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助剂合成鞣剂7号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49839发布日期:2018-07-03 21:1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合成装置,尤其涉及化工助剂合成鞣剂7号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合成鞣剂7号作为化工助剂,易溶于水,具有良好的扩散性和渗透性,合成鞣剂7号主要用于轻革和重革的结合鞣,在与其他鞣剂结合鞣时,应分开使用,以免影响色泽。合成鞣剂7号也可以作为皮革化学品、鞣剂和复鞣剂。现有的生产装置大多比较复杂,合成鞣剂7号作为化工助剂,其生产装置优劣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副产物含量具有重要经济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化工助剂合成鞣剂7号的生产装置,主要包括:储罐1(f101)、储罐2(f102)、储罐3(f103)、储罐4(f104)、缩合釜(d101)、冷凝器(c101),生产装置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储罐1(f101)与缩合釜(d101)相连接,储罐2(f102)与缩合釜(d101)相连接,储罐3(f103)与缩合釜(d101)相连接,储罐4(f104)与缩合釜(d101)相连接,冷凝器(c101)与缩合釜(d101)相连接,其中,储罐1(f101)公称容积2.6-2.7m3,储罐2(f102)筒体直径720-760mm,缩合釜(d101)夹套容量310-330l。化工助剂合成鞣剂7号的生产装置,生产流程为:将苯酚加入缩合釜d101中,加热熔融,在搅拌下于50-55℃开始滴加甲醛水溶液190kg,控制在30-50min内滴加完毕。升温至70~75℃,继续反应1-2h,反应结束后抽真空脱水。脱水毕,停止减压,在50-53℃滴加醋酸,滴毕后降温至30-34℃,开始滴加硫酸,发烟硫酸,滴毕后反应70-90min,然后取样测水溶性,如果完全溶于水证明磺化反应完成,加纸浆废液稀释至所需含量即为产品。本发明优点在于:减少了反应中间环节,降低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收率。附图说明图1是化工助剂合成鞣剂7号的生产装置,主要包括:储罐1(f101)、储罐2(f102)、储罐3(f103)、储罐4(f104)、缩合釜(d101)、冷凝器(c1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例1:生产原料与用量化工助剂合成鞣剂7号的生产装置,主要包括:储罐1(f101)、储罐2(f102)、储罐3(f103)、储罐4(f104)、缩合釜(d101)、冷凝器(c101),生产装置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储罐1(f101)与缩合釜(d101)相连接,储罐2(f102)与缩合釜(d101)相连接,储罐3(f103)与缩合釜(d101)相连接,储罐4(f104)与缩合釜(d101)相连接,冷凝器(c101)与缩合釜(d101)相连接,其中,储罐1(f101)公称容积2.6m3,储罐2(f102)筒体直径720mm,缩合釜(d101)夹套容量310l。化工助剂合成鞣剂7号的生产装置,生产流程为:将苯酚加入缩合釜d101中,加热熔融,在搅拌下于50℃开始滴加甲醛水溶液190kg,控制在30min内滴加完毕。升温至70℃,继续反应1h,反应结束后抽真空脱水。脱水毕,停止减压,在50℃滴加醋酸,滴毕后降温至30℃,开始滴加硫酸,发烟硫酸,滴毕后反应70min,然后取样测水溶性,如果完全溶于水证明磺化反应完成,加纸浆废液稀释至所需含量即为产品。产品质量外观棕色液体固含量≥81%ph3.1溶解性易溶于水鞣质≥36%实例2:生产原料与用量化工助剂合成鞣剂7号的生产装置,主要包括:储罐1(f101)、储罐2(f102)、储罐3(f103)、储罐4(f104)、缩合釜(d101)、冷凝器(c101),生产装置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储罐1(f101)与缩合釜(d101)相连接,储罐2(f102)与缩合釜(d101)相连接,储罐3(f103)与缩合釜(d101)相连接,储罐4(f104)与缩合釜(d101)相连接,冷凝器(c101)与缩合釜(d101)相连接,其中,储罐1(f101)公称容积2.7m3,储罐2(f102)筒体直径760mm,缩合釜(d101)夹套容量330l。化工助剂合成鞣剂7号的生产装置,生产流程为:将苯酚加入缩合釜d101中,加热熔融,在搅拌下于55℃开始滴加甲醛水溶液190kg,控制在50min内滴加完毕。升温至75℃,继续反应2h,反应结束后抽真空脱水。脱水毕,停止减压,在53℃滴加醋酸,滴毕后降温至34℃,开始滴加硫酸,发烟硫酸,滴毕后反应90min,然后取样测水溶性,如果完全溶于水证明磺化反应完成,加纸浆废液稀释至所需含量即为产品。产品质量外观棕色液体固含量≥83%ph3.3溶解性易溶于水鞣质≥38%以上实施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