顶部延长端探出所述旋筒件顶面外且末尾固定设置有搅碎器,所述第一传运腔底部下方的所述秸秆搅碎机内设有向右侧延长设置的第二传运腔,所述第一传运腔右侧内壁内相联通设有第一导引槽,所述第一导引槽内滑运配合连接有第一导引块,所述第一导引块内固定设置有电转机,所述电转机左右两侧分别配合连接有第二锥形轮和第三锥形轮,所述第一导引块顶部配合连接有变更装置,所述第一回旋轴底部延长部通贯所述第一锥形轮底面以及所述第一传运腔与所述第二传运腔之间的所述秸秆搅碎机且回旋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回旋轴底部延长端伸到所述第二传运腔内,所述第二传运腔内设有传运控管装置,所述输出腔内设有碎秸秆输出装置,所述秸秆搅碎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顶面,所述固定座下底面四周固定设置有支脚,所述秸秆搅碎机右侧外端面通设有导管。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变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引槽内顶壁内的第二导引槽以及滑运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引槽内的第二导引块,所述第二导引块上螺形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长设置的螺形杆,所述螺形杆左侧延长端与所述第二导引槽左侧内壁回旋配合连接,所述螺形杆右侧延长端与第一电转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引槽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引块底部末尾与所述第一导引块顶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传运控管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回旋轴底部延长端配合连接的调速机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运腔右侧内且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二回旋轴,所述调速机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二传运腔内底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运腔内的所述第一回旋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传运轮,所述第二回旋轴顶部延长部通贯所述第一导引槽与所述第二传运腔之间的所述秸秆搅碎机且回旋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回旋轴顶部延长端伸到所述第一导引槽内且末尾固定设置有第四锥形轮,所述第二回旋轴底部延长端与所述第二传运腔内底壁回旋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传运腔内的所述第二回旋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传运轮,所述第二传运轮与所述第一传运轮之间设有传运带。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碎秸秆输出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输出腔内且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三回旋轴,所述第三回旋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旋板,所述第三回旋轴顶部延长端与所述调速机底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回旋轴底部延长端与所述输出腔内底壁回旋配合连接,所述输出腔右侧延长端设有通贯所述秸秆搅碎机右侧外端面的碎秸秆排出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传运腔与搅碎腔之间的秸秆搅碎机内回旋配合连接上下延长设置的旋筒件,旋筒件顶部延长端伸到搅碎腔内且伸到搅碎腔内的旋筒件左侧外表面固定设置挡阻板,旋筒件底部延长端伸到第一传运腔内且末尾固定设置第一锥形轮,旋筒件内回旋配合连接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一回旋轴,第一回旋轴顶部延长端探出旋筒件顶面外且末尾固定设置搅碎器,从而实现通过第一回旋轴控管搅碎器的搅碎工作以及通过旋筒件控管挡阻板的开启工作,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提高了秸秆搅碎的工作效率。

2.通过第一传运腔右侧内壁内相联通设第一导引槽,第一导引槽内滑运配合连接第一导引块,第一导引块内固定设置电转机,电转机左右两侧分别配合连接第二锥形轮和第三锥形轮,第一导引块顶部配合连接变更装置,第一回旋轴底部延长部通贯第一锥形轮底面以及第一传运腔与第二传运腔之间的秸秆搅碎机且回旋配合连接,第一回旋轴底部延长端伸到第二传运腔内,第二传运腔内设传运控管装置,输出腔内设碎秸秆输出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控管挡阻板的自动开启工作以及切换控管搅碎器进行搅碎工作,同时,实现控管旋板回旋控管碎秸秆排出工作,提高自动化控管率,减少工人劳动量,提高碎秸秆排出效率。

3.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管挡阻板的自动开启工作以及切换控管搅碎器进行搅碎工作,同时,实现控管旋板回旋控管碎秸秆排出工作,使用起来既省时又省力,提高碎秸秆排出的效果,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生物油加工用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秸秆搅碎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生物油加工用设备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生物油加工用设备外部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生物油加工用设备,包括固定座5和秸秆搅碎机6,所述秸秆搅碎机6顶部设有锥形斗61,所述锥形斗61底部下方的所述秸秆搅碎机6内设有搅碎腔62,所述搅碎腔62左侧内底壁设有向下延长设置的通槽63,所述通槽63底部延长端相联通设有向右侧延长设置的输出腔65,所述搅碎腔62中点下方的所述秸秆搅碎机6内设有第一传运腔64,所述第一传运腔64与所述搅碎腔62之间的所述秸秆搅碎机6内回旋配合连接有上下延长设置的旋筒件622,所述旋筒件622顶部延长端伸到所述搅碎腔62内且伸到所述搅碎腔62内的所述旋筒件622左侧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挡阻板623,所述旋筒件622底部延长端伸到所述第一传运腔64内且末尾固定设置有第一锥形轮641,所述旋筒件622内回旋配合连接有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一回旋轴624,所述第一回旋轴624顶部延长端探出所述旋筒件622顶面外且末尾固定设置有搅碎器621,所述第一传运腔64底部下方的所述秸秆搅碎机6内设有向右侧延长设置的第二传运腔68,所述第一传运腔64右侧内壁内相联通设有第一导引槽67,所述第一导引槽67内滑运配合连接有第一导引块671,所述第一导引块671内固定设置有电转机672,所述电转机672左右两侧分别配合连接有第二锥形轮673和第三锥形轮674,所述第一导引块671顶部配合连接有变更装置,所述第一回旋轴624底部延长部通贯所述第一锥形轮641底面以及所述第一传运腔64与所述第二传运腔68之间的所述秸秆搅碎机6且回旋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回旋轴624底部延长端伸到所述第二传运腔68内,所述第二传运腔68内设有传运控管装置,所述输出腔65内设有碎秸秆输出装置,所述秸秆搅碎机6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5上顶面,所述固定座5下底面四周固定设置有支脚51,所述秸秆搅碎机6右侧外端面通设有导管660。

有益地,所述变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引槽67内顶壁内的第二导引槽69以及滑运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引槽69内的第二导引块691,所述第二导引块691上螺形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长设置的螺形杆692,所述螺形杆692左侧延长端与所述第二导引槽69左侧内壁回旋配合连接,所述螺形杆692右侧延长端与第一电转机693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693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引槽69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引块691底部末尾与所述第一导引块671顶面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管挡阻板623的自动开启工作以及切换控管搅碎器621进行搅碎工作,同时,实现控管旋板652回旋控管碎秸秆排出工作。

有益地,所述传运控管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回旋轴624底部延长端配合连接的调速机685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运腔68右侧内且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二回旋轴681,所述调速机685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二传运腔68内底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运腔68内的所述第一回旋轴624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传运轮683,所述第二回旋轴681顶部延长部通贯所述第一导引槽67与所述第二传运腔68之间的所述秸秆搅碎机6且回旋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回旋轴681顶部延长端伸到所述第一导引槽67内且末尾固定设置有第四锥形轮675,所述第二回旋轴681底部延长端与所述第二传运腔68内底壁回旋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传运腔68内的所述第二回旋轴681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传运轮682,所述第二传运轮682与所述第一传运轮683之间设有传运带684,从而实现第三锥形轮674与第四锥形轮675咬合连接,实现自动控管第一回旋轴624回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自动搅碎以及自动碎秸秆排出工作。

有益地,所述碎秸秆输出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输出腔65内且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三回旋轴651,所述第三回旋轴651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旋板652,所述第三回旋轴651顶部延长端与所述调速机685底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回旋轴651底部延长端与所述输出腔65内底壁回旋配合连接,所述输出腔65右侧延长端设有通贯所述秸秆搅碎机6右侧外端面的碎秸秆排出口66,从而实现通过调速机685变速后传运第三回旋轴651回旋轴,并由第三回旋轴651带动旋板652回旋实现碎秸秆排出工作。

初始状态时,如图3所示挡阻板623位于搅碎腔62内底壁的左侧位置且位于通槽63的正上方位置,此时,通槽63处于关闭状态,同时,使第二导引块691位于第二导引槽69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由第二导引块691带动第一导引块671最大程度位于第一导引槽67内的最右侧位置,同时,由第一导引块671带动左侧端的第二锥形轮673最大程度远离第一锥形轮641,此时,使第一导引块671右侧端的第三锥形轮674右侧底部与第四锥形轮675左侧顶部咬合连接。

当需要碎秸秆排出工作时,首先将秸秆倒入锥形斗61内,此时,通过电转机672带动第三锥形轮674回旋,由第三锥形轮674带动第四锥形轮675以及第四锥形轮675底部的第二回旋轴681回旋,进而由第二回旋轴681上的第二传运轮682通过传运带684带动第一传运轮683以及与第一传运轮683固定连接的第一回旋轴624回旋,此时,由第一回旋轴624带动顶部的搅碎器621回旋实现搅碎工作,当搅碎完成后,通过第一电转机693带动螺形杆692回旋,由螺形杆692带动第二导引块691滑运至第二导引槽69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使第二导引块691带动第一导引块671最大程度位于第一导引槽67内的最左侧位置,同时,由第一导引块671带动左侧端的第二锥形轮673最大程度伸到第一传运腔64内且使第二锥形轮673左侧顶部与第一锥形轮641右侧底部咬合连接,此时,使第一导引块671右侧端的第三锥形轮674最大程度远离第四锥形轮675,然后通过电转机672控管第二锥形轮673回旋,进而由第二锥形轮673带动第一锥形轮641以及与第一锥形轮641固定连接的旋筒件622回旋,此时,使旋筒件622带动挡阻板623回旋,并使挡阻板623逐渐远离通槽63上方位置,直至,挡阻板623最大程度远离通槽63上方位置时,此时,通过第一电转机693带动螺形杆692反向回旋,由螺形杆692带动第二导引块691滑运至第二导引槽69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由第二导引块691带动第一导引块671最大程度位于第一导引槽67内的最右侧位置,同时,由第一导引块671带动左侧端的第二锥形轮673最大程度远离第一锥形轮641,此时,使第一导引块671右侧端的第三锥形轮674右侧底部与第四锥形轮675左侧顶部咬合连接,然后通过控管电转机672带动第三锥形轮674回旋,由第三锥形轮674带动第四锥形轮675以及第四锥形轮675底部的第二回旋轴681回旋,并由第二回旋轴681带动第二传运轮682回旋,通过第二传运轮682上的传运带684带动第一传运轮683以及与第一传运轮683固定连接的第一回旋轴624回旋,此时,由第一回旋轴624带动顶部的搅碎器621回旋,防止秸秆堵塞,搅碎后的秸秆经通槽63落入输出腔65内,同时,由第一回旋轴624回旋带动调速机685以及调速机685底部的第三回旋轴651回旋,由第三回旋轴651带动旋板652回旋实现碎秸秆排出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传运腔与搅碎腔之间的秸秆搅碎机内回旋配合连接上下延长设置的旋筒件,旋筒件顶部延长端伸到搅碎腔内且伸到搅碎腔内的旋筒件左侧外表面固定设置挡阻板,旋筒件底部延长端伸到第一传运腔内且末尾固定设置第一锥形轮,旋筒件内回旋配合连接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一回旋轴,第一回旋轴顶部延长端探出旋筒件顶面外且末尾固定设置搅碎器,从而实现通过第一回旋轴控管搅碎器的搅碎工作以及通过旋筒件控管挡阻板的开启工作,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提高了秸秆搅碎的工作效率。

2.通过第一传运腔右侧内壁内相联通设第一导引槽,第一导引槽内滑运配合连接第一导引块,第一导引块内固定设置电转机,电转机左右两侧分别配合连接第二锥形轮和第三锥形轮,第一导引块顶部配合连接变更装置,第一回旋轴底部延长部通贯第一锥形轮底面以及第一传运腔与第二传运腔之间的秸秆搅碎机且回旋配合连接,第一回旋轴底部延长端伸到第二传运腔内,第二传运腔内设传运控管装置,输出腔内设碎秸秆输出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控管挡阻板的自动开启工作以及切换控管搅碎器进行搅碎工作,同时,实现控管旋板回旋控管碎秸秆排出工作,提高自动化控管率,减少工人劳动量,提高碎秸秆排出效率。

3.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管挡阻板的自动开启工作以及切换控管搅碎器进行搅碎工作,同时,实现控管旋板回旋控管碎秸秆排出工作,使用起来既省时又省力,提高碎秸秆排出的效果,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