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阴离子交换膜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均阴相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离子交换膜具有独特的离子交换特性,使它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能量转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适合于现代工业对新能源、节能、低品位原材料再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的需要,在海水淡化等领域也应用广泛,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专利201510347434.6公布的连续化生产聚氯乙烯半均相阴、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双螺杆挤出成膜,在膜双面粘附网格布,经四辊压延生产成卷聚氯乙烯半均相离子交换膜。该方法前期的离子交换膜树脂粉采用pvc含浸单体,含浸不均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加工温度高,pvc和功能性离子容易发生降解,尤其是pvc半均相阴离子交换膜;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417296.3公布的一种聚苯乙烯系离子交换合金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先将聚偏氟乙烯先造粒,通过吸浸苯乙烯聚合溶液得到聚合物吸浸颗粒,再将聚合物吸浸颗粒进行悬浮聚合得到聚合物合金颗粒,再通过磺化或氯甲基化胺化得到阳或阴离子交换合金树脂,最后采用间歇生产(即密炼、开练、拉片、热压)制得。该专利所得的膜为半均相结构的离子交换膜。间歇生产方法生产离子交换膜,生产效率低,劳动成本高等缺点。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004257.0,中国专利申请号94106397.6,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002532.3均是采用基膜浸吸法制备离子交换膜,即基膜浸吸法通常利用惰性聚合物基膜来浸吸单体,然后聚合、成膜、功能基化,典型的例子是用聚烯类基膜浸吸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单体和引发剂,通过热压、聚合、磺化或者氯甲基/季胺化来分别制备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
日本德山曹达公司采用涂浆法来制造离子交换膜,如将苯乙烯、二乙烯苯、聚氯乙烯粉末、引发剂等,按比例混和、搅拌制浆、涂浆、热压、聚合,先制得基膜,再功能基化之后而得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参见田中良修著,葛道才、任庆春译,《离子交换膜基本原理及应用》,第8~9页,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
上述方法制得的离子交换膜,通常都是先制成基膜,然后再实施功能基化反应来引入离子交换基团。如果采用最常见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体系,通过氯甲基/季胺化来引入强碱性阴离子交换基团,相对比较复杂,特别是要控制整张膜的表面和内部离子交换基团的均匀性难度较大,其化学反应过程比较困难,需要非常精密的控制手段,对热压聚合和膜功能化设备要求高,技术难度较高。两种方法制得的膜实质上还是半均相离子交换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半均阴相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半均阴相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a.将聚偏氟乙烯、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有机溶剂、交联剂、引发剂按质量比8~20:8~20:80~200:0.7~3:0.1~0.5,配置成均匀的铸膜液;
b.将铸膜液经超声脱泡后在增强网格布上涂膜,形成厚度均匀的半均相氯甲基化膜;
c.将上述膜经过热水箱,去除有机溶剂并使膜内部形成交联结构,然后在三甲胺水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再经氯化钠溶液转型,水洗后制得连续成卷半均相阴离子交换膜。
步骤c中,要控制好膜的交联度,若没有交联度或交联度太低,膜溶胀严重,尺寸稳定性差,难以应用;若交联度太高,膜的交换容量损失大,致使膜的电阻变大,增加膜在应用过程中的能耗,优选的,交联度为6--9。
优选的,所述步骤a的氯甲基化聚苯乙烯的含氯量为12~25%;
优选的,所述步骤a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a的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或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优选的,所述步骤a的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腈。
优选的,所述步骤a的铸膜液的粘度为2000cps~4000cps。若铸膜液粘度太大,膜太厚且涂膜效率低;若铸膜液粘度太低,铸膜液膜太薄或难以成膜,因此,本发明中的铸膜液粘度铸膜液的粘度优选的为2000cps~4000cps,具体可以根据膜的厚度来从2000cps~4000cps中选择。
优选的,所述步骤b的增强网格布为尼龙、聚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c的热水箱中热水温度为50~100℃,热处理时间为15~3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c的半均相氯甲基化膜在三甲胺水溶液中的浸泡时间为12~48h,浸泡温度为25~40℃。
优选的,所述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为不交联高聚物。因为交联的高聚物呈现出不溶的特性,为使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为不交联高聚物。
本发明采用半均相阴离子交换膜的技术,制备的离子交换膜是连续成卷的,具有高分子互穿网络结构,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膜电阻低,综合性能接近于均相离子交换膜;可以有效控制整张膜的表面和内部离子交换基团的均匀性,避免整膜需要化学反应的过程,降低成卷膜生产的技术难度,及生产设备的要求;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半均相阴离子交换膜制膜工艺复杂,连续成卷生产难度大,生产效率低,劳动成本高,且控制整张膜的表面和内部离子交换基团的均匀性难度高,因其化学反应过程比较困难,需要非常精密的控制手段,对膜功能化设备要求高,技术难度较高等技术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a)将聚偏氟乙烯、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含氯量为15%)、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过氧化二苯甲酰的质量比为:12:20:150:2:0.4,按照上述配比配置成均匀的铸膜液,粘度为约为2900cps;
b)将铸膜液经超声脱泡后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网格布上涂膜,形成厚度为0.16mm的半均相氯甲基化聚苯乙烯膜;
c)将步骤b形成的膜经过热水箱,放在热水中用热水进行热处理,在热水温度为50℃时处理5min,再在热水温度为90℃处理25min,将n,n-二甲基乙酰胺去除,同时膜内部形成交联结构,制得连续成卷半均相氯甲基化膜,再将其浸泡在三甲胺水溶液中,浸泡时间为48h,浸泡温度为25℃,浸泡结束后,将膜用清水清洗,再用1mol/l氯化钠溶液转型,转型时间为1.5h,取出后用水洗,即得到连续成卷半均相阴离子交换膜。
实施例2:
a)将聚偏氟乙烯、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含氯量为23%)、n-甲基吡咯烷酮、二乙烯基苯、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8:20:150:2:0.27,按照上述配比配置成均匀的铸膜液,粘度为约为3500cps;
b)将铸膜液经超声脱泡后在聚丙烯网格布上涂膜,形成厚度为0.19mm的半均相氯甲基化聚苯乙烯膜;
c)将步骤b形成的膜经过热水箱,放在热水中用热水进行热处理,在热水温度为60℃时处理10min,再在热水温度为90℃处理20min,将n-甲基吡咯烷酮去除,同时膜内部形成交联结构,制得连续成卷半均相氯甲基化膜,再将其浸泡在三甲胺水溶液中,浸泡时间为12h,浸泡温度为40℃,浸泡结束后,将膜用清水清洗,再用1mol/l氯化钠溶液转型,转型时间为2h,取出后用水洗,即得到连续成卷半均相阴离子交换膜。
实施例3:
a)将聚偏氟乙烯、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含氯量为18%)、n,n-二甲基甲酰胺、二乙烯基苯、过氧化二苯甲酰的质量比为:15:15:130:1.5:0.3,按照上述配比配置成均匀的铸膜液,粘度为约为3200cps;
b)将铸膜液经超声脱泡后在尼龙网格布上涂膜,形成厚度为0.18mm的半均相氯甲基化膜;
c)将步骤b形成的膜经过热水箱,放在热水中用热水进行热处理,在热水温度为50℃时处理5min,再在热水温度为85℃处理22min,将n,n-二甲基甲酰胺去除,同时膜内部形成交联结构,制得连续成卷半均相氯甲基化膜,再将其浸泡在三甲胺水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4h,浸泡温度为30℃,浸泡结束后,将膜用清水清洗,再用1mol/l氯化钠溶液转型,转型时间为1.5h,取出后用水洗,即得到连续成卷半均相阴离子交换膜。
表1为各实施例的膜性能测试数据:
表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