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量恒温水浴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784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量恒温水浴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实验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稳量恒温水浴锅。



背景技术:

恒温水浴锅主要应用在实验室中对反应容器的恒温加热,是各类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设备。传统的水浴锅锅体上水槽和控制箱平行设置,设定需要的加热温度,将反应容器放入水槽中,加热水进行反应观测。传统的水浴锅实验后直接将水排掉,不能有效的进行再循环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与当下的环保意识相悖。

另外,在开始实验往水槽注水过程中,为防止加热管干烧爆损,则要保持最低进水量,其次,要对反应容器能够进行充分的加热则要保证充分的水量,再者,要保证水不可溢入控制箱内,则要控制进水量的最高水位。另外,水加热过程中即使未到沸腾状态,实验久后,水量还是会有一定的蒸发,不能实时地保证水量的恒定,影响反应容器内的反应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量恒温水浴锅,设有一水循环系统,将实验后的排水、以及进水过程中溢出的多余水,综合一起可进行循环利用,且水槽内设有探针可实时检测水位,及时控制进水量,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稳量恒温水浴锅,包括锅体以及控制箱,所述锅体设有水槽,水槽中设置用于水体加热的加热管,以及用于放置反应容器的隔板,所述水槽上方为与锅体相匹配的多孔锅盖,所述水槽分别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连接至储水箱,所述出水口通过出水管连接至储水箱,所述水槽的侧壁上设有探针,用于探测实时水位,所述探针朝向水槽底部延伸,所述探针与控制箱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探针的旁侧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连接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连接至储水箱,所述探针与水槽侧壁之间设有隔水套。

开始进水时,水从进水管进入,当水位到设定值时,控制箱控制停止进水,若未及时截停进水,探针可实时探测水位,对控制箱内控制系统起到进一步的提醒作用,多余的水可从溢流口排出,回流到储水箱,便于下一次的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增设了双保险系统,一是可通过探针实时监测,防止进水过量,二是即使进水未及时切断,可从溢流口回流进行再利用,防止水资源浪费。

如果直接将探针用螺母固定在水槽侧壁上,水槽内加水过程中,水过多时会从探针与侧壁的连接处泄露,加了这个白色的密封垫,既能使水位探针固定不松动,又能起到密封不漏水的作用,防止锅体内部的零部件遇水过多会锈蚀。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回流管通过三通连接一体并由总管连接储水箱,所述总管上设置手动阀门或者设置电磁阀进行开、关操作。由统一的总管上设置的阀门进行人工控制和系统自动控制,高效方便便于统一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探针包括低水位探针与高水位探针,所述低水位探针与水槽底部设有空隙,所述空隙为2~3cm。低水位探针保证最低进水量,防止加热管干烧爆损。高水位探针保证进水不会过量,提醒控制系统及时切断水源。

优选地,所述低水位探针、高水位探针与水槽侧壁均设有隔水套,所述高水位探针的旁侧设有溢流口。防水进入连接处,使锅体内部零部件锈蚀。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改进措施,其有益效果显著:本实用新型增设了双保险系统,一是可通过探针实时监测,防止进水过量,二是即使进水未及时切断,可从溢流口回流进行再利用,防止水资源浪费,并对进水、出水、回水进行统一管理,使水资源尽量得到充分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水槽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锅体,2是控制箱,3是水槽,4是锅盖,5是进水口,6是进水管,7是出水口,8是出水管,9是三通,10是溢流口,11是回流管,12是总管,13是储水箱,14是隔板,15是高水位探针,16是隔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2所示,一种稳量恒温水浴锅,包括锅体1以及控制箱2,锅体1设有水槽3,水槽3中设置用于水体加热的加热管,以及用于放置反应容器的隔板14,水槽3上方为与锅体1相匹配的多孔锅盖4,水槽3分别设有进水口5与出水口7,进水口5通过进水管6连接至储水箱13,出水口7通过出水管8连接至储水箱13,水槽3的侧壁上设有探针,用于探测实时水位,探针包括低水位探针与高水位探针15,低水位探针、高水位探针15与水槽3侧壁均设有隔水套16,两探针朝向水槽3底部延伸,且与控制箱2通过数据线连接,高水位探针15的旁侧设有溢流口10,溢流口10连接回流管11,回流管11连接至储水箱13。

进水管6、出水管8、回流管11通过三通9连接一体并由总管12连接储水箱13,所述总管12上设置手动阀门或者设置电磁阀进行开、关操作。由统一的总管12上设置的阀门进行人工控制和系统自动控制,高效方便便于统一管理。

其中,低水位探针与水槽3底部设有空隙,所述空隙为2~3cm。

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